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鳞鲃鱼家系构建及优良家系选育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41502发布日期:2019-03-30 08:36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鱼优良品种的选育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养殖大鳞鲃鱼家系的建立和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大鳞鲃(barbuscapito)属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鲃属(barbodes),主要分布于里海南部和咸海水系、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和土耳其等内陆河流,为溯河洄游性鱼类,是当地濒危、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大鳞鲃食性杂、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耐盐碱等优良性状,属于广温性(生存水温为1~30℃)、中度耐盐碱鱼类。2003年从乌兹别克斯坦引种到中国(野生个体50尾),2009-2018年推广到黑龙江、河北、天津、北京、重庆、山东、江苏等20多个省市。由于引进群体很小,奠基者效应导致的近交衰退和遗传多样性下降在f2、f3个体中逐渐显现,生产上出现了体色分化、病害频发、生长缓慢、繁殖力下降等现象。因此,对大鳞鲃进行遗传改良,选育出具有生长快速等优良生长性状的新品系,是保证大鳞鲃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家系选育是鱼类选择育种最常用的方法,它是指在近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建立若干个家系(由一对亲本建立一个全同胞家系),并比较分析各家系生长性状,以目标性状的平均值为参数,保留家系均值高的,淘汰家系均值低的,由此逐代提高品种的遗传纯合性,进而选育出具有稳定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该法具有遗传背景清晰、系谱明确、针对性强、选育后代纯合度高、选育效果显著等优点。目前,有关大鳞鲃鱼家系构建及优良家系选育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研究了一种大鳞鲃鱼家系构建及优良家系选育的方法。本发明首次发明了大鳞鲃鱼定向交配及家系培育的方法,以期为大鳞鲃鱼大规模家系选育新品系奠定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大鳞鲃鱼家系构建及优良家系选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本的选择与标记

(1.1)亲本选择

在养殖群体中,以体质量为主要参考指标,结合上一年度催产记录,挑选体格健壮、无外伤、鳞片完整、色泽好、活力强、性腺发育成熟、产卵量大的5龄雌、雄个体作为构建家系的亲鱼;雌鱼体质量≥2.5kg/尾,雄鱼体质量≥1.5kg/尾;以体质量排序,雌雄各取前10%(雌鱼500~1000尾,雄鱼200~400尾)用作家系构建;测量并记录鱼体形态性状。

(1.2)pit标记

将筛选出的亲鱼用3%的盐水浸洗,用5%的ms-222麻醉,擦干背鳍基部右侧1cm处,用专用注射器将pit标记缓缓推入肌肉,用扫码器读出标记号并记录。

(2)亲本的强化培育

(2.1)培育池、水质条件及养殖管理

室内培育池池壁光滑,大小一般50~100m2,水深1~1.5m;雌雄分开培育,放养密度为雌鱼1尾/m2,雄鱼1.5尾/m2;亲鱼入池前2h,培育池用1%~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h,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水质条件包括:池底溶氧≥5mg/l,氨氮≤0.02mg/l,亚硝酸盐≤0.02mg/l,池水透明度15~20cm,水温23~25℃,温差不超2℃,ph7~8;入池后第二日开始每日投喂饲料3次,每次相对于100kg大鳞鲃亲鱼,投喂饲料量为2~5kg,每1kg饲料营养含量标准:35%≤粗蛋白质≤42%,4%≤粗脂肪≤8%,钙≥0.6%,1.2%≤卵磷脂≤2.5%,1%≤维生素c≤2%,3%≤维生素e≤4%;每日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1/3。

(2.2)流水刺激

产前1个月保持水体缓慢流动,流动速度以不影响亲鱼摄食为宜;产前10日每日用1kw水泵冲水,投饲时停止。

(3)亲鱼的催产孵化

(3.1)亲鱼成熟度检测

性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而柔软,中线下凹,卵巢轮廓明显,轻触有移动感,手指按压两胸鳍中间,生殖孔明显张开。性成熟的雄鱼体型瘦长,明显比雌鱼小,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溢出。

(3.2)催产注射

催产药物采用促黄体激素释放素类似物(l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多潘立酮(dom)三合剂,雌鱼每kg注射量为:lrh-a25ug+hcg400iu+dom2.5mg,分两次采用背鳍基部注射,两次注射间隔10-12h。雌鱼第一次注射每kg鱼体lrh-a21ug+dom0.5mg,第二次注射lrh-a24ug+hcg400iu+dom2mg。雄鱼剂量减半,采用背鳍基部一次注射。

注射后将雌雄鱼分开,放产卵池待产,产卵池一般3~16m2,内壁光滑,壁高1~1.2m,防止亲鱼跳出。水质条件包括:池底溶氧≥5mg/l,氨氮≤0.02mg/l,亚硝酸盐≤0.02mg/l,池水透明度15~20cm,水温23~25℃,温差不超2℃,ph7~8。

