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陡坡种植幼树苗的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2637发布日期:2019-01-04 22:48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用于陡坡种植幼树苗的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陡坡种植幼树苗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陡坡上种植幼树苗,对保持陡坡的稳定性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幼树苗的成长,因此用于陡坡种植幼树苗的保护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园艺装置,在现有的用于陡坡种植幼树苗的保护装置中,还都是使用网片把幼树苗保围,由于陡坡的土壤层较浅,保有的水份量也少,从而影响了幼树苗的成活率。

基于申请人于2018年3月15日的技术交底书和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其中专利号:ZL201721357893.0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陡坡种植幼树苗的保护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陡坡种植幼树苗的保护装置,因此提高了幼树苗的成活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在钉壳上并且设置在幼树苗的种植穴中的通气管、设置在幼树苗的种植穴中的钉壳、设置为与钉壳联接并且设置为环绕在幼树苗上的圈壳、设置为与钉壳联接并且用于储存浇灌水的箱壳。

由于设计了圈壳、钉壳、箱壳和通气管,通过钉壳和箱壳,形成了对幼树苗种植土壤的水份注入通道,通过钉壳和通气管,形成了对幼树苗种植土壤的呼吸通道,通过圈壳,对钉壳进行固定,不再使用网片把幼树苗保围,因此提高了幼树苗的成活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形成局部种植空间体的方式把用于支撑的圈壳、用于形成曲折通道的钉壳、用于储存水的箱壳和具有孔道的通气管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形成堆砌种植土壤的方式把钉壳、箱壳和通气管与圈壳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圈壳联接,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环形导轨、滑动块、滚珠、挡风板、风向筒和线绳并且环形导轨、滑动块、滚珠、挡风板、风向筒和线绳设置为呈风力转动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与第一附件装置联接,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吸水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圈壳设置为环绕在幼树苗并且钉壳设置在幼树苗的种植土壤中,钉壳设置在圈壳上并且箱壳设置在钉壳上,通气管设置在钉壳中并且环形导轨设置在圈壳上,滑动块设置在环形导轨上并且在滑动块与环形导轨之间设置有滚珠,挡风板设置在滑动块上并且在挡风板上设置有吸水布,风向筒设置为通过线绳与挡风板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圈壳的圈块部的周边部设置有开口槽体并且在圈块部的中间部设置有透漏孔体,开口槽体设置为与钉壳卡接式联接并且圈块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环形导轨联接,圈块部设置为环形片状体并且透漏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开口槽体设置为U字形凹槽体并且开口槽体设置为沿圈块部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钉壳设置为竖管部和锥管部并且竖管部的下端口部设置为与锥管部的上端口部联接,锥管部设置为与竖管部错位式分布并且在锥管部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滴水孔体和串接孔体,在竖管部的侧面部设置有通气窗口并且竖管部的上端口部设置为与箱壳联接,串接孔体设置为与通气管联接并且竖管部设置为与圈壳镶嵌式联接,竖管部设置为矩形管状体,锥管部设置为四边桶状体并且串接孔体和滴水孔体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通气窗口设置为矩形孔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箱壳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箱壳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钉壳联接,在箱壳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漏水孔并且箱壳的漏水孔设置为与钉壳连通。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通气管设置为竹子管并且通气管设置为与钉壳镶嵌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环形导轨设置为横环部和竖环部并且竖环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横环部的下端端面部联接,横环部和竖环部设置为呈T字形分布,竖环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圈壳联接,横环部设置为与滑动块联接并且横环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滚珠接触式联接,横环部设置为圆形圈状体并且竖环部设置为圆形管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滑动块的块部中设置有包容腔体并且包容腔体设置为与滚珠联接,块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环形导轨联接并且块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挡风板联接,块部设置为U字形扣槽体并且包容腔体设置为圆球空间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滚珠设置为与滑动块沉入式联接并且滚珠设置为与环形导轨滚动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挡风板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片部和第二片部并且第一片部的右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片部的左端面部联接,第一片部和第二片部设置为呈V字形分布并且第一片部的下端端面部和第二片部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滑动块联接,第一片部的内侧面部和第二片部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吸水布联接并且第一片部的左端面部和第二片部的右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线绳联接,第一片部和第二片部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风向筒设置为锥形布袋体并且风向筒的侧面部设置为与线绳联接,风向筒设置在挡风板的上端端面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线绳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线绳和第二线绳并且第一线绳的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挡风板的第一片部联接,第一线绳的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风向筒的右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二线绳的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挡风板的第二片部联接,第二线绳的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风向筒的左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一线绳和第二线绳分别设置为编织带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吸水布设置为矩形条状毛毡体并且吸水布设置为与挡风板贴附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圈壳与钉壳、箱壳和通气管设置为按照沉入保墒处理的方式分布并且圈壳、钉壳和箱壳与环形导轨、滑动块、滚珠、挡风板、风向筒和线绳设置为按照形成风帘的方式分布,圈壳的中心线、环形导轨的中心线和挡风板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一个钉壳、一个箱壳和一个通气管设置为组成一组沉入保墒部件,一个滑动块和一个滚珠设置为组成一组滚动部件并且三组滚动部件设置在挡风板的底端端面部,其中一组滚动部件设置在挡风板的交角部并且其中另两组滚动部件设置在挡风板的端头,四组沉入保墒部件设置为沿圈壳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在本技术方案中,形成局部种植空间体的圈壳、钉壳、箱壳和通气管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陡坡种植幼树苗的保护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圈壳1、环形导轨5和滑动块6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钉壳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圈壳-1、钉壳-2、箱壳-3、通气管-4、环形导轨-5、滑动块-6、滚珠-7、挡风板-8、风向筒-9、线绳-91、吸水布-92、圈块部-11、开口槽体-12、透漏孔体-13、竖管部-21、锥管部-22、串接孔体-23、通气窗口-24、滴水孔体-25、横环部-51、竖环部-52、块部-64、包容腔体-65、第一片部-81、第二片部-82、

