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颈天牛成虫引诱剂及(2R,5R)-茶螺烷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0285发布日期:2019-05-22 02:06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桃红颈天牛成虫引诱剂及(2R,5R)-茶螺烷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天牛类害虫防治,具体的说是桃红颈天牛成虫引诱剂及(2r,5r)-茶螺烷的用途。



背景技术:

桃红颈天牛(aromiabungiifald)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是许多果树、林木及观赏树木的重要蛀干害虫。由于其危害隐蔽,防治困难,常造成毁灭性的灾害。在中国除新疆西藏外,桃红颈天牛均有分布,在韩国、越南、俄罗斯和其他地方也有报道。最近在日本和包括意大利和德国在内的几个欧洲国家发现有入侵现象。且在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也被截获,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的防治方法主要是采取人工捕杀和化学农药防治。其中,打孔注药或药泥涂抹防治幼虫的方法易对果品质量造成潜在的影响;人工捕杀有一定效果,不过由于其成虫羽化不整齐,因此花费人力成本较大。利用植物源引诱剂进行害虫防治和监测具有特异性强、效率高、不易产生抗性、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合适的且对桃红颈天牛具有效引诱活性的物质将对桃红颈天牛的防治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桃红颈天牛具有引诱作用的物质——(2r,5r)-茶螺烷(即(2r,5r)-theaspirane),同时提供一种含有(2r,5r)-茶螺烷的引诱剂,以解决现有桃红颈天牛防治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引诱手段,从而导致桃红颈天牛人工捕杀成本较高、费时费力的问题以及化学农药防治对果品质量及生态环境存在不良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桃红颈天牛成虫引诱剂,所述引诱剂中含有(2r,5r)-茶螺烷。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的桃红颈天牛成虫引诱剂,所述引诱剂为浓度0.15~1.5μg/μl的(2r,5r)-茶螺烷的正己烷溶液;或,

所述引诱剂为浓度0.5~5μg/μl的茶螺烷的正己烷溶液。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2r,5r)-茶螺烷用于制备桃红颈天牛引诱剂的用途。

利用植物源引诱剂进行害虫防治和监测具有特异性强、效率高、不易产生抗性、无污染等优点,本发明发现(2r,5r)-theaspirane具有对桃红颈天牛雌、雄成虫的引诱作用,将其制成引诱剂有效的解决了人工捕杀花费人力成本较大,打孔注药或药泥涂抹防治幼虫易对果品质量造成潜在的影响等问题,以及可以为林间监测成虫的发生期、发生量或大规模诱杀提供实用的无公害监测、防治技术手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桃红颈天牛雄虫触角对桃果挥发物的gc-ead反应图。

图2是桃红颈天牛雌虫触角对桃果挥发物的gc-ead反应图。

图3是桃果挥发物的总离子流图。

图4是雄性桃红颈天牛触角对不同剂量的theaspirane的eag反应图。

图5是雌性桃红颈天牛触角对不同剂量的theaspirane的eag反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1-3

以正己烷(科密欧,色谱纯)为溶剂,以茶螺烷(标准品)为溶质,配制茶螺烷浓度依次为50μg/μl、5μg/μl、0.5μg/μl(分别为实施例1/2/3)的茶螺烷溶液,根据茶螺烷中(2r,5r)-茶螺烷的含量计算,(2r,5r)-茶螺烷的浓度依次为15μg/μl、1.5μg/μl、0.15μg/μl。

供试虫源:

触角电位实验所用成虫是从受害桃树原木中寄生的幼虫待其羽化作为实验虫源;y-型嗅觉仪实验所用成虫是在桃红颈天牛的羽化高峰期在桃园中直接采集。

一、触角电位实验

实验1: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技术,鉴定桃果中对雄性桃红颈天牛触角有电生理活性的物质,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2: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技术鉴定桃果中对雌性桃红颈天牛触角有电生理活性的物质,结果如图2所示。

实验3: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桃红颈天牛触角有电生理活性的物质进行鉴定,结果如图3所示。

实验4:利用触角电位仪测试theaspirane对雄性桃红天牛产生电生理反应的最小剂量,结果如图4所示。

实验5:利用触角电位仪测试theaspirane对雌性桃红天牛产生电生理反应的最小剂量,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1、图2并结合图3可以知道,雌雄桃红颈天牛对(2r,5r)-茶螺烷有电生理活性。

