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2176发布日期:2018-11-23 18:2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目标物追踪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



背景技术:

畜牧业保险是指养殖场动物在遭受自然灾害或疫病损失后,保险经营机构为投保人提供赔付的一种保险形式。尤其是饲养单只经济价值较高的畜禽的养殖场,经营者通常会为每一只畜禽投保畜牧业保险。而在投保的同时,投保人需如实提供畜禽的品种、数量、购入价格、卫生防疫情况以及按免疫程序预防接种记录等相关信息。以牛等大型畜养对象为例,通常采用耳标作为追踪装置,利用其记录相关信息以及起到追踪的目的。但是,该种结构的追踪装置容易从畜养对象的身体上移除,存在经营者将上述追踪装置从健康的畜养对象转移至病患的畜养对象上,继而出现骗保的情况。因此,亟需解决现有的追踪装置易从畜养对象上移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追踪装置易从畜养对象上移除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包括主机、第一连接带以及第二连接带,所述主机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存储畜养对象信息数据和地理位置数据的主控装置,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均具有导电性,所述第一连接带包括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穿设于所述壳体的其中一侧壁且均与所述主控装置电性连接形成导通回路,所述第二连接带包括第三端以及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穿设于所述壳体另一相对的侧壁且均与所述主控装置电性连接形成导通回路,所述主控装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带与所述第二连接带均导通后开始工作,所述主控装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带与所述第二连接带其中任一断开后报警提示,导通后的所述第一连接带和导通后的所述第二连接带相向靠拢且连接形成封闭的且用于套设于畜养对象颈部的环形结构。

具体地,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连接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并排设置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均具有导电性且均与所述主控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插接件以及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一端上,所述第二插接件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二端上,所述第一插接件插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上,所述第二插接件插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以及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主控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连接块的顶端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孔相连通的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板体以及第一夹持臂组,所述第一夹持臂组的封闭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顶端部上,所述第一夹持臂组的开口端伸入于所述第一开孔内且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孔处,所述第一插接件穿设入所述第一容置孔内且卡接于所述第一夹持臂组上。

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块以及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且均与所述主控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二连接块的顶端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置孔相连通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第二板体以及第二夹持臂组,所述第二夹持臂组的封闭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顶端部上,所述第二夹持臂组的开口端伸入于所述第二开孔内且置于所述第二容置孔处,所述第二插接件穿设入所述第二容置孔内且卡接于所述第二夹持臂组上。

具体地,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三连接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并排设置的第四连接组件,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和所述第四连接组件均具有导电性且与所述主控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包括第二本体、第三插接件以及第四插接件,所述第三插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三端上,所述第四插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四端上,所述第三插接件插设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上,所述第四插接件插设于所述第四连接组件上。

具体地,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第三连接块以及第三卡接件,所述第三连接块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主控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容置孔,所述第三连接块的顶端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容置孔相连通的第三开孔,所述第三卡接件包括第三板体以及第三夹持臂组,所述第三夹持臂组的封闭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块的顶端部上,所述第三夹持臂组的开口端伸入于所述第三开孔内且置于所述第三容置孔处,所述第三插接件穿设入所述第三容置孔内且卡接于所述第三夹持臂组上。

具体地,所述第四连接组件包括第四连接块以及第四卡接件,所述第四连接块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主控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块的侧壁上开设有第四容置孔,所述第四连接块的顶端上开设有与所述第四容置孔相连通的第四开孔,所述第四卡接件包括第四板体以及第四夹持臂组,所述第四夹持臂组的封闭端连接于所述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安装于所述第四连接块的顶端部上,所述第四夹持臂组的开口端伸入于所述第四开孔内且置于所述第四容置孔处,所述第四插接件穿设入所述第四容置孔内且卡接于所述第四夹持臂组上。

进一步地,所述追踪装置还包括长度调节装置,所述长度调节装置包括卡锁机构以及滑块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带绕于所述滑块卡锁机构上,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滑块机构且均穿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连接带绕于所述滑块机构上,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穿过所述卡锁机构且均穿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滑块机构于所述第一连接带上相对所述卡锁机构滑动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带与所述第二连接带连接形成的所述环形结构的周长伸长或缩短。

