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薯大棚高产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52331发布日期:2019-05-15 21:34阅读:13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微型薯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型薯大棚高产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微型薯的种植中,是将微型薯种植于土壤中,然后覆盖上一定厚度的土壤即可;追肥主要采用复合肥作为基肥或追肥,化肥的大量使用容易造成土壤板结,阻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减少作物产量,降低品质,破坏土壤环境,长期使用化肥无法获得高产,并且还影响微型薯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于微型薯吸收营养,满足微型薯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并能优化土壤和提高微型薯的产量和品质的微型薯大棚高产种植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型薯大棚高产种植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搭建大棚:选择排水性好,便于管理的种植地块,在种植地块搭建大棚,在大棚内设置种植槽和排水沟,种植槽设有保温拱棚薄膜,并在种植槽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无纺布层、基质肥层和氮磷钾肥,然后用5-8cm厚的种植基质回填;所述种植基质由田园土、锯末、贝壳粉和农家肥混合而成;

(2)播种:在种植槽内挖种植穴,将培育好的微型薯种苗移栽至种植穴内,移栽后1-7天通过喷灌方式浇适当水;待幼苗转青成活后7-14天每亩用清粪水900-1000升与尿素5-10公斤混合后,利用喷灌追施,直至幼苗长齐后再洒入一层1-3cm厚的栽培基质,该栽培基质由蛭石粉、腐熟羊粪、腐殖土、草木灰和菌渣按照质量比为1:1:5:1:2的比例混合配置而成;

(3)田间管理:a、定期查看植株长势,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水肥,并做好病虫防治工作;b、在花期前,适当松土除草,整个植株生长期并且施入一至三次所述栽培基质,在结薯期,可以在叶面喷施一次0.5-1%的磷酸二氢钾水肥液,收获前7-8天停止施水肥;待微型薯的块茎达到商品大小后酌情开始收获。

优选地,所述基质肥层由以下原料组分的重量份组成:畜禽粪便40~50份、秸秆渣20-30份、草木灰5~10份、粉煤渣6~12份、菌渣10-15份、泥炭土10-15份、复合菌剂1-2份,制备方式为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后放入发酵池,按常规发酵得到。

优选地,所述复合菌剂由苏云金芽孢杆菌粉、地衣芽孢杆菌粉、枯草芽孢杆菌粉和em菌粉组成,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2:1:1:1。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在种植槽底部增设供暖设备,该供暖设备为水暖管或者地热线。

优选地,所述步骤(1)田园土、锯末、贝壳粉和农家肥的质量比为6:1: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采用大棚种植,便于控制温度和湿度,使大棚环境利于微型薯生长,采用大棚+保温拱棚的双层大棚种植,利于保温,在种植槽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无纺布层、基质肥层和氮磷钾肥,通过多层种植层利于微型薯后期养分的供应,无纺布层避免肥料的大量流失,基质肥层多由有机质组成,后期逐渐腐熟发酵,能够持续为微型薯植株提供养分,还能够避免土壤板结,利于微型薯养分的吸收;2、通过后期植株生长增加栽培基质的方式,该基质肥自上而下逐渐被植株吸收,能够改善了土壤的供肥和保肥的能力,并且可以多层结薯,达到高产目的;3、通过精细化管理,满足植株生长阶段养分的供应,采用本发明的栽培的微型薯生长状况好,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品质好,个头大,对病虫害的抗性好,口感也比传统种植出来的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复合菌剂中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粉、地衣芽孢杆菌粉、枯草芽孢杆菌粉和em菌粉均选自市售。

实施例1

一种微型薯大棚高产种植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搭建大棚:选择排水性好,便于管理的种植地块,在种植地块搭建大棚,在大棚内设置种植槽和排水沟,种植槽设有保温拱棚薄膜,为了避免种植地区冬季温度过低,避免微型薯植株被冻死,还在种植槽底部增设供暖设备,该供暖设备为水暖管或者地热线;并在种植槽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无纺布层、基质肥层和氮磷钾肥,然后用5-8cm厚的种植基质回填;该种植基质由田园土、锯末、贝壳粉和农家肥混合而成;其中,田园土、锯末、贝壳粉和农家肥的质量比为6:1:1:2;本实施例中的基质肥层由以下原料组分的重量份组成:畜禽粪便40份、秸秆渣30份、草木灰5份、粉煤渣6份、菌渣10份、泥炭土10份、复合菌剂1份,制备方式为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后放入发酵池,按常规发酵得到。该复合菌剂由苏云金芽孢杆菌粉、地衣芽孢杆菌粉、枯草芽孢杆菌粉和em菌粉组成,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2:1:1:1;

