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树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3953发布日期:2019-03-05 17:38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树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园林树池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生活的环境和品质。在园林道路两旁、园林休闲区和绿地上种植有大量的树木,植树是园林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美化和优化园林环境的工程。其中,树池是一种能够用于种植植物的箱子,同时还能方便管理者搬运和管理种植在箱体内的植物。

目前传统的树池在使用时,由于箱体的深度一定,树木刚移栽到树池内时,树木的根系未能紧密的扎根在树池的泥土内,若遇到刮风天气,位于园林树池内的树木会发生倾斜,很容易吹倒树木影响了树木的存活率。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树池结构,降低了树木发生倾斜的机率,大大提高了移栽后树木的存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林树池结构,包括上端敞口的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上开设有供绿植移栽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左右两侧的内壁上竖直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上下滑移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箱体上端敞口处设有卡箍组件,所述卡箍组件包括第一卡箍以及固设在所述插板内壁上的第二卡箍,在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两侧上分别设有固定连接端和相互插接的预连接端,所述固定连接端包括设置在第一卡箍上的第一连接耳和设置在第二卡箍上的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上均设有供连接螺栓穿过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向上推动插板上移并将上述插板从滑槽内取出,此时箱体的一侧被打开,接着操作者可将树木等植被从上述开口处移入到箱体的箱体内,并使得树木的树干的一侧抵触在半圆形第一卡箍的内壁处;然后再将插板重新插入到滑槽内,此时第二卡箍沿滑槽的延伸方向向下移动并使得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预连接端相互插接,同时第一连接耳与第二连接耳上的通孔相互对齐;随后采用螺栓依次穿过上述两个通孔,并采用螺母旋紧,由此即可完成对移栽后树木的固定,不仅方便了操作者快速移栽树木,而且降低了树木发生倾斜的机率,提高了移栽后树木的存活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连接端包括固设于第一卡箍的挂轴以及固设在第二卡箍的端部且与所述挂轴相适配的套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挂轴和轴套作为卡箍组件的预连接端,此时两者之间不仅连接牢固,而且拆装方便,十分的实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连接端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端部且相互卡接的U型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两个相互卡接的U型卡块作为卡箍组件的预连接端,此时两者之间不仅连接稳定安全,而且拆装方便,十分的实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箍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一端固接在第一卡箍上,其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箱体远离插板的一侧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更换箱体内的旧土壤时,操作者可首先将插板连同第二卡箍一起移走,接着再将第一卡箍绕着支架与箱体之间的内壁上向上转动,此时操作者可采用扫把等工具将箱体内壁清理干净,十分的方便和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内壁上水平开设有一凹槽,所述支架在远离第一卡箍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凹槽内,且当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相互卡接时,其下端面抵接在凹槽的底壁上。

由于第一卡箍的一端通过支架铰接在箱体的内壁时,此时第一卡箍能够绕着箱体内壁与支架之间的铰接点上下翻转,由此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用于固定树木时,第一卡箍对于树木的支撑作用有点弱,因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于固定树木时,将第一卡箍向下翻折后第一卡箍的下端面能够抵接在凹槽的底壁上,此时提高了第一卡箍对于树木的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凹陷槽,所述凹陷槽内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的下端面突出在所述凹陷槽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轮代替了箱体的底壁直接与地面接触,此时转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得操作者在搬移或挪动树池时更加方便和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陷槽的相对侧壁上均竖直开设有一个腰形孔,两个相对设置的腰形孔内上下滑移连接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箱体的底部水平开设有若干与所述腰形孔相连通的开孔,所述开孔内水平插接有抵接杆,所述抵接杆的下端面与转轴相抵触时,所述转轮的下端面突出在所述凹陷槽外。