第一线绳-911、第二线绳-912。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一般表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的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的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或一体地的连接;可以是机械的连接,也可以是电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圈壳1、钉壳2、箱壳3、通气管4、环形导轨5、滑动块6、滚珠7、挡风板8、风向筒9、线绳91和吸水布92,

圈壳1设置为环绕在幼树苗并且钉壳2设置在幼树苗的种植土壤中,钉壳2设置在圈壳1上并且箱壳3设置在钉壳2上,通气管4设置在钉壳2中并且环形导轨5设置在圈壳1上,滑动块6设置在环形导轨5上并且在滑动块6与环形导轨5之间设置有滚珠7,挡风板8设置在滑动块6上并且在挡风板8上设置有吸水布92,风向筒9设置为通过线绳91与挡风板8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圈壳1的圈块部11的周边部设置有开口槽体12并且在圈块部11的中间部设置有透漏孔体13,开口槽体12设置为与钉壳2卡接式联接并且圈块部1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环形导轨5联接,圈块部11设置为环形片状体并且透漏孔体13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开口槽体12设置为U字形凹槽体并且开口槽体12设置为沿圈块部11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圈壳1,形成对钉壳2和环形导轨5的支撑的连接点,由开口槽体12,实现了与钉壳2的连接,由圈块部11,实现了与环形导轨5的连接,由透漏孔体13,实现了对幼树苗的保护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钉壳2设置为竖管部21和锥管部22并且竖管部21的下端口部设置为与锥管部22的上端口部联接,锥管部22设置为与竖管部21错位式分布并且在锥管部22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滴水孔体25和串接孔体23,在竖管部21的侧面部设置有通气窗口24并且竖管部21的上端口部设置为与箱壳3联接,串接孔体23设置为与通气管4联接并且竖管部21设置为与圈壳1镶嵌式联接,竖管部21设置为矩形管状体,锥管部22设置为四边桶状体并且串接孔体23和滴水孔体25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通气窗口24设置为矩形孔状体。