(3.3)人工授精

催产后药物效应时间为12~20h,效应12h后每隔1~2h按压雌鱼腹部检查生殖孔,发现有卵粒流出,进行干法人工授精;用软毛巾轻轻拭干鱼体,特别是生殖孔附近,使鱼侧卧平放,鱼尾朝外自胸向腹部挤压将卵产入光滑盆内。采用同样方法将雄鱼精液射入鱼卵,用羽毛轻轻搅动混匀5-10s后倒入生理盐水50~100ml,继续搅拌3-5s,用清水冲洗干净。

(3.4)反冲式孵化

采用椎体反冲式孵化桶,一般体积109.4l(外径95.0cm内径66cm,高96.0cm)。水质澄清,无杂质和悬浮物,水源充足,溶氧量高于5mg/l,水温23℃~25℃。一个家系的鱼卵放入一个孵化桶,孵化时每桶注水量应达4l/min~5l/min,保证受精卵悬浮于水中,不贴壁。每隔1~2h检查注入孵化桶的水量,清除有白点的死卵或未受精的卵以防霉变。开始破膜时每隔半小时清除空膜以防堵塞网目。

(4)鱼苗培育

(4.1)家系早期发育阶段的培育

待完全出苗后将鱼苗转移至3m×0.6m×0.5m的玻璃钢平面槽内在同一车间进行统一养殖管理,保持温度、盐度、光照、溶氧、饵料以及培育空间一致。待鱼苗平游后(一般出苗后第三天)开始投喂直至全长1.5~2cm。

(4.2)稚鱼期培育

待步骤四(1)阶段的鱼苗培育至全长1.5~2cm时进行第一次数量标准化:各家系随机选取1000尾转移至直径2m的圆槽里继续培育至全长5~10cm,多余的仔鱼并入到生产中培育。

(4.3)幼鱼期培育

待步骤(4.2)中的鱼苗长至全长5~10cm时进行第二次数量标准化:各家系随机选取400尾放置在4m×4m×1m的水泥池内培育至全长12~15cm。

(4.4)幼鱼后期培育

待步骤(4.3)中的鱼苗培育至12~15cm时随机选取120尾进行荧光标记,然后混池培育至体质量100~150g。

(5)家系后期培育

待步骤(4.4)的鱼苗培育至100~150g鱼种时进行pit标记和标准化养殖,期间每隔60天测量分析各家系子代的全长及体质量,比较各家系平均值,挑选出生长快速的优秀家系。将挑出的优秀家系转至池塘作为后备亲鱼继续培育至性成熟,再进行新一轮的测量配组、催产孵化、育苗、后期培育,直至3-4代家系选育。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技术路线清晰,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和通用性强,主要通过步骤(1)亲本的选择与标记,步骤(3)亲鱼的催产孵化等步骤,实现定向交配的家系构建与培育,为开展大鳞鲃规模化家系选育奠定了基础,有助于选育出具有生长快速等优良生长性状的新品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验证。

实施例1

2016年10月10日,挑选人工养殖达性成熟的527尾雌性大鳞鲃鱼和213尾雄性大鳞鲃鱼组成基础群体进行大鳞鲃鱼家系构建和优良家系选育的试验。

本实施例按照本发明所述大鳞鲃鱼家系构建及优良家系选育的方法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鳞鲃鱼家系构建及优良家系选育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一)亲本的选择与标记

(1)亲本选择

2016年10月10日,在人工养殖的527尾雌性大鳞鲃鱼和213尾雄性大鳞鲃鱼中,以体质量为主要参考指标,挑选体格健壮、无外伤、鳞片完整、色泽好、活力强、性腺发育成熟的5龄雌(2016年5月产卵量≥2万粒)、雄(精液量大)个体作为构建家系的亲鱼。雌鱼体质量≥2.5kg/尾,雄鱼体质量≥1.5kg/尾。以体质量排序,雌雄各取前10%用作家系构建。利用游标卡尺、直尺、电子秤按照国家标准gb/t18654.3-2008养殖鱼类:性状测定种质检验第3部分的规定测量并记录鱼体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吻长、眼径和眼间距等11个形态性状。

(2)pit标记

将筛选出的亲鱼用3%的盐水浸洗,用5%的ms-222麻醉,擦干背鳍基部右侧1cm处,用专用注射器将pit标记缓缓推入肌肉,用扫码器读出标记号并记录。

(二)亲本的强化培育

(1)培育池、水质条件及养殖管理

室内培育池为池壁光滑的水泥池,大小64m2,水深1.2m;雌雄分开培育,放养密度为雌鱼1尾/m2,雄鱼1.5尾/m2;亲鱼入池前2h,培育池用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h,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水质条件包括:池底溶氧≥5mg/l,氨氮≤0.02mg/l,亚硝酸盐≤0.02mg/l,池水透明度15~20cm,水温23~25℃,温差不超2℃,ph7~8;入池后第二日开始每日投喂饲料3次,每次相对于100kg大鳞鲃亲鱼,投喂饲料量为2~5kg,每1kg饲料营养含量标准:35%≤粗蛋白质≤42%,4%≤粗脂肪≤8%,钙≥0.6%,1.2%≤卵磷脂≤2.5%,1%≤维生素c≤2%,3%≤维生素e≤4%;每日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1/3。

