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爆炸原理的犊牛去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1572发布日期:2019-11-05 21:4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电爆炸原理的犊牛去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去角装置,属于畜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授权公告号为CN 207461150 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磁驱动的去角装置,该去角装置能够快速地对奶牛的牛角进行切除,进而解决现有的奶牛去角方式速度慢、耗时长的问题。

然而,采用物理方式对牛角进行切除,会导致牛角根部外露面出血,如果不能及时地对牛角根部外露面进行止血,很可能引起奶牛的应激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在采用现有基于电磁驱动的去角装置对牛角进行切除时,奶牛容易发生应激反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爆炸原理的犊牛去角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电爆炸原理的犊牛去角装置包括壳体1、刀片2、刀片固定座 3、刀片挡体4和脉冲高压发生单元5;

壳体1为空心的扁平矩形体,刀片挡体4内设在壳体1的前端面上,在壳体1的顶面和底面上、靠近壳体1前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设置,犊牛的牛角依次经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贯穿壳体1;

在壳体1内、其两个侧面上、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分别内陷铺设有第一金属滑道6 和第二金属滑道7,第一金属滑道6与第二金属滑道7相对设置,第一金属滑道6的后端和第二金属滑道7的后端均贯穿壳体1的后端面,并与壳体1的后端面平齐;

刀片固定座3位于壳体1内,在刀片固定座3的两侧分别固设有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9,刀片固定座3通过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9沿第一金属滑道6和第二金属滑道7前后滑动;

在刀片固定座3的前端面上、靠近其底面的位置设置有刀片插槽,刀片2固设在刀片插槽内,在刀片固定座3内设置有第一导体棒10和第二导体棒11,第一导体棒10的第一端和第二导体棒11的第一端在贯穿刀片插槽后分别与刀片2后缘的两端相连,第一导体棒10的第二端在依次贯穿刀片固定座3和第一滑块8后与第一金属滑道6相接触,第二导体棒11的第二端在依次贯穿刀片固定座3和第二滑块9后与第二金属滑道7相接触;

在壳体1内、刀片固定座3与壳体1后端面之间设置有金属箔12,金属箔12通过设置在其两侧的凸耳卡设在第一金属滑道6与第二金属滑道7之间;

脉冲高压发生单元5的第一外接端和第二外接端分别与第一金属滑道6的后端和第二金属滑道7的后端电连接;

壳体1、刀片固定座3、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9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的是,脉冲高压发生单元5包括升压变压器T、整流元件UF、充电电阻R、辅助间隙F和放电电容C;

升压变压器T的原边线圈的两端分别与交流电源AC的两个外接端相连,升压变压器 T的副边线圈的第一端经整流元件UF与充电电阻R的第一端相连,充电电阻R的第二端同时与辅助间隙F的第一外接端和放电电容C的第一端相连,辅助间隙F的第二外接端为脉冲高压发生单元5的第一外接端,放电电容C的第二端与升压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的第二端相连,二者的公共端为脉冲高压发生单元5的第二外接端。

作为优选的是,第一导体棒10和第二导体棒11均为L型棒。

作为优选的是,在壳体1外,其前、后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绑带和第二弹性绑带,第一弹性绑带与第二弹性绑带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电爆炸原理的犊牛去角装置的工作原理为: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用于为待去除的牛角提供贯穿壳体的通道。脉冲高压发生单元经第一金属滑道和第二金属滑道与金属箔构成电气回路。脉冲高压发生单元经第一金属滑道、第二金属滑道、第一导体棒和第二导体棒与刀片构成电气回路。当采用所述犊牛去角装置对牛角进行切除时,脉冲高压发生单元在金属箔的两端施加脉冲高压,流经金属箔的强大电流使金属箔迅速熔化并蒸发成高压气体,即发生电爆炸。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下、刀片固定座快速地向牛角所在方向滑动,并通过刀片实现对牛角的切除。

