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消毒处理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1109发布日期:2019-03-02 01:4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种子消毒处理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处理器具领域,尤其是一种种子消毒处理器具。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里,实验人员经常要对实验所需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但是缺少消毒处理仪器,一般情况下采用人工消毒处理,将种子放在装有消毒液的器皿中通过摇晃器皿达到消毒的效果,对种子消毒时需要全程手动摇晃,费时费力,并且在对一些禾本科种子消毒处理时尤为麻烦,因为禾本科具有芒或外稃等,处理时不像豆科种子可以沉于水下,而是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就加大了处理的难度以及会损失大量的种子,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消毒之后还需将种子漂洗干净,漂洗过程依然费时费力较为麻烦,且漂洗干净后自然风干时间较长,这就一定程度延长了做实验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便于种子消毒处理、漂洗及快速将其风干且不浪费的种子消毒处理器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种子消毒处理器具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表面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基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位于圆形凹槽底面下方,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面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圆形凹槽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一通孔的下端与空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与通孔的中心线轴线重合,所述转轴与第一通孔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延伸至空腔底部,转轴下端通过轴承固定在空腔底部内表面,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圆形凹槽内设置有柱状壳体,所述柱状壳体由环形侧板和底板围成,所述环形侧板的外径与圆形凹槽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底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与环形侧板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转轴直径,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套筒的内径与第二通孔的内径相等,所述套筒的高度小于环形侧板的高度,当柱状壳体位于圆形凹槽内时,转轴的中心轴线与套筒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转轴的上端穿过套筒且延伸至套筒上方,所述柱状壳体内设置有圆形托盘,所述圆形托盘的直径小于柱状壳体的内径,所述圆形托盘通过第一可拆卸结构固定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与圆形托盘互相垂直,所述圆形托盘下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中心轴线与圆形托盘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环形凹槽内径比套筒外径小0.05-0.15厘米,环形凹槽外径比套筒外径大0.05-0.15厘米,当圆形托盘固定在转轴上时,套筒上端伸入环形凹槽内,套筒上端面与环形凹槽槽底存在间隙,所述圆形托盘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多个第三通孔均设置在环形凹槽的外侧,每个第三通孔内均设置有柱状容器,所述柱状容器上端通过第二可拆卸结构固定在圆形托盘上,柱状容器的外径与第三通孔的内径相匹配,柱状容器的高度小于圆形托盘到柱状壳体底面的距离,所述柱状容器的侧壁和底壁均设置有多个小孔,小孔均贯穿柱状容器侧壁和底壁,所述柱状壳体上端设置有用于将柱状壳体上端密闭的盖板,当盖板将柱状壳体上端密闭时,转轴上端面与盖板下表面存在间隙。

进一步的是,所述柱状容器内设置有圆形压板,圆形压板的直径与柱状容器的内径相匹配,圆形压板的中心轴线与柱状容器的中心轴线互相重合,所述圆形压板上表面有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固定在圆形压板上表面中心位置,压杆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柱状容器上方且该端固定有压块,当盖板将柱状壳体密闭时,压块上表面与盖板存在间隙。

进一步的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轮,所述转轴设置有从动轮,从动轮的高度小于圆形凹槽底面的高度,驱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可拆卸结构为键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可拆卸结构包括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套设在柱状容器上端且环形挡板与柱状容器固定在一起,环形挡板的内径与柱状容器外径相匹配,环形挡板外径大于第三通孔直径。

