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6280发布日期:2019-10-12 23:44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肝脏移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系统。



背景技术:

供肝短缺已成为限制肝移植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如何扩大供体来源成为目前研究焦点之一。边缘性供肝用于移植将有助于改善这一临床困境。机械灌注(Machine perfusion, MP)是一种新型的器官保存、转运方式,器官获取将自身血管连接至器官机械灌注系统,系统在器官保存、转运阶段将灌流液持续至灌注离体器官,同时供给离体器官氧气、营养物质等。与传统静态低温保存(Static cold storage,SCS)相比,MP 能够更好的保存离体器官、甚至挽救标准外器官。根据维持温度不同,其可以分为低温(4~6℃)、亚低温(20~25℃)、常温机械灌注(37℃)。MP 为解决器官短缺提供了新思路,有望进一步扩展供器官来源,MP被誉为器官移植领域的达芬奇。可以用于挽救边缘供肝,临床废弃的肝脏经过低温机械灌注之后成功移植回受体,为拓展供肝来源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常用的是静态低温保存,肝脏最多能在体外保存12小时,而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缺血性损伤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显然,这种静态低温保存方法能够保存的时间不够长,容易造成缺血损伤。相比于低温机械灌注,常温机械灌注能够维持肾脏的正常代谢,避免了冷缺血损伤,同时常温状态下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一定意义,有利于延长保存时间。

目前,已知的机械灌注系统通常包括门静脉灌注通路、肝动脉灌注通路以及灌注液回流通路,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的灌注液回流通路缺少对灌注液的检测,灌注液回流后的质量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系统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系统,包括用于盛装灌注液的恒温控温容器、用于存放肝脏的器官固定容器、与器官固定容器配合连接并用于收集胆汁的收集器以及分别连接在恒温控温容器与器官固定容器之间的门静脉灌注通路、肝动脉灌注通路和灌注液回流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液回流通路上按从器官固定容器到恒温控温容器的方向依次设置多功能传感器、回流泵、过滤柱和透析柱。

所述的一种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液回流通路上设置第一采样口,所述第一采样口设置在多功能传感器与回流泵之间。

所述的一种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液回流通路上设置第二采样口,所述第二采样口设置在透析柱与恒温控温容器之间。

所述的一种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柱配合连接过滤柱分流阀,所述透析柱配合连接透析柱分流阀。

所述的一种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静脉灌注通路上按从恒温控温容器到器官固定容器的方向依次设置门静脉灌注泵、门静脉氧合器和门静脉压力传感器。

所述的一种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肝动脉灌注通路上按从恒温控温容器到器官固定容器的方向依次设置肝动脉灌注泵、肝动脉氧合器和肝动脉压力传感器。

所述的一种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固定容器内设置用在放置肝脏的恒温容器。

所述的一种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固定容器内设置与肝脏相连的压力阀。

所述的一种肝脏常温机械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的一种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系统实现,包括:

(1)将肝脏放入恒温容器中,将恒温容器和恒温控温容器的温度设定在35-37℃;

(2)接通门静脉灌注通路、肝动脉灌注通路和灌注液回流通路,其中,门静脉灌注通路连通肝脏的门静脉,肝动脉灌注通路连通肝脏的肝动脉,给肝脏灌入灌注液;

(3)在灌注液回流通路,灌注液先后经过物质检测、过滤、白蛋白透析,再回流到恒温控温容器。

所述的一种肝脏常温机械灌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门静脉灌注泵的流速设定在700-900ml/min,将肝动脉灌注泵的流速设定在150-250ml/min,将回流泵的流速设定在800-1200 ml/min,将门静脉氧合器的氧饱和度设定为100%,将肝动脉氧合器的氧饱和度设定为20-30%。