具体地,所述卡锁机构包括锁扣主体、锁紧块以及防拆螺钉,所述锁扣主体上开设安装槽,所述锁扣主体包括前端部以及与所述前端部相对的后端部,所述前端部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三端穿过的第一通孔以及供所述第四端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均连通于所述安装槽且贯穿所述锁扣主体至所述后端部,所述锁紧块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抵靠于所述第二连接带上,所述防拆螺钉由所述锁扣主体相对于所述安装槽的一端穿入且旋拧入所述锁紧块内以调节所述锁紧块抵靠于所述第二连接带上的松紧程度,所述前端部还开设有第三通孔以及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四通孔均贯穿所述锁扣主体至所述后端部,所述第一连接带绕于所述后端部,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带的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以及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第四通孔。

具体地,所述滑块机构包括左端部以及与所述左端部相对的右端部,所述左端部上开设有第五通孔以及第六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均贯穿于所述滑块机构至所述右端部,所述第二连接带绕于所述左端部上,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带的所述第三端穿过所述第五通孔以及所述第四端穿过所述第六通孔,所述左端部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端穿过的第七通孔以及供所述第二穿过的第八通孔,所述第七通孔和所述第八通孔均贯穿于所述滑块机构至所述右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追踪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导通后的第一连接带与导通后的第二连接带相向靠拢且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将该环形结构套设于畜养对象的颈部,从而保证主控装置固定于畜养对象的身上。并且,当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其中任一被外力破坏而出现断开时,主控装置则报警提示,例如可以是声音报警提示,或者是消息报警提示等,以防止用户试图通过破坏第一连接带或第二连接带实现追踪装置转移的目的。这样,可有效地降低追踪装置从畜养对象上移除的概率,真正做到了畜养对象的数据信息一致性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装置的第一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装置的第一插接件和第一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的第二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的第三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的第四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的长度调节装置的卡锁机构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的长度调节装置的滑块机构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的长度调节装置的滑块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的壳体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的壳体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主机 200—第一连接带 300—第二连接带

