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天敌青蛙混合种养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8602发布日期:2019-06-13 14:59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天敌青蛙混合种养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池,具体涉及一种防天敌青蛙混合种养池。



背景技术:

青蛙的人工养殖成本低起效快,已成为市场很受欢迎的一种水产动物,而青蛙的养殖手段也正朝着复合养殖的方向发展,青蛙配合其他动植物进行混合种养的复合养殖技术越来越受欢迎,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动植物配合青蛙混合种养,实现各自间的优劣互补,并且在养殖过程中防止天敌,尤其老鼠、蛇等的侵害,以成为养殖户面对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天敌青蛙混合种养池,包括鹅喂养区、蛙养殖区和鱼塘;蛙养殖区包括饵料台、蛙池、拦网,在鱼塘周边设置数个蛙养殖区,拦网设置在蛙养殖区外围,拦网一部分位于鱼塘内,将鱼塘的池水变为蛙池,拦网另一部分位于一部分鱼塘边的陆地上,将鱼塘边的陆地变为饵料台;鹅喂养区包括鹅舍、鹅外围网和鹅放风区;在鱼塘外围设置数个鹅舍,所述鹅舍位于所述蛙养殖区后,在相邻鹅舍之间设置鹅放风区,在鹅舍与鹅放风区的外围设置鹅外围网将所有鹅舍与鹅放风区进行包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在实现青蛙与其他动植物混合种养、优劣互补、共促成长的同时,使得青蛙免受蛇、鼠等天敌的侵害,由于鹅有着驱赶蛇、鼠等的天性,并且喜水,适宜在河边成长,而鱼塘又能够隔离蛇、鼠,并能够为青蛙和鹅的成长提供有水的环境,故选择青蛙、鱼和鹅进行混合种养,在决定了选择青蛙、鱼和鹅混合种养的方式后,采用如上方案的布局,将蛙养殖区设置于被鹅舍、鹅放风区以及鱼塘所包围,使得鹅能够驱赶、鱼塘能够隔离蛙的天敌,使得青蛙的养殖免受侵害,同时,蛙粪鹅粪以及蛙、鹅泼溅的饲料可以扫入鱼塘中作为鱼的饲料补给,鹅群洗澡、戏水过程中可以使得池水流动,从而增加鱼塘和蛙池23的氧气含量,促进鱼与蛙的生长,鱼塘和蛙池中产生的水藻、杂草也可作为鹅的饲料补给,使得在优劣互补共促生长的同时,养殖的鹅、鱼对青蛙的天敌起到了隔离与驱赶的作用,防止天敌,尤其蛇、鼠等对青蛙的侵害。

进一步的,所述鹅舍设置位置应高于所述饵料台台面。这样设计便于鱼塘和蛙养殖区成型,并减少土地的挖掘。

进一步的,还包括肥水池,在鱼塘和鹅喂养区之间设置肥水池,所述肥水池被鹅舍、鹅放风区、蛙养殖区和鱼塘包围;所述肥水池包括存储池和排水阀,所述排水阀设置于所述存储池底部,并高于所述鱼塘池面。这样的设计可以将鹅与蛙养殖过程中形成的粪便和泼溅的饲料扫入肥水池中,经过发酵和消毒等工序,再通过存储池底部的排水阀排入鱼塘中作为鱼的饲料补给。

进一步的,还包括隔音板,隔音板位于鹅舍与蛙养殖区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鹅喂养区还包括鹅内围网,位于鱼塘内,并且鹅内围网的两端部与所述鹅放风区相连。这样可以为青蛙的成长发育提供安静的环境,免受鹅的打扰。

进一步的,所述蛙养殖区还包括凉棚;所述凉棚位于所述饵料台上。这样设计可以为青蛙的生长发育提供安静遮阳的环境,在饵料台采食和休息的过程中免受阳光直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防天敌青蛙混合种养池,通过合理的布局使得青蛙的养殖过程中,被鹅舍、鹅放风区以及鱼塘所包围,使得青蛙的养殖免受蛇、鼠等天敌的侵害,同时,蛙粪鹅粪以及蛙、鹅泼溅的饲料可以扫入鱼池中作为鱼的饲料补给,鹅群洗澡、戏水过程中可以增加鱼塘和蛙池的氧气含量,促进鱼与蛙的生长,鱼塘和蛙池中产生的水藻、杂草也可作为鹅的饲料补给。综上混合种养蛙、鱼和鹅,在优劣互补共促生长的同时,养殖的鹅、鱼对青蛙的天敌起到了隔离与驱赶的作用,防止天敌蛇、鼠等对青蛙的侵害。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俯视图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俯视图的B-B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俯视图的C-C向剖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鹅喂养区、11-鹅舍、12-鹅内围网、13-鹅外围网、14-鹅放风区、2-蛙养殖区、21-凉棚、22-饵料台、23-蛙池、24-拦网、3-鱼塘、4-肥水池、5-隔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图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天敌青蛙混合种养池包括鹅喂养区1、蛙养殖区2和鱼塘3;在在鱼塘3周边设置数个蛙养殖区2,拦网24设置在蛙养殖区2外围,拦网24一部分位于鱼塘3内,将鱼塘3的池水变为蛙池23,并且根据青蛙的普遍弹跳高度,设置拦网24上部距离水面1~1.2m,下部距离水底5~10cm,这样的设计使得青蛙无法越过拦网到达鱼塘3,同时养殖过程中形成的粪便和泼溅的饲料可以通过拦网24的孔眼和下部与水底缝隙进入鱼塘3,成为鱼的饲料补给,并省去了专门为蛙池23注水和换水的工作,与鱼塘3中的水共用,一举多得,拦网24另一部分位于一部分鱼塘3边的陆地上,将鱼塘3边的陆地变为饵料台22,如此设计利用鱼塘3特点,节省了修建蛙养殖区2的成本,并且鱼塘3作为一道屏障将蛇、鼠的蛙的天敌与蛙隔离,同时,蛙养殖过程中形成的粪便和泼溅的饲料可扫入蛙池23,进一步流入鱼塘3,作为鱼的饲料补给。