本实用新型模拟体内的条件,避免了冷缺血损伤,有利于延长保存时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灌注液实时监控和人工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也有利准确掌握灌注液和过滤柱及透析柱的更换,从而更能保证器官的保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恒温控温容器、2储液袋、3门静脉灌注通路、4门静脉灌注泵、5门静脉氧合器、6门静脉压力传感器、7器官固定容器、8恒温容器、9肝脏、10压力阀、11多功能传感器、12第一采样口、13回流泵、14过滤柱、15透析柱、16过滤柱分流阀、17透析柱分流阀、18第二采样口、19收集器、20肝动脉灌注通路、21灌注液回流通路、22肝动脉灌注泵、23肝动脉氧合器、24肝动脉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系统,包括用于盛装灌注液的恒温控温容器1、用于存放肝脏的器官固定容器7、与器官固定容器7配合连接并用于收集胆汁的收集器19以及分别连接在恒温控温容器1与器官固定容器7之间的门静脉灌注通路3、肝动脉灌注通路20和灌注液回流通路21。其中,所述器官固定容器7内设置用在放置肝脏的恒温容器8和与肝脏相连的压力阀10,压力阀10用于调节肝脏灌注压力。所述恒温控温容器1内设置用于储存灌注液的储液袋2,所述储液袋2具有两个分别与门静脉灌注通路3和肝动脉灌注通路20连通的出液口以及与灌注液回流通路21连通的进液口。门静脉灌注通路3、肝动脉灌注通路20分别与肝脏的肝动脉和门静脉相连。恒温控温容器1和恒温容器8上均为医疗设备领域常用的温控的容器。

所述灌注液回流通路21上按从器官固定容器7到恒温控温容器1的方向依次设置多功能传感器11、第一采样口12、回流泵13、过滤柱14、透析柱15和第二采样口18。其中,透析柱15为中空透析柱。灌注液分别经过过滤柱14和透析柱15来除去部分毒素。回流泵13为蠕动泵。第一采样口12和第二采样口18配合设置采样管,过滤柱14配合连接过滤柱分流阀16,透析柱15配合连接透析柱分流阀17,当柱子堵塞时,分流阀分流灌注液。

所述门静脉灌注通路3上按从恒温控温容器1到器官固定容器7的方向依次设置门静脉灌注泵4、门静脉氧合器5和门静脉压力传感器6。所述肝动脉灌注通路20上按从恒温控温容器1到器官固定容器7的方向依次设置肝动脉灌注泵22、肝动脉氧合器23和肝动脉压力传感器24。其中,门静脉灌注泵4和肝动脉灌注泵22为离心泵。

本实用新型中的储液袋2通过门静脉灌注通路3、肝动脉灌注通路20与固定在器官固定容器7和恒温容器8中的肝脏9的门静脉和肝动脉相连,并通过压力阀10来调节肝脏灌注压力,通过收集器19收集胆汁。恒温容器8中的灌注液可经过灌注液回流通路21回流到储液袋2,在回流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功能传感器11来监测灌注液的变化,然后灌注液分别经过过滤柱14和透析柱15来除去部分毒素,当柱子堵塞时,可以通过分流阀分流灌注液,此外,通过两个采样口可以人工采样并分析通过柱子后灌注液是否恢复有效状态,以此阿里决定更换柱子的时间和频率以及更换灌注液的的变化,最终灌注液又回到储液袋2中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的肝脏常温灌注装置可以实现门静脉800ml/min和肝动脉200ml/min以及分别为100%和20-30%的氧饱和度,同时恒温控温容器1和恒温容器8能精准地控制温度在37℃,从而满足模拟体内的条件,避免了冷缺血损伤,有利于延长保存时间。通过对灌注液实时监控和人工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也有利准确掌握灌注液和过滤柱及透析柱的更换,从而更能保证器官的保存。

本实用新型的灌注方法,包括:

1)将肝脏放入恒温容器8中,将恒温容器8和恒温控温容器1的温度设定在35-37℃;

2)接通门静脉灌注通路3、肝动脉灌注通路20和灌注液回流通路21,其中,门静脉灌注通路3连通肝脏的门静脉,肝动脉灌注通路20连通肝脏的肝动脉,给肝脏灌入灌注液;

3)在灌注液回流通路,灌注液先后经过物质检测、过滤、白蛋白透析,再回流到恒温控温容器1。

步骤2)中,将门静脉灌注泵4的流速设定在700-900ml/min,最好是800 ml/min,将肝动脉灌注泵22的流速设定在150-250ml/min,最好是200ml/min,将回流泵13的流速设定在800-1200 ml/min,最好为1000ml/min,将门静脉氧合器5的氧饱和度设定为100%,将肝动脉氧合器23的氧饱和度设定为20-30%。

步骤3)中,物质检测可用多功能传感器11或者从采样口采样再进行检测,过滤通过过滤柱14实现,白蛋白透析通过透析柱15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