(2)流水刺激

2017年4月初开始保持水体缓慢流动,流动速度以不影响亲鱼摄食为宜。5月1日-5月10日每日用1kw水泵冲水,投饲时停止。

(三)亲鱼的催产孵化

(1)亲鱼成熟度检测

2017年5月11日上午检查成熟度,性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而柔软,中线下凹,卵巢轮廓明显,轻触有移动感,手指按压两胸鳍中间,生殖孔明显张开。性成熟的雄鱼体型瘦长,明显比雌鱼小,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溢出。

(2)催产注射

催产药物采用促黄体激素释放素类似物(l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多潘立酮(dom)三合剂,雌鱼每kg注射量为:lrh-a25ug+hcg400iu+dom2.5mg。2017年5月11日上午10时第一次注射性成熟雌鱼22尾,采用背鳍基部注射,注射量为每kg雌鱼lrh-a21ug+dom0.5mg,10h后第二次注射每kg雌鱼lrh-a24ug+hcg400iu+dom2mg。雄鱼剂量减半,采用背鳍基部一次注射。

注射后将雌雄鱼分开,放产卵池待产,产卵池为3m2圆槽,内壁光滑,壁高1m,防止亲鱼跳出。水质条件包括:池底溶氧≥5mg/l,氨氮≤0.02mg/l,亚硝酸盐≤0.02mg/l,池水透明度15~20cm,水温23~25℃,温差不超2℃,ph7~8。

(3)人工授精

2017年5月12日上午9时第一次检查,按压雌鱼腹部检查生殖孔,发现有卵粒流出,进行干法人工授精,共计产卵受精11组。用软毛巾轻轻拭干鱼体,特别是生殖孔附近,使鱼侧卧平放,鱼尾朝外自胸向腹部挤压将卵产入光滑盆内。采用同样方法将雄鱼精液射入鱼卵,用羽毛轻轻搅动混匀5-10s后倒入生理盐水50~100ml,继续搅拌3-5s,用清水冲洗干净。11时第二次检查后受精5组,13时检查后受精1组。16时检查后余者均未产卵。

(4)反冲式孵化

采用椎体反冲式孵化桶,体积109.4l(外径95.0cm内径66cm,高96.0cm)。水质澄清,无杂质和悬浮物,水源充足,溶氧量高于5mg/l,水温23℃~25℃。一个家系的鱼卵放入一个孵化桶,孵化时每桶注水量应达4l/min~5l/min,保证受精卵悬浮于水中,不贴壁。每隔1~2h检查注入孵化桶的水量,清除有白点的死卵或未受精的卵以防霉变。2017年5月14日上午9时37分开始破膜,此后每隔半小时清除空膜以防堵塞网目。

(四)鱼苗培育

(1)家系早期发育阶段的培育

70h后待完全出苗后将鱼苗转移至3m×0.6m×0.5m的玻璃钢平面槽内在同一车间进行统一养殖管理,保持温度、盐度、光照、溶氧、饵料以及培育空间一致。5月17日开始投喂直至全长1.5~2cm,投喂标准如表1所示:

表1.大鳞鲃鱼苗投喂量

表2.家系构建统计表

(2)稚鱼期培育

5月29日各家系随机测量50尾鱼苗,全长均超过1.5cm,进行第一次数量标准化:各家系随机选取1000尾转移至直径2m的圆槽里继续培育至全长5~10cm,多余的仔鱼并入到生产中培育。

(3)幼鱼期培育

7月2日各家系随机测量50尾,全长均5cm以上,进行第二次数量标准化:各家系随机选取400尾放置在4m×4m×1m的水泥池内培育至全长12~15cm。

(4)幼鱼后期培育

8月30日各家系随机测量50尾,全长均在12cm以上,随机选取120尾进行荧光标记,然后混池培育至体质量100~150g。

(五)家系后期培育

11月17日各家系随机测量20尾,体质量均100g以上,进行pit标记和标准化养殖,期间每隔60天测量分析各家系子代的全长及体质量,比较各家系平均值,挑选出生长快速的优秀家系。将挑出的优秀家系转至池塘作为后备亲鱼继续培育至性成熟,再进行新一轮的测量配组、催产孵化、育苗、后期培育,直至3-4代家系选育。

(六)统计分析

各家系鱼苗生长周期为183d,试验时间为2017年5月14日至11月17日,间隔183d,统计各家系子代的全长及体重的数据,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算平均日增重筛选出生长快速的家系,计算公式:adg(g/d)=(w2-w1)/(t2-t1);式中t1和t2分别为两次测量时鱼苗的实际生长天数,w1和w2分别为两次测量时间t1和t2时分别对应的平均体质量。

第一次测量各家系鱼苗全长和体质量均较小,平均全长在1.01cm~6.92cm之间,平均体质量在0.46g~3.35g之间。其中1号、3号家系表现出较大的生长优势,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043g/d和0.041g/d,明显高于其它各家系,因此1号、3号家系为快速生长家系(见表3)。

表3.各家系不同生长阶段的平均全长、平均体质量和日增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