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边坡水土保持的生态捆制作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70274发布日期:2019-05-28 19:19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边坡水土保持的生态捆制作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土保持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边坡水土保持的生态捆制作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边坡水土流失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而且会危害生态环境。对于土(砂石)质边坡水土流失的防治,传统边坡方法主要是采用浆砌石、混凝土等工程措施护坡,不仅造价高,工程量大,而且形成的刚性裸露面层不稳定,不利于环境保护。

生态护坡方法,如:植生混凝土技术、三维网喷播植生技术等,存在耗费高,技术复杂,不够环保等缺点。

如何既对边坡形成有效的防护,又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和发挥生态效益,成为边坡防护技术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农作物秸秆为材料的水土保持生态捆制作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用于边坡水土保持的生态捆制作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首先在稻草编织物包裹层上铺设种子层和植物生长基质层,然后通过卷制形成捆状结构的生态捆;

工程施工时,生态捆埋置于拱形植生槽内,覆土并加盖无纺布,人工管理至植株发育成熟。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边坡水土保持的生态捆制作及其施工方法,在稻草编织物边沿铺上遮阳网,在遮阳网上铺上混匀的植物生长基质,将种子均匀撒下,将混匀的植物生长基质平铺于整个稻草编织物,通过卷制固定形成捆状结构。生态捆可用于土(砂石)质边坡,可以促进植物快速生长,适应于多种植物生长,具有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特点,还能达到对土质改良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a和附图1b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生态捆展开状态和卷制状态示意图。

附图1c是附图a-a向剖视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生态捆植生槽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生态捆水分损失量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香根草发芽率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苕子发芽率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香根草生长高度示意图。

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苕子生长高度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香根草地上部生物量示意图。

附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苕子地上部生物量示意图。

图中:

1、稻草编织物;2、植物生长基质层;3、种子层;4、遮阳网垫层;m、制作卷起端;s、生态捆施工时下侧拱形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用于边坡水土保持的生态捆制作及其施工方法,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步骤:

首先在稻草编织物包裹层上铺设种子层和植物生长基质层,然后通过卷制形成捆状结构的生态捆;

工程施工时,生态捆埋置于拱形植生槽内,覆土并加盖无纺布,人工管理至植株发育成熟。

所述稻草编织物包裹层尺寸长×宽=50cm×50cm,厚度为1-1.5cm,所述稻草编织物一侧距边缘2-12cm范围内为0.5cm厚,用于铺设种子层。

所述种子层包含遮阳网垫,所述遮阳网垫材质为hdpe,密度为6针,长×宽=20cm×50cm。

所述植物生长基质层包括:坡面土壤、植物落叶堆肥、稻草秸秆、稻壳炭、生石灰、保水剂按质量比为3000:100-200:30-50:10-20:10-20:20-40混合。

所述坡面土壤为含水率15%-20%,经过4mm筛。

所述植物落叶堆肥为香蒲草落叶堆肥,堆制3个月以上,使用时风干至含水率15%-20%。

所述稻草秸秆为干稻草,剪切至长度1-2cm。

所述保水剂为钾盐型保水剂。

所述拱形植生槽宽度为20cm,深度为20cm,所述拱形植生槽指其下侧为拱形结构。

生态捆是利用稻草编织物、特殊植物生长基质层、种子层等通过卷制形成的稻草编织物捆状结构。生态捆用于边坡水土保持,不仅能实现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的作用,还能实现农作物秸秆再利用、成本节约。

本发明的水土保持生态捆制作及其施工方法,以农作物秸秆为材料,该生态捆结构依次为稻草编织物层、植物生长基质层和种子层,将卷制好的生态捆用于边坡,开挖植生槽,覆土加盖无纺布,人工管理至植株发育成熟。生态捆可用于土(砂石)质边坡,可以促进植物快速生长,适应于多种植物生长,具有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特点,还能达到对土质改良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问题。

工程应用时,先清理平整坡面,沿等高线开挖植生槽,将开挖土置于植生槽下侧形成拱形结构(生态捆施工时下侧拱形处s),在植生槽底部垫两层无纺布,放入生态捆(种子层朝上),埋土压实(刚好没过生态捆种子层),浇透水,表面覆盖无纺布并固定。将生态捆埋置于土中,稻草可以起到保水作用和改土作用,添加的生石灰能去除稻草腐解产生的有机酸。

