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棚葡萄栽培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5482发布日期:2019-07-31 19:49阅读:1124来源:国知局
冷棚葡萄栽培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棚葡萄栽培架。



背景技术:

葡萄是世界上种植最广、产量最多的果品类藤科植物,因其独具的攀爬匍匐生长特性,在葡萄种植中,人们均广泛的采用架式结构进行培植,因此葡萄的生长受葡萄架结构影响,不同的葡萄架使得葡萄藤的生长形状不同,导致葡萄采光、透气和结果密度也不同。但是目前无论采用哪种结构的葡萄架都存在结果后会出现塌架现象,对生产造成损失。有的葡萄架还存在葡萄生长管理时栽培修剪不方便、或者通风透光性能不好等诸多问题。

在露天葡萄园中,烈日暴晒和暴雨冲刷对葡萄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冷棚具有结构简单、建造容易、透光性能好、光线强、以及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增温快等优点,因此目前冷棚使用广泛。在冷棚内种植葡萄可以减少病虫害,避雨栽培,并且可控制葡萄的成熟期,对葡萄园的增产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棚葡萄栽培架,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通过设计优化葡萄骨架,使其与棚体骨架之间相互加固,既提高了冷棚自身的抗风能力,避免塌棚,也便于果实成熟后的采摘,以及后期的修剪,果树管理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棚葡萄栽培架包括冷棚、葡萄骨架、架面网和灌溉装置,所述冷棚包括多个棚体骨架和薄膜,所述棚体骨架呈扇形均匀布置,其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薄膜覆于棚体骨架之上;所述葡萄骨架包括立柱、横向钢管、安装槽、第一螺栓孔、过孔、卡槽和第二螺栓孔,所述立柱的第二端固定于地面之上,所述安装槽设于所述立柱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螺栓孔设于安装槽之上,所述第二螺栓孔设置于横向钢管中间位置,所述过孔有多个,均匀设置于横向钢管的柱体之上,且过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螺栓孔的轴线平行,所述卡槽有多个,对称设置于横向钢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用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螺栓孔和第一螺栓孔将所述横向钢管和安装槽固连在一起,所述葡萄骨架有多个,均匀设于所述冷棚内;所述架面网包括纵向拉线和横向拉线,所述纵向拉线有多个,均穿过所有横向钢管上对应的所述过孔,并用挡块卡设在冷棚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横向钢管之间,所述横向拉线有多个,均匀设置于纵向拉线之间;以及所述灌溉装置包括水管和喷头,所述喷头均匀设置于水管之上,且每个喷头位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

优选地,所述棚体骨架包括多个骨架单元和多个骨架接头,所述骨架接头设于骨架单元的端部,所述骨架单元的第二端与骨架接头相连,多根所述骨架单元首尾相连组成所述棚体骨架。

优选地,所述冷棚的底部为长方形框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拉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纵向拉线之间设有横向拉线,所述横向拉线之间的间距相同。

更进一步,所述葡萄骨架安装之后所述棚体骨架嵌入所述卡槽之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冷棚葡萄栽培架采用横向钢管和冷棚骨架相连接的方式,使得两者相互受力,既加固了冷棚结构,同时也加固了葡萄架面网,避免因结果实之后,重量增加而造成的塌架现象;

2、葡萄藤按照冷棚葡萄栽培架进行生成,栽培修剪技术简单、省工、易操作、标准化程度高;

3、能够实行栽培技术、栽培模式、产品质量的标准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配效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葡萄骨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葡萄骨架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棚体骨架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尽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结构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棚葡萄栽培架,如图1~3所示,包括冷棚1、葡萄骨架2、架面网3和灌溉装置4,冷棚1包括棚体骨架11和薄膜12,多个棚体骨架11呈扇形均匀布置,其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与地面垂直,薄膜12覆于棚体骨架11之上;葡萄骨架2包括立柱21、横向钢管22、安装槽23、第一螺栓孔24、过孔25、卡槽26和第二螺栓孔28,立柱21第二端固定于地面之上,安装槽23设于立柱21第一端,第一螺栓孔24设于安装槽23之上,第二螺栓孔28设置于横向钢管22中间位置,过孔25有多个,均匀设置于横向钢管22的柱体之上,且过孔25的轴线与第二螺栓孔28的轴线平行,卡槽26有多个,对称设置于横向钢管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用螺栓穿过第二螺栓孔28和第一螺栓孔24将横向钢管22和安装槽23固连在一起,葡萄骨架2有多个,均匀设于冷棚1内;架面网3包括纵向拉线31和横向拉线32,纵向拉线31有多个,均穿过所有横向钢管22上对应的过孔25,并用挡块27卡设在冷棚1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横向钢管22之间,横向拉线32有多个,均匀设置于纵向拉线31之间;以及灌溉装置4包括水管41和喷头42,水管41埋设在土地里,其轴线与立柱21的轴线垂直,喷头42均匀设置于水管41之上,且每个喷头42位于两个立柱21之间。

