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敌昆虫混合田间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86896发布日期:2019-05-17 20:42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敌昆虫混合田间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病虫害防治(pestcontrol)是为了减轻或防止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危害作物或人畜,而人为地采取某些手段,一般可以分为采用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进行的化学防治和利用光或射线等物理能或建造障壁的物理防治。

病虫害防治分为四大类: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蔬菜病虫害防治、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果树病虫害防治。

粮食作物又可以细分为:小麦、玉米、水稻、高粱谷、甘薯、蚕豆、豌豆、绿豆、甜玉米、番茄等。

蔬菜作物又可以细分为:白菜、甘蓝、青椒、茄子、番茄、黄瓜、南瓜花、椰菜、菠菜、莴苣、茼蒿、芹菜鸭芹、洋葱、韭菜、萝卜、胡萝卜、芋、马铃薯、牛蒡石、刁柏土、当归等。

经济作物又可以细分为:花生、大豆、油菜、芝麻向日葵、棉花、大蒜、大葱菜、豆棉花、棉田、棉田、杂草、豆类、十字花科等。

果树病虫害又可以细分为:西瓜、甜瓜、草莓、苹果、梨枇、山楂、柿子、板栗、核桃、银杏、香蕉、石榴、猕猴桃、枸杞、西番、莲、人参果、橙、柑橘、柚、柠檬、荔枝、龙眼、芒果、梅、桃、杏、樱桃、枣、杨梅、菠萝、椰子、杨桃等。

不同植物的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是不同的,要因地制宜,选择切实可行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中又以蚜虫为害最为广泛。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多数属于蚜科。蚜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蚜虫的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

蚜虫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aphidmidgelarvae)、蟹蛛、草蛉以及昆虫病原真菌(entomopathogenicfungi,含绿僵菌)。

蚜虫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另外,物种的多样性在热带比在温带要低得多。蚜虫可以进行远程迁移,主要是通过随风飘荡的形式来进行扩散;例如,莴苣蚜虫被认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从新西兰传播到塔斯马尼亚。而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帮助蚜虫的迁移,例如对附着蚜虫的植物进行运输的过程。

蚜虫的常见种类有:苹蚜、甘蓝蚜、石原氏球蚜、玉蜀黍根蚜、棉蚜等。棉蚜:绿至黑色。在暖和地区终年产生幼虫,在凉爽地区产卵。为害甜瓜、棉花、黄瓜等10余种作物。

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linnaeus)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瓢虫科(coccinellidae)、瓢虫亚科(coccinellinae)、瓢虫族(coccinellini)、瓢虫属(coccinella),分布较广泛,触角很短,不太明显,它的脚在大大的翅膀底下,它的口器为锉吸式口器,具有咀嚼食物的能力,其明显特征为它的翅膀有七个黑色的圆点点故称它为七星瓢虫,其幼虫和成虫均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在华北南部,俗称“花大姐”。瓢虫科昆虫中的捕食性瓢虫,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一性,例如七星瓢虫主要捕食蚜虫和叶螨。

食蚜蝇,双翅目(diptera)食蚜蝇科(syrphidae)昆虫。成虫体小型到大型。体宽或纤细,体色单一暗色或常具黄、橙、灰白等鲜艳色彩的斑纹,某些种类则有蓝、绿、铜等金属色,外观似蜂。头部大。雄性眼合生,雌性眼离生,也有两性均离生。大灰食蚜蝇(eupeodescorollae)卵一般产在蚜群中的为白色,长形,卵壳具网状饰纹。捕食性食蚜蝇是常见的天敌昆虫,以幼虫捕食蚜虫而著称。

然而现有技术中还未出现通过天敌昆虫对田间病虫害防治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敌昆虫混合田间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天敌昆虫混合田间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步骤:

a、明确作物的生育期,对作物田间蚜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明确蚜虫发生期及虫害指数;

b、根据蚜虫发生期,确定天敌昆虫的释放时间;

c、根据虫害指数,确定释放天敌昆虫的比例;

d、按照天敌昆虫的比例释放天敌昆虫。

进一步的,所述的天敌昆虫混合田间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还包括步骤e:释放天敌昆虫后定期调查作物虫害指数,根据作物的虫害指数补充释放天敌昆虫。

