一种复合功能菇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3880发布日期:2018-09-28 17:5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功能菇棚,属于农业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温度是蘑菇生长时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现有的蘑菇棚多为单层机构,对温度调节不方便,导致蘑菇产量比较低,且影响蘑菇的质量。

申请公布号为CN 106818304 A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双膜内被塑料大棚,该发明通过双层结构提高了大棚的保温效果,但是仍有许多地方需要解决,一方面当外界温度很高时,双层大棚的结构很难调节大棚内的温度,另一方面,双层大棚的结构多采用钢架结构,在使用时候大棚膜和支架骨架很容易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功能菇棚,该复合功能菇棚通过双层结构且增加降温系统,实现了大棚内的温度可控;同时该装置通过支撑托实现了大棚膜和支架骨架的固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复合功能菇棚,包括外棚和位于外棚内部的内棚,外棚包括外棚骨架和覆盖在外棚骨架上的外棚膜,内棚包括内棚骨架和覆盖在内棚骨架上的内棚膜,该装置还包括降温系统,降温系统包括洒水管、抽水泵、集水管道、集水池;集水管道有两条,分别位于内棚和外棚之间的地面上,集水管道沿着内棚膜长轴方向倾斜布置,在集水管道低的一端有集水池;洒水管位于内棚膜上方;抽水泵通过进水管道与洒水管和集水池连接。内棚膜采用塑料薄膜,便于水的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外棚骨架和内棚骨架均为钢结构骨架,外棚膜的侧面有若干可以闭合的通气孔。通过通气孔实现管道内的气体循环,带动水分蒸发,降低棚内的温度。外棚膜采用布类或毛织类膜,可以通过将孔粘贴的方式实现开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该菇棚还包括位于洒水管底部的支撑托;支撑托上部为与洒水管相吻合的弧形,该弧形高度为洒水管总高度的1/8,保证将洒水管固定,防止晃动,同时不影响水向外洒;支撑托底部为与内棚骨架相吻合的弧形,可以将内棚膜固定住,防止向一边滑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洒水管上部有至少两个进水孔,洒水管下侧面有若干出水孔,进水孔与进水管道一端连接。采用本技术方案,便于水洒向内棚膜表面各个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集水池侧面有刻度。采用本技术方案,便于及时补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内棚内部有温度报警器。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及时了解棚内温度,进行洒水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集水池内部有温度报警器。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及时集水池内水温,当达到一定温度后,进行换水处理,提高降温系统降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复合功能菇棚通过双层结构且增加降温系统,实现了大棚内的温度可控;(2)降温系统将水喷洒到内棚膜表面带走热量实现降温后,水通过集水管道流入集水池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3)该装置外棚膜的侧面有若干可以闭合的通气孔,通过通气孔实现管道内的气体循环,带动水分蒸发,降低棚内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功能菇棚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洒水管、集水管道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棚膜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棚膜,2、内棚膜,3、内棚骨架,4、外棚骨架,5、集水管道,6、洒水管,7、抽水泵,8、通气孔,9、集水池,10、进水管道,11、进水孔,12、支撑托,13、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一种复合功能菇棚,包括外棚和位于外棚内部的内棚,外棚包括外棚骨架4和覆盖在外棚骨架4上的外棚膜1,内棚包括内棚骨架3和覆盖在内棚骨架3上的内棚膜2,该装置还包括降温系统,降温系统包括洒水管6、抽水泵7、集水管道5、集水池9;集水管道5有两条,分别位于内棚和外棚之间的地面上,集水管道10沿着内棚膜2长轴方向倾斜布置,在集水管道5低的一端有集水池9;洒水管6位于内棚膜2上方;抽水泵7通过进水管道10与洒水管6和集水池9连接。

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外棚骨架4和内棚骨架3均为钢结构骨架,外棚膜1的侧面有若干可以闭合的通气孔8,如附图4所示。

如附图3所示,该菇棚还包括位于洒水管6底部的支撑托12;支撑托12上部为与洒水管6相吻合的弧形,该弧形高度为洒水管6总高度的1/8;支撑托12底部为与内棚骨架3相吻合的弧形。

如附图2所示,洒水管6上部有至少两个进水孔11,洒水管6下侧面有若干出水孔13,进水孔11与进水管道10的一端连接。

集水池9侧面有刻度。

内棚内部有温度报警器。

集水池9内部有温度报警器。

使用时候,首先双棚结构可以实现两层遮阳、保温效果,当温度炎热时候,降温系统通过洒水管6将水喷洒到内棚膜2表面带走热量实现降温后,水自内棚膜2流下通过集水管道5进入集水池9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外棚膜1的侧面有若干可以闭合的通气孔8,通过通气孔8实现棚内的气体循环,带动水分蒸发,降低棚内的温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