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蟑螂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1794发布日期:2019-04-02 23:5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蟑螂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蟑螂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蟑螂属四害之一,它不仅影响室内卫生,而且还容易给人们传染各种疾病。目前通常采用洒放杀蟑螂药物进行灭蟑,但由于其属化学产品,对环保和人畜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也有一些蟑螂诱捕装置,但是要么结构过于复杂,不好生产加工,成本较高,要么结构设计不合理,蟑螂的诱捕效果不好,达不到理想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蟑螂诱捕装置,包括底座和上盒体,所述底座为上端开口的盒体状,底座的侧壁上加工有插管口,所述插管口的外部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和底座一体成型,所述套筒内插有料管,所述料管内放置有诱捕食物,所述料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过滤网,另一端可拆卸地装有管盖,所述套筒的外表面缠绕有电热棒,所述电热棒内设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外接温度调节器,所述温度调节器连接电源为电热丝供电发热,所述底座的内腔内还放置有诱捕食物,所述上盒体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上盒体的底面加工有若干沉头通孔,每个沉头通孔内均放置有玻璃管,所述玻璃管的一端设有凸起环,玻璃管通过所述凸起环放置在所述沉头通孔内防止玻璃管从沉头通孔中掉落,所述玻璃管的下部穿过沉头通孔延伸到所述底座内,上盒体的侧壁设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和上盒体一体成型,喇叭口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的底端齐平,便于蟑螂爬入喇叭口内,所述喇叭口的内腔侧壁上加工有楔形通孔和小孔,所述楔形通孔连通上盒体的内腔和喇叭口的内腔,楔形通孔的小口径端位于上盒体内腔的一侧,所述楔形通孔的上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乳胶片,所述小孔也连通上盒体的内腔和喇叭口的内腔,用于将诱捕食物的气味扩散到喇叭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加工有喷雾通孔,所述喷雾通孔的外部还固定安装有副盒,所述副盒内设有杀虫剂喷雾罐,所述杀虫剂喷雾罐的喷雾按钮伸出副盒的外部,杀虫剂喷雾罐的喷口伸入所述喷雾通孔内,杀虫剂喷雾罐内装有蟑螂杀虫剂,按压所述喷雾按钮能够使得蟑螂杀虫剂从喷口喷入底座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棒的外部还套装有陶瓷套,所述陶瓷套上加工有通孔,所述料管穿过陶瓷套上的通孔插入所述套筒内,陶瓷套通过螺钉连接安装在所述套筒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内腔侧壁上还设有一圈盖板凸环,用于放置盖板将底座的内腔盖上。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了蟑螂诱捕食物(例如面包、油脂、奶油等),实现了蟑螂的高效诱捕。另外,对香气易挥发的蟑螂诱捕食物适当加温(60℃左右),使得香气更易挥发,香味更浓,对蟑螂的诱捕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右视方向的剖切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剖面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玻璃管的剖切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蟑螂诱捕装置,包括底座1和上盒体2,底座1为上端开口的盒体状,底座1的侧壁上加工有插管口3,插管口3的外部设有套筒4,套筒4和底座1一体成型,套筒4内插有料管5,料管5内放置有诱捕食物6,诱捕食物6可以是面包、麻油等。料管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过滤网7,另一端通过螺纹配合或过盈配合装有管盖8,套筒4的外表面缠绕有电热棒9,电热棒9的外部还套装有陶瓷套28,防止烫伤使用者。陶瓷套28上加工有通孔,料管5穿过陶瓷套28上的通孔插入套筒内,陶瓷套28通过螺钉29连接安装在所述套筒上。电热棒9内设有电热丝10,电热丝10外接温度调节器11,控制温度范围,防止料管内的诱捕食物烤焦。温度调节器11连接电源为电热丝供电发热。底座1的内腔内还放置有诱捕食物12,诱捕食物12可以是面包、麻油或红糖等。上盒体2放置在底座1上方,上盒体2的底面加工有若干沉头通孔13,每个沉头通孔13内均放置有玻璃管14,玻璃管14的一端设有凸起环15,玻璃管14通过凸起环15放置在沉头通孔内防止玻璃管从沉头通孔中掉落。玻璃管14的下部穿过沉头通孔延伸到底座1内。上盒体2的侧壁设有喇叭口16,喇叭口16和上盒体2一体成型,喇叭口16的底端17与底座的底端18齐平,当装置放在地上时便于蟑螂爬入喇叭口内。喇叭口16的内腔侧壁上加工有楔形通孔19和小孔20,楔形通孔19连通上盒体的内腔和喇叭口的内腔,楔形通孔19的小口径端位于上盒体内腔的一侧,使得蟑螂容易爬进上盒体内,却很难爬出。楔形通孔的上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乳胶片21,乳胶片21的下端和上盒体底面的缝隙很小。当蟑螂从楔形通孔19爬入上盒体2时,由于乳胶片21有弹性,蟑螂可以轻松爬入,但是如果蟑螂想从楔形通孔爬出时,由于乳胶片21的阻挡作用,蟑螂必须向上掀开乳胶片,这就显著地提高了蟑螂的爬出难度。小孔20也连通上盒体的内腔和喇叭口的内腔,用于更多地将诱捕食物的气味扩散到喇叭口内。

使用时将本装置放置在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将装有诱捕食物6(选择香气容易挥发的食物效果更好,例如芝麻油)的料管5插入插管口3,开启电热棒9对诱捕食物6进行适当加热(60℃~65℃即可),使得诱捕食物6的香气更加浓郁。再将诱捕食物12放在底座内,然后盖上上盒体2。香气通过喇叭口16飘散。当蟑螂闻到香味后从喇叭口16爬入,穿过楔形通孔19进入上盒体2的内部。再从玻璃管14掉入底座1内。由于玻璃管表面光滑并且吊装在底座上方,掉入底座内的蟑螂不能再从玻璃管爬出,被禁锢在底座内,实现了蟑螂的诱捕。

由于蟑螂的生命力顽强,诱捕到的蟑螂往往不会立即被杀死,如果打开上盒体对底座1内诱捕到的蟑螂进行处理时,蟑螂很有可能乘机逃脱,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害怕活的蟑螂,处理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本实施例设计了两种应对方案:

其一:在底座1的侧壁上加工有喷雾通孔22,喷雾通孔22的外部还固定安装有副盒23,副盒23内设有杀虫剂喷雾罐24,杀虫剂喷雾罐24的喷雾按钮25伸出副盒23的外部,杀虫剂喷雾罐的喷口26伸入喷雾通孔22内,杀虫剂喷雾罐内装有蟑螂杀虫剂,按压所述喷雾按钮能够使得蟑螂杀虫剂从喷口喷入底座内。打开上盒体前先按压喷雾按钮25将蟑螂杀虫剂喷入底座内,将底座1内诱捕到的蟑螂杀死,再打开上盒体对蟑螂进行处理。

其二:底座1的内腔侧壁上还设有一圈盖板凸环27,用于放置盖板将底座的内腔盖上。打开上盒体后迅速用盖板将底座上端开口盖上,避免了蟑螂逃脱。再对蟑螂进行后续处理。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