进一步的,所述作物为树莓;所述步骤a采用五点法调查蚜虫的发生情况,所述虫害指数以株蚜量来进行判断,计算公式为:株蚜量=调查蚜虫数量/调查株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的具体调查方法为:每隔7d采用五点法调查蚜虫发生情况,每处随机调查25株,调查4处,每株调查3个叶片,记录蚜虫发生情况,计算株蚜量。

进一步的,所述天敌昆虫为七星瓢虫卵粒;所述步骤b的天敌昆虫的释放时间为蚜虫发生初期;所述步骤d的具体步骤为:当株蚜量<10头/株时,按照1:100的益害比释放七星瓢虫卵粒;所述步骤e的补充释放天敌昆虫的时间为释放七星瓢虫卵粒后的7-10天,比例为按照1:100的益害比释放七星瓢虫卵粒。

进一步的,所述天敌昆虫为七星瓢虫卵粒和大灰食蚜蝇蛹;所述步骤b的天敌昆虫的释放时间为蚜虫发生初期;所述步骤d的具体步骤为:当株蚜量<10头/株时,按照1:100的益害比释放七星瓢虫卵粒;所述步骤e的补充释放天敌昆虫七星瓢虫卵粒的时间为释放七星瓢虫卵粒后的7-10天,比例为按照1:100的益害比释放七星瓢虫卵粒;在作物现蕾期,释放大灰食蚜蝇蛹,大灰食蚜蝇蛹的释放时间间隔为隔两周释放一次,连续释放两次;释放比例为每亩释放大灰食蚜蝇蛹600头。

进一步的,所述作物为甜瓜:所述天敌昆虫包括七星瓢虫卵粒;所述步骤a的具体调查方法为:在甜瓜移栽后每棚悬挂黄板5张,进行蚜虫监测,7-10天后去除黄板并记录黄板上的蚜虫数量,当蚜虫总量>10头/张时,为蚜虫发生初期,间隔7天调查一次;所述虫害指数以株蚜量来进行判断,计算公式为:株蚜量=调查蚜虫数量/调查株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的释放时间为株蚜量>15头时释放;所述步骤c按照七星瓢虫卵粒:蚜虫数量=1:50进行释放七星瓢虫卵粒。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e的定期为7天,补充释放的七星瓢虫卵粒比例按照七星瓢虫卵粒:蚜虫数量=1:50进行;所述步骤e还包括步骤:若连续两次释放后,株蚜量>15头时,喷施一次噻虫胺800-1200倍液进行蚜虫控制,间隔7-10天后根据蚜虫数量再进行七星瓢虫卵粒补充释放,比例按照七星瓢虫卵粒数量:蚜虫数量=1:50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天敌昆虫还包括大灰食蚜蝇蛹;所述步骤e还包括步骤:在甜瓜现蕾前期释放大灰食蚜蝇蛹,每次投放大灰食蚜蝇蛹200粒,隔2周释放一次,连续两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明确天敌昆虫的田间使用方法、包括投放时间、投放量实现了有效的防治蚜虫病虫害;同时通过食蚜蝇的引入,食蚜蝇在田间取食花蜜后进行交配,并将卵粒产在带蚜植物上,卵孵化后形成幼虫开始取食蚜虫直至化蛹;若被危害植物是开花植物,蛹羽化后形成成虫,则开始传粉,从而本发明采用食蚜蝇在起到防治蚜虫病虫害的同时,提高了异花授粉植物的传粉,提高了座果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释。

一种天敌昆虫混合田间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步骤:

a、明确作物的生育期,对作物田间蚜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明确蚜虫发生期及虫害指数;

b、根据蚜虫发生期,确定天敌昆虫的释放时间;

c、根据虫害指数,确定释放天敌昆虫的比例;

d、按照天敌昆虫的比例释放天敌昆虫。

进一步的,所述的天敌昆虫混合田间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还包括步骤e:释放天敌昆虫后定期调查作物虫害指数,根据作物的虫害指数补充释放天敌昆虫。