当需要将树池稳定地放置在地面上时,由于转轮直接与地面接触,树池容易发生滑动,稳定性较差,因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稳定放置在地面上时,抽出抵接杆即可使转轮收缩在凹陷槽内,十分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杆自由端的下端面与其自由端面之间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的设置,可使抵接杆的自由端顺利的进入到凹陷槽内壁与转轴之间的间隙内,此时转轮整体就可向下移动并突出在凹陷槽外,转轮即可代替箱体底部直接与地面接触,十分的方便和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种植区和储水池,所述种植区与储水池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包括固设在所述箱体内壁上的网格板和套设在网格板外的无纺布套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减少了种植区内的泥土进入到储水池内的机率,降低了泥土对储水池内水体的影响。此外还能提高箱体内植物根系的透气性能,降低了烂根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移栽后植物的存活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吸水棒,所述吸水棒的上端固设在无纺布套袋上,其下端向下延伸至储水池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植物缺水时,土壤比较干燥,此时土壤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能,在吸水棒的作用下,位于储水池内的水体能够经由吸水棒移动到无纺布套袋处,并进一步进入到土壤内,由此即可实现浇水的作用,十分的方便和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树木发生倾斜的机率,大大提高了移栽后树木的存活率;

2、通过设置转轮,使得操作者在搬移或挪动树池时更加方便和省力;

3、通过设置抵接杆和斜面,使抵接杆的自由端能够顺利的进入到凹陷槽内壁与转轴之间的间隙内,此时转轮整体就可向下移动并突出在凹陷槽外,转轮即可代替箱体底部直接与地面接触,十分的方便和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插板半打开状态下本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插板关闭状态下本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转轮、转轴、开孔、抵接杆、倒角以及凹陷槽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连接关系;

图4为图2中B的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隔板中网格板、无纺布套袋以及吸水棒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连接关系;

图5为插板关闭状态下本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C的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两个U型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附图说明:1、箱体;2、开口;3、滑槽;4、插板;5、卡箍组件;6、第一卡箍;7、第二卡箍;8、固定连接端;9、预连接端;10、第一连接耳;11、第二连接耳;12、螺栓;13、通孔;14、挂轴;15、套轴;16、U型卡块;17、支架;18、凹槽;19、凹陷槽;20、转轮;21、腰形孔;22、转轴;23、开孔;24、抵接杆;25、倒角;26、种植区;27、储水池;28、隔板;29、网格板;30、无纺布套袋;31、吸水棒;32、软质水管;33、L型卡块;34、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园林树池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上端敞口的箱体1,箱体1的一侧上开设有一个供绿植移栽的开口2,上述开口2的左右两侧的内壁上竖直开设有两个滑槽3,两个相对设置的滑槽3内上下滑移连接有一块矩状的插板4,该插板4可拆卸连接在滑槽3内。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对移栽树木的稳定性,如图1和图6所示,在箱体1上端敞口处安装有一个卡箍组件5,上述卡箍组件5包括第一卡箍6以及固定安装在插板4内壁上的第二卡箍7,上述第一卡箍6和第二卡箍7均呈半圆弧形状。其中,在第一卡箍6和第二卡箍7的两侧上分别设有固定连接端8和相互插接的预连接端9。固定连接端8包括设置在第一卡箍6上的第一连接耳10和设置在第二卡箍7上的第二连接耳11,第一连接耳10和第二连接耳11上均设有供连接螺栓12穿过的通孔13。而预连接端9包括固设于第一卡箍6的挂轴14以及固设在第二卡箍7的端部且与所述挂轴14相适配的套轴15。由此不仅方便了操作者快速移栽树木,而且降低了树木发生倾斜的机率,提高了移栽后树木的存活率。

为了方便操作者清理箱体1,如图1和图5所示,在第一卡箍6上安装有一根柱状的支架17,其中支架17一端焊接在第一卡箍6上,其另一端铰接在箱体1远离插板4的一侧内壁上。由此当需要更换箱体1内的旧土壤时,操作者可首先将插板4连同第二卡箍7一起移走,接着再将第一卡箍6绕着支架17与箱体1之间的内壁上向上转动,此时操作者可采用扫把等工具将箱体1内壁清理干净,十分的方便和快捷。

如图1所示,由于第一卡箍6的一端通过支架17铰接在箱体1的内壁时,此时第一卡箍6能够绕着箱体1内壁与支架17之间的铰接点上下翻转,由此第一卡箍6与第二卡箍7用于固定树木时,第一卡箍6对于树木的支撑作用有点弱,因此为了提高对树木的支撑作用,在箱体1内壁上水平开设有一凹槽18,支架17在远离第一卡箍6的一端铰接在凹槽18内,且当第一卡箍6与第二卡箍7相互卡接时,其下端面抵接在凹槽18的底壁上。由此当需要用于固定树木时,可将第一卡箍6向下翻折后第一卡箍6的下端面能够抵接在凹槽18的底壁上(见图5),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卡箍6对于树木的支撑作用。

