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控气体温度的大型孵化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0785发布日期:2018-11-09 20:17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孵化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便于调控气体温度的大型孵化仓。



背景技术:

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生产环节就是禽苗的孵化,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化生产过程中,通过专门的孵化设备进行孵化。

市场上存在的设备,均设有加热管组、加湿装置,利用加热管组加热孵化仓,加湿装置对气体加湿,并通过促进空气流动,使孵化仓内的温度保持相对均衡。

现有的装置,存在的问题是,加热管组及空气循环装置占用空间较大,减少了孵化可以利用的有效空间,空气调控的均匀度差,能耗高。

对于大型孵化厂来说,一批禽苗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上千万只,孵化设备的节能、便于调节、调控效果等严重影响孵化效率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调控气体温度的大型孵化仓,该装置能快速调整大型孵化仓内的温度,使气温均匀,调节速度快、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便于调控气体温度的大型孵化仓,包括仓体,设置在仓体内的风扇,所述的仓体内设有加热管组,加热管组固定在加热支架上,加热管组在仓体内间隔设置,仓体的左侧、右侧的顶部处分别设有左顶风扇、右顶风扇;左顶风扇、右顶风扇针均是设置三个以上的相同的风扇以相同的朝向分别组成的左顶风扇组、右顶风扇组,左顶风扇组、右顶风扇组中有一组吹风口向下设置,另一组吹风口斜向上背离侧壁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一组的倾斜角通过拉杆、拉绳、支架可调节。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仓体内设置左顶风扇组、右顶风扇组,左顶风扇组、右顶风扇组中有一组吹风口向下设置,另一组吹风口斜向上背离侧壁倾斜设置,从而使空气在调控过程中,形成一个环流流动,流动过程使仓体内的气体温度快速调节到均匀一致,调节效率高;左顶风扇组、右顶风扇组分别设置在两侧的顶部,不占用有效孵化空间,从而提高了仓体孵化的热利用率,相对减少了能耗;左顶风扇组、右顶风扇组倾斜设置的一组的倾斜角通过拉杆、拉绳、支架可调节,在控制气温过程中,形成仓体内气流形成的最佳角度,再固定好,进一步提高调控效率,减少电能损耗。

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左顶风扇组、右顶风扇组均设有风扇连接固定座板,风扇连接固定座板上等间距设有风扇固定座,风扇固定座固定左顶风扇或右顶风扇。

通过设置固定座板,便于左顶风扇、右顶风扇的安装固定,并便于使左顶风扇的风吹向同一方向,右顶风扇的风吹向同一方向,使仓体内更容易形成空气环流。

所述的左顶风扇组吹风口向下设置,右顶风扇组吹风口斜向上背离侧壁倾斜设置。

上述设置,使仓体内顶部空气由右向左流动,流动到左侧壁所在位置,向下流动,从而使仓体内形成一个环流,由于仓体内的其他物体的存在,如孵化架、孵化盘、加热支架、加热管组等,使气体流动遍布整个仓体内,气体的充分循环流动,一是避免了空气变污浊,二是避免空气温度不均。

所述的右顶风扇组的顶部通过铰接座与仓体的内壁连接固定,右顶风扇组的底部拉杆、拉绳及调节座与仓体的内容连接固定。

通过设置铰接座,拉杆,使右顶风扇组可以绕铰接位置转动调节其倾斜角度。

所述的左顶风扇组的两则分别通过左拉杆、右拉杆与仓体的顶部连接固定。

通过设置左拉杆、右拉杆,可以方便左顶风扇的连接固定。

所述的前侧壁设有仓门,仓门为推拉式仓门。

通过设置仓门,孵化架可以通过仓门推入、推出本仓体。

所述的右顶风扇组吹风口对应的仓体的顶部处设有一组循环空气加热管。

通过设置循环空气加热管,便于在冬季的寒冷季节对空气快速加热或升温。当温度达到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循环空气加热管即停止工作。

所述的左顶风扇组、右顶风扇组之间的仓体的顶部设有间隔设置的补气口。

通过设置补气口,可以在孵化室内含氧量降低时,通过补气口输入新鲜的空气,保持仓内空气的含氧量。被气口工作时,仓体的排气管打开,向外输出空气,为提高补气的效果,排气管设置在右顶风扇组所在的仓体的顶部角落处,排气管与右顶风扇组平行设置。

所述的仓体的左侧壁、右侧壁设有传感器座体,传感器座体连接固定温度传感器。

通过设置传感器座体,利用传感器座体连接固定传感器,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仓体内的温度,以便对加热管组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在左侧壁、右侧壁的任一侧壁上至少布置4个。

