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庭用鱼菜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4260发布日期:2019-03-19 20:3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庭用鱼菜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庭用鱼菜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养鱼缸中的鱼、虾等水养动物在进食饲料后会排放排泄物,排泄物排放至水中后便可使养殖水中含有氨,提高了水的富营养化,而水的富营养化发展不利于水养动物的生长,甚至还会危及水养动物的生命,因此,为了防止排泄物对水养动物的危害,需定期地置换养殖水,从而保证养殖水的水质。然而该养殖水的直接排放,一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避免对外排出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家庭用鱼菜养殖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家庭用鱼菜养殖系统,包括养鱼桶、第一净化桶、第二净化桶、过滤桶、种菜桶、循环管、循环泵、排水管、气泵曝气管、第一过滤管和第二过滤管,所述养鱼桶与第一净化桶相连通,第一净化桶与第二净化桶相连通,第二净化桶与过滤桶相连通,过滤桶与种菜桶相连通,养鱼桶与种菜桶之间通过循环管相连通,循环管与循环泵相连接;第一净化桶底端的出水口和第二净化桶底端的出水口均与排水管相连通;气泵与曝气管相连,在曝气管上设有三个支路,该三个支路对应伸于养鱼桶、过滤桶和种菜桶内,第一过滤管插接于养鱼桶的排水口上,两根第二过滤管分别对应插接于第一净化桶底端的出水口上和第二净化桶底端的出水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养鱼桶的底面上、第一净化桶的侧壁上、第二净化桶的侧壁上以及过滤桶的底面上均设有排水口,在养鱼桶底面的排水口上连接第一排水管,在第一净化桶与第二净化桶侧壁的排水口上均连接第二排水管,在过滤桶底面的排水口上连接第三排水管,养鱼桶与第一净化桶之间通过第一排水管相连通,第一净化桶与第二净化桶之间以及第二净化桶与过滤桶之间对应通过第二排水管相连通,过滤桶与种菜桶之间通过第三排水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水管包括第一水平管和第一竖直管,两所述第一水平管通过连接通分层连接在第一竖直管上,下层的第一水平管与养鱼桶底面上的排水口相连通,上层的第一水平管与第一净化桶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的第一水平管上设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排水管包括第二水平管、溢流管和第二竖直管,溢流管与第二竖直管通过连接通相互平行地连接于第二水平管上,溢流管通过过滤桶底部的排水口伸于过滤桶内,第二竖直管伸于种菜桶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管包括内管体和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为管状结构,在内管体的外壁上设有两凸台部,过滤网通过抱箍固定连接在凸台部上,在内管体上设有若干排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管包括一本体,本体的圆周壁上设有若干矩形孔,在本体内填充有生物填料,在本体的上端口通过过滤棉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养鱼桶的圆周壁上设有圆形软管,该圆形软管与曝气管的一支路相连通,在圆形软管上连通有若干曝气支软管,曝气支软管沿着养鱼桶圆周方向均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净化桶底端的出水口处以及第二净化桶底端的出水口处均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现水循环,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养殖鱼虾的水过滤后用于蔬菜的生长,且为蔬菜提供养分,无需给菜苗添加亚氨肥料,废物利用,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排水管的结构图。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排水管的结构图。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过滤管的结构图。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过滤管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家庭用鱼菜养殖系统,包括养鱼桶1、第一净化桶2、第二净化桶3、过滤桶4、种菜桶5、循环管6、循环泵7、排水管8、气泵9、曝气管10、第一过滤管11和第二过滤管12,养鱼桶1与第一净化桶2相连通,第一净化桶2与第二净化桶3相连通,第二净化桶3与过滤桶4相连通,过滤桶4与种菜桶5相连通,养鱼桶1与种菜桶5之间通过循环管6相连通,循环管6与循环泵7相连接,循环泵7将种菜桶5内的水抽至养鱼桶1内。第一净化桶2底端的出水口和第二净化桶3底端的出水口均与排水管8相连通,排水管8与下水道相连。气泵9与曝气管10相连,在曝气管10上设有三个支路,该三个支路对应伸于养鱼桶1、过滤桶4和种菜桶5内。第一过滤管11插接于养鱼桶1的排水口上,两根第二过滤管12分别对应插接于第一净化桶2底端的出水口上和第二净化桶3底端的出水口上。