本发明的水土保持生态捆主要原料为廉价的稻草,将卷制的生态捆用于边坡水土流失控制,克服了边坡植物生长困难,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不足等问题。生态捆能够快速构建植物群落,保证植物快速生长。运用生态捆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在边坡水土流失控制上也具有积极意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生态捆以稻草编织物为包裹材料,填充特殊的植物生长基质,形成卷状捆式结构;制作简单,应用时直接埋入土壤,可以减少养分随雨水流失,且施工方便。施工时,生态捆与边坡形成整体,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稳定。生态捆可以克服土(砂石)质边坡植物生长困难,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不足等问题;能够适应多种植物的生长(豆科、草本植物、禾本科植物等),可以快速构建植物群落,保证植物快速生长;所采用的稻草为农业废弃物,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

具体实施例如图1a至图9所示:

实施例1:

称取坡面土壤、植物落叶堆肥、稻草秸秆、稻壳炭、生石灰、保水剂分别为3000g、100g、30g、10g、10g、20g,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取1.5cm厚稻草编制物,在距边缘2-12cm范围内铺上遮阳网,其上铺0.5cm厚基质(约100g,稻草编织物边缘2-12cm范围内),在基质上均匀撒上5g香根草种子;称取2kg混匀的基质,均匀铺于整个稻草编织物上(植物生长基质层2)。从m端开始卷制,形成捆状卷形结构,用麻绳(4mm)捆紧。

实施例2:

称取坡面土壤、植物落叶堆肥、稻草秸秆、稻壳炭、生石灰、保水剂分别为3000g、150g、40g、15g、15g、30g,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取1.5cm厚稻草编制物,在距边缘2-12cm范围内铺上遮阳网,其上铺0.5cm厚基质(约100g,稻草编织物边缘2-12cm范围内),在基质上均匀撒上5g香根草种子;称取2kg混匀的基质,均匀铺于整个稻草编织物上。从m端开始卷制,形成捆状卷形结构,用麻绳(4mm)捆紧。

实施例3:

称取坡面土壤、植物落叶堆肥、稻草秸秆、稻壳炭、生石灰、保水剂分别为3000g、200g、50g、20g、20g、40g,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取1.5cm厚稻草编制物,在距边缘2-12cm范围内铺上遮阳网,其上铺0.5cm厚基质(约100g,稻草编织物边缘2-12cm范围内),在基质上均匀撒上5g香根草种子;称取2kg混匀的基质,均匀铺于整个稻草编织物上。从m端开始卷制,形成捆状卷形结构,用麻绳(4mm)捆紧。

实施例4:

称取坡面土壤、植物落叶堆肥、稻草秸秆、稻壳炭、生石灰、保水剂分别为3000g、100g、30g、10g、10g、20g,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取1.0cm厚稻草编制物,在距边缘2-12cm范围内铺上遮阳网,其上铺0.5cm厚基质(约100g,稻草编织物边缘2-12cm范围内),在基质上均匀撒上5g香根草种子;称取2kg混匀的基质,均匀铺于整个稻草编织物上。从m端开始卷制,形成捆状卷形结构,用麻绳(4mm)捆紧。

实施例5:

称取坡面土壤、植物落叶堆肥、稻草秸秆、稻壳炭、生石灰、保水剂分别为3000g、150g、40g、15g、15g、30g,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取1.0cm厚稻草编制物,在距边缘2-12cm范围内铺上遮阳网,其上铺0.5cm厚基质(约100g,稻草编织物边缘2-12cm范围内),在基质上均匀撒上5g香根草种子;称取2kg混匀的基质,均匀铺于整个稻草编织物上。从m端开始卷制,形成捆状卷形结构,用麻绳(4mm)捆紧。

实施例6:

称取坡面土壤、植物落叶堆肥、稻草秸秆、稻壳炭、生石灰、保水剂分别为3000g、200g、50g、20g、20g、40g,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取1.0cm厚稻草编制物,在距边缘2-12cm范围内铺上遮阳网,其上铺0.5cm厚基质(约100g,稻草编织物边缘2-12cm范围内),在基质上均匀撒上5g香根草种子;称取2kg混匀的基质,均匀铺于整个稻草编织物上。从m端开始卷制,形成捆状卷形结构,用麻绳(4mm)捆紧。