如图1和图4所示,棚体骨架11包括多个骨架单元111和骨架接头112,骨架接头112设于骨架单元111第一端,骨架单元111第二端与骨架接头112相连,多根骨架单元111首尾相连组成棚体骨架11。

冷棚1的底部为长方形,其长为50米,宽为8米;纵向拉线31之间的距离为4米左右,相互之间平行,纵向拉线31之间设有横向拉线32,横向拉线32之间的间距为40厘米,立柱21高度为1.8米,葡萄骨架2安装之后,棚体骨架11嵌入卡槽26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如下:

冷棚1包括棚体骨架11和薄膜12,本实施例中棚体骨架11使用镀锌钢管,每根镀锌钢管弯曲后与地面垂直组成扇形平面,多根镀锌钢管相互平行地组成棚体骨架11,薄膜12覆盖在镀锌钢管上,冷棚1底部位于地面,其形状为长方形,长为50米,宽为8米。

葡萄骨架2安装在冷棚1内,采用镀锌钢管,包括至少两个立柱21和横向钢管22,立柱21竖直固定在地面上,每根立柱21的顶部都有一根横向钢管22,立柱21的顶部位于横向钢管22的中间,立柱21与横向钢管22垂直并固定连接,多根立柱21呈一条直线排列,位于棚体骨架11的中间,横向钢管22相互平行,每根横向钢管22的两端的卡槽26与棚体骨架11的镀锌钢管相交,横向钢管22两端可固定连接冷棚1的棚体骨架11,使得葡萄骨架2与冷棚1成为一个整体。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有七根立柱21和七根横向钢管22,横向钢管22与立柱21数量可根据实际确定,横向钢管22数量与立柱21数量相同即可。每根立柱21高1.8米,立柱21的实际高度可根据冷棚1高度进行调整,优选为冷棚1高度的1/2。七根立柱21呈一条直线排列,都位于冷棚1两条长度边的中间,即每根立柱21距离冷棚1两宽度边的距离都为4米,每根立柱21之间间隔七米,第一根立柱21距离冷棚1的第一宽度边为4米,第七根立柱21距离冷棚1的第二宽度边也为4米,七根横向钢管22相互平行。

架面网3位于横向钢管22组成的平面内,是由钢丝或铁丝组成的网面,由纵向拉线31和横向拉线32组成,纵向拉线31为粗钢丝,横向拉线32为细钢丝,具体为,在横向钢管22之间纵向拉上粗钢丝,在粗钢丝之间拉上细钢丝,形成架面网。在本实施例中,粗钢丝选用12号~14号钢丝均可,每根粗钢丝之间的距离优选为4米左右,从第一横向钢管22到最后一根横向钢管22纵向拉上粗钢丝,多根粗钢丝之间平行,平行的粗钢丝之间横向的拉上细钢丝,细钢丝为16号~18号钢丝,细钢丝之间的间距为40厘米。

葡萄种植时,在两根纵向拉线31中间对应的底面作为定植行,葡萄苗主干高度与架面网3高度相等,主干生长到架面网3高度时摘心,培养两根主蔓,向两侧纵向拉线31引绑,两条枝蔓长到纵向拉线31时,从这两条枝蔓靠近纵向拉线31部位摘心形成2根主蔓,并沿纵向拉线31两个方向引蔓,最终形成H形,在呈H形的四条侧蔓上每隔15~20厘米选留结果枝,并沿横向拉线32引蔓,相邻的结果枝引向相反的方向,结果枝长到相邻纵向拉线31之前摘心,如此反复修剪3~4年后,重新从主干上选留新结果母枝,并将老的结果母枝自基部全部疏除,以后每3~4年即更新一次新的结果母枝,而呈H形的主干一直保留。

当葡萄树需要灌溉时,将外接水管连接到水管41的第一端,水管41的第二端既可封闭,也可通过水管引入其它冷棚1中,打开水泵,水便会从水管41流入,进而从喷头42流出,对每棵葡萄树同时进行灌溉,灌溉装置4不仅灌溉效率高,而且节省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案,不仅加固了棚体结构,而且透光、保温和保湿性良好,极大地提高了葡萄的产量,此外,灌溉和修剪方便,省时省劳力。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