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丛生竹全光照喷雾扦插快速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86681发布日期:2019-05-17 20:41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丛生竹繁殖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丛生竹全光照喷雾扦插快速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竹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丛生竹和散生竹两大类,而丛生竹具有产笋量大、出材率高、外形优美、固土保水能力强等特点,利用价值和生态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是各地发展笋材两用林优先考虑的竹种类型。由于丛生竹的种子较难获得,传统丛生竹造林以蔸带竿移植为主,造林成本较高,且具有破坏原竹丛生长和发笋能力的风险,存在运输和栽植不便,不利于丛生竹生产扩展等问题;近十年来,国内外竹类植物的组织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组织培养技术难度大,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一般群众不容易掌握,因此推广的难度较大。而扦插作为竹子营养繁殖技术之一,具有简单方便、成本低和大规模生产等特点。丛生竹扦插繁殖大多利用竹子的次生枝,次生枝是主枝基部的芽萌发长出的枝条,这类枝枝莞膨大,芽饱满,有根源组织,在适合的条件下能独立生长成完整的植株。受季节的影响,从生竹在夏季扦插(6-8月份)生根较快,如果条件合适,夏季扦插可以做到60-90天出圃;但是由于竹扦插枝条在生长前期较为脆弱,夏季高温容易导致其被晒伤或脱水,因此为了提高存活率,需要对扦插枝条绝大部分叶片进行修剪且需要较强的遮荫措施,这些措施虽能保障插条成活,但对插条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修剪强度越大、遮荫强度越大,抑制作用也越大。因此,如何解决从生竹在夏季扦插中成活率与生长速度的矛盾是决定该技术能否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丛生竹全光照喷雾扦插快速繁殖方法,与传统的丛生竹扦插繁殖方法相比,具有快速、高效,出苗壮等特点,大大提高了丛生竹繁育效率。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丛生竹全光照喷雾扦插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工作:搭建苗床,并在苗床上空1.5-1.8米处架设喷雾装置;选材: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选择1-2年生,直径1-4cm的丛生竹为母株作为扦插材料,母株以节为单元,节上保留2-3cm长,节下保留3-5cm长,节上保留枝条2-4条,每枝条保留3-4节,带叶5-8片;或者选择母株上1-3cm的完整带蔸主枝作为扦插材料,枝条保留3-4节,带叶15-20片;扦插预处理:将选好的扦插材料,从母株上切下,长度为50-60cm,然后剥去枝篼基部包裹的叶片,立即插入水或者代森锰锌水溶液中浸泡1-2小时;扦插:开启喷雾装置对苗床进行淋洗2-3天后,将处理后的扦插材料以45°斜插入苗床中,压实,插完后10分钟内开始喷雾;喷雾管理:苗床不遮阴,间歇性喷雾,保持扦插材料具有充足水分,及时去除死苗,15-20天后逐渐减少喷雾时间炼苗;移苗大田:待扦插材料有新芽发出并展叶,枝篼部位有根毛长度大于10cm时,将长根的扦插材料移进无纺布袋继续进行培育1个月后,出圃。采用本发明的繁殖方法,不需要对丛生竹扦插材料的叶片进行大量修剪,且在进行管理的过程采用全光照不遮阴的方式,从而减少了对扦插材料的破坏,减少对扦插材料生长的抑制作用,且提供了一个高温高湿,适合扦插材料生长的环境,因此,扦插材料生长较好,存活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进一步,所述准备工作中的苗床的宽为1-1.2米,高度为35cm,长度为5-10米。