101—壳体 102—主控装置 2a—第一端

2b—第二端 3a—第三端 3b—第四端

103—第一连接组件 104—第二连接组件 105—第三连接组件

106—第四连接组件 201—第一本体 202—第一插接件

203—第二插接件 107—第一连接块 108—第一卡接件

109—第一容置孔 110—第一开孔 111—第一板体

112—第一夹持臂组 113—第一子臂 114—第二子臂

115—第一连接段 116—第二连接段 117—第三连接段

118—第四连接段 119—第五连接段 120—第六连接段

121—第一非封闭环形结构 122—第二非封闭环形结构

204—第一杆体 205—第二杆体 206—第一锥体

123—定位孔 124—定位柱 125—第一引脚

126—第一导电柱 127—第二连接块 128—第二卡接件

129—第二容置孔 130—第二开孔 131—第二板体

132—第二夹持臂组 301—第二本体

302—第三插接件 303—第四插接件 133—第三连接块

134—第三卡接件 135—第三容置孔 136—第三开孔

137—第三板体 138—第三夹持臂组 139—第四连接块

140—第四卡接件 141—第四容置孔 142—第四开孔

143—第四板体 144—第四夹持臂组 400—长度调节装置

401—卡锁机构 402—滑块机构 403—锁扣主体

404—锁紧块 405—防拆螺钉 406—安装槽

4a—前端部 4b—后端部 407—第一通孔

408—第二通孔 409—凹槽道 410—第三通孔

411—第四通孔 412—密封端盖 4c—左端部

4d—右端部 413—第五通孔 414—第六通孔

415—第七通孔 416—第八通孔 417—封闭端盖

145—上壳 146—下壳 147—第一容置腔

148—第二容置腔 149—卡接板 150—卡扣

151—环形侧板 152—环形凹槽 153—密封圈

154—第三容置腔 155—第四容置腔 156—主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用于畜牧行业,实现对畜养对象的实时监控,同时,保证畜养对象与所采集的信息相对应,从而有效防止畜牧场经营者骗保行为的发生。追踪装置包括主机100、第一连接带200以及第二连接带300。主机100包括壳体101以及设于壳体101内的主控装置102。主控装置102存储了畜养对象信息数据和其地理位置数据。第一连接带200和第二连接带300均具有导电性,第一连接带200包括第一端2a以及与第一端2a相对的第二端2b,第一端2a和第二端2b穿设于壳体101的其中一侧壁且均与主控装置102电性连接形成导通回路,第二连接带300包括第三端3a以及与第三端3a相对的第四端3b,第三端3a和第四端3b穿设于壳体101另一相对的侧壁且均与主控装置102电性连接形成导通回路,主控装置102于第一连接带200与第二连接带300均导通后开始工作,主控装置102于第一连接带200与第二连接带300其中任一断开后报警提示,导通后的第一连接带200和导通后的第二连接带300相向靠拢且连接形成封闭的且用于套设于畜养对象颈部的环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畜牧业的追踪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导通后的第一连接带200与导通后的第二连接带300相向靠拢且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将该环形结构套设于畜养对象的颈部,从而保证主机100固定于畜养对象的身上。并且,当第一连接带200与第二连接带300其中任一被外力破坏而出现断开时,主控装置102则报警提示,例如可以是声音报警提示,或者是消息报警提示等,以防止用户试图通过破坏第一连接带200或第二连接带300实现追踪装置转移的目的。这样,可有效地降低追踪装置从畜养对象上移除的概率,真正做到了畜养对象的数据信息一致性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带200和第二连接带300可为钢丝,兼具导电性以及满足强度需要,当然,也可为除钢以外的金属材质。

具体地,请参考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1内设有第一连接组件103以及与第一连接组件103并排设置的第二连接组件104,第一连接组件103和第二连接组件104均具有导电性且均与主控装置102电性连接。第一连接带200包括第一本体201、第一插接件202以及第二插接件203,第一插接件202设于第一本体201的第一端2a上,第二插接件203设于第一本体201的第二端2b上,第一插接件202插设于第一连接组件103上,第二插接件203插设于第二连接组件104上,从而形成导通回路。这里,第一本体201、第一插接件202以及第二插接件203均具有导电性。

具体地,请参考图2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103包括第一连接块107以及第一卡接件108。这里,第一连接块107与第二卡接件均为导体。第一连接块107固定于壳体101内且与主控装置102电性连接,第一连接块107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容置孔109,第一连接块107的顶端上开设有与第一容置孔109相连通的第一开孔110,第一卡接件108包括第一板体111以及第一夹持臂组112,第一夹持臂组112的封闭端连接于第一板体111,第一板体111安装于第一连接块107的顶端部上,第一夹持臂组112的开口端伸入于第一开孔110内且置于第一容置孔109处,第一插接件202穿设入第一容置孔109内且卡接于第一夹持臂组112上。优选地,请参考图,第一夹持臂组112呈U形,具有开口端以及与开口端相对的封闭端,第一夹持臂组112的封闭端与第一板体111连接,并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夹持臂组112的开口端伸入第一容置孔109内。第一夹持臂组112包括第一子臂113以及与第一子臂113相对设置的第二子臂114,第一子臂113和第二子臂114均呈多段弯折结构,第一子臂113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15、第二连接段116以及第三连接段117,第二子臂114包括依次连的第四连接段118、第五连接段119以及第六连接段120,第一连接段115远离第二连接段116的端部与第三连接段117远离第四连接段118的端部相连接形成封闭端,第一连接段115靠近第二连接段116的端部与第三连接段117靠近第四连接段118的端部相向靠拢形成第一非封闭环形结构121,该第一非封闭环形结构121用于提供第一子臂113和第二子臂114夹持第一插接件202的夹紧力。同样地,第二连接段116靠近第三连接段117的端部与第五连接段119靠近第六连接段120的端部相向靠拢形成第二非封闭环形结构122,该第二非环形结构用于卡接第一插接件202。这里,第一插接件20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体204、第二杆体205以及第一锥体206,第一杆体204远离第二杆体205的端部连接于第一本体201的第一端2a上,第二杆体205的直径均小于第一板体111的直径和小于第一锥体206的最大截面圆的直径,因此,当第一插接件202由第一容置孔109插入且插接于第一卡接件108时,第二杆体205容置于第二非封闭环形结构122内,并且,第一锥体206卡挡于第二非封闭环形结构122的外侧,这样,一旦,第一插接件202插设于第一连接组件103内时,则无法再次拔出以保证二者连接的稳定性,以及达到防拆的目的,避免用户通过拔出第一插接件202破环第一连接带200的导通性。第三连接段117远离第二连接段116的端部与第六连接段120远离第五连接段119的端部相背对分离并且分别抵靠于第一容置孔109的相对的两孔壁上。第三连接段117与第六连接段120的作用是防止第二非封闭环形结构122的周长变大以使第一锥体206从第二非封闭环形结构122中脱离出来。

