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助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7398发布日期:2019-06-13 09:3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助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助水器,属于农业灌溉施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棚是用于蔬菜瓜果种植的一种必需装置,塑料薄摸的广泛使用为大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由于大棚本身的可拆卸性,相比较而言对于其他类型温室来说成本较低,人为的制造一个适宜作物生长的温室环境,对果蔬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温室大棚技术的不断发展,温室大棚已成为现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装置。传统的肥水灌溉是从井内抽取井水进行灌溉,引水管内的水容易下陷,需要二次引井,并且无法做到井水与肥水混合灌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助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助水器,它包含助水器本体、井钢、井底盘、水泵接口、法兰、第一弹簧阀、第二弹簧阀、肥水吸管和球阀,所述的助水器本体上部设置有井钢,助水器本体下部设置有井底盘,且井钢与井底盘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的井钢上部设置有第一弹簧阀,井底盘下部设置有第二弹簧阀,所述的井钢中部设置有水泵接口和肥水吸管,且肥水吸管上设置有球阀,所述的井钢内部设有腔体,且腔体与水泵接口、肥水吸管连通;

所述的第一弹簧阀与第二弹簧阀结构相同,第一弹簧阀包含支撑件、橡胶密封阀体、弹簧、螺母、固定杆和通孔,所述的支撑件为方形结构,且支撑件与助水器本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橡胶密封阀体中部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贯穿支撑件中部的通孔,所述的固定杆上设置有弹簧,且弹簧位于支撑件下方,所述的弹簧下方通过螺母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井钢顶部与井耳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井底盘固定安装在二寸井井体的引水管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助水器上下设有两组弹簧阀,助水器本体中部设有水泵接口和肥水吸管,工作时可以井水灌溉,也可以肥水与井水混合灌溉,弹簧阀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引水管道内的井水下沉,不需要二次引井,同时还可以防止井水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助水器本体1、井钢2、井底盘3、水泵接口4、法兰5、第一弹簧阀6、支撑件61、橡胶密封阀体62、弹簧63、螺母64、固定杆65、通孔66、第二弹簧阀7、肥水吸管8、球阀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助水器本体1、井钢2、井底盘3、水泵接口4、法兰5、第一弹簧阀6、第二弹簧阀7、肥水吸管8和球阀9,所述的助水器本体1上部设置有井钢2,所述的井钢2顶部与井耳朵连接,助水器本体1下部设置有井底盘3,所述的井底盘3固定安装在二寸井井体的引水管道上,且井钢2与井底盘3之间通过法兰5连接,所述的井钢2上部设置有第一弹簧阀6,井底盘3下部设置有第二弹簧阀7,所述的井钢2中部设置有水泵接口4和肥水吸管8,且肥水吸管8上设置有球阀9,所述的井钢2内部设有腔体,且腔体与水泵接口4、肥水吸管8连通;

所述的第一弹簧阀6与第二弹簧阀7结构相同,第一弹簧阀6包含支撑件61、橡胶密封阀体62、弹簧63、螺母64、固定杆65和通孔66,所述的支撑件61为方形结构,且支撑件61与助水器本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橡胶密封阀体62中部设置有固定杆65,且固定杆65贯穿支撑件61中部的通孔66,所述的固定杆65上设置有弹簧63,且弹簧63位于支撑件61下方,所述的弹簧63下方通过螺母64固定。

工作原理:需要井水灌溉时,关闭肥水吸管8上的球阀9,启动水泵,井水经第二弹簧阀7进入助水器本体1内部空腔,并从水泵接口4进入水泵;需要肥水与井水混合灌溉时,将肥水吸管8通过软管伸进溶好化肥的肥水桶内,打开球阀9,开启水泵,此时,肥水与井水同时进入助水器本体1内部空腔,混合后从水泵接口4进入水泵,在此过程中,通过球阀9可以调节肥水的流量,进而控制肥水与井水的比例;关闭球阀9,通过第一弹簧阀6和第二弹簧阀7可以正常出水使用,当不使用时,第二弹簧阀7起封闭作用,有效避免引水管道内的井水下沉,不需要二次引井,并且可以防止空腔内残留的肥水进入井内,污染井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