进一步,所述准备工作中的苗床的底部平铺有一层空心砖,在所述空心砖上铺设有30cm厚的珍珠岩层,或者在所述空心砖上由下往上依次铺设粗砂层和珍珠岩层,所述粗砂层的厚度为15-20cm,珍珠岩层的厚度为10-15cm。采用珍珠岩作为扦插基质,由于珍珠岩本身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能力,因此,即使在高湿的环境下,也不会造成扦插材料根部积水,导致基部腐烂的问题,和本发明的全光照喷雾扦插的方式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既不会造成积水,也不会导致太干,缺水的情况。进一步,所述扦插步骤具体为:开启喷雾装置对苗床进行淋洗2-3天后,将处理后的扦插材料按照行距为20-30cm,株距为15-20cm,以45°斜插入苗床中,入珍珠岩深度为5-8cm,枝篼部位埋在珍珠岩下2cm,用珍珠岩压实,插完后10分钟内开始喷雾。该操作下,采用喷雾对苗床进行充分淋洗,不仅降低了苗床上珍珠岩层的碱性,使得其更适合丛生竹的生长,同时使得珍珠岩层下沉紧实,能够更好的固定扦插材料。进一步,所述喷雾管理步骤中,保持扦插材料所处环境的温度为32-38℃,湿度为90%-100%。高温高湿的环境能够促进扦插材料生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扦插材料的生根速度。进一步,所述喷雾管理步骤中,间歇性喷雾的具体方式为:在环境温度大于35℃或者在晴天的早上6时至下午19时,每隔40-60秒喷一次,每次喷雾10-15秒;在阴天,每隔3-5分钟喷一次,每次喷雾10-15秒;在雨天或晚上19时-次日6时,每1小时喷一次,每次喷雾2分钟。根据环境温度和时间来设置相应的喷雾时间和喷雾间隔,既能满足扦插材料的生长需要,防止其干枯,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水资源。进一步,所述移苗大田步骤中,无纺布袋的直径为18-22cm。进一步,所述移苗大田步骤中,移栽时以泥炭土和珍珠岩按照质量比为7:3的比例混合后作为基质,并施以有机肥作为基肥。进一步,所述珍珠岩层内混合有营养珠,所述营养珠包括内核以及涂覆在内核外的抑菌层,所述内核包括外壳以及包裹在外壳内的营养液。从母株上切下的扦插材料由于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基部极易感染真菌发黑腐烂,而在珍珠岩层内添加营养珠,在扦插初期,外表的抑菌层能够缓慢释放到珍珠岩空隙中,抑制真菌生长,以此来降低扦插材料基部腐烂率,而随着扦插时间的增加,内部的营养液渗出,此时扦插材料已经生根,能够对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进行较好的吸收,因此在液体营养剂的作用下,能够促进根的生长,使得扦插材料发育更强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全光照喷雾扦插方法,是一种半自动化、机械化控制的扦插繁育技术,后期养护管理便捷,在繁殖过程中能为扦插材料提供一个高温高湿的环境,明显加快了扦插材料的生根速度,且能有效解决丛生竹扦插苗叶片易失水脱落、根部积水易腐烂等问题。2.本发明采用全光照喷雾扦插方法可保留扦插材料上的大部分叶片,利用自然光促进叶片光合作用,产生内源激素刺激竹篼生根,也使得扦插材料生长更为健壮。3.本发明采用了珍珠岩为主的无土栽培基质,本身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脱水能力,使丛生竹扦插材料基部不易腐烂,同时,也能有效降低来自土壤的病虫菌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种丛生竹全光照喷雾扦插快速繁殖方法,对丛生竹采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在繁殖的过程中可以保留扦插材料上的大部分叶片,使得扦插材料更健壮,且在苗床的珍珠岩层设置营养层,能促进扦插材料生根、发育。