为了方便操作者在搬移或挪动树池,如图2所示,在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四个长方形状的凹陷槽19,其中凹陷槽19内转动连接有转轮20,转轮20的下端面突出在凹陷槽19外。由此采用转轮20代替了箱体1的底壁直接与地面接触,将转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得操作者在搬移或挪动树池时更加方便和省力。

如图1和图5所示,当需要将树池稳定地放置在地面上时,由于转轮20直接与地面接触,树池容易发生滑动,稳定性较差,因此凹陷槽19的相对侧壁上均竖直开设有一个腰形孔21,两个相对设置的腰形孔21内上下滑移连接有一转轴22,转轴22上转动连接有转轮20,箱体1的底部水平开设有若干与腰形孔21相连通的开孔23,开孔23内水平插接有抵接杆24,抵接杆24的下端面与转轴22相抵触时,转轮20的下端面突出在凹陷槽19外。由此操作者只需抽出抵接杆24即可使转轮20收缩在凹陷槽19内,此时箱体1底壁与地面直接接触,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还能提高箱体1放置时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使转轮20的下端突出在凹陷槽19外,在抵接杆24自由端的下端面与其自由端面之间设有倒角25。由此操作者可使抵接杆24的自由端顺利的进入到凹陷槽19内壁与转轴22之间的间隙内,此时转轮20整体就可向下移动并突出在凹陷槽19外,转轮20即可代替箱体1底部直接与地面接触,十分的方便和快捷。

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移栽后植物的存活率,箱体1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种植区26和储水池27,其中种植区26与储水池27之间安装有隔板28,上述隔板28包括安装在箱体1内壁上的网格板29和套设在网格板29外的无纺布套袋30。由此有效的减少了种植区26内的泥土进入到储水池27内的机率,降低了泥土对储水池27内水体的影响。此外,还能提高箱体1内植物根系的透气性能,降低了烂根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移栽后植物的存活率。

为了进一步移栽后植物的存活率,如图2和图4所示,在隔板28上设有若干吸水棒31,吸水棒31的上端缝制在无纺布套袋30上,其下端向下延伸至储水池27的底部。由此当植物缺水时,土壤比较干燥,此时土壤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能,在吸水棒31的作用下,位于储水池27内的水体能够经由吸水棒31移动到无纺布套袋30处,并进一步进入到土壤内,由此即可实现浇水的作用,十分的方便和省力。

工作原理:

移栽树木时,操作者向上推动插板4上移并将上述插板4从滑槽3内取出,此时箱体1的一侧被打开,接着操作者将畚箕的底壁对着箱体1的底壁,并采用扫把清除箱体1内的旧泥土或垃圾;接着取走畚箕,并在种植区26的底部添加少许的泥土。接着操作者将树木等植被从上述开口2处移入到箱体1的箱体1内,并继续添加泥土进行简单的固根处理,同时使树干的一侧抵触在半圆形第一卡箍6的内壁处;然后再将插板4重新插入到滑槽3内以封闭开口2,此时第二卡箍7沿滑槽3的延伸方向向下移动并使得第一卡箍6的挂轴14能够插接在第二卡箍7的套轴15内,同时第一连接耳10与第二连接耳11上的通孔13相互对齐;随后采用螺栓12依次穿过上述两个通孔13,并采用螺母旋紧,同时继续在种植区26内添加土壤,并适当浇水即可完成对绿植的移栽。

接着将软质水管32内放置在地面上,排出储水池27内的水体,然后直接将软质水管32放置在水龙头下,打开水龙头向储水池27内加水,待完成加水后将软质水管32上的圆环34挂卡在L型卡块33上即可。

实施例2:一种园林树池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方便操作者拆装,预连接端9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卡箍6和第二卡箍7端部且相互卡接的U型卡块16。由此两个U型卡块16之间的连接不仅稳定安全,而且拆装方便,十分的实用和安全。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