进一步的是,所述环形挡板上端面设置有提手环。

进一步的是,所述基体表面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的定时开关和转速档位调节开关。

进一步的是,所述圆形凹槽的深度为柱状壳体高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是,所述多个第三通孔围绕圆形托盘的中心均布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子消毒处理器具在使用时,先将一定量的消毒液装入柱状壳体内,然后将柱状壳体放入基体的圆形凹槽内,根据种子的大小选择合适规格的柱状容器,然后将需要消毒处理的种子放入柱状容器内,然后将柱状容器固定在圆形托盘上,然后通过转轴将圆形托盘固定在柱状壳体内,此时的套筒上端便会伸入至环形凹槽内,且套筒上端面与环形凹槽槽底存在间隙,环形凹槽将套筒上端遮盖住就防止了消毒液进入到套筒内,从而防止消毒液滴落在驱动装置上造成短路等问题,然后再保证柱状容器内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消毒液里,最后用盖板将柱状壳体密闭,接通电源,驱动装置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圆形托盘转动,圆形托盘转动会带动柱状容器在消毒液里进行旋转,消毒液通过柱状容器的侧壁和底壁上的小孔进入到柱状容器内对种子进行涮洗,便可达到消毒处理的目的,待消毒完毕后,关闭电源,打开盖板,将圆形托盘取出,接着将柱状壳体取出,将消毒液换成清水,重复上面的步骤对种子进行漂洗,这样就极大的减少了实验者的劳动力,待种子漂洗完之后将清水倒出,不再添加任何液体,重复上述步骤,在圆形托盘转动的过程中,利用离心力可以将种子表面的残留水甩掉,从而加快种子的风干时间,这样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做实验的时间,并且种子全程都存留在柱状容器内,从而杜绝了浪费种子的情况,而且该种子消毒处理器具在不使用时可以随时拆卸,并且该装置可以反复利用,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种子消毒处理器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种子消毒处理器具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柱状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圆形托盘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柱状容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基体1、圆形凹槽11、转轴2、驱动装置3、柱状壳体4、套筒44、圆形托盘5、环形凹槽51、第三通孔52、柱状容器53、第二可拆卸结构5301、小孔5302、提手环5303、盖板6、定时开关7、转速档位调节开关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3、4、5、6所示,该种子消毒处理器具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上表面设置有圆形凹槽11,所述基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位于圆形凹槽11底面下方,所述圆形凹槽11的底面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圆形凹槽11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一通孔的下端与空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中心轴线与通孔的中心线轴线重合,所述转轴2与第一通孔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轴2的下端延伸至空腔底部,转轴2下端通过轴承固定在空腔底部内表面,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2转动的驱动装置3,所述圆形凹槽11内设置有柱状壳体4,所述柱状壳体4由环形侧板和底板围成,所述环形侧板的外径与圆形凹槽11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底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与环形侧板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转轴2直径,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有套筒44,所述套筒44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套筒44的内径与第二通孔的内径相等,所述套筒44的高度小于环形侧板的高度,当柱状壳体4位于圆形凹槽11内时,转轴2的中心轴线与套筒44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转轴2的上端穿过套筒44且延伸至套筒44上方,所述柱状壳体4内设置有圆形托盘5,所述圆形托盘5的直径小于柱状壳体4的内径,所述圆形托盘5通过第一可拆卸结构固定在转轴2上,所述转轴2与圆形托盘5互相垂直,所述圆形托盘5下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51,环形凹槽51的中心轴线与圆形托盘5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环形凹槽51内径比套筒44外径小0.05-0.15厘米,环形凹槽51外径比套筒44外径大0.05-0.15厘米,当圆形托盘5固定在转轴2上时,套筒44上端伸入环形凹槽51内,套筒44上端面与环形凹槽51槽底存在间隙,所述圆形托盘5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52,多个第三通孔52均设置在环形凹槽51的外侧,每个第三通孔52内均设置有柱状容器53,所述柱状容器53上端通过第二可拆卸结构5301固定在圆形托盘5上,柱状容器53的外径与第三通孔52的内径相匹配,柱状容器53的高度小于圆形托盘5到柱状壳体4底面的距离,所述柱状容器53的侧壁和底壁均设置有多个小孔5302,小孔5302均贯穿柱状容器53侧壁和底壁,根据种子大小不同,可将小孔5302的直径设置为多种规格,通常情况下设置以下三种规格即可满足大部分实验对象的需求,第一种规格是小孔5302直径≤0.1mm的柱状容器53,第二种规格是小孔5302直径≤0.5mm的柱状容器53,第三种规格是小孔5302直径≤1mm的柱状容器53,所述柱状壳体4上端设置有用于将柱状壳体4上端密闭的盖板6,当盖板6将柱状壳体4上端密闭时,转轴2上端面与盖板6下表面存在间隙。该种子消毒处理器具在使用时,先将一定量的消毒液装入柱状壳体4,然后将柱状壳体4放入基体的圆形凹槽11内,根据种子的大小选择合适规格的柱状容器53,然后将需要消毒处理的种子放入柱状容器53内,然后将压板压入柱状容器53内的合适位置,然后将柱状容器53固定在圆形托盘5上,然后通过转轴2将圆形托盘5固定在柱状壳体4内,此时套筒44上端伸入环形凹槽51内,套筒44上端面与环形凹槽51槽底存在间隙,环形凹槽51将套筒44上端遮盖住就防止了消毒液进入到空腔内滴落在驱动装置3上造成短路等问题,然后保证柱状容器53内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消毒液里,最后用盖板6将柱状壳体4密闭,接通电源,驱动装置3驱动转轴2转动从而带动圆形托盘5转动,圆形托盘5转动会带动柱状容器53在消毒液里进行旋转,消毒液通过柱状容器53的侧壁和底壁上的小孔5302进入到柱状容器53内对种子进行涮洗,便可达到消毒处理的目的,待消毒完毕后,关闭电源,打开盖板6,将圆形托盘5取出,接着将柱状壳体4取出,将消毒液换成清水,重复上面的步骤对种子进行漂洗,这样就极大的减少了实验者的劳动力,待种子漂洗完之后将清水倒出,不再添加任何液体,重复上述步骤,在圆形托盘5转动的过程中,利用离心力可以将种子表面的残留水甩掉,从而加快种子的风干时间,这样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做实验的时间,并且种子全程都存留在柱状容器53内,从而杜绝了浪费种子的情况,而且该种子消毒处理器具在不使用时可以随时拆卸,并且该装置可以反复利用,节约资源。由于一些禾本科种子容易漂浮在消毒液或清水表面,可能会造成消毒或漂洗不充分,为了避免该状况出现,所述柱状容器53内设置有圆形压板,圆形压板的直径与柱状容器53的内径相匹配,圆形压板的中心轴线与柱状容器53的中心轴线互相重合,所述圆形压板上表面有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固定在圆形压板上表面中心位置,压杆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柱状容器53上方且该端固定有压块,当盖板6将柱状壳体4密闭时,压块上表面与盖板6存在间隙。这样在将需要消毒处理的种子放入柱状容器53内后,只需调整圆形压板的位置,使得柱状容器53浸入消毒液或清水后圆形压板位于液面下方即可,这样就彻底避免了由于种子漂浮在消毒液或清水表面可能会造成消毒或漂洗不充分的情况发生。