请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1上开设有两个定位孔123,第一连接块107的顶端上设有与各定位孔123相对应的定位柱124,两定位柱124穿设入对应的定位孔123内实现第一夹持臂组112在第一容置孔109内位置的确定方位。当然,为了保证第一板体111在第一连接块107上的稳定性,可通过螺钉旋拧入第一板体111上与第一连接块107连接作进一步地巩固。

请参考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108还包括第一引脚125,该第一引脚125由第一夹持臂组112的封闭端向外凸伸且朝向第一插接件202弯折形成,第一引脚125抵靠于第一插接件202上。第一引脚125的作用是实现第一卡接件108与第一插接件202物理接触,保证第一连接带200在插接后一直处于通路状态。具体地,第一引脚125抵靠于第一锥体206上。

具体地,请参考图6,第二连接组件104包括第二连接块127以及第二卡接件128,第二连接块127固定于壳体101内且与主控装置102电性连接,第二连接块127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容置孔129,第二连接块127的顶端上开设有与第二容置孔129相连通的第二开孔130,第二卡接件128包括第二板体131以及第二夹持臂组132,第二夹持臂组132的封闭端连接于第二板体131,第二板体131安装于第二连接块127的顶端部上,第二夹持臂组132的开口端伸入于第二开孔130内且置于第二容置孔129处,第二插接件203穿设入第二容置孔129内且卡接于第二夹持臂组132上。这里,第二连接组件104的结构与第一连接组件103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二插接件203的结构与第一插接件202的结构完全相同,不同地是,第二插接件203与第二连接组件104的第二卡接件128相对应。这里不再赘述第二连接组件104和第二插接件203的结构。

具体地,请参考图2和图3,壳体101内设有第三连接组件105以及与第三连接组件105并排设置的第四连接组件106,第三连接组件105和第四连接组件106均具有导电性且与主控装置102电性连接,第二连接带300包括第二本体301、第三插接件302以及第四插接件303,第三插接件302设于第二本体301的第三端3a上,第四插接件303设于第二本体301的第四端3b上,第三插接件302插设于第三连接组件105上,第四插接件303插设于第四连接组件106上。这里,第二本体301、第三插接件302以及第四插接件303均具有导电性。

具体地,请参考图7,第三连接组件105包括第三连接块133以及第三卡接件134,第三连接块133固定于壳体101内且与主控装置102电性连接,第三连接块133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容置孔135,第三连接块133的顶端上开设有与第三容置孔135相连通的第三开孔136,第三卡接件134包括第三板体137以及第三夹持臂组138,第三夹持臂组138的封闭端连接于第三板体137,第三板体137安装于第三连接块133的顶端部上,第三夹持臂组138的开口端伸入于第三开孔136内且置于第三容置孔135处,第三插接件302穿设入第三容置孔135内且卡接于第三夹持臂组138上。这里,第三连接组件105的结构与第一连接组件103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三插接件302的结构与第一插接件202的结构完全相同,不同地是,第三插接件302与第三连接组件105的第三卡接件134相对应。这里不再赘述第三连接组件105和第三插接件302的结构。

