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叶菜种植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5524发布日期:2019-10-12 23:37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叶菜种植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种植床,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叶菜种植床。



背景技术:

目前进行农业种植仍然以田地耕种为主,种植地固定,容易受地域和地理条件的限制,种植品种也容易受到气候环境限制,尚不足农业发展需要;对于现有大棚种植,虽然有科学方式,有成效和价值,但其也是将植物直接种植在了被大棚覆盖了的土地上,仍然避免不了土壤中害虫对植物的伤害,仍然需要通过农药杀死害虫,这样农药就会在植物或果实上残留一部分,从而对使用者产生危害,达不到有机蔬菜要求,市面上虽然已有替代土壤的植床基质,但仍然需要一种能够承载基质和植株的载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叶菜种植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叶菜种植床,包括框架,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基质和植物的承载单元。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承载单元包括沿框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网格。

进一步优化:所述网格上铺设有能防止基质下漏、使基质吸收不完的水顺利排出、使植物根部保持通风顺畅的百集网。

进一步优化:所述百集网采用遮阳网。

进一步优化: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百集网边缘的压麻槽。

进一步优化:所述压麻槽的纵截面为“∑”形。

进一步优化:所述压麻槽内设置有将百集网边缘压紧在压麻槽内的弹性部件。

进一步优化:所述弹性部件为波浪线型结构的弹簧。

进一步优化: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网格的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

进一步优化:所述多个第一横梁与多个第二横梁交叉呈“井”字型。

使用时,将基质按照要求均匀的铺在百集网上,然后种植植物即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基质,代替了土壤种植,解决了通过土壤种植难免会出现虫害的问题,通过设置承载单元,实现了对基质的支撑,多余水分的排出,以及对植物根部的通风,本装置适用于各种无土栽培,并用于种植有机蔬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推广和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压麻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板;2-植床基质;3-百集网;4-压麻槽;5-框架;6-支撑腿;7-水管;8-第一横梁;9-弹簧;10-第二横梁;11-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智能叶菜种植床,包括矩形结构的框架5,框架5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腿6,框架5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支撑植床基质2和植物的承载单元。

所述承载单元包括在框架5的上端面沿框架5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网格11,网格11为PE网格。

所述多个网格11的上端面铺设有百集网3,百集网3不仅可以防止植床基质2漏下,而且能使基质吸收不完的水顺利排出,还可以使植物的根部保持通风顺畅。

所述百集网3可以采用遮阳网,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承载基质、能使水排出、使根部进行通风的网状物或其他物体。

所述框架5的上端面靠近网格11一侧的位置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压麻槽4,压麻槽4的纵截面为“∑”形。

所述每个压麻槽4内分别沿该压麻槽4的长度方向安装有波浪线型结构的弹簧9(弹性部件),弹簧9可以将百集网3的边缘处压紧在压麻槽4的槽内,以使百集网3更加平整便于使用。

所述框架5的矩形结构内沿框架5长度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多个第一横梁8,且每个第一横梁8分别沿框架5的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相邻的两第一横梁8中心线的距离等于一个网格11对应两端之间的距离,这样设置便于通过第一横梁8和框架5对网格11进行有效支撑。

所述框架5的矩形结构内沿框架5的宽度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多个第二横梁10,且每个第二横梁10分别沿框架5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多个第一横梁8与多个第二横梁10交叉呈“井”字型,这样设计也是为了增加对网格11的支撑。

所述框架5的四周固定安装有床板1,床板1的上端高出基质上端面一定距离并形成对基质的夹持,床板1的下端与支撑腿6的下端平齐。

所述相邻的两床板1之间由密封条密封,位于拐角处的两床板1之间通过护角封堵,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基质或水的外露。

所述床板1的内侧设置有水管7,这样设计便于对植物进行浇水灌溉,同时防止了水洒在床板1外侧。

所述植床基质2、压麻槽4、百集网3均是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得到的。

使用时,将基质按照要求均匀的铺在百集网3上,然后种植植物即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基质,代替了土壤种植,解决了通过土壤种植难免会出现虫害的问题,通过设置承载单元,实现了对基质的支撑,多余水分的排出,以及对植物根部的通风,本装置适用于各种无土栽培,并用于种植有机蔬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推广和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