与此同时,脉冲高压发生单元也在刀片的两端施加脉冲高压,流经刀片的强大电流使刀片迅速发热。在高温刀片切割牛角的过程中,高温刀片与牛角根部的外露面接触,进而实现对牛角根部外露面的初步止血,降低了奶牛发生应激反应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刀片切割牛角的速度快,牛角根部与刀片的接触时间短,刀片的高温给奶牛带来的痛感的持续时间也短,并不会引起奶牛的应激反应。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电爆炸原理的犊牛去角装置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基于电爆炸原理的犊牛去角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提及的脉冲高压发生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电爆炸原理的犊牛去角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详细地说明本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述的基于电爆炸原理的犊牛去角装置包括壳体1、刀片2、刀片固定座3、刀片挡体4和脉冲高压发生单元5;

壳体1为空心的扁平矩形体,刀片挡体4内设在壳体1的前端面上,在壳体1的顶面和底面上、靠近壳体1前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设置,犊牛的牛角依次经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贯穿壳体1;

在壳体1内、其两个侧面上、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分别内陷铺设有第一金属滑道6 和第二金属滑道7,第一金属滑道6与第二金属滑道7相对设置,第一金属滑道6的后端和第二金属滑道7的后端均贯穿壳体1的后端面,并与壳体1的后端面平齐;

刀片固定座3位于壳体1内,在刀片固定座3的两侧分别固设有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9,刀片固定座3通过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9沿第一金属滑道6和第二金属滑道7前后滑动;

在刀片固定座3的前端面上、靠近其底面的位置设置有刀片插槽,刀片2固设在刀片插槽内,在刀片固定座3内设置有第一导体棒10和第二导体棒11,第一导体棒10的第一端和第二导体棒11的第一端在贯穿刀片插槽后分别与刀片2后缘的两端相连,第一导体棒10的第二端在依次贯穿刀片固定座3和第一滑块8后与第一金属滑道6相接触,第二导体棒11的第二端在依次贯穿刀片固定座3和第二滑块9后与第二金属滑道7相接触;

在壳体1内、刀片固定座3与壳体1后端面之间设置有金属箔12,金属箔12通过设置在其两侧的凸耳卡设在第一金属滑道6与第二金属滑道7之间;

脉冲高压发生单元5的第一外接端和第二外接端分别与第一金属滑道6的后端和第二金属滑道7的后端电连接;

壳体1、刀片固定座3、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9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与现有基于电磁驱动的去角装置相比,本实施例所述的基于电爆炸原理的犊牛去角装置无需在刀片固定座3的后端面上设置驱动片,也无需在壳体1的后端面上设置平板线圈,只需将带有凸耳的金属箔12卡设在第一金属滑道与第二金属滑道即可。因此,本实施例所述的基于电爆炸原理的犊牛去角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

本实施例的脉冲高压发生单元5包括升压变压器T、整流元件UF、充电电阻R、辅助间隙F和放电电容C;

升压变压器T的原边线圈的两端分别与交流电源AC的两个外接端相连,升压变压器 T的副边线圈的第一端经整流元件UF与充电电阻R的第一端相连,充电电阻R的第二端同时与辅助间隙F的第一外接端和放电电容C的第一端相连,辅助间隙F的第二外接端为脉冲高压发生单元5的第一外接端,放电电容C的第二端与升压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的第二端相连,二者的公共端为脉冲高压发生单元5的第二外接端。

本实施例的脉冲高压发生单元的工作原理为:交流电源AC经升压变压器T、整流元件UF和充电电阻R为放电电容C充电。当放电电容C储存的电量超出辅助间隙F的承受能力时,辅助间隙F被击穿,放电电容C经辅助间隙F对外放电。

本实施例的第一导体棒10和第二导体棒11均为L型棒。

在壳体1外,其前、后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绑带和第二弹性绑带,第一弹性绑带与第二弹性绑带卡扣连接。

本实施例的壳体1通过第一弹性绑带和第二弹性绑带固定在犊牛的头部。

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