由以上鉴定和测试可以看出,(2r,5r)-茶螺烷具有引诱桃红颈天牛的作用,(2r,5r)-茶螺烷的正己烷溶液在1.5μg/μl浓度时对桃红颈天牛有非常好的引诱作用,可以用于制备桃红颈天牛引诱剂。

实施例数据分析:

二、行为反应测试

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桃红颈天牛成虫对theaspirane的行为反应。

测试环境:y-型管由玻璃制成,主臂管长40cm,两侧臂长为30cm,内径5.5cm,侧臂之间夹角为75°。两侧壁臂顶端分别有一个用圆形烧瓶做成的陷阱球,两球容积均为2000ml,长35cm,供试成虫爬到此处时掉落,防止回爬。两球分别连接装有气味源的容器、流量计、活性炭、装载活性炭和变色硅胶的空气发生器。所有装置均采用teflon管连接。y型嗅觉仪置于暗室中,两个分臂朝向自然光源,光照度约为4.80×106lux。实验臂的气味源是用10μl不同浓度的theaspirane的标准化合物正己烷溶液,对照臂是10μl正己烷。

测试条件:我们测试了雄性或雌性个体对theaspirane的反应。洁净空气流经每个分臂的流量为0.4l/min。测试时将试虫单头引入y-型管的主臂端,5min内试虫若爬行越过分臂的一半或掉入陷阱,即视为作出选择。10min内未做出选择,则放弃该试虫,不计入统计分析。每头试虫只测试一次,每组试验至少需30头有反应成虫。每测试5头试虫,将实验臂和对照臂交换,以消除位置效应对行为测试的影响。每次实验前,用无水乙醇将y-型嗅觉仪的各个部件清洗,蒸馏水冲洗干净,高热风烘干。行为生测室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45%~50%。测试前需将成虫单头置于18×10.5×18cm的pe盒中饥饿24h(26±0.5℃,相对湿度55%±5%)。

行为趋性分析均采用spss21软件进行,采用非参数检验中双变量相关的wilcoxon方法,比较桃红颈天牛雌性、雄性成虫对不同浓度的theaspirane选择的结果。

测试1:实验臂的气味源是实施例1所制备的引诱剂(50μg/μl的茶螺烷的正己烷溶液)10μl做y-型嗅觉仪实验,对照臂是10μl正己烷。

结果表明:32头雌性桃红颈天牛成虫被用于y-型嗅觉仪实验,其中10头选择了实验臂,22头选择了对照臂(z=-2.121,p<0.05)。39头雄性桃红颈天牛成虫被用于y-型嗅觉仪实验,其中16头雄性选择了实验臂,23头选择了对照臂(z=-1.121,p>0.05)。

测试2:实验臂的气味源是实施例2所制备的引诱剂(5μg/μl的茶螺烷的正己烷溶液)10μl做y-型嗅觉仪实验,对照臂是10μl正己烷。

结果表明:33头雌性桃红颈天牛成虫被用于y-型嗅觉仪实验,其中23头选择了实验臂,10头选择了对照臂(z=-2.263,p<0.05)。32头雄性桃红颈天牛成虫被用于y-型嗅觉仪实验,其中18头雄性选择了实验臂,14头选择了对照臂(z=-0.707,p>0.05)。

测试3:实验臂的气味源是实施例3所制备的引诱剂(0.5μg/μl的茶螺烷的正己烷溶液)10μl做y-型嗅觉仪实验,对照臂是10μl正己烷。

结果表明:47头雌性桃红颈天牛成虫被用于y-型嗅觉仪实验,其中33头选择了实验臂,14头选择了对照臂(z=-2.771,p<0.05)。56头雄性桃红颈天牛成虫被用于y-型嗅觉仪实验,其中38头雄性选择了实验臂,18头选择了对照臂(z=-2.405,p<0.05)。

综合以上测试结果及图4/图5可以看出,本发明所鉴定的桃红颈天牛成虫引诱剂,在0.5~5μg/μl范围内,较低浓度对桃红颈天牛雌性和雄性的引诱效果比较好,因此在野外诱捕时优选采用0.5μg/μl的茶螺烷正己烷溶液做诱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