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结构阿魏菇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4689发布日期:2019-08-16 21:2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结构阿魏菇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阿魏菇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结构阿魏菇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阿魏侧耳,别名:阿魏蘑菇、白灵菇等,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仅见于新疆。

白灵菇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和侧耳,颇受消费者的青睐。白灵菇营养丰富,据科学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占干菇的20%,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白灵菇还具有一定的医药价值,有消积、杀虫、镇咳、消炎和防治妇科肿瘤等功效。白灵菇的药用价值很高,它含有真菌多糖和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及多种矿物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白灵菇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其菇体色泽洁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14.7%,脂肪4.31%,粗纤维15.4%,氨基酸总量为10.6%,并含多种有益健康的矿物质,特别是真菌多糖,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生理平衡的作用。

由于阿魏菇价值极高,但是仅靠野外自然生长,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现在都是人工培养阿魏菇,人工种植阿魏菇都是使用阔叶树的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物质进行栽培,采用袋栽、覆土墙栽或瓶栽等,该种栽培方式均属于一次性栽培,需要人工堆垛,来回搬运,栽培完成后又要重新填充,重新装袋,增加培养成本,培养起来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阿魏菇培养过程麻烦,成本很高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组合结构阿魏菇培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组合结构阿魏菇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架本体,所述培养架本体由若干个培养组件上下叠加组合而成,所述培养组件包括开口朝上的U形板,所述U形板的水平板上通过隔板隔成若干个培养槽,所述隔板内部开设有开口朝下的储水腔室,所述隔板顶部设有与储水腔室底部开口相匹配的凸缘,所述U形板两侧开口端设有网板,所述网板上开设有用于出菇的网孔,所述网板通过螺栓固定在隔板上,置于顶部的所述培养组件通过顶盖封堵。

优选的,所述储水腔室深度大于凸缘高度,所述隔板两侧开设有若干个呈矩阵分布的渗水孔,所述渗水孔与储水腔室连通,所述凸缘上开设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储水腔室连通,每个所述隔板上均设有一个流水组件,所述流水组件包括水槽及置于水槽底部的细长管,所述细长管顶端与水槽连通、底端封死,所述细长管周向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细长管贯穿通孔。

优选的,所述水槽顶部设有杂质滤网。

优选的,所述渗水孔为锥形结构,且开口较小的一端指向培养槽。

优选的,所述凸缘周向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结构阿魏菇培养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采用组合的方式进行安装,可以根据所需安装成不同的高度,并且省去了装袋、装瓶的繁琐过程,可以重复使用,并且本装置两侧均可以出菇,节省种植面积,提高种植产量,并且施水及补充氧气含量均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组件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流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流水组件1、顶盖2、U形板3、网板4、网孔5、螺栓6、凸缘7、通孔8、培养槽9、渗水孔10、隔板11、储水腔室12、细长管13、水槽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组合结构阿魏菇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架本体,培养架本体由若干个培养组件上下叠加组合而成,培养组件包括开口朝上的U形板3,U形板3的水平板上通过隔板11隔成若干个培养槽9,隔板11内部开设有开口朝下的储水腔室12,隔板11顶部设有与储水腔室12底部开口相匹配的凸缘7,凸缘7周向设有密封圈,将上下两个培养组件通过凸缘7与储水腔室12的配合完成组合安装,使用起来更加便捷,U形板3两侧开口端设有网板4,防止物料外泄,网板4上开设有用于出菇的网孔5,设置多个网孔,便于菌菇从网孔5内部生长出来,网板4通过螺栓6固定在隔板11上,置于顶部的培养组件通过顶盖2封堵。

根据培养架所需高度,叠加不同个数的培养组件,装配好培养组件之后,将培养组件内部的培养槽9填装用于培养菇类的营养物质,例如阔叶树的木屑、棉籽壳、玉米芯均可栽培,氮肥主要是麦麸、新鲜的玉米粉,并将菌种种植好,然后通过网板4将两侧封堵,防止物质外漏,将外部覆膜等待出菇。由于本装置采用组合的方式进行安装,可以根据所需安装成不同的高度,并且省去了装袋、装瓶的繁琐过程,可以重复使用,并且本装置两侧均可以出菇,节省种植面积,提高种植产量。

为了便于施水及补充氧气,储水腔室12深度大于凸缘7高度,使储水腔室12内部形成一个用于存水的腔室,隔板11两侧开设有若干个呈矩阵分布的渗水孔10,渗水孔10为锥形结构,且开口较小的一端指向培养槽9,防止杂质进入储水腔室12内,渗水孔10与储水腔室12连通,凸缘7上开设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通孔8,通孔8与储水腔室12连通,每个隔板11上均设有一个流水组件1,流水组件1包括水槽14及置于水槽14底部的细长管13,水槽14顶部设有杂质滤网,使液体可以快速装满整个细长管13,便于液体同时流入多个储水腔室12内,细长管13顶端与水槽14连通、底端封死,细长管13周向开设有出水孔,细长管13贯穿通孔8。将水槽14内部装水,使水或者营养水从细长管13的水孔流到储水腔室12内部,然后通过渗水孔10将液体渗入菌菇养料中,从内部进水,更加有利于菌菇吸收水分,需要通入氧气的时候,将水槽14内部通入气体,便于气体进入养料中,有利于提高菌菇产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