(2)播种:在种植槽内挖种植穴,将培育好的微型薯种苗移栽至种植穴内,移栽后1-7天通过喷灌方式浇适当水;待幼苗转青成活后7-14天每亩用清粪水900-1000升与尿素5-10公斤混合后,利用喷灌追施,直至幼苗长齐后再洒入一层1-3cm厚的栽培基质,该栽培基质由蛭石粉、腐熟羊粪、腐殖土、草木灰和菌渣按照质量比为1:1:5:1:2的比例混合配置而成;

(3)田间管理:a、定期查看植株长势,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水肥,并做好病虫防治工作;b、在花期前,适当松土除草,整个植株生长期并且施入一至三次所述栽培基质,在结薯期,可以在叶面喷施一次0.5-1%的磷酸二氢钾水肥液,收获前7-8天停止施水肥;待微型薯的块茎达到商品大小后酌情开始收获。采用本实施例种植的微型薯,植株长势均匀,外观非常漂亮,不空心,经验收,每亩2384.27千克,单株产量100克,单株结薯数16.9粒。

实施例2

一种微型薯大棚高产种植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搭建大棚:选择排水性好,便于管理的种植地块,在种植地块搭建大棚,在大棚内设置种植槽和排水沟,种植槽设有保温拱棚薄膜,为了避免种植地区冬季温度过低,避免微型薯植株被冻死,还在种植槽底部增设供暖设备,该供暖设备为水暖管或者地热线;并在种植槽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无纺布层、基质肥层和氮磷钾肥,然后用5-8cm厚的种植基质回填;该种植基质由田园土、锯末、贝壳粉和农家肥混合而成;其中,田园土、锯末、贝壳粉和农家肥的质量比为6:1:1:2;本实施例中的基质肥层由以下原料组分的重量份组成:畜禽粪便45份、秸秆渣25份、草木灰8份、粉煤渣8份、菌渣12份、泥炭土13份、复合菌剂2份,制备方式同实施例1。该复合菌剂同实施例1;

(2)播种:在种植槽内挖种植穴,将培育好的微型薯种苗移栽至种植穴内,移栽后1-7天通过喷灌方式浇适当水;待幼苗转青成活后7-14天每亩用清粪水900-1000升与尿素5-10公斤混合后,利用喷灌追施,直至幼苗长齐后再洒入一层1-3cm厚的栽培基质,该栽培基质由蛭石粉、腐熟羊粪、腐殖土、草木灰和菌渣按照质量比为1:1:5:1:2的比例混合配置而成;

(3)田间管理:a、定期查看植株长势,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水肥,并做好病虫防治工作;b、在花期前,适当松土除草,整个植株生长期并且施入一至三次所述栽培基质,在结薯期,可以在叶面喷施一次0.5-1%的磷酸二氢钾水肥液,收获前7-8天停止施水肥;待微型薯的块茎达到商品大小后酌情开始收获。采用本实施例种植的微型薯,植株长势均匀,外观非常漂亮,不空心,经验收,每亩3242.6千克,单株产量269.6克,单株结薯数5.4粒。

实施例3

一种微型薯大棚高产种植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搭建大棚:选择排水性好,便于管理的种植地块,在种植地块搭建大棚,在大棚内设置种植槽和排水沟,种植槽设有保温拱棚薄膜,为了避免种植地区冬季温度过低,避免微型薯植株被冻死,还在种植槽底部增设供暖设备,该供暖设备为水暖管或者地热线;并在种植槽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无纺布层、基质肥层和氮磷钾肥,然后用5-8cm厚的种植基质回填;该种植基质由田园土、锯末、贝壳粉和农家肥混合而成;其中,田园土、锯末、贝壳粉和农家肥的质量比为6:1:1:2;本实施例中的基质肥层由以下原料组分的重量份组成:畜禽粪便50份、秸秆渣20份、草木灰10份、粉煤渣12份、菌渣15份、泥炭土15份、复合菌剂2份,制备方式同实施例1,该复合菌剂同实施例1。

(2)播种:在种植槽内挖种植穴,将培育好的微型薯种苗移栽至种植穴内,移栽后1-7天通过喷灌方式浇适当水;待幼苗转青成活后7-14天每亩用清粪水900-1000升与尿素5-10公斤混合后,利用喷灌追施,直至幼苗长齐后再洒入一层1-3cm厚的栽培基质,该栽培基质由蛭石粉、腐熟羊粪、腐殖土、草木灰和菌渣按照质量比为1:1:5:1:2的比例混合配置而成;

(3)田间管理:a、定期查看植株长势,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水肥,并做好病虫防治工作;b、在花期前,适当松土除草,整个植株生长期并且施入一至三次所述栽培基质,在结薯期,可以在叶面喷施一次0.5-1%的磷酸二氢钾水肥液,收获前7-8天停止施水肥;待微型薯的块茎达到商品大小后酌情开始收获。采用本实施例种植的微型薯,植株长势均匀,外观非常漂亮,不空心,经验收,每亩产量达3048.9千克,单株产量199.4克,单株结薯数8.3粒。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