通过钉壳2,形成对圈壳1、箱壳3和通气管4的支撑的连接点,由竖管部21,实现了与圈壳1的连接,实现了与箱壳3的连接,由串接孔体23,实现了与通气管4的连接,由通气窗口24,实现了对幼树苗的种植土壤的通气,由滴水孔体25,实现了对幼树苗的种植土壤的补水。

在本实施例中,箱壳3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箱壳3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钉壳2联接,在箱壳3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漏水孔并且箱壳3的漏水孔设置为与钉壳2连通。

通过箱壳3,形成对钉壳2的支撑的连接点,由箱壳3,实现了与钉壳2的连接,实现了对水的储存。

在本实施例中,通气管4设置为竹子管并且通气管4设置为与钉壳2镶嵌式联接。

通过通气管4,形成对钉壳2的支撑的连接点,由通气管4,实现了与钉壳2的连接,实现了对幼树苗的种植土壤的通气。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导轨5设置为横环部51和竖环部52并且竖环部52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横环部51的下端端面部联接,横环部51和竖环部52设置为呈T字形分布,竖环部5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圈壳1联接,横环部51设置为与滑动块6联接并且横环部5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滚珠7接触式联接,横环部51设置为圆形圈状体并且竖环部52设置为圆形管状体。

通过环形导轨5,形成对圈壳1、滑动块6和滚珠7的支撑的连接点,由竖环部52,实现了与圈壳1的连接,由横环部51,实现了与滑动块6的连接,实现了与滚珠7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滑动块6的块部64中设置有包容腔体65并且包容腔体65设置为与滚珠7联接,块部64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环形导轨5联接并且块部6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挡风板8联接,块部64设置为U字形扣槽体并且包容腔体65设置为圆球空间体。

通过滑动块6,形成对环形导轨5、滚珠7和挡风板8的支撑的连接点,由块部64,实现了与环形导轨5的连接,实现了与挡风板8的载体连接,由包容腔体65,实现了与滚珠7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滚珠7设置为与滑动块6沉入式联接并且滚珠7设置为与环形导轨5滚动式联接。

通过滚珠7,形成对环形导轨5和滑动块6的支撑的连接点,由滚珠7,实现了与环形导轨5的连接,实现了与滑动块6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挡风板8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片部81和第二片部82并且第一片部81的右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片部82的左端面部联接,第一片部81和第二片部82设置为呈V字形分布并且第一片部81的下端端面部和第二片部82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滑动块6联接,第一片部81的内侧面部和第二片部82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吸水布92联接并且第一片部81的左端面部和第二片部82的右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线绳91联接,第一片部81和第二片部82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通过挡风板8,形成对滑动块6、线绳91和吸水布92的支撑的连接点,由第一片部81和第二片部82,实现了与滑动块6的连接,实现了与线绳91的载体连接,实现了与吸水布92的载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风向筒9设置为锥形布袋体并且风向筒9的侧面部设置为与线绳91联接,风向筒9设置在挡风板8的上端端面部。

通过风向筒9,形成对线绳91的支撑的连接点,由风向筒9,实现了与线绳91的连接,实现了对挡风板8的推力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线绳91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线绳911和第二线绳912并且第一线绳911的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挡风板8的第一片部81联接,第一线绳911的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风向筒9的右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二线绳912的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挡风板8的第二片部82联接,第二线绳912的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风向筒9的左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一线绳911和第二线绳912分别设置为编织带状体。

通过线绳91,形成对挡风板8和风向筒9的支撑的连接点,由风向筒9,实现了与挡风板8的连接,实现了与风向筒9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吸水布92设置为矩形条状毛毡体并且吸水布92设置为与挡风板8贴附式联接。