具体地,请参考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连接组件106包括第四连接块139以及第四卡接件140,第四连接块139固定于壳体101内且与主控装置102电性连接,第四连接块139的侧壁上开设有第四容置孔141,第四连接块139的顶端上开设有与第四容置孔141相连通的第四开孔142,第四卡接件140包括第四板体143以及第四夹持臂组144,第四夹持臂组144的封闭端连接于第四板体143,第四板体143安装于第四连接块139的顶端部上,第四夹持臂组144的开口端伸入于第四开孔142内且置于第四容置孔141处,第四插接件303穿设入第四容置孔141内且卡接于第四夹持臂组144上。这里,第四连接组件106的结构与第一连接组件103的结构完全相同,第四插接件303的结构与第一插接件202的结构完全相同,不同地是,第四插接件303与第四连接组件106的第四卡接件140相对应。这里不再赘述第四连接组件106和第四插接件303的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追踪装置还包括长度调节装置400,长度调节装置400包括卡锁机构401以及滑块机构402。第一连接带200绕于滑块卡锁机构401上,第一端2a和第二端2b穿过滑块机构402且均穿设于壳体101上,第二连接带300绕于滑块机构402上,第三端3a和第四端3b穿过卡锁机构401且均穿设于壳体101上。当滑块机构402在第一连接带200上相对卡锁机构401滑动时,滑块机构402与卡锁机构401之间间距发生改变以使第一连接带200与第二连接带300连接形成的环形结构的周长伸长或缩短。这样,使得追踪装置使用不同体形的以及不同生长时期的畜养对象。

具体地,请参考图2、图3和图9,卡锁机构401包括锁扣主体403、锁紧块404以及防拆螺钉405。锁扣主体403上开设安装槽406,锁扣主体403包括前端部4a以及与前端部4a相对的后端部4b,前端部4a上开设有供第三端3a穿过的第一通孔407以及供第四端3b穿过的第二通孔408,第一通孔407与第二通孔408均连通于安装槽406且贯穿锁扣主体403至后端部4b,锁紧块404设于安装槽406内且抵靠于第二连接带300上,防拆螺钉405由锁扣主体403背对于安装槽406的一端穿入且旋拧入锁紧块404内以调节锁紧块404抵靠于第二连接带300上的松紧程度。优选地,锁紧块404上设有用限位第二连接带300的两个凹槽道409,当锁紧块404安装入安装槽406内时,两凹槽道409与对折后的第二连接带300相对应,从而限制卡锁机构401相对滑块机构402在第二连接带300上滑行,进而限制第一连接带200与第二连接带300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的周长。为了防止用户私自调节卡锁机构401的位置,防拆螺钉405为非标件,一旦通过旋拧防拆螺钉405使得锁紧块404紧压第二连接带300时,卡锁机构401则与滑块机构402之间的相对位置则保持不变,即第一连接带200与第二连接带300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的周长不变,从而有效地防止用户将追踪装置从畜养对象上转移。前端部4a还开设有第三通孔410以及第四通孔411,第三通孔410与第四通孔411均贯穿锁扣主体403至后端部4b,第一连接带200绕于后端部4b上,并且,第一连接带200的第一端2a穿过第三通孔410以及第二端2b穿过第四通孔411。

请参考图9,在本实施例中,卡锁机构401还包括密封端盖412,密封端盖412盖设于锁扣主体403的后端部4b上。密封端盖412作用是防止第一连接带200的对折处裸露在外部,提高第一连接带200的该处的使用寿命。由于第一连接带200绕于后端部4b上,即在后端部4b上发生对折,而对折处为第一连接带200强度较小的位置。