本发明的目的是①两种天敌昆虫混合田间综合应用能更有效的防治;②异花授粉植物的传粉,提高其座果率。

其步骤为:(a)明确植物的整个生育期,根据历年经验进行分析综合和田间试验,明确蚜虫发生期,发生高峰期,以及虫害指数。(b)结合实际明确了天敌昆虫的投放时间。(c)在植株移栽后两周,进行田间蚜虫发生监测,当蚜虫达到一定量时,按照1:200的益害比投放七星瓢虫卵粒,每间隔一周投放一次,直至无蚜期;(d)植物现蕾前一周,进行优势食蚜蝇投放,按照1:150的益害比进行田间投放其蛹粒,每次投放间隔一周,连续2次。

食蚜蝇投放后,在田间取食花蜜后进行交配,并将卵粒产在带蚜植物上,卵孵化后形成幼虫开始取食蚜虫直至化蛹;若被危害植物是开花植物,蛹羽化后形成成虫,则开始传粉。其传粉作用仅次于蜜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也是蚜虫的天敌昆虫之一,从而通过食蚜蝇的引入起到防治蚜虫病虫害的同时,提高了异花授粉植物的传粉,提高了座果率。

进一步的,所述作物为树莓;所述步骤a采用五点法调查蚜虫的发生情况,所述虫害指数以株蚜量来进行判断,计算公式为:株蚜量=调查蚜虫数量/调查株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的具体调查方法为:每隔7d采用五点法调查蚜虫发生情况,每处随机调查25株,调查4处,每株调查3个叶片,记录蚜虫发生情况,计算株蚜量。

进一步的,所述天敌昆虫为七星瓢虫卵粒;所述步骤b的天敌昆虫的释放时间为蚜虫发生初期;所述步骤d的具体步骤为:当株蚜量<10头/株时,按照1:100的益害比释放七星瓢虫卵粒;所述步骤e的补充释放天敌昆虫的时间为释放七星瓢虫卵粒后的7-10天,比例为按照1:100的益害比释放七星瓢虫卵粒。

进一步的,所述天敌昆虫为七星瓢虫卵粒和大灰食蚜蝇蛹;所述步骤b的天敌昆虫的释放时间为蚜虫发生初期;所述步骤d的具体步骤为:当株蚜量<10头/株时,按照1:100的益害比释放七星瓢虫卵粒;所述步骤e的补充释放天敌昆虫七星瓢虫卵粒的时间为释放七星瓢虫卵粒后的7-10天,比例为按照1:100的益害比释放七星瓢虫卵粒;在作物现蕾期,释放大灰食蚜蝇蛹,大灰食蚜蝇蛹的释放时间间隔为隔两周释放一次,连续释放两次;释放比例为每亩释放大灰食蚜蝇蛹600头。

进一步的,所述作物为甜瓜:所述天敌昆虫包括七星瓢虫卵粒;所述步骤a的具体调查方法为:在甜瓜移栽后每棚悬挂黄板5张,进行蚜虫监测,7-10天后去除黄板并记录黄板上的蚜虫数量,当蚜虫总量>10头/张时,为蚜虫发生初期,间隔7天调查一次;所述虫害指数以株蚜量来进行判断,计算公式为:株蚜量=调查蚜虫数量/调查株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的释放时间为株蚜量>15头时释放;所述步骤c按照七星瓢虫卵粒:蚜虫数量=1:50进行释放七星瓢虫卵粒。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e的定期为7天,补充释放的七星瓢虫卵粒比例按照七星瓢虫卵粒:蚜虫数量=1:50进行;所述步骤e还包括步骤:若连续两次释放后,株蚜量>15头时,喷施一次噻虫胺800-1200倍液进行蚜虫控制,间隔7-10天后根据蚜虫数量再进行七星瓢虫卵粒补充释放,比例按照七星瓢虫卵粒数量:蚜虫数量=1:50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天敌昆虫还包括大灰食蚜蝇蛹;所述步骤e还包括步骤:在甜瓜现蕾前期释放大灰食蚜蝇蛹,每次投放大灰食蚜蝇蛹200粒,隔2周释放一次,连续两次。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于2018年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