通过吸水布92,形成对挡风板8的支撑的连接点,由吸水布92,实现了与挡风板8的连接,实现了对幼树苗的环境保湿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圈壳1与钉壳2、箱壳3和通气管4设置为按照沉入保墒处理的方式分布并且圈壳1、钉壳2和箱壳3与环形导轨5、滑动块6、滚珠7、挡风板8、风向筒9和线绳91设置为按照形成风帘的方式分布,圈壳1的中心线、环形导轨5的中心线和挡风板8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一个钉壳2、一个箱壳3和一个通气管4设置为组成一组沉入保墒部件,一个滑动块6和一个滚珠7设置为组成一组滚动部件并且三组滚动部件设置在挡风板8的底端端面部,其中一组滚动部件设置在挡风板8的交角部并且其中另两组滚动部件设置在挡风板8的端头,四组沉入保墒部件设置为沿圈壳1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在陡坡上挖出种植树穴,把通气管4安装在串接孔体23中,把四个锥管部22放到种植树穴中,把幼树苗放到种植树穴中,用土壤把种植树穴填平,把开口槽体12与竖管部21卡接,把幼树苗放在透漏孔体13中,把三个块部64放到横环部51上,使包容腔体65卡在横环部51上,把第一片部81和第二片部82的连接角部与其中第一个块部64连接,第一片部81的外端头与其中第二个块部64连接,第二片部82的外端头与其中第三个块部64连接,把第一线绳911与第一片部81连接,第二线绳912与第二片部82连接,把第一线绳911和第二线绳912与风向筒9连接,风向筒9随风向带动第一片部81和第二片部82通过块部64和滚珠7在横环部51上进行转动,由第一片部81和第二片部82的连接角部对应风向,幼树苗在第一片部81和第二片部82之间处于防风保护,在箱壳3注入浇灌水,把浇灌水喷射到吸水布92上,使吸水布92含有水份,吸水布92释放水份对幼树苗的树叶进行保持湿润环境,浇灌水通过箱壳3的漏水孔和滴水孔体25深入到幼树苗的根系土壤中,空气通过通气窗口24和通气管4实现了土壤呼吸。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形成局部种植空间体的方式把用于支撑的圈壳1、用于形成曲折通道的钉壳2、用于储存水的箱壳3和具有孔道的通气管4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形成堆砌种植土壤的方式把钉壳2、箱壳3和通气管4与圈壳1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圈壳1联接,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环形导轨5、滑动块6、滚珠7、挡风板8、风向筒9和线绳91并且环形导轨5、滑动块6、滚珠7、挡风板8、风向筒9和线绳91设置为呈风力转动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与第一附件装置联接,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吸水布92。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验证时,对幼树苗的根系提供了水份和呼吸通道,促进了幼树苗的根系快速生长,同时对幼树苗的树干也进行了防风保护,防止幼树苗的树干摆动,不利于幼树苗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圈壳1、钉壳2、箱壳3和通气管4,通过钉壳2和箱壳3,形成了对幼树苗种植土壤的水份注入通道,通过钉壳2和通气管4,形成了对幼树苗种植土壤的呼吸通道,通过圈壳1,对钉壳2进行固定,不再使用网片把幼树苗保围,因此提高了幼树苗的成活率。

2、由于设计了环形导轨5、滑动块6、滚珠7、挡风板8、风向筒9和线绳91,实现了对幼树苗的防风保护。

3、由于设计了吸水布92,满足了幼树苗生长环境的湿度要求。

4、由于设计了通气管4,当通气管4腐烂后,方便了钉壳2的取出。

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形成局部种植空间体的圈壳1、钉壳2、箱壳3和通气管4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内,凡是包含有设置在钉壳2上并且设置在幼树苗的种植穴中的通气管4、设置在幼树苗的种植穴中的钉壳2、设置为与钉壳2联接并且设置为环绕在幼树苗上的圈壳1、设置为与钉壳2联接并且用于储存浇灌水的箱壳3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