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植海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5282发布日期:2019-08-23 22:08阅读:2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种植海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土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种植海绵。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是以轻质材料做为育苗基质固定植株,让植物根系直接接触营养液,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

种植海绵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无土栽培基质,是由高分子发泡材料与一定比例的有机质或无机质混合发泡而成。种植海绵因具有疏松透气、排水性能良好、清洁卫生、无毒无异味、质量轻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无土栽培领域。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种植海绵的结构是将种植海绵均匀分成若干个分格室,在分格室内开设育苗腔室,在育苗腔室内播种一粒种子,而后,通过人工或者机械将育苗腔室内的种子压入种植海绵内部,提高种子的吸水率,以此提供种子的发芽率。

由上述对种植海绵的描述可知,现有无土栽培时将种子播种在育苗腔室内,种子仅与育苗腔室的底部接触,吸水率较低,需要通过人工或者机械将育苗腔室内的种子压入到种植海绵的内部,使得种子被种植海绵包裹住,以此提高种子的吸水率,一方面,操作繁琐,增加了无土栽培的培育成本,另一方面,种子被压入种植海绵内部后,接受不到光照,影响了需要光照的种子的发芽率。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能够减少培育成本和提高种子发芽率的种植海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种植海绵,包括种植海绵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海绵本体均匀分成若干个分格室,所述分格室上开设有同轴布置的第一育苗腔室和第二育苗腔室且所述第一育苗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育苗腔室的上部,所述第一育苗腔室为圆锥形,所述第一育苗腔室的底部开设有供种子通过的通孔,所述第二育苗腔室为圆柱形,且所述第二育苗腔室的内直径与种子的直径相匹配,所述第二育苗腔室的底部设有一个切口,且所述切口贯通至所述种植海绵本体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育苗腔室的深度为种子竖向的直径的两倍,所述第二育苗腔室的深度为略大于或等于种子竖向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育苗腔室的开口的直径为种子直径的2-4倍。

优选的,所述切口的横截面呈十字形。

优选的,所述种植海绵为聚氨酯海绵。

通过采用前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育苗腔室为锥形且第一育苗腔室的底部开设供种子通过的通孔,以使得种子能够在第一育苗腔室的导向下自动落入第二育苗腔室,一方面,操作上更加简便,另一方面,省去了人工或机械将种子压入种植海绵本体的成本;设置第二育苗腔室的内直径与种子的直径相一致,以使得种子能够与第二育苗腔室的底部和侧壁相接触,确保种子的吸水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分格室的剖面图;

图中:1.种植海绵本体,11、分格室,12、第一育苗腔室,121、通孔,13、第二育苗腔室,14、第二育苗腔室的底部,141、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种植海绵,包括种植海绵本体1,海绵体本体1均匀分成若干个分格室11。分格室11上开设有同轴布置的第一育苗腔室12和第二育苗腔室13且第一育苗腔室12位于第二育苗腔室13的上部,第一育苗腔室12为圆锥形,第一育苗腔室12的底部开设有供种子通过的通孔121,以使得播种到第一育苗腔室12的种子能够在第一育苗腔室12的导向作用下通过通孔121自动落入第二育苗腔室13内,使得播种操作更加简便,并且省去了人工或机械将种子压入种植海绵本体的成本,而且,外部的光可以透过通孔121照射进第二育苗腔室13,使得需要光照的种子能够接受到光照,进而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

第二育苗腔室13为圆柱形,第二育苗腔室13的内直径与种子的直径相匹配,以使得种子落入第二育苗腔室13后能够与第二育苗腔室的底部14以及第二育苗腔室的侧壁接触,确保种子的吸水率;第二育苗腔室的底部14上设有横截面呈十字形的切口141,切口141 的大小小于种子的直径,避免种子从切口中141中掉落,且切口141 贯穿至种植海绵本体1的底部以使得种子发芽后根部能够沿切口生长,直至根部伸出种植海绵本体1的底部。

非圆形的种子,以其长轴的直径为竖向的直径,以其短轴的直径为横向的直径。

第一育苗腔室12的开口的直径为种子直径的3倍,第一育苗腔室12的深度为种子竖向的直径的两倍,将第一育苗腔室12的开口设置为种子直径的3倍方便播种时将种子投入第一育苗腔室12内。

第二育苗腔室13的深度略大于或等于种子竖向的直径,以使得种子能够被第二育苗腔室13更大面积地被包裹住,确保种子的吸水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