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生态绿地植被修补修复立体网状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2422发布日期:2018-12-21 18:5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生态绿地植被修补修复立体网状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被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生态绿地植被修补修复立体网状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养”,养护工作没做好会使花很大成本建造的园林景观不能很好的保持,有的很快出现草地退化、树木死亡,杂草丛生。因此景观维护要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科学养护管理。所谓绿化养护就是指绿地、植被等植物的管理与养护,至今还是新型行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正在被社会认可,养护管理标准设立三个等级。绿化养护的主要内容包括:浇水,施肥,修剪,除草、绿地清洁卫生、病虫害防治,防涝防旱等。

例如申请号201310432975.7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染土壤修复和植被恢复的综合装置,由原位植物固定、入渗水的收集、净化及再利用四部分组建。其中植物修复区,由修复植物及污染土壤组成,修复植物依据污染土壤的具体情况及景观要求进行选择;淋洗水通道,由分割层、淋溶层、防渗透层组成,其中淋溶层有一定坡度,并设有过滤网,便于水分汇聚同时与颗粒物初步分离;排水通道,位于两过滤网之间,末端填充规格一致的黑炭压缩聚合球状物,是淋洗水的输送通道及污染物的初步吸收;投药室,用于添加药物与淋洗水中污染物反应;絮凝沉淀室,用于污染物的沉积;清水回收利用池,用于净水及清洁雨水的储存;过滤器,用于可溶污染物的二次过滤;清洁水回灌管道,用于浇灌植被。

本实用新型人发现,上述一种用于污染土壤修复和植被恢复的综合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其中整个装置本体各个组成部件连接安装过程过于复杂容易导致装置本体在使用时出现各种连接使用故障,同时装置本体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使用导致装置使用的场所受到限制,且装置本体只能进行整体式修复不能针对某一位置进行修复导致地表修复效果降低。

例如申请号201520531155.8公开了一种裸露地质坡体生态修复绿化装置,属于生态治理领域,其结构包括:植被固着纤维、支架、凹槽、方块、凸条;支架为正方形框结构,支架为酸性耐火材料氧化硅浇注而成,支架左侧边沿长度方向设有两个方形孔,支架右侧边沿长度方向设有两个方块,支架上侧边沿长度方向设有凹槽,支架下侧边沿长度方向设有凸条,植被固着纤维四周通过压覆工艺固定在支架的方形框体内。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拼接的方式进行组合设计,方便使用,材质价格低廉,制作成本低,应用性广。

本实用新型人发现,上述一种裸露地质坡体生态修复绿化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其中植被固着纤维仅仅起到固定植物根系的作用,不能对植物根系进行保水容易导致雨水或浇灌水通过植被固着纤维渗透到地下,水分的流失导致植被固着纤维顶部植被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同时支架之间为相互镶嵌拼接在一起的导致某个支架不能单独取出进行更换。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城市生态绿地植被修补修复立体网状种植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生态绿地植被修补修复立体网状种植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生态绿地植被部分死亡或土地硬化后不方便进行修复修补、喷淋式浇灌浪费水资源、不能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城市生态绿地植被修补修复立体网状种植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城市生态绿地植被修补修复立体网状种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凹陷防护板,限位固定柱,种植防护筒,出水管接口,凸形防护板,进水管接口,集水浇水管,受力支撑板,过滤吸水绵,支撑封闭盖,种植培养土和支撑防护盖,所述装置本体前后均设置有凹陷防护板,且凹陷防护板之间左右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凸形防护板;所述凸形防护板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两处限位固定柱,且凹陷防护板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四处有序排列的限位固定柱;所述受力支撑板固定安装在凹陷防护板和凸形防护板之间内部底部,且受力支撑板底部固定安装有集水浇水管;所述集水浇水管左端前方设置有出水管接口,且集水浇水管右端后方设置有进水管接口;所述受力支撑板顶部固定安装有若干有序排列的种植防护筒,且种植防护筒内部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防护盖;所述支撑防护盖顶部内部均安装有过滤吸水绵,且过滤吸水绵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封闭盖;所述支撑封闭盖顶部均固定放置有种植培养土,且支撑防护盖底部内部环形阵列开设有六处限位穿过孔;所述凹陷防护板和凸形防护板内部均开设有上下方向的固定限位阶梯槽,且出水管接口和进水管接口外部圆周均开设有安装固定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防护板内侧端面均开设有相配合的三角形凹槽结构,且凹陷防护板两侧端部中心均开设有前后方向的安装嵌合槽。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防护筒整体为正六棱筒状结构,且种植防护筒内部底部中心设置有上下方向的进水溢流圆筒,进水溢流圆筒顶部圆周环形阵列开设有六处进水溢流孔,种植防护筒外部上部壁上环形阵列开设有六处取出放入槽。

进一步的,所述凸形防护板内侧端面均开设有相配合的梯形凹槽结构,且凸形防护板两侧端部中心均设置有安装嵌合凸起板。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浇水管内部设置有左右方向前后有序排列的导流管,且集水浇水管导流管顶部设置有有序排列的连接导流凸管。

进一步的,所述受力支撑板四周端部均设置有相配合的限位凹形槽,且受力支撑板内部开设有有序排列的穿过固定限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吸水绵顶部设置有环形有序阵列的凸起限位柱,且过滤吸水绵底部环形阵列设置有六处虹吸柱。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封闭盖顶部设置有环形有序阵列的配合限位通孔,且支撑封闭盖整体为正六边形筒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种植防护筒的设置,方便对自身进行固定安装限位,方便内部各个部件的固定安装,方便内部多余水的溢流和外部浇灌水的进入,方便生态绿地植被部分死亡或土地硬化后通过取出槽将种植防护筒进行更换实现修补。