第一步:明确调查方法:每隔7d采用五点法调查蚜虫发生情况,每棚随机调查25株,调查4个大棚(100株),每株调查三个叶片,记录蚜虫发生情况,并计算每百株蚜量,百株蚜量=调查蚜虫数量/调查株数*100,同时随机采集棚内外其他昆虫,并用75%酒精保存,带回室内鉴定。

第二步:进行实验设置:①常规防治、②七星瓢虫防治蚜虫、③七星瓢虫卵粒与食蚜蝇蛹混合防治蚜虫、④对照。

①常规防治:采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蚜虫发生初期,株蚜量<10头/株时,挑选喷施50%吡蚜酮1000-1200倍液进行喷施,每间隔7天调查一次。

②七星瓢虫防治蚜虫,蚜虫发生初期,株蚜量<10头/株时,按照1:100的益害比及时释放七星瓢虫卵粒,释放后7-10天及时调查补充释放。

③七星瓢虫卵粒与食蚜蝇蛹混合防治蚜虫:蚜虫初发期,即株蚜量<10头/株时,按照1:100的益害比及时释放七星瓢虫卵粒,释放后7-10天及时调查补充释放。现蕾期,还可配合七星瓢虫释放大灰食蚜蝇蛹,食蚜蝇成虫羽化后下一代幼虫可防治瓜蚜,同时成虫具有授粉作用,每亩释放大灰食蚜蝇蛹600头,隔2周放一次,连续两次。

④对照:不采用杀虫剂和天敌昆虫进行防治。

第三步:进行防治效果评价

①采用常规防治即为化学防治,初期效果可达到85-95%,因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蚜虫会导致蚜虫产生抗药性,后期采用药剂防治效果较差;

②采用七星瓢虫防治蚜虫,其防效可到到65%-73%,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③采用七星瓢虫和大灰食蚜蝇混合应用,其综合防治效果可达到70-80%,同时促进植株的坐果率。

④不防治棚区,防治效果为负值。

第四步:明确综合应用技术标准及释放时间。

实施例2

两种天敌昆虫混合应用防治大棚甜瓜,具体如下:

(1)本实施例于2018年对德阳市旌阳区四个棚区(每棚200㎡)的甜瓜进行两种天敌昆虫混合防治蚜虫;在甜瓜移栽后每棚悬挂黄板5张,进行蚜虫监测,7-10天后去除黄板并记录黄板上的蚜虫数量,当蚜虫总量>10头/张时,为蚜虫发生初期,间隔7天调查一次。

(2)常规防治棚,按照习惯性喷药进行防治,常见采用药剂为吡蚜酮1000-1500倍液进行喷施。

(3)七星瓢虫防治蚜虫棚,当株蚜量>15头时,按照七星瓢虫卵粒:蚜虫数量为1:50的标准进行投放,间隔7天调查一次,并进行七星瓢虫卵粒的补充释放,连续两次投放后若株蚜量>15头时,喷施一次噻虫胺800-1200倍液进行蚜虫控制,间隔7-10天后根据蚜虫数量进行七星瓢虫卵粒投放,同样方法重复。

(4)七星瓢虫卵粒和大灰食蚜蝇蛹混合防治棚,前期步骤同(3),在甜瓜现蕾前期,释放大灰食蚜蝇蛹,大灰食蚜蝇蛹羽化为成虫后飞行采食甜瓜花蜜并进行授粉,大灰食蚜蝇成虫在交配后,将卵产在蚜虫周围,卵孵化后的幼虫可持续防治蚜虫,每次投放大灰食蚜蝇蛹200粒,隔2周放一次,连续两次。

(5)空白对照棚,不防治。

根据上述防治方法,防治后两周调查记录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由观察和计算可得知,采用常规防治进行初期防治瓜蚜的虫口减退率达87.4%,采用单种天敌昆虫进行后期防治,虫口减退率达64.8%;两种天敌昆虫混合应用的防效达到75%以上。

