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猛禽巢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2187发布日期:2018-11-23 18:2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人工猛禽巢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高原地区通过繁殖鹰隼类来控制鼠(兔)害,从而进行生态防治的人工猛禽巢箱。



背景技术:

黑唇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上的首要“鼠患”之一。目前多采用投放灭鼠药的方法进行鼠害防治。实践证明,采用化学药剂灭鼠虽能获得快速高效的效果,但是害鼠种群数量和密度的降低是暂时的,长期大量施用化学药剂,能使害鼠产生抗药性,并伴随产生杀死其他濒危野生动物、污染环境及牲畜中毒等不良后果。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高原生态环境,采用搭建人工猛禽巢箱提高猛禽的繁殖率,通过增加天敌本土物种的数量来防控鼠害才是符合生态安全的灭鼠方式。目前高原地区常见以招鹰架的方式招引猛禽。招鹰架以开放式的设计为主,包括T形架、鹰巢、鹰台等,但是由于开放式招鹰架结构简单,无法为猛禽,特别是需要遮蔽的隼型鸟类提供合适的营巢场所,也不利于管护人员对猛禽繁殖情况进行监测,因此在为猛禽提供繁殖巢功能方面有待商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化学灭鼠药对环境和其他物种造成的二次毒害,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高原生态环境特别是草场,寻求符合生态安全的灭鼠方式。本实用新型提出利用猛禽天敌与小型哺乳动物的捕食关系原理控制鼠害,通过竖立一种新型的半封闭式多用途人工猛禽巢箱,为猛禽提供休憩平台和营巢条件,从而招引更多的猛禽居留、繁殖,增加猛禽的当地种群数量,以期建立鼠害生物防治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竖立一种新型的半封闭式多用途人工猛禽巢箱。该巢箱通过固定架及混凝土固定支柱(内部为钢筋,外面包裹水泥),支柱顶端安装巢箱,巢箱由休憩平台、巢体、防雨顶盖、监测设备固定杆等多个部分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天敌灭鼠达到长期、可持续性地控制鼠类危害的目的,具有符合生态安全要求、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利用人工猛禽巢箱为本土猛禽物种提供休憩平台和筑巢繁殖场所,有助于管护人员对猛禽的监测,从而达到保护当地猛禽种群,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休憩平台,2.监测设备固定杆,3.防雨顶盖,4.巢箱,5.巢箱入口,6.支柱,7.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人工猛禽巢箱包括休憩平台1,铁制,圆形,高度为10厘米,直径为60厘米;监测设备固定杆2,木制,长度为15厘米;防雨顶盖3,铁制,圆形,直径为60厘米;巢箱4,铁制,圆筒状,直径为60厘米,高度为45厘米;巢箱入口5,大小为30x40厘米;支柱6,高度为680厘米,内部为钢筋结构,外部包裹水泥,直径为12厘米;固定架7,铁制,高度40厘米。在竖立点挖开地面,深度为80厘米,放入固定架7,将支柱6固定在固定架7内,用混泥土填充以与地面齐平。巢箱4固定在支柱6顶端,巢箱入口5朝背风方向,巢箱4内铺3-4厘米厚度的砂石,监测设备固定杆2安装在巢箱入口5侧边,防雨顶盖3固定在巢箱4顶端,休憩平台1固定在防雨顶盖3上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