温度传感器设置多个,对多个温度值进行监测,若温度完全相同或非常相近,则说明仓体内的空气热度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顶风扇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仓体左侧壁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仓体;2-加热管组;3-加热支架;4-左顶风扇;5-右顶风扇;6-左顶风扇组;7-右顶风扇组;8-拉杆;9-风扇连接固定座板;10-风扇固定座;11-铰接座;12-调节座;13-左拉杆;14-右拉杆;15-循环空气加热管;16-补气口;17-传感器座体;18-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调控气体温度的大型孵化仓,由仓体1,设置在仓体1内的风扇组成;仓体1内设有加热管组2,加热管组2固定在加热支架3上,加热管组2在仓体1内间隔设置,仓体1的左侧、右侧的顶部处分别设有左顶风扇4、右顶风扇5;左顶风扇4、右顶风扇5针均是设置三个以上的相同的风扇以相同的朝向分别组成的左顶风扇组6、右顶风扇组7,左顶风扇组6、右顶风扇组7中有一组吹风口向下设置,另一组吹风口斜向上背离侧壁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一组的倾斜角通过拉杆8、拉绳、支架可调节。

参见图1、图2可知,所述的左顶风扇组6、右顶风扇组7均设有风扇连接固定座板9,风扇连接固定座板9上等间距设有风扇固定座10,风扇固定座10固定左顶风扇4或右顶风扇5。

通过设置固定座板,便于左顶风扇4、右顶风扇5的安装固定,并便于使左顶风扇4的风吹向同一方向,右顶风扇5的风吹向同一方向,使仓体1内更容易形成空气环流。

所述的左顶风扇组6吹风口向下设置,右顶风扇组7吹风口斜向上背离侧壁倾斜设置。

上述设置,使仓体1内顶部空气由右向左流动,流动到左侧壁所在位置,向下流动,从而使仓体1内形成一个环流,由于仓体1内的其他物体的存在,如孵化架、孵化盘、加热支架3、加热管组2等,使气体流动遍布整个仓体1内,气体的充分循环流动,一是避免了空气变污浊,二是避免空气温度不均。

所述的右顶风扇组7的顶部通过铰接座11与仓体1的内壁连接固定,右顶风扇组7的底部拉杆8、拉绳及调节座12与仓体1的内容连接固定。

通过设置铰接座11,拉杆8,使右顶风扇组7可以绕铰接位置转动调节其倾斜角度。

所述的左顶风扇组6的两则分别通过左拉杆13、右拉杆14与仓体1的顶部连接固定。

通过设置左拉杆13、右拉杆14,可以方便左顶风扇4的连接固定。

所述的前侧壁设有仓门,仓门为推拉式仓门。

通过设置仓门,孵化架可以通过仓门推入、推出本仓体1。

所述的右顶风扇组7吹风口对应的仓体1的顶部处设有一组循环空气加热管15。

通过设置循环空气加热管15,便于在冬季的寒冷季节对空气快速加热或升温。当温度达到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循环空气加热管15即停止工作。

所述的左顶风扇组6、右顶风扇组7之间的仓体1的顶部设有间隔设置的补气口16。

通过设置补气口16,可以在孵化室内含氧量降低时,通过补气口16输入新鲜的空气,保持仓内空气的含氧量。被气口工作时,仓体1的排气管18打开,向外输出空气,为提高补气的效果,排气管18设置在右顶风扇组7所在的仓体1的顶部角落处,排气管18与右顶风扇组7平行设置。

所述的仓体1的左侧壁、右侧壁设有传感器座体17,传感器座体17连接固定温度传感器。

通过设置传感器座体17,利用传感器座体17连接固定传感器,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仓体1内的温度,以便对加热管组2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在左侧壁、右侧壁的任一侧壁上至少布置4个。

温度传感器设置多个,对多个温度值进行监测,若温度完全相同或非常相近,则说明仓体1内的空气热度均匀。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仓体1内设置左顶风扇组6、右顶风扇组7,左顶风扇组6、右顶风扇组7中有一组吹风口向下设置,另一组吹风口斜向上背离侧壁倾斜设置,从而使空气在调控过程中,形成一个环流流动,流动过程使仓体1内的气体温度快速调节到均匀一致,调节效率高;左顶风扇组6、右顶风扇组7分别设

置在两侧的顶部,不占用有效孵化空间,从而提高了仓体1孵化的热利用率,相对减少了能耗;左顶风扇组6、右顶风扇组7倾斜设置的一组的倾斜角通过拉杆8、拉绳、支架可调节,在控制气温过程中,形成仓体1内气流形成的最佳角度,再固定好,进一步提高调控效率,减少电能损耗。

由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不限于此,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想到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的等同的变化或替代,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