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方温室内南方大豆高倍扩繁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73839发布日期:2019-04-12 23:04阅读:9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大豆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北方温室内南方大豆高倍扩繁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是具有高营养价值、高生理活性和广泛工业用途的宝贵农业资源,用途十分广泛。大豆种子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以及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其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占籽粒的60%左右,是人类植物蛋白和脂肪的主要来源。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于油脂和肉食的需求不断扩大,消耗的肉类、奶类、蛋类等也越来越多。大豆及豆饼、豆粕等优质的蛋白饲料的需求迅猛发展,大豆作为饲料的用途也越来越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大豆的产业加工链也在不断延长,大豆可以作油漆、印刷、油墨、甘油、人造羊毛、人造纤维、塑料、胶剂、电木、照像胶卷、脂肪酸、以及医药工业的维生素鞣酸蛋白的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代乳粉、人造黄油、奶油等,大豆广泛的应用于轻工、化工、食品、纺织、医药、建材、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

由于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区别,大豆种质一般可分为南方大豆和北方大豆,通常情况下南方大豆品种在北方引种后难以正常成熟,主要是由于南方大豆品种所需积温较高,在北方种植时,难以正常成熟,同时开花较晚,与当地品种花期不遇,无法进行杂交。同时南方大豆引种北方后在温室中种植也存在严重的徙长情况,植株吸收的养分多用于营养生长而对生殖生长贡献较小,植株通常呈现出营养体较大而荚果和籽粒较少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在分析了日光温室内光温变化特点的基础上,比较了春季不同播期以及不同栽培方式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提出南方大豆在北方温室内种植时提高单株籽粒产量的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和效果,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北方温室内南方大豆高倍扩繁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晾田杀菌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田,利用石灰粉、50%多菌灵粉剂和35%甲基硫环磷乳油杀菌;

2)施肥整地

施撒基肥和药肥,整地使所述基肥和药肥与土壤混匀,并使土壤颗粒细化均匀,翻耙后人工起平垄;

3)选种及处理

选择生育期长、抗病、高产的南方大豆品种,并挑选籽粒饱满、无虫眼的健康籽粒作为豆种,并用药物拌种;

4)播种

4月初,土地进行滴灌,晾晒1~2天,将塑料布完全覆盖于土壤表面,保墒同时促进杂草出土,4月中旬打开塑料布,喷施草甘膦除草后将拌种后的大豆种子人工穴播于准备的田地内,并覆塑料布保温保湿;

5)田间管理

根据温度情况,及时在出苗前将塑料布撤掉;出苗至1片三出复叶时,进行铲草、松土,2片复叶时,定苗后除草培土,可适当在4叶期前利用干旱条件或喷施低浓度矮壮素使植株适当矮化;长至4片复叶时,深耕培土;适时滴灌或沟灌,保持土壤墒情;为防止植株倒伏,用2.5米竹竿固定;开花前期,每亩追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追肥后进行培土,此时期采用沟灌法灌足水;盛花期喷施营养液,防止落花落荚;盛花期之后,注意保持土壤水分;同时,整个生育期内,及时观察并定期喷施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阿维菌素,防治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定期喷施菌核净,防治菌核病;天气晴好时,利用风扇保持通风,保证室内温度在25-30度之间;

6)适时采收

待大豆黄熟,并出现黄叶脱落的现象时收获植株,采收豆荚。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1)中杀菌过程具体为:每亩施撒石灰粉100~200kg,翻耕25~30cm,然后在翻耕后的上层新土上喷洒由50%多菌灵粉剂和35%甲基硫环磷乳油配制的溶液100~200l,晾田5~8天,再进行起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的基肥用量为每亩15~20kg,所述的药肥用量为每亩100~200l。所述的基肥选自磷酸二铵、钾肥、有机肥,所述的药肥选自50%多菌灵粉剂和35%甲基硫环磷乳油配制的溶液。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3)中拌种具体为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5%乙基硫环磷乳油和30%爱福丁乳油的混合物拌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4)中滴灌具体为:铺设喷灌带进行滴灌,平均滴灌时间为2.5~3.0小时,滴灌后晾晒。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4)中杂草采用按200ml/亩喷施草甘膦的方式除尽。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4)中播种深度为3~4cm,所述穴播密度为:穴距50cm,每穴播种量3~5粒,保苗1-2株。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5)中应在出苗前将塑料布撤掉,以防幼苗受热害。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5)中应在定苗后,浅耕2~3cm除草培土。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5)中在4叶期前喷施矮壮素浓度应较低,大约为40g/亩50%浓度矮壮素。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5)中在4片复叶时,深耕4~5cm培土;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5)中在开花前期,每亩追施用4~5kg尿素和8~10kg磷酸二氢钾,追肥深度为植株根系下方3~4cm处。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5)中在全生育期,每亩用20ml/亩5%高效氯氟氰菊酯和30ml/亩1.8%阿维菌素,防治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定期喷施50g/亩40%菌核净,防治菌核病。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5)中在天气晴好时,利用6组风扇保持通风,保证室内温度在25-30度之间,如遇故障或停电等特殊情况,可采用打开天窗、灌水等方式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6)具体为:待大豆籽粒饱满,植株80~90%变黄,并出现黄叶脱落的现象时,可以拔下植株,采收豆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大豆属于典型的短光照作物,南方大豆品种在南方(短光照12小时左右)生育期在90-120天,但种植于北方(长光照16小时左右)时,生育期变长,无法正常成熟。通过本发明方法可以实现南方大豆材料在北方的正常成熟,同时,提早其播种日期,使其与大田正常播种的北方材料花期相遇,可以进行杂交,实现远缘优异基因的聚合。通过一系列田间管理措施,达到了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协调一致,保证单株产量,实现单株500-800粒高倍扩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北方温室内南方大豆高倍扩繁的栽培方法,可显著减少病虫害并提高产量和质量,包括以下步骤:

(1)晾田杀菌:前一年秋季收获完前茬作物后,及时清田,每亩施撒石灰粉100~200kg,翻耕25~30cm,然后在翻耕后的上层新土上喷洒由50%多菌灵粉剂和35%甲基硫环磷乳油配制的溶液100~200l,晾田5~8天,再进行机械翻耕。

(2)施肥整地:对上述晾田杀菌后的田地进行机械镇压,然后每亩施15~20kg基肥和100~200l药肥,随后通过翻耙结合的方式,使所述基肥和药肥与土壤混匀,并使土壤颗粒细化均匀,翻耙深度为15~20cm;人工起平垄,垄宽40~50cm,垄高4~5cm,垄距90cm。

(3)选种及处理:选择生育期长、抗病、高产的南方大豆品种,并挑选籽粒饱满、无虫眼的健康籽粒作为豆种,播种前,用35%多福克种衣剂拌种,药种比1:80。

(4)播种:4月初,铺设喷灌带进行滴灌,平均滴灌时间为2.5~3.0小时,滴灌后晾晒1~2天,将塑料布完全覆盖于土壤表面,保墒同时促进杂草出土;4月中旬左右,打开塑料布并按200ml/亩喷施草甘膦,确保室外最低温度高于2度的情况下,将拌种后的大豆种子人工穴播于步骤(2)中准备的田地内,一般播种深度为3~4cm,所述穴播密度为:穴距50cm,每穴播种量3~5粒;播种后,人工单脚踩压一遍;为防止温度过低,将塑料布重新覆盖于土壤表面。

(5)田间管理:根据温度情况,及时观察是否拱土,在出苗前1天将塑料布撤掉;出苗至1片三出复叶时,进行铲草、松土,2片复叶时,间除弱、小、病苗,并查苗补苗,使每穴留苗1株,定苗后,浅耕2~3cm除草培土,然后继续用微喷管进行滴灌,保持土壤水分,可适当在4叶期前利用干旱条件或喷施40g/亩50%浓度矮壮素使植株适当矮化;长至4片复叶时,深耕4~5cm培土,然后用小水按行浇灌;为防止植株倒伏,用2米竹竿插于植株旁,同时,以绳捆绑,保证植株沿竹竿直立生长;开花前期,每亩追施用4~5kg尿素和8~10kg磷酸二氢钾,追肥深度为植株根系下方3~4cm处,追肥后进行培土,此时期采用沟灌法灌透水;盛花期喷施营养液,防止落花落荚;盛花期之后,保证每次灌足水,并保持土壤水分;结荚期,每亩用80~100g50%甲基托布津兑水喷洒,同时向叶面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然后进行封垄;同时,整个生育期内,按建议用量定期喷施20ml/亩5%高效氯氟氰菊酯和30ml/亩1.8%阿维菌素,防治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定期喷施50g/亩40%菌核净,防治菌核病;同时,整个生育期内,天气晴好时,利用6组风扇保持通风,保证室内温度在25-30度之间。

(6)适时采收:待大豆籽粒饱满,豆荚80~90%黄熟,并出现黄叶脱落的现象时,可以拔下植株,置于荫凉处荫干,采收豆荚。

实施例2

引进华南农业大学育成品种“华春6号”,该品种在华南地区种植平均生育期103天,属春大豆中熟品种,平均株高46.0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8.0个,单株粒数82.9个,百粒重19.9克,有限结荚习性,但由于北方长光照条件下生育期变长,无法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大田正常成熟。

将“华春6号”于4月10日种植于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温室内进行扩繁,4月16日出苗,共种植40穴,每穴保苗1株,按本发明程序进行田间管理,10月20日黄熟后进行收获,生育期188天,单株考种,平均株高205.6厘米,单株荚数170.4个,单株粒数620.0个,百粒重23.4克,由于光温等条件变化,变为无限结荚习性。

实施例3

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育成品种“中黄10号”,该品种夏播生育期94~95天。株高70~80厘米,分枝1~2个。主茎结荚为主,结荚高度15厘米,主茎节15个,每节着荚3~4个,单株有效荚数45个以上。熟荚褐色,2~3粒荚居多。含粗蛋白41.45%,含粗脂肪18.66%,黑脐,黄种皮有微光,百粒重15~17克,无法在东北地区正常成熟。

将“中黄10号”于4月15日种植于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温室内进行扩繁,共30穴,每穴保苗1株,按本发明程序进行田间管理,10月10日黄熟后进行收获,生育期178天,荫干后单株考种,平均株高210.3厘米,单株荚数160.9个,单株粒数571.0个,百粒重22.8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