在养鱼桶1的底面上、第一净化桶2的侧壁上、第二净化桶3的侧壁上以及过滤桶4的底面上均设有排水口,在养鱼桶1底面的排水口上连接第一排水管15,在第一净化桶2与第二净化桶3侧壁的排水口上均连接第二排水管16,在过滤桶4底面的排水口上连接第三排水管17,养鱼桶1与第一净化桶2之间通过第一排水管15相连通,第一净化桶2与第二净化桶3之间以及第二净化桶3与过滤桶4之间对应通过第二排水管16相连通,过滤桶4与种菜桶5之间通过第三排水管17相连通。

第一排水管15包括第一水平管151和第一竖直管152,两第一水平管151通过连接通分层连接在第一竖直管152上,下层的第一水平管151与养鱼桶1底面上的排水口相连通,上层的第一水平管151与第一净化桶2相连通。在上层的第一水平管151上设有阀门。

第三排水管17包括第二水平管171、溢流管172和第二竖直管173,溢流管172与第二竖直管173通过连接通相互平行地连接于第二水平管171上,溢流管172通过过滤桶4底部的排水口伸于过滤桶4内,第二竖直管173伸于种菜桶5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过滤管11包括内管体111和过滤网112,过滤网112为管状结构,在内管体111的外壁上设有两凸台部113,过滤网112通过抱箍固定连接在凸台部113上,在内管体111上设有若干排水孔114。

第二过滤管12包括一本体121,本体121的圆周壁上设有若干矩形孔,在本体121内填充有生物填料,在本体121的上端口通过过滤棉封闭。过滤棉可以避免生物填料从第二过滤管12中跑出。

为增加养鱼桶1内的曝气面积,在养鱼桶1的圆周壁上设有圆形软管18,圆形软管18与曝气管10的一支路相连通,在圆形软管18上连通有若干曝气支软管19,曝气支软管19沿着养鱼桶1圆周方向均布。

在第一净化桶2底端的出水口处以及第二净化桶3底端的出水口处均设有阀门。

使用时,将鱼置于养鱼桶1内,水培菜置于种菜桶5内,打开循环泵7与气泵9,循环泵7实现水循环,气泵9进行供氧。养鱼桶1内的水通过第一排水管15进入第一净化桶2内,养鱼桶1中的液位与第一排水管15中第一竖直管152内的液位齐平,养鱼桶1中鱼的粪便以及其他杂质可以通过第一过滤管11进入第一净化桶2。养鱼桶1中的鱼食被第一过滤管11中的过滤网112挡住,避免鱼食也一起排入第一净化桶2。第一过滤管11直接插接在养鱼桶1内,便于去除清洗,使用方便。

养鱼桶1内的水依次进入第一净化桶2、第二净化桶3和过滤桶4,第一净化桶2和第二净化桶3中第二过滤管12内的生物填料对水中有害物质(氨氮)进行分解净化(生物填料的结构以及分解原理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净化后的水进入过滤桶4,过滤桶4内的水通过第三排水管17中溢流管172的顶端流至种菜桶5内。第三排水管17采用溢流管172输入液体的方式,可以便于过滤桶4底部沉淀一部分杂质,保证更洁净的水进入种菜桶5内。循环泵7将种菜桶5内谁抽至养鱼桶1内,实现整个系统的水循环。

在第一净化桶2和第二净化桶3内的沉淀杂质较多时,可以通过排水管8将整个系统的水排走,然后整体更换水,重新循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