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斛种苗的移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28164发布日期:2019-06-28 22:21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石斛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斛种苗的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

石斛,我国传统中药材,是兰科石斛属中名贵的药用植物,具有益胃生津和滋阴清热等功效,常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痨热、目暗不明和筋骨痿软等症之治疗。石斛的茎入药,对治疗