所述驱动装置3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驱动设备,作为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3优选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轮,所述转轴2设置有从动轮,从动轮的高度小于圆形凹槽11底面的高度,驱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该驱动装置3结构简单,便于控制。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安装和拆卸圆形托盘5,所述第一可拆卸结构为键连接。

为了简单快捷的将柱状容器53固定在圆形托盘5上,所述第二可拆卸结构5301包括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套设在柱状容器53上端且环形挡板与柱状容器53固定在一起,环形挡板的内径与柱状容器53外径相匹配,环形挡板外径大于第三通孔52直径。这样只需将柱状容器53的下端伸入圆形托盘5的第三通孔52内后,柱状容器53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直至环形挡板与圆形托盘5上表面接触,此时柱状容器53不在下落,取出时只需将柱状容器53向上移动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将柱状容器53取出,所述环形挡板上端面设置有提手环。

由于实验对象的不同,所需的消毒时间和消毒力度也不尽相同,为了满足各种实验对象,所述基体表面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的定时开关7和转速档位调节开关8。

为了保证实验过程中柱状壳体4的稳定性,避免柱状壳体4晃动幅度过大,所述圆形凹槽11的深度为柱状壳体4高度的一半。

考虑到圆形托盘5受力要均匀,所述多个第三通孔52围绕圆形托盘5的中心均布排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