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固定柱的育林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38396发布日期:2020-02-07 21:35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固定柱的育林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育林板,尤其是一种植树造林用的育林板。



背景技术:

在荒山造林整地实践中,对于造林地立地条件差,山地坡度陡峭,土层浅薄的情况下,人工往下挖的难度很大且不能储存住水,浇树的水沿着坡体流失,很难在这些造林困难地植树成功,因此,出现石块垒制鱼鳞坑来收集客土,从而达到增厚土层,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的,但是石块垒制鱼鳞坑存在做工复杂,成本较高的缺陷,随着不断的实践,出现了采用无机玻璃钢制备的育林板,育林板是荒山造林整地中代替石块垒制鱼鳞坑而使用的一种替代品,目前的育林板是弧形板,主要是起到挡水的作用防止浇树的水沿坡体流失,在使用的过程中将育林板埋到坡体上,仅靠土壤进行固定,但是存在固定不稳固极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倾斜发生,影响蓄水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固定柱的育林板,通过固定柱和钢筋的设计,方便插入坡地中,而且通过固定柱中插入钢筋固定的更加稳定牢固,延长育林板的使用周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固定柱的育林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育林板本体、多个固定柱,多个所述固定柱垂直设在所述育林板本体的内侧壁上,并沿所述育林板本体内侧壁的弧线方向相互间隔开分布,所述固定柱的中心开设有贯通固定柱上下端面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长度大于固定柱长度的钢筋。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多个固定柱沿所述育林板本体内侧壁的弧线方向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固定柱至少为六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育林板本体的顶端设有与育林板本体弧度相一致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延伸方向背离所述育林板本体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育林板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预定高度的颜色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通过固定柱和钢筋的设计,一方面方便插入坡地中,而且通过固定柱中插入钢筋固定的更加稳定牢固,延长育林板的使用周期;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育林板本体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育林板本体的顶端设有与育林板本体弧度相一致的凸起,可以使用木槌进行击打,便于育林板本体插入坡地中。

进一步的,颜色层的设计可以降低阳光对育林板的直射,也能增加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其中,1、育林板本体,2、固定柱,3、通孔,4、通孔,5、颜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固定柱的育林板,包括育林板本体1、多个固定柱2;多个固定柱2垂直设在育林板本体1的内侧壁上,并沿育林板本体内侧壁的弧线方向相互间隔开分布,其中,任一固定柱2的两端分别于育林板本体顶端和低端相对齐;固定柱2的中心开设有贯通固定柱上下端面的通孔3,通孔3内设有长度大于固定柱长度的钢筋,固定柱和钢筋的设计,一方面方便插入坡地中,而且通过固定柱中插入钢筋固定的更加稳定牢固,延长育林板的使用周期;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育林板本体的结构强度,避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倾斜发生,降低蓄水量。优选的,多个固定柱沿育林板本体内侧壁的弧线方向均匀分布,固定柱至少为六根。

育林板本体1的顶端设有与育林板本体弧度相一致的凸起4,凸起4的延伸方向背离育林板本体的中心,可以使用木槌进行击打,便于育林板本体插入坡地中。

育林板本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预定高度的颜色层5,颜色层的设计可以降低阳光对育林板的直射,也能增加美观性,其中颜色层的高度为育林板本体最大高度2/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