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害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1452发布日期:2019-03-30 07:5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害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诱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害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对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害虫是影响其收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害虫中的实蝇为例,实蝇是国际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实蝇是植食性昆虫,每年5月底至7月初是其成虫产卵的活跃期,它们通过尾部的尾针将卵产到植物的果实当中,孵化的幼虫则危害果实。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治实蝇及其它类似害虫对果树的危害,在果树上悬挂了诱捕器,以引诱实蝇并将其粘附致死,防止产卵为害,从而能够提高果树的产量。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20791934.6的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害虫诱捕器,但是其具有诱集能力弱、诱捕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害虫诱捕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诱捕器诱集能力弱、诱捕成功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害虫诱捕器,包括中空的诱捕体,所述诱捕体顶部具有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由诱捕体的一部分外表面平滑过渡为一个或者多个平面,或者多个平面和坡面的组合,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诱捕体底部具有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顶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外缘向内突出,所述诱捕体内还设置有诱芯,所述诱芯内填充有引诱物质;和粘胶层,所述粘胶层设置于诱捕体外。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害虫诱捕器,通过在将诱捕体设置成中空结构,并在中空的诱捕体内设置诱芯,在诱芯中填充引诱物质,从而通过引诱物质主动将害虫诱导至诱捕体附近,当害虫飞落在诱捕体上后,被粘胶层牢牢粘住,实现诱捕的作用,其与传统诱捕体相比,实现了主动诱捕,大大提高了诱捕效率和成功率;本实用新型中在诱捕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可以是耳状、柄状、钩状、线状、链状等,可以方便诱捕体的设置,诱捕体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平台并在第二平台上设置有凹陷部,在凹陷部顶部开设通孔,通孔外缘向内突出,这样当出现下雨天气时,雨滴沿诱捕体外周顺流而下,到达第二平台后在重力作用下继续下落,可以防止雨滴通过通孔进入到诱捕体内,防止雨滴稀释引诱物质,以保证引诱物质的作用时间和效果;同时在凹陷部开设的通孔可以使得诱芯内的引诱物质实现缓释效果,延长引诱物质的作用时间;在引诱物质释放完之后,只需要用注射器或者其他工具通过通孔向诱芯再次注射即可,可以实现重复使用,使用周期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害虫诱捕器,包括中空的诱捕体10,所述诱捕体10顶部具有第一平台11,所述第一平台11上设置有连接装置12,连接装置12可以是耳状、柄状、钩状、线状、链状等,所述诱捕体10底部具有第二平台13,所述第二平台13上设置有凹陷部14,所述凹陷部14顶端开设有通孔,所述诱捕体10内还设置有诱芯15,所述诱芯15内填充有引诱物质;和粘胶层20,所述粘胶层20设置于诱捕体10外;所述诱捕体10为球体结构或圆柱体结构或圆锥体结构,粘胶层20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诱芯15可以是球形或圆柱形或条状或带状,且诱芯 15由化学纤维或棉纤维或木纤维或植物纤维制成。

上述方案实现主动诱捕的原理是:由于诱捕体10内设置有诱芯15,且诱芯内填充有引诱物质,这样当引诱物质释放后诱导害虫飞向诱捕体10,并在粘胶层20上粘住,实现了主动诱捕。上述方案设置凹陷部及通孔,目的在于下雨天气时,雨水不会进入到诱捕体凹陷部的通孔周围,堵塞通孔或者稀释引诱物质,导致诱捕器自重提高,降低了诱捕器的引诱能力

优选的,所述引诱物质为害虫食物、食诱剂或性诱剂,可以是单独的一种,也可以是混合在一起的多种物质。例如在诱芯15内单独填充实蝇诱捕剂,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柑橘种植园内的实蝇进行诱捕,因为对柑橘危害最大的就是实蝇,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诱捕器诱捕了实蝇,可以大大提高柑橘的产量和良品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