如图1所示,鹅喂养区1包括鹅舍11、鹅外围网13和鹅放风区14;在鱼塘3外围设置数个鹅舍11,所述鹅舍11位于所述蛙养殖区2后,为了便于鱼塘3和蛙养殖区2成型,并减少土地的挖掘,所述鹅舍11设置位置如图2所示应高于所述饵料台22台面,在相邻鹅舍11之间设置鹅放风区14,在鹅舍11与鹅放风区14的外围设置鹅外围网13将所有鹅舍11与鹅放风区14进行包围,这样鹅的存在可以驱赶蛇、鼠等蛙的天敌。

为了便于收集蛙于鹅养殖过程中形成的粪便和泼溅的饲料,在鱼塘3和鹅喂养区1之间设置肥水池4,所述肥水池4被鹅舍11、鹅放风区14、蛙养殖区2和鱼塘3包围;如图3所示所述肥水池4包括存储池41和排水阀42,所述排水阀42设置于所述存储池41底部,并高于所述鱼塘3池面,这样的设计可以将鹅与蛙养殖过程中形成的粪便和泼溅的饲料扫入肥水池4中,经过发酵和消毒等工序,再通过存储池41底部的排水阀42排入鱼塘3中作为鱼的饲料补给。根据多年养殖数据统计,1只鹅年产粪120~150kg,可转化成鱼5kg,一只青蛙的蛙养殖池年产粪0.8~1kg,可转化为鱼饲料0.35kg,每亩鱼塘(1/15公顷)水面可放养5O~60只鹅或750只青蛙,假设一个鹅舍11可养殖5O~60只鹅,一个蛙养殖区可养殖350只青蛙,则一个占地6亩的鱼塘3可混合种养4个鹅舍11和4个蛙养殖区2,并且根据鱼塘3和蛙养殖区2的杂草生长情况,可进行鹅的补饲,每天晚上放牧回来补给250~300g,节省鹅养殖的饲料成本。

综上通过合理的布局使得青蛙的养殖过程中,蛙养殖区2被鹅舍11、鹅放风区13以及鱼塘3所包围,使得青蛙的养殖免受蛇、鼠等天敌的侵害,同时,蛙粪鹅粪以及蛙、鹅泼溅的饲料可以扫入鱼塘3中作为鱼的饲料补给,鹅群洗澡、戏水过程中可以使得池水流动,从而增加鱼塘3和蛙池23的氧气含量,促进鱼与蛙的生长,鱼塘3和蛙池23中产生的水藻、杂草也可作为鹅的饲料补给,使得在优劣互补共促生长的同时,养殖的鹅、鱼对青蛙的天敌起到了隔离与驱赶的作用,防止天敌蛇、鼠等对青蛙的侵害。

如图2所示,因青蛙生长繁殖过程需要安静潮湿的环境,并且需要预防强光直射,所以设置隔音板5位于鹅舍11与蛙养殖区2之间,使得鹅的吵闹不影响青蛙的生长发育,并设置凉棚21位于所述饵料台22上,为青蛙的采食和休息提供阴凉遮阳的环境。

如图4所示,为了防止鹅的戏水洗澡过程采食鱼苗并影响鱼的生长发育,设置鹅内围网12位于鱼塘(3)内将鹅的游弋区域与鱼的生长区域所隔离,并且鹅内围网12的两端部与所述鹅放风区1)相连,这样鹅从鹅舍11中出来后可在鹅放风区14活动并进入水中,在鹅内围网12进行活动。鹅内围网12可用尼龙网片制成.并且不拱到底.以供鱼从鹅内围网12网底游人摄取食物,对鱼干扰较小,也便于管理,设置鹅内围网12上部高出水面40~50cm.下部距离水底40cm。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