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育林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38395发布日期:2020-02-07 21:35阅读:1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育林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育林板。



背景技术:

育林板是荒山造林整地中代替石块垒制鱼鳞坑而使用的一种替代品,主要是起到挡水的作用防止浇树的水沿坡体流失,目前的育林板是采用无机玻璃钢制备的弧形板,育林板的弧度一致,这就造成育林板的的左右两端向外倾斜,致使育林板所围成区域面积小储水量小,另外,外翻的育林板两端容易刮伤工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再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弧形板与水平面基本上是垂直的关系,当遇到下雨天时,只能储存沿坡体流下的水,以至于储水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育林板,通过不同弧度的弧形板拼接而成,使得育林板围成区域面积增大储水量增大,育林板的左右两端向内倾斜,避免刮伤工作人员降低了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育林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育林板本体,所述育林板本体由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第三弧形板拼接而成,所述第一弧形板、第三弧形板分别设在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内外弧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内外弧线对应相切,所述第三弧形板的内外弧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内外弧线对应相切,所述第一弧形板、第三弧形板远离第二弧形板的端面均指向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圆心方向;所述第一弧形板、第三弧形板的半径相同且小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半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育林板本体的顶端设有水平设置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内弧线与所述育林板本体的内弧线相重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弧形板上设有多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槽深从弧形板的外弧线至弧形板的内弧线呈递增趋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板本体的底部设有尖锐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育林板,并非是一体式单一弧度的弧形板,而是采用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第三弧形板拼接而成,第一弧形板、第三弧形板分别设在第二弧形板的两侧,并与第二弧形板相切设置,第一弧形板、第三弧形板远离第二弧形板的端面均指向第二弧形板的圆心方向;第一弧形板、第三弧形板的半径相同且小于第二弧形板的半径,使得育林板的左右两端向内倾斜,避免刮伤工作人员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也使得育林板围成区域面积增大储水量增大。

进一步的,育林板本体的顶端设有水平设置的弧形板,可以使用木槌进行击打,便于育林板本体插入坡地中。

进一步的,弧形板上设有多个导流槽,可以使下雨天将滴落到弧形板雨水沿导流槽流入树坑中,可以增加储水量也可以减少浇水的次数,减轻植树人员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育林板本体,11、第一弧形板,12、第二弧形板,13、第三弧形板,2、弧形板,21、导流槽,3、尖锐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育林板,包括育林板本体1,育林板本体由第一弧形板11、第二弧形板12、第三弧形板13拼接而成,第一弧形板11、第三弧形板13分别设在第二弧形板12的两侧,第一弧形板11的内外弧线与第二弧形板12的内外弧线对应相切,第三弧形板13的内外弧线与第二弧形板12的内外弧线对应相切,第一弧形板11、第三弧形板13远离第二弧形板12的端面均指向第二弧形板12的圆心方向,形成内扣的结构,避免运输或者植树过程中刮伤工作人员降低了安全隐患;第一弧形板11、第三弧形板13的半径相同且小于第二弧形板12的半径,使得育林板围成区域面积增大储水量增大。育林板本体1的底部设有尖锐部3,一方面可以降低育林板本体插入坡体的阻力,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固定育林板本体的作用。

如图2所示,育林板本体1的顶端设有水平设置的弧形板2,弧形板的内弧线与育林板本体的内弧线相重合,可以使用木槌进行击打,便于育林板本体插入坡地中。

弧形板2上设有多个导流槽21,导流槽的槽深从弧形板的外弧线至弧形板的内弧线呈递增趋势,可以使下雨天将滴落到弧形板雨水沿导流槽流入树坑中,可以增加储水量也可以减少浇水的次数,减轻植树人员工作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