实施例一内核的制备:营养珠的外壳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热塑成型,将聚己内脂置于料斗内,随后送入机筒内于60-65℃条件下加热融化,由柱塞通过喷嘴注入模具内热塑,经冷却定型后,脱模,得到圆球状的营养珠外壳,采用常规机械打孔,得到有1个微孔的外壳;将硝酸钾:硝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按质量比为1.9:1.65:0.17:0.37称取、混合之后,溶解于1000ml水中形成营养液,然后将外壳加入营养液中,使外壳内充满营养液后捞出,在外壳上的微孔处涂抹蜂蜡的蜡液进行密封,冷却固化后得到营养珠的内核。采用聚己内脂作为外壳,聚己内脂的熔点较低,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以成型,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不会污染环境。改性贝壳粉的制备:将贝壳用清水洗净后,浸泡在0.1%的盐酸溶液中,浸泡12h后捞出,用蒸馏水洗涤至ph为7,然后于-10℃的条件下进行低温冷冻24h后,置于烘箱中于80℃条件下烘干后碾磨得到贝壳粉末,将贝壳粉末置于管式炉中,升温至600℃煅烧2h,再升温至800℃煅烧2h,最后升温至1000℃煅烧2h,随炉冷却后取出,加入15倍贝壳粉末质量的1%的硅烷偶联剂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超声容器中经过超声处理30min后,得到沉淀物进行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后,于60℃烘干,得到改性贝壳粉。将贝壳粉经过盐酸洗涤后除去外部杂质,然后进行低温冷冻和高温煅烧,使得贝壳粉质地变得疏松,且在煅烧的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在贝壳粉上形成大量的微孔和介孔,由此增加了贝壳粉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涂覆抑菌层:称取多菌灵100克,溶解于微量95%的乙醇中,加入10l水配制成10g/l的多菌灵溶液,然后将改性贝壳粉加入混合溶液中调制成糊状,用刷子将糊状物涂覆到内核的外表面,自然晾干后,重复涂覆过程,重复2-3次后自然晾干得到营养珠。经过改性的贝壳粉,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缓释能力,能够较好的吸收溶液中的多菌灵成分。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从母株上切下的扦插材料由于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基部极易感染真菌发黑腐烂,而使用了营养珠后,在培养前期,外表抑菌层中的多菌灵会缓慢释放到珍珠岩空隙中,抑制真菌生长,以此来降低扦插材料基部腐烂率,而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抑菌层在水流的作用下逐渐脱落,内核的外壳被降解,内部的营养液慢慢渗出,此时扦插材料已经生根,能够对营养液中的氮、磷、钾、镁等离子进行较好的吸收,因此在液体营养剂的作用下,能够促进根的生长,使得扦插材料发育更强壮。准备工作:用砖在地上搭建一个宽1-1.2米,高度35cm,长度5-10米的苗床,在苗床的底部平铺一层空心砖,在空心砖上铺设有30cm厚的珍珠岩层,或者在空心砖上由下往上依次铺设15-20cm厚的粗砂层和10-15cm厚的珍珠岩层,其中,珍珠岩层在铺设之前先将珍珠岩与营养珠混合,营养珠和珍珠岩的体积比例为1:20;苗床搭建完成后,在苗床上空1.5-1.8米处架设喷雾装置,包括若干与苗床相平行的水管,水管上每0.5-0.8米间隔安装一个喷雾喷头,喷雾喷头喷出的水呈细雾状,其中,水管按照常规方式连接水泵、水塔等装置,水泵电源连接定时器及时间继电器,使水泵启动与工作时间可以自动控制。选材: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选择1-2年生,直径1-4cm的绿竹为母株作为扦插材料,要求母株健壮、无病虫害、无开花迹象,其中,扦插材料具体指:母株以节为单元,节上保留2-3cm长,节下保留3-5cm长,节上保留枝条2-4条,次生枝也可保留,每枝条保留3-4节,带叶5-8片。扦插预处理:将选好的扦插材料,从母株上切下,长度为50-60cm,然后将枝篼基部包裹的叶片剥去,立即插入水或者代森锰锌水溶液中浸泡1-2小时,操作过程中不可使扦插材料脱水或叶片卷起。