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钓鱼打窝用抛饵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7526发布日期:2019-07-24 08:47阅读:10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钓鱼打窝用抛饵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钓鱼打窝用抛饵船。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抛饵船大多是传统的单体船舱,双翻斗放置在顶部左右两侧,单体船舱本身就对平衡要求很高,放在顶部的翻斗在船体行进时会造成额外的风阻,架在顶部的翻斗加饵后船体重心过高。船体行进时船体不稳,行进时很容易导致船体倾覆。市场上也有中间向下抛饵舱,一般都是采用的双体船舱,而且双体船舱都是两个独立的封闭舱体这种双体船舱平衡性强,但结构不美观,而且只能做一个抛饵舱,抛饵舱数量不够用,以上问题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钓鱼打窝用抛饵船,结构合理,平衡性强,双饵舱载料多,外形美观大方,受阻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钓鱼打窝用抛饵船,包括船体和相匹配的遥控器,所述船体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推进舱,所述推进舱内靠近船体尾部一侧设有推进马达,所述船体中部中心处设有竖直贯通船体的抛饵舱,所述抛饵舱底部设有抛饵舱门,所述船体底部设有控制抛饵舱门打开的舱门控制旋钮,所述抛饵舱顶部设有抛饵舱盖,所述船体中部两侧分别设有内置的电池组,所述船体尾部中心处设有后翻斗饵舱,所述后翻斗饵舱内嵌设置于船体内,所述后翻斗饵舱上靠近船体尾部一侧铰接有弹簧合页,所述船体上远离弹簧合页一侧设有控制后翻斗饵舱翻转的后翻斗控制旋钮,所述船体尾部两侧分别设有后灯,所述船体内设有总控制器,所述舱门控制旋钮和后翻斗控制旋钮均分别电性连接独立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推进马达、后灯和电池组均电性连接总控制器,所述船体和遥控器内均设置有无线收发电路,且收发匹配。

作为改进,所述船体头部形状和推进舱的头部形状均呈锥形,减少行进过程中受到的风阻和水阻,减少能源损耗。

作为改进,所述推进舱的底部高度低于船体底部高度,即所述船体的整体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布置,使得船体即便一百八十度翻倒,在重力作用下复位的过程中阻力也较小,能快速地复位,同时可根据船体自重在推进舱内适当的添加配重。

作为改进,所述推进马达上设有马达护罩,防止水中的杂草等杂物卡入马达桨叶,导致船体失灵。

作为改进,所述抛饵舱门采用对开合页门,对开合页门打开更迅速,装填也更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电池组顶部设有电池舱盖,方便更换电池组。

作为改进,所述船体尾部上端设有延伸的限位面,水平的限位面可以在后翻斗饵舱翻转后挡住,使其内饵料向下抛出,防止翻转过多饵料抛到船体上。

作为改进,所述无线收发电路包含单片机、无线收发电路,所述无线收发电路电性连接总控制器,无线控制更智能。

作为改进,所述船体头部设有天线安装孔和开关安装孔,所述天线安装孔和开关安装孔均电性连接总控制器,天线可以延长控制距离,开关可以关闭电源,减少不使用时能源的损耗浪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船体采用双舱体的方式,大大增加船体行进时的平衡性,抛饵舱采用双抛饵舱,这两个抛饵舱前后放置在船体中线。前抛饵舱采用向下抛饵方式,后抛饵舱采用后翻斗方式,两个抛饵舱都在船体中线,任何单一抛饵舱工作都不影响船体的左右平衡。后翻斗采用下沉内嵌式结构,不影响船体重心不占用船体外部空间,不影响船体的外观也不增加额外风阻。后翻斗后方船体上有限位面,来限制翻斗的旋转角度,快速有效的翻转料舱。整个装置结构合理,平衡性好,装料多,可选择两个地方放料的同时不影响稳定平衡,一体式结构连接更牢靠,适宜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尾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船体,2、推进舱,3、推进马达,4、抛饵舱,5、抛饵舱门,6、舱门控制旋钮,7、抛饵舱盖,8、翻斗饵舱,9、弹簧合页,10、后翻斗控制旋钮,11、后灯,12、马达护罩,13、电池舱盖,14、限位面,15、天线安装孔,16、开关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一种钓鱼打窝用抛饵船,包括船体1和相匹配的遥控器,所述船体1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推进舱2,所述推进舱2内靠近船体1尾部一侧设有推进马达3,所述船体1中部中心处设有竖直贯通船体的抛饵舱4,所述抛饵舱4底部设有抛饵舱门5,所述船体1底部设有控制抛饵舱门5打开的舱门控制旋钮6,所述抛饵舱4顶部设有抛饵舱盖7,所述船体1中部两侧分别设有内置的电池组,所述船体1尾部中心处设有后翻斗饵舱8,所述后翻斗饵舱8内嵌设置于船体1内,所述后翻斗饵舱8上靠近船体1尾部一侧铰接有弹簧合页9,所述船体1上远离弹簧合页9一侧设有控制后翻斗饵舱8翻转的后翻斗控制旋钮10,所述船体1尾部两侧分别设有后灯11,所述船体1内设有总控制器,所述舱门控制旋钮6和后翻斗控制旋钮10均分别电性连接独立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推进马达3、后灯11和电池组均电性连接总控制器,所述船体1和遥控器内均设置有无线收发电路,且收发匹配。

所述船体1头部形状和推进舱2的头部形状均呈锥形,所述推进舱2的底部高度低于船体1底部高度,即所述船体1的整体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布置,所述推进马达3上设有马达护罩12,所述抛饵舱门5采用对开合页门,所述电池组顶部设有电池舱盖13,所述船体1尾部上端设有延伸的限位面14,所述无线收发电路包含单片机、无线收发电路,所述无线收发电路电性连接总控制器,所述船体1头部设有天线安装孔15和开关安装孔16,所述天线安装孔15和开关安装孔16均电性连接总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工作时,将饵料装在抛饵舱4和后翻斗饵舱8,遥控器控制船体1在水中行进,推进舱2提供动力,到达预设地点后,总控制器控制舱门控制旋钮6打开状态,抛饵舱门5受重力影响自然向下旋转打开,完成抛饵操作;总控制器控制后翻斗控制旋钮10打开,后翻斗饵舱8在弹簧合页9作用下向后方旋转,遇到后方限位面14停止旋转,饵料在惯性作用下向后落入水中,完成抛饵动作,然后控制船体1驶回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