具体地,请参考图2、图3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滑块机构402包括左端部4c以及与左端部4c相对的右端部4d。左端部4c上开设有第五通孔413以及第六通孔414,第五通孔413和第六通孔414均贯穿于滑块机构402至右端部4d,第二连接带300绕于左端部4c上,并且,第二连接带300的第三端3a穿过第五通孔413以及第四端3b穿过第六通孔414,左端部4c上开设有供第一端2a穿过的第七通孔415以及供第二端2b穿过的第八通孔416,第七通孔415和第八通孔416均贯穿于滑块机构402至右端部4d。滑块机构402在第一连接带200上滑动时,能够带动第二连接带300,并且,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滑块机构402在第一连接带200上背离卡锁机构401滑动,第一连接带200与第二连接带300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的周长缩短;二是,滑块机构402在第一连接带200上靠近卡锁机构401滑动,即二者之间的间距缩短,第一连接带200与第二连接带300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的周长则伸长。

请参考图10,在本实施例中,滑块机构402还包括封闭端盖417,封闭端盖417盖设于滑块机构402的左端部4c上。封闭端盖417作用是防止第二连接带300的对折处裸露在外部,提高第二连接带300的该处的使用寿命。由于第二连接带300绕于左端部4c上,即在左端部4c上发生对折,而对折处为第二连接带300强度较小的位置。

请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1包括上壳145以及与上壳145相扣合形成容置空间的下壳146。下壳146与上壳145设有防拆结构,一旦上壳145扣合于下壳146上,则无法从外界将上壳145与下壳146分离以达到防拆的目的,从而保证主控装置102的安全性。

具体地,请参考图1、图2、图11和图12,下壳146内具有第一容置腔147,上壳145内具有第二容置腔148,第一容置腔147与第二容置腔148上下围合形成用于放置主控装置102的容置空间,防拆结构包括由第一容置腔147的侧壁朝向上壳145凸伸形成多个卡接板149以及设于第二容置腔148的侧壁上的多个卡扣150,各卡接板149在上壳145与下壳146相扣合时卡接于对应的卡扣150上。

具体地,请参考图1、图2、图11和图12,下壳146的底部内侧还设有环形侧板151,该环形侧板151布设于第一容置腔147侧壁的外侧,环形侧板151与第一容置腔147侧壁之间形成环形凹槽152,第二容置强的侧壁在上壳145与下壳146相扣合时插入环形凹槽152内。优选地,请参考图,壳体101还包括密封圈153,该密封圈153设于环形凹槽152处,从而保证容置空间的防水密封性,提高主控装置102的防水能力。

具体地,请参考图1、图2、图11和图12,下壳146内还具有四个第三容置腔154,第三容置腔154两两一组,并排设于第一容置腔147的前端与后端。上壳145内还具有四个第四容置腔155,第四容置腔155两两一组,并排设于第二容置腔148的前端与后端。各第三容置腔154与各第四容置腔155一一对应,并在上壳145与下壳146相扣合时分别形成用于容置第一连接组件103的第一中空空间、用于容置第二连接组件104的第二中空空间、用于容置第三连接组件105的第三中空空间以及用于容置第四连接组件106的第四中空空间。

具体地,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主控装置102包括主控电路板156、数据存储模块、定位模块、蓝牙模块以及GPRS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定位模块、蓝牙模块以及GPRS模块均与主控电路板156电性连接。数据存储模块用于保存畜养对象的个体信息数据、身份识别信息等。定位模块用于追踪畜养对象的地理位置。蓝牙模块与用户管理终端进行通信,用于收发数据或控制指令。GPRS模块用于向后台服务器传输定位数据。优选地,在主控电路板156上还设有光线感应器。由于在扣合情况下,容置空间处于黑暗状态,即主控电路板156处于黑暗状态,一旦壳体101被破坏形成裂纹,让外部光线进入容置空间内,那么光线感应器则向主控电路板156反馈光强数据信号,一旦该光强数据信号大于预设值时,主控电路板156则发出声音报警提示或信息报警提示。

请参考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块107还设有用于与主控装置102电性连接的第一导电柱126,通过螺钉旋拧入主控装置102以及第一导电柱126上以实现二者的物理连接。具体地,第一导电柱126与主控电路板156相抵靠,通过螺钉能够将第一导电柱126与主控电路板156电性连接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