扦插:开启喷雾装置对苗床进行淋洗2-3天后,苗床介质被充分淋洗,降低了介质的碱性,并使介质下沉紧实,然后将处理后的扦插材料按照行距为20-30cm,株距为15-20cm,以45°斜插入珍珠岩层中,入珍珠岩层深度为5-8cm,枝篼部位埋在珍珠岩层表面下2cm位置,用珍珠岩压实,插完后10分钟内开始喷雾。喷雾管理:苗床不遮阴,间歇性喷雾,具体为:在环境温度大于35℃或者在晴天的早上6时至下午19时,每隔40-60秒喷一次,每次喷雾10-15秒;在阴天,每隔3-5分钟喷一次,每次喷雾10-15秒;在雨天或晚上19时-次日6时,每1小时喷一次,每次喷雾2分钟;整个过程,不能使叶片卷曲或竹杆失水,保持扦插材料具有充足水分,及时去除死苗,15-20天后根据生根状况逐渐减少喷雾时间炼苗。移苗大田:待扦插材料有新芽发出并展叶,枝篼部位有根毛长度大于10cm时,将长根的扦插材料移进无纺布袋继续进行培育,其中无纺袋的直径为18-22cm,移栽时以泥炭土和珍珠岩按照质量比为7:3的比例混合后作为基质,施以有机肥作为基肥,1个月后可出圃。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选材的步骤中,选择的是自然竹林中较为粗壮的绿竹为母株,以母株上直径为1-3cm的完整带篼主枝作为扦插材料,枝篼保留完整,枝条保留3-4节,带叶15-20片。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添加营养珠。实施例四准备工作:用砖在地上搭建一个宽1-1.2米,高度35cm,长度5-10米的苗床,在苗床的底部平铺一层空心砖,在空心砖上铺设有30cm厚的细沙层,或者在空心砖上由下往上依次铺设15-20cm厚的粗砂层和10-15cm厚的细沙层;然后,在苗床上方搭建遮阴棚。选材: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选择1-2年生,直径1-4cm的绿竹为母株,要求母株健壮、无病虫害、无开花迹象,母株以节为单元,节上保留2-3cm长,节下保留3-5cm长,节上保留枝条2-4条,次生枝也可保留,每枝条保留3-4节,带叶2-3片,若是选择自然竹林中较为粗壮的绿竹为母株,可选择母株上直径为1-3cm的带篼主枝作为扦插材料,要求枝篼保留完整,枝条保留3-4节,带叶4-6片。扦插预处理:将选好的扦插材料,从绿竹母株上切下,长度为50-60cm,然后将枝篼基部包裹的叶片剥去,枝条上保留叶片2-3片,立即插入水或者代森锰锌水溶液中浸泡1-2小时,操作过程中不可使扦插材料脱水或叶片卷起。扦插:将处理后的扦插材料按照行距为20-30cm,株距为15-20cm,以45°斜插入苗床中,入细沙层深度为5-8cm,枝篼部位埋在细沙层表面下2cm位置,用细沙压实,插完后10分钟内浇水。管理:扦插之后及时进行遮阴和浇水,按照常规方式进行管理,保持沙床湿润。移苗大田:待扦插材料有新芽发出并展叶,枝篼部位有根毛长度大于10cm时,将长根的扦插材料移进无纺布袋继续进行培育,其中无纺袋的直径为18-22cm,移栽时以泥炭土和珍珠岩按照质量比为7:3的比例混合后作为基质,施以有机肥作为基肥,1个月后可出圃。对实施例一~实施例四的生根率、成活率、出圃率、进行统计和记录,记录结果如下:生根时间成活率生根率出圃率实施例一15-25天97.9%92.3%90.3%实施例二15-25天97.6%91.8%91.5%实施例三15-25天88.2%83.6%80.8%实施例四35-50天56.7%45.1%40.3%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与常规的扦插方式相比,采用全光照喷雾加珍珠岩为主要基质的苗床可以使绿竹(丛生竹的一种)生根时间大大缩短,同时由于与常规方式相比空气湿度大大提高,显著提高了绿竹的成活率;其中部分扦插材料有新芽发出并展叶表现为成活,但基部未生根或基部发黑腐烂,为“假活”,而基部生根植株基本全部成活。使用本发明的扦插繁殖方法可以在扦插材料上保留较多的叶片,不用遮阴处理,且营养珠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扦插材料的生根率,使得扦插材料生长健壮、根系较为粗壮,从而大大增加了扦插材料的成活率和出圃率。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