实施例3

一种天敌昆虫混合田间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步骤:

a、明确作物的生育期,对作物田间蚜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明确蚜虫发生期及虫害指数;

b、根据蚜虫发生期,确定天敌昆虫的释放时间;

c、根据虫害指数,确定释放天敌昆虫的比例;

d、按照天敌昆虫的比例释放天敌昆虫。

所述的天敌昆虫混合田间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还包括步骤e:释放天敌昆虫后定期调查作物虫害指数,根据作物的虫害指数补充释放天敌昆虫。

所述作物为树莓;所述步骤a采用五点法调查蚜虫的发生情况,所述虫害指数以株蚜量来进行判断,计算公式为:株蚜量=调查蚜虫数量/调查株数。

所述步骤a的具体调查方法为:每隔7d采用五点法调查蚜虫发生情况,每处随机调查25株,调查4处,每株调查3个叶片,记录蚜虫发生情况,计算株蚜量。

所述天敌昆虫为七星瓢虫卵粒;所述步骤b的天敌昆虫的释放时间为蚜虫发生初期;所述步骤d的具体步骤为:当株蚜量<10头/株时,按照1:100的益害比释放七星瓢虫卵粒;所述步骤e的补充释放天敌昆虫的时间为释放七星瓢虫卵粒后的7-10天,比例为按照1:100的益害比释放七星瓢虫卵粒。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天敌昆虫为七星瓢虫卵粒和大灰食蚜蝇蛹;所述步骤b的天敌昆虫的释放时间为蚜虫发生初期;所述步骤d的具体步骤为:当株蚜量<10头/株时,按照1:100的益害比释放七星瓢虫卵粒;所述步骤e的补充释放天敌昆虫七星瓢虫卵粒的时间为释放七星瓢虫卵粒后的7-10天,比例为按照1:100的益害比释放七星瓢虫卵粒;在作物现蕾期,释放大灰食蚜蝇蛹,大灰食蚜蝇蛹的释放时间间隔为隔两周释放一次,连续释放两次;释放比例为每亩释放大灰食蚜蝇蛹600头。

实施例5

一种天敌昆虫混合田间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步骤:

a、明确作物的生育期,对作物田间蚜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明确蚜虫发生期及虫害指数;

b、根据蚜虫发生期,确定天敌昆虫的释放时间;

c、根据虫害指数,确定释放天敌昆虫的比例;

d、按照天敌昆虫的比例释放天敌昆虫。

进一步的,所述的天敌昆虫混合田间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还包括步骤e:释放天敌昆虫后定期调查作物虫害指数,根据作物的虫害指数补充释放天敌昆虫。

所述作物为甜瓜:所述天敌昆虫包括七星瓢虫卵粒;所述步骤a的具体调查方法为:在甜瓜移栽后每棚悬挂黄板5张,进行蚜虫监测,7-10天后去除黄板并记录黄板上的蚜虫数量,当蚜虫总量>10头/张时,为蚜虫发生初期,间隔7天调查一次;所述虫害指数以株蚜量来进行判断,计算公式为:株蚜量=调查蚜虫数量/调查株数。

所述步骤b的释放时间为株蚜量>15头时释放;所述步骤c按照七星瓢虫卵粒:蚜虫数量=1:50进行释放七星瓢虫卵粒。

所述步骤e的定期为7天,补充释放的七星瓢虫卵粒比例按照七星瓢虫卵粒:蚜虫数量=1:50进行;所述步骤e还包括步骤:若连续两次释放后,株蚜量>15头时,喷施一次噻虫胺800-1200倍液进行蚜虫控制,间隔7-10天后根据蚜虫数量再进行七星瓢虫卵粒补充释放,比例按照七星瓢虫卵粒数量:蚜虫数量=1:50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天敌昆虫还包括大灰食蚜蝇蛹;所述步骤e还包括步骤:在甜瓜现蕾前期释放大灰食蚜蝇蛹,每次投放大灰食蚜蝇蛹200粒,隔2周释放一次,连续两次。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