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茯苓种植用土壤改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4699发布日期:2019-03-27 09:2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茯苓种植用土壤改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茯苓种植用土壤改良装置。



背景技术:

茯苓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树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茯苓与土茯苓名称相似,因此易混。土茯苓是菝葜科植物光叶菝葜的根,外皮黄棕色或灰褐色,与茯苓完全无关。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偶见于其他针叶树及阔叶树的根部,其土质为砂质适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茯苓种植用土壤改良装置,解决土壤不易破碎,不利于茯苓的种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茯苓种植用土壤改良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底部固定设置粉碎箱,粉碎箱上依次设置储液箱、储料箱、放置箱,所述粉碎箱两侧分别固定设置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的粉碎箱侧壁底部设置斜刀片,第一过滤网上固定设置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连接第一带动轴,第一带动轴上均匀设置有第一刀片,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上均设置第二转轴,第二转轴间固定设置第二带动轴,第二带动轴上均匀设置第二刀片;

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均由发动机带动,发动机的进油管与油箱的出油管连通。

进一步的;上均匀开有水孔,水管穿过第一过滤网延伸,延伸的水管设置有流量计,延伸的水管与储液箱侧壁底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箱中间设置有上板,上板将储料箱下部形成过滤箱,储料箱侧壁设置滑槽,滑槽内固定带动杆,带动杆底部连接带动板,带动板固定在过滤箱内,过滤箱的上板、带动板和过滤箱的下板均对应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圆形通孔,带动板下表面设置有软刷,带动板与上板相贴合,软刷与下板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油箱均放置在放置箱内。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底部设置轮子,装置主体侧壁设置推手。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箱顶部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上设置管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茯苓种植的土壤在斜刀片作用下将土壤铲入斜刀片上,第一刀片不断对土壤进行破碎成小颗粒的后由第一过滤网进入粉碎箱,粉碎箱内的土壤在进过第二刀片进一步的破碎,满足需要,利于茯苓的种植。

2、储液箱内的液体改良剂通过水管进入粉碎箱内,通过第二刀片搅拌进入土壤内,满足需要,同时通过流量计控制进入粉碎箱内的液体改良剂的量。

3、储料箱内存储固体土壤改良剂,带动杆使得带动杆带动得到带动板在滑槽左右运动,形成通孔,通孔的大小根据滑槽左右移动距离决定进入储料箱内的固体土壤改良剂的量,过滤箱的上板、带动板和过滤箱的下板形成通孔时,则储料箱内的固体土壤改良剂进入粉碎箱,通过第二刀片搅拌进入土壤内;软刷移动使得带动板和过滤箱的下板见的固体土壤改良剂不易停留在带动板和过滤箱的下板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流量计、2-水管、3-进液管、4-储液箱、5-储料箱、6-滑槽、7-带动杆、8-放置箱、9-上板、10-带动板、11-发动机、12-油箱、13-推手、14-斜刀片、15-第一带动轴、16-第一刀片、17-第一转轴、18-第一过滤网、19-第二刀片、20-轮子、21-第二带动轴、22-粉碎箱、23-过滤箱、24-第二转轴、25-第二过滤网、26-装置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茯苓种植用土壤改良装置,包括装置主体26,装置主体26底部固定设置粉碎箱22,粉碎箱22上依次设置储液箱4、储料箱5、放置箱8,粉碎箱22两侧分别固定设置第一过滤网18、第二过滤网25,第一过滤网18的粉碎箱22侧壁底部设置斜刀片14,第一过滤网18上固定设置第一转轴17,第一转轴17连接第一带动轴15,第一带动轴15上均匀设置有第一刀片16,第一过滤网18、第二过滤网25上均设置第二转轴24,第二转轴24间固定设置第二带动轴21,第二带动轴21上均匀设置第二刀片19;

第一转轴17、第二转轴24均由发动机11带动,发动机11的进油管与油箱12的出油管连通;茯苓种植的土壤在装置主体26的斜刀片14作用下将土壤铲入斜刀片14上,同时第一刀片16不断对土壤进行破碎成小颗粒的后由第一过滤网18进入粉碎箱22,粉碎箱22内的土壤在进过第二刀片19进一步的破碎,满足需要,利于茯苓的种植。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粉碎箱22顶部固定设置水管2,水管2上均匀开有水孔,水管2穿过第一过滤网18延伸,延伸的水管2设置有流量计1,延伸的水管2与储液箱4侧壁底部连接;储液箱4内的液体改良剂通过水管2进入粉碎箱22内,通过第二刀片1搅拌进入土壤内,满足需要,同时通过流量计1控制进入粉碎箱22内的液体改良剂的量。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储料箱5中间设置有上板9,上板9将储料箱5下部形成过滤箱23,储料箱5侧壁设置滑槽6,滑槽6内固定带动杆7,带动杆7底部连接带动板10,带动板10固定在过滤箱23内,过滤箱23的上板9、带动板10和过滤箱23的下板均对应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圆形通孔,带动板10下表面设置有软刷,带动板10与上板9相贴合,软刷与下板相贴合;储料箱5内存储固体土壤改良剂,带动杆7使得带动杆7带动得到带动板10在滑槽6左右运动,当带动板10左右移动时,形成通孔,通孔的大小根据滑槽6左右移动距离决定进入储料箱5内的固体土壤改良剂的量,过滤箱23的上板9、带动板10和过滤箱23的下板形成通孔时,则储料箱5内的固体土壤改良剂进入粉碎箱22,通过第二刀片1搅拌进入土壤内,满足需要;且软刷移动使得带动板10和过滤箱23的下板见的固体土壤改良剂不易停留在带动板10和过滤箱23的下板间。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发动机11、油箱12均放置在放置箱8内;便于发动机11正常工作。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装置主体26底部设置轮子20,装置主体26侧壁设置推手13;推手13推动装置主体26向前运动。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储液箱4顶部设置有进液管3,进液管3上设置管道;通过进液管3不断补充改良液,满足需要。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