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浮动生态净化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1780发布日期:2019-11-19 19:50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浮动生态净化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净化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浮动生态净化岛。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湖泊污染水体通常是超标,氮、磷等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素,进行治理的技术为各式生态浮床。相对于传统的治标不治本的物理、化学等技术,生态浮床技术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生态浮床技术以高分子材料做成浮床,在水面上种植陆生生物,吸取有害物质,从而加快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重新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根据污染程度不同,浮床的水面覆盖率从5%-50%不等,通常标准为30%,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不会造成影响。通常,生态浮床上种植的植物多为芦苇、美人蕉、早伞草等挺水植物,不但可以吸收利用氮、磷等元素,其根系、浮床和基质还可以吸附水体中的悬浮物。随着水体中的溶解氧大幅度增加,污染水体的生态系统逐步得以恢复。最终,浮床种植植物将被彻底搬离,而水体污染物也将以干物质形式被收集处理。水面植物的除污能力一般可达每平方米6至8公斤,在没有新污染物进入的前提下,总磷、总氮、化学耗氧量等污染指标的去除率可达50%至90%。采用此种技术消灭河水黑臭一般两、三个月即可见效,而且成本较低。目前,在无锡太湖富营养化重灾水域五里湖,生态浮床技术已取得预期效果,并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推广应用。

但是现有的浮动生态净化岛无法根据种植的净化植物的根系生长需要来调节培植机构的长度,这样导致净化植物错杂的生长在浮动生态净化岛的底部,对浮动生态净化岛的工作造成影响,且会对浮动生态净化岛造成伤害,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浮动生态净化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浮动生态净化岛,目的在于可以减少净化植物根系生长错乱的可能性,进而可以减少净化植物根系对浮台主体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功能浮动生态净化岛,包括浮台主体,所述浮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浮台底座,所述浮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光伏发电板和蓄电池,且蓄电池位于光伏发电板的内腔,所述光伏发电板电性连接蓄电池,所述浮台主体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进气机构,所述浮台底座的内腔设置有增氧泵,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增氧泵,所述增氧泵的进气端通过导管与进气机构相连通,所述增氧泵的底部设置有增氧管,且增氧管的底部伸出浮台底座的底部,所述浮台主体的外壁套接有稳定台,所述稳定台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腔螺接有培植机构。

优选地,上述多功能浮动生态净化岛中,所述光伏发电板为球面状。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球面状设计,可以增加光伏发电板的面积,更好的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作用。

优选地,上述多功能浮动生态净化岛中,所述浮台主体的顶部表面涂设有荧光涂层。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荧光涂层可以便于夜晚船舶对浮台主体进行观察,减少发生碰撞的可能性。

优选地,上述多功能浮动生态净化岛中,所述进气机构包括进气头,所述进气头的圆周侧壁等角度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头的底部设置有导气座。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进气口将外部空气疏导进进气头中,再通过导气座将空气疏导给增氧泵。

优选地,上述多功能浮动生态净化岛中,所述进气头呈球状,所述进气口开口方向向下,且进气口的内腔设置有隔尘滤网。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这种设计,可以减少雨水杂质进入到进气机构内腔中的可能性,提高对增氧泵的保护作用,隔尘滤网可以减少灰尘进入到进气口中。

优选地,上述多功能浮动生态净化岛中,所述培植机构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设置有培植物料填充斗,所述培植物料填充斗的球面上设置有根系延伸孔,所述培植物料填充斗的内腔设置有阻隔网,所述培植物料填充斗的底部设置有与连接管相配合的连接座。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连接管可以便于将培植机构安装在浮台底座上,并可以通过连接管与连接座相配合,来达到对培植机构长度调节的作用,培植物料填充斗用于填充培植用物料,而阻隔网可以对培植物料进行阻隔作用,而根系延伸孔可以便于植物根系向外延伸,更加便于对水体进行净化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第一:通过培植机构对净化植物根系的引导作用,且可以根据净化植物根系生长长度需要对培植机构的长度进行调节作用,从而可以减少净化植物根系生长错乱的可能性,进而可以减少净化植物根系对浮台主体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第二:通过培植机构与稳定台之间的螺接关系,可以便于对培植机构进行拆卸,便于对培植机构进行装卸,进而便于对其进行更换和维护,降低维护操作难度;

第三:进气机构的进气头为球状,而进气口开口方向向下,这样可以减少雨水杂质进入到进气机构内腔中的可能性,提高对增氧泵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培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浮台主体、2-浮台底座、3-光伏发电板、4-蓄电池、5-进气机构、501-进气头、502-进气口、503-导气座、6-增氧泵、7-增氧管、8-稳定台、801-安装孔、9-培植机构、901-连接管、902-培植物料填充斗、903-根系延伸孔、904-阻隔网、905-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多功能浮动生态净化岛,包括浮台主体1,浮台主体1的顶部表面涂设有荧光涂层,通过荧光涂层可以便于夜晚船舶对浮台主体1进行观察,减少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浮台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浮台底座2,浮台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光伏发电板3和蓄电池4,且蓄电池4位于光伏发电板3的内腔,光伏发电板3为球面状,通过球面状设计,可以增加光伏发电板3的面积,更好的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作用,光伏发电板3电性连接蓄电池4,浮台主体1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进气机构5,进气机构5包括进气头501,进气头501的圆周侧壁等角度设置有进气口502,进气头501的底部设置有导气座503,通过进气口502将外部空气疏导进进气头501中,再通过导气座503将空气疏导给增氧泵6,进气头501呈球状,进气口502开口方向向下,且进气口502的内腔设置有隔尘滤网,通过这种设计,可以减少雨水杂质进入到进气机构5内腔中的可能性,提高对增氧泵6的保护作用,隔尘滤网可以减少灰尘进入到进气口502中,浮台底座2的内腔设置有增氧泵6,蓄电池4电性连接增氧泵6,增氧泵6的进气端通过导管与进气机构5相连通,增氧泵6的底部设置有增氧管7,且增氧管7的底部伸出浮台底座2的底部,浮台主体1的外壁套接有稳定台8,稳定台8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801,安装孔801的内腔螺接有培植机构9,培植机构9包括连接管901,连接管901的底部设置有培植物料填充斗902,培植物料填充斗902的球面上设置有根系延伸孔903,培植物料填充斗902的内腔设置有阻隔网904,培植物料填充斗902的底部设置有与连接管901相配合的连接座905,通过连接管901可以便于将培植机构9安装在浮台底座2上,并可以通过连接管901与连接座905相配合,来达到对培植机构9长度调节的作用,培植物料填充斗902用于填充培植用物料,而阻隔网904可以对培植物料进行阻隔作用,而根系延伸孔903可以便于植物根系向外延伸,更加便于对水体进行净化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在使用时,通过连接管901与安装孔8的配合,将培植机构9固定安装在浮台底座2的底部,根据净化植物根系生长需要,将多组培植机构9进行连接安装,即将连接座905与连接管901对应连接,在连接管901和培植物料填充斗902填充培养基,根系对营养的需要会沿着培养基的方向进行生长,而部分根系会沿着根系延伸孔903到培植物料填充斗902外部,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水体进行净化作用,通过光伏发电板3可以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电能存储到蓄电池4中,蓄电池4为增氧泵6提供电力能源,增氧泵6进行工作时,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氧气,便于水中生物的生长,外部空气通过进气机构5导向增氧泵6,最后由增氧管7输送到水体中,通过培植机构9对净化植物根系的引导作用,且可以根据净化植物根系生长长度需要对培植机构9的长度进行调节作用,从而可以减少净化植物根系生长错乱的可能性,进而可以减少净化植物根系对浮台主体1造成伤害的可能性,通过培植机构9与稳定台2之间的螺接关系,可以便于对培植机构9进行拆卸,便于对培植机构9进行装卸,进而便于对其进行更换和维护,降低维护操作难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