集水浇水管的设置,方便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对种植防护筒内部溢流出的水进行收集存储,同时方便进行排水防止发生洪涝现象,通过底部溢入进行供水的浇灌方式解决了喷淋式浇灌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凹陷防护板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凹陷防护板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凸形防护板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凸形防护板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集水浇水管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集水浇水管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受力支撑板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受力支撑板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吸水绵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吸水绵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种植防护筒主视图。

图中:1、装置本体,2、凹陷防护板,3、限位固定柱,4、种植防护筒,5、出水管接口,6、凸形防护板,7、进水管接口,8、集水浇水管,9、受力支撑板,10、过滤吸水绵,11、支撑封闭盖,12、种植培养土,13、支撑防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1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生态绿地植被修补修复立体网状种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凹陷防护板2,限位固定柱3,种植防护筒4,出水管接口5,凸形防护板6,进水管接口7,集水浇水管8,受力支撑板9,过滤吸水绵10,支撑封闭盖11,种植培养土12和支撑防护盖13,装置本体1前后均设置有凹陷防护板2,且凹陷防护板2之间左右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凸形防护板6;凸形防护板6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两处限位固定柱3,且凹陷防护板2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四处有序排列的限位固定柱3;受力支撑板9固定安装在凹陷防护板2和凸形防护板6之间内部底部,且受力支撑板9底部固定安装有集水浇水管8;集水浇水管8左端前方设置有出水管接口5,且集水浇水管8右端后方设置有进水管接口7;受力支撑板9顶部固定安装有若干有序排列的种植防护筒4,且种植防护筒4内部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防护盖13;支撑防护盖13顶部内部均安装有过滤吸水绵10,且过滤吸水绵10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封闭盖11;支撑封闭盖11顶部均固定放置有种植培养土12,且支撑防护盖13底部内部环形阵列开设有六处限位穿过孔;凹陷防护板2和凸形防护板6内部均开设有上下方向的固定限位阶梯槽,且出水管接口5和进水管接口7外部圆周均开设有安装固定螺纹。

其中,所述凹陷防护板2内侧端面均开设有相配合的三角形凹槽结构,且凹陷防护板2两侧端部中心均开设有前后方向的安装嵌合槽,方便内部种植防护筒4的切合固定,方便与凸形防护板6形成安装配合防护。

其中,所述种植防护筒4整体为正六棱筒状结构,且种植防护筒4内部底部中心设置有上下方向的进水溢流圆筒,进水溢流圆筒顶部圆周环形阵列开设有六处进水溢流孔,种植防护筒4外部上部壁上环形阵列开设有六处取出放入槽,方便自身的固定安装,方便内部多余水的溢流和外部浇灌水的进入,方便通过取出放入槽将种植防护筒4进行更换实现修补。

其中,所述凸形防护板6内侧端面均开设有相配合的梯形凹槽结构,且凸形防护板6两侧端部中心均设置有安装嵌合凸起板,方便与内部种植防护筒4相互配合,方便与凹陷防护板2相互嵌合通过螺栓固定。

其中,所述集水浇水管8内部设置有左右方向前后有序排列的导流管,且集水浇水管8导流管顶部设置有有序排列的连接导流凸管,方便连接导流凸管插入种植防护筒4底部内部,对种植防护筒4内部溢流出的水进行收集存储,同时方便进行排水防止发生洪涝现象。

其中,所述受力支撑板9四周端部均设置有相配合的限位凹形槽,且受力支撑板9内部开设有有序排列的穿过固定限位孔,方便固定安装在凹陷防护板2和凸形防护板6之间内部底部,方便集水浇水管8顶部连接导流凸管穿过,对底部集水浇水管8进行防护,对顶部种植防护筒4进行受力支撑。

其中,所述过滤吸水绵10顶部设置有环形有序阵列的凸起限位柱,且过滤吸水绵10底部环形阵列设置有六处虹吸柱,对顶部支撑封闭盖11进行固定限位,方便与种植培养土12形成对接吸水,方便将种植防护筒4内部底部的水向上吸,同时方便顶部多余水分落下。

其中,所述支撑封闭盖11顶部设置有环形有序阵列的配合限位通孔,且支撑封闭盖11整体为正六边形筒状结构,对内部过滤吸水绵10进行封闭防护,防止过滤吸水绵10受力凹陷,方便自身的固定限位。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将装置本体1各个部件进行组合安装,将装置本体1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放置固定,将进水管接口7通过管道与外部供水设备相连接,将出水管接口5通过管道与外部储水装置相连接,同时注意种植防护筒4顶部的种植植被可事先进行培养方便装置本体1使用时的安装和修补时的更换,且装置本体1不仅能在平面进行使用,还可以进行任意角度的倾斜固定使用,使装置本体1能适用不同的地形环境;其中种植防护筒4方便内部多余水的溢流和外部浇灌水的进入,方便生态绿地植被部分死亡或土地硬化后通过取出槽将种植防护筒4进行更换实现修补;其中集水浇水管8方便对种植防护筒4内部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存储利用,同时方便进行排水防洪涝,通过底部溢入进行供水的浇灌方式解决了喷淋式浇灌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