实施例7:

称取坡面土壤、植物落叶堆肥、稻草秸秆、稻壳炭、生石灰、保水剂分别为3000g、100g、30g、10g、10g、20g,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取1.5cm厚稻草编制物,在距边缘2-12cm范围内铺上遮阳网其上铺0.5cm厚基质(约100g,稻草编织物边缘2-12cm范围内),在基质上均匀撒上15g苕子种子;称取2kg混匀的基质,均匀铺于整个稻草编织物上。从m端开始卷制,形成捆状卷形结构,用麻绳(4mm)捆紧。

实施例8:

称取坡面土壤、植物落叶堆肥、稻草秸秆、稻壳炭、生石灰、保水剂分别为3000g、150g、40g、15g、15g、30g,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取1.5cm厚稻草编制物,在距边缘2-12cm范围内铺上遮阳网,其上铺0.5cm厚基质(约100g,稻草编织物边缘2-12cm范围内),在基质上均匀撒上15g苕子种子;称取2kg混匀的基质,均匀铺于整个稻草编织物上。从m端开始卷制,形成捆状卷形结构,用麻绳(4mm)捆紧。

实施例9:

称取坡面土壤、植物落叶堆肥、稻草秸秆、稻壳炭、生石灰、保水剂分别为3000g、200g、50g、20g、20g、40g,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取1.5cm厚稻草编制物,在距边缘2-12cm范围内铺上遮阳网,其上铺0.5cm厚基质(约100g,稻草编织物边缘2-12cm范围内),在基质上均匀撒上15g苕子种子;称取2kg混匀的基质,均匀铺于整个稻草编织物上。从m端开始卷制,形成捆状卷形结构,用麻绳(4mm)捆紧。

实施例10:

称取坡面土壤、植物落叶堆肥、稻草秸秆、稻壳炭、生石灰、保水剂分别为3000g、100g、30g、10g、10g、20g,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取1.0cm厚稻草编制物,在距边缘2-12cm范围内铺上遮阳网,其上铺0.5cm厚基质(约100g,稻草编织物边缘2-12cm范围内),在基质上均匀撒上15g苕子种子;称取2kg混匀的基质,均匀铺于整个稻草编织物上。从m端开始卷制,形成捆状卷形结构,用麻绳(4mm)捆紧。

实施例11:

称取坡面土壤、植物落叶堆肥、稻草秸秆、稻壳炭、生石灰、保水剂分别为3000g、150g、40g、15g、15g、30g,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取1.0cm厚稻草编制物,在距边缘2-12cm范围内铺上遮阳网,其上铺0.5cm厚基质(约100g,稻草编织物边缘2-12cm范围内),在基质上均匀撒上15g苕子种子;称取2kg混匀的基质,均匀铺于整个稻草编织物上。从m端开始卷制,形成捆状卷形结构,用麻绳(4mm)捆紧。

实施例12:

称取坡面土壤、植物落叶堆肥、稻草秸秆、稻壳炭、生石灰、保水剂分别为3000g、200g、50g、20g、20g、40g,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取1.0cm厚稻草编制物,在距边缘2-12cm范围内铺上遮阳网,其上铺0.5cm厚基质(约100g,稻草编织物边缘2-12cm范围内),在基质上均匀撒上15g苕子种子;称取2kg混匀的基质,均匀铺于整个稻草编织物上。从m端开始卷制,形成捆状卷形结构,用麻绳(4mm)捆紧。

具体实施例的生态捆性能指标:

水分损失量,如附图3所示;

所述水分损失量,将制作的不同基质比例的生态捆置于大小相应的矩形花盆内,用普通土填至没过种子层;另取一空白花盆,用普通土填至相同体积。各浇水3l,定期称量花盆重量,以质量差作为水分损失量。

种子发芽率,如附图4、5所示;

植物生长高度,如附图6、7所示;

地上部生物量,如附图8、9所示;

所述地上部生物量,植物生长40天后,将生态捆地上植物全部收割,测植物鲜重,即表示该生态捆的地上部生物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