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车式鱼线轮的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8867发布日期:2019-01-08 21:00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纺车式鱼线轮的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线轮,具体指一种纺车式鱼线轮的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纺车式鱼线轮是鱼线轮中的一种,其包括有主体、主轴、齿杆、齿盘、线壳和线轮,为了能顺利地实现纺车式鱼线轮的排线,在主体内安装有排线机构,该排线机构通常由齿盘、齿杆、主轴、小齿轮和滑块等组成,齿盘与小齿轮同轴成一体并由摇臂驱动,该驱动力分成两路输出,一路是齿盘与齿杆的相互啮合,齿杆安装在主体上,线壳固定安装在齿杆上而形成的齿轮传动机构,使线壳能够随之获得转动动力。另一路传动机构是通过小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转化为主轴的轴向往复运动,其中传动齿轮上固定一销轴,销轴的另一端位于滑块中,滑块与主轴固定成一体,线轮固定在主轴的前端,传动齿轮的旋转运动经销轴与滑块转化为所述主轴的轴向往复运动,进而可以带动线轮轴向往复运动,即,使线壳的旋转运动配合线轮的轴向往复运动,来达到纺车式鱼线轮的均匀排线。

显然,在上述排线过程中,滑块是需要上下移动,并会与主体、主盖之间发生摩擦,而现有的滑块、主体和主盖,为了提高强度和使用寿命,往往用金属材料制成,因此,上述滑块的滑动,必须会导致滑块与主体、主盖之间的磨损,进而使零件表面因海水等腐蚀而影响使用性能,并且在滑动过程中还会产生不小的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噪声小的纺车式鱼线轮的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纺车式鱼线轮的传动机构,包括有由摇臂驱动的小齿轮、与小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轮以及主轴和滑块,其中传动齿轮上固定一销轴,销轴的端部插入到滑块的滑槽中,所述滑块包括有固定在主轴上的滑块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还包括有由滑块主体向上延伸出的上臂和向下延伸出的下臂,所述上臂邻近于鱼线轮的主体的内壁,并在该上臂的端部安装有与主体的内壁相接触的上耐磨块,所述下臂的端部成形有两端面分别邻近主体的内壁和主盖的内壁的安装柱,在该安装柱上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主体的内壁相接触的第一下耐磨块和主盖的内壁相接触的第二下耐磨块。

为了方便且牢固地安装好第一、第二下耐磨块,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安装柱上开有与主轴相垂直的下通孔,所述第一下耐磨块和第二下耐磨块分别嵌置在该下通孔的两端口中,并部分外露于安装柱的相应端面。

在上述改进方案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插接后二者连接的牢固性,所述第一下耐磨块、第二下耐磨块的相对端面上分别具有相互插配连接的限位柱和限位孔。

在上述方案中,较好的是,所述第一下耐磨块、第二下耐磨块的外壁上分别具有与安装柱端面相抵的外台阶,以使第一、第二下耐磨块能快速插配到位。

在上述各方案中,第一、第二耐磨块也可以为一体件,直接嵌置在安装柱的安装槽中或插置在安装柱的安装孔中。这样的方案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在上述各方案中,较好的是,所述上臂的端部开有与主轴相垂直的上通孔,所述的上耐磨块设计成由头部和尾部组成的T字形结构,该上耐磨块的尾部紧插设在该上通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滑块延伸出了上臂、下臂及安装柱,并配置有与主体、主盖相接触的上、下耐磨块,因此可以选用合适的耐磨材料,如聚碳酸酯材料,就可以避免滑块与主体、主盖的直接接触磨损,从而可以防止滑块、主体、主盖的表面磨损所出现的电位腐蚀现象,并还能有效降低滑块滑动时的噪声,使得这样的鱼线轮使用起来更能满足钓者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在纺车式鱼线轮尾部处的结构示意图(去掉主盖);

图2为图1中芯轴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滑块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该纺车式鱼线轮包括有主体1、主盖2、线轮、线壳(图中未示)和传动机构,其中传动机构位于鱼线轮的尾部,包括有小齿轮3、与小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轮4以及主轴5和滑块6,其中传动齿轮4上固定一销轴41,销轴41的端部插入到滑块6的滑槽61中,滑块6与主轴5相固定,同时在该鱼线轮的尾部还设置有齿杆7和齿盘8,其中齿杆7套装在主轴5上,用齿杆轴承支承在主体1内,齿盘8位于齿杆7的一侧并与齿杆7相啮合,该齿盘8同时和小齿轮3固定在芯轴9上,芯轴9端部固定有摇臂(图中未示),即通过转动摇臂就可以驱动芯轴9及齿盘8和小齿轮3转动。

本实施例中,主要对滑块6作了改进,即滑块6包括有固定在主轴5上的滑块主体61、由滑块主体向上延伸出的上臂62和向下延伸出的下臂63,其中上臂62邻近于鱼线轮的主体1的内壁,并在该上臂62的端部安装有与主体1的内壁相接触的上耐磨块64,为了方便安装,在本实施例中,上臂62的端部开有与主轴相垂直的上通孔621,上耐磨块64设计成由头部和尾部组成的T字形结构,该上耐磨块64的尾部紧插设在该上通孔621中,如此,可以使面积较大头部与主体1的内壁相接触,确保滑块6平稳滑动。而滑块的下臂63端部成形有两端面分别邻近主体的内壁和主盖的内壁的安装柱65,在该安装柱65上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主体1的内壁相接触的第一下耐磨块66和主盖2的内壁相接触的第二下耐磨块67。同样为了有利于第一、第二耐磨块的安装,安装柱65上开有与主轴相垂直的下通孔651,第一下耐磨块66和第二下耐磨块67分别嵌置在该下通孔651的两端口中,并部分外露于安装柱65的相应端面,并且为了连接牢固第一下耐磨块66、第二下耐磨块67的相对端面上分别具有相互插配连接的限位孔661和限位柱671,利用限位柱插入到限位孔中,以进一步防止在滑块移动过程中的第一、第二耐磨块的分离。即便在使用时相互不作连接,也便于这第一、第二下耐磨块在加工完成后插配连接,以方便组装时的成对拿取。再者,考虑到组装时插入深度的一致性,第一下耐磨块、第二下耐磨块的外壁上还分别具有与安装柱端面相抵的外台阶A。

当然,上述第一下耐磨块、第二下耐磨块也可以制成为一体件,嵌置在安装柱的安装槽中或插置在安装柱的安装孔中。

上述上耐磨块和第一、第二耐磨块可以聚碳酸酯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现有的其它耐磨材料来加工。

需要线壳旋转时,只要转动摇臂,带动芯轴及齿盘和小齿轮转动,齿盘带动齿杆转动,使线壳旋转。同时小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并带动传动齿轮上的销轴转动,进而使滑块轴向移动,使之转化为主轴的轴向往复运动,最终可以带动线轮轴向往复运动,在滑块滑动过程中,上耐磨块和第一、第二下耐磨块始终与主体、主盖相接触,因此能有效降低滑块滑动时的噪声,并保护滑块和主体、主盖免遭磨损,并且维护起来也非常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