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用生态立体绿化隔音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1577发布日期:2018-11-23 18:23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道路用生态立体绿化隔音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化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道路用生态立体绿化隔音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日益显现,为了改善环境污染,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人们越来越注重周围生活环境的绿化,不但扩大了花草树木、绿色草坪的平面绿化,而且也出现了可移动的绿化设施,其是将绿化植物种植在绿化装置上,根据不同的需求放置于不同的道路上,具有移动灵活、可重复利用的特点。

现有的绿化墙一般采用常用的浇灌技术,在绿化墙的上部安装有浇水装置,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浇水装置浇出的水从垂直绿化装置的上部一直渗透至底部。但是,此种浇水方式需要人工查看绿化墙的湿度,控制浇水装置进行浇水,非常麻烦,而且此种浇灌方式存在浇灌不均匀、不全面的问题。若浇水装置浇水较慢,则不能够保证底部植物能够及时的获取重做的水分,若浇水较快,则大量水从出水口流出,不但对水资源造成浪费;

同时,在铁路、道路与社区、工地隔开处,无法保证道路美观和工地、马路降噪,严重影响人居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使水能一层一层的往下渗漏,减少人工浇水次数,提高绿植的生产寿命,同时降噪效果好,提高道路周边人居环境的舒适性的道路用生态立体绿化隔音墙。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道路用生态立体绿化隔音墙,具有若干绿化墙,相邻绿化墙之间相互连接,绿化墙均通过智能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绿化墙包括绿化框架,所述绿化框架的底部安装有支座,支座通过脚钉固定在道路路面上,绿化框架上安装有格栅网,所述的绿化框架的顶端安装有浇灌水管,其底部安装有回水管,浇灌水管和回水管均与蓄水池连接形成循环水流,浇灌水管上安装有循环水泵,靠近蓄水池的回水管上安装有用于感应回水管内水流的感应器;

所述格栅网上安装有若干用于种植绿植的花盆,所述花盆的底板上设有对称设置的截面形状呈“凸”字型的出水口,出水口包括套设有渗水管的水管头和溢水台,所述水管头安装在溢水台的上端,水管头与溢水台的连接处的圆周方向上开设有若干溢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花盆远离绿化墙的侧板为倾斜板,倾斜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防涝渗水的透水孔,倾斜板能很好的让水分集中在绿植的根部,倾斜板上的透水孔进一步的防止花盆产生积涝,尤其是在雨水较多的时节,能快速增加排水量和排水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花盆靠近绿化墙的侧板上端安装有卡设在绿化墙上的卡扣和通过绑带绑设在绿化墙上的连接棒,上下花盆之间的渗水管相互错位设置,连接方式较多,适用场合较广,同时错位设置的渗水管外观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的出水口在使用前状态均为闭合的,使用后的状态为一个闭合,一个开启,既能保证花盆中水分,又不至于造成绿植的积涝,提高绿植的成活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格栅网上安装有阻隔噪音的隔音板,隔音板的隔声量大,且具有耐水性、耐热性、抗紫外线、不会因雨水温度变化引起降低性能或品质异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计新颖,采用智能给水浇灌系统,使水能一层一层的往下渗漏,无需人工浇灌,减少人工浇水次数,大大提高绿植的生存寿命,绿化效果好,节约资源,能及时给绿植灌溉,同时降噪效果好,提高道路周边人居环境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花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A-A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安装隔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绿化框架,2.支座,3.浇灌水管,4.格栅网,5.回水管,6.蓄水池,7.花盆,8.出水口,9.渗水管,10.水管头,11.溢水台,12.溢水口,13.循环水泵,14.感应器,15.透水孔,16.卡扣,17.连接棒,18.隔音板,19.智能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6所示的一种道路用生态立体绿化隔音墙,具有若干绿化墙,相邻绿化墙之间相互连接,绿化墙均通过智能控制装置19控制,所述绿化墙包括绿化框架1,所述绿化框架1的底部安装有支座2,支座2通过脚钉固定在道路路面上,绿化框架1上安装有格栅网4,绿化框架1的顶端安装有浇灌水管3,其底部安装有回水管5,浇灌水管3和回水管5均与蓄水池6连接形成循环水流,浇灌水管3上安装有循环水泵13,靠近蓄水池6的回水管5上安装有用于感应回水管5内水流的感应器14;

格栅网4上安装有若干用于种植绿植的花盆7,所述花盆7的底板上设有对称设置的截面形状呈“凸”字型的出水口8,出水口8包括套设有渗水管9 的水管头10和溢水台11,所述水管头10安装在溢水台11的上端,水管头10 与溢水台11的连接处的圆周方向上开设有若干溢水口12。

花盆7远离绿化墙的侧板为倾斜板,倾斜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防涝渗水的透水孔15。

花盆7靠近绿化墙的侧板上端安装有卡设在绿化墙上的卡扣16和通过绑带绑设在绿化墙上的连接棒17,上下花盆7之间的渗水管9相互错位设置,花盆 7还可以采用挂壁式或者采用托底式。

出水口8在使用前状态均为闭合的,使用后的状态为一个闭合,一个开启。

格栅网4上安装有阻隔噪音的隔音板18。

具体的绿化框架1上安装有浇灌水管3,浇灌水管3的下端对准花盆7向花盆7中绿植浇灌,花盆7底板一端出水口8上套设有渗水管9并且是闭合的,从渗水管9中流出的水用于浇灌绿化植物,其另一端出水口8是开启的,其底部通过渗水管9与下端的花盆主体连接,当花盆7内的水浇透后,水通过开启的出水口8的溢流口12流入到渗水管9内,用以浇灌下一盆绿化植物,如此往复,对绿化墙上的每个绿化植物进行浇灌。

当遇到大雨天气时,透水孔15向外加速进行渗水,减少花盆7内积水的产生。

最下排的花盆7中的渗水管9插设在回水管5中,回水管5与蓄水池6连接,感应器14检测经过回水管5中的水流,将检测水流的情况反馈给智能控制装置19控制循环水泵13进行浇灌;

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把绿化墙可以采用两面均种植绿植,或者单面种植绿植,也可一面绿植一面采用隔音板18,或者双面均采用隔音板18。

综上可知,采用智能给水浇灌系统,使水能一层一层的往下渗漏,无需人工浇灌,减少人工浇水次数,大大提高绿植的生存寿命,绿化效果好,节约资源,能及时给绿植灌溉,同时降噪效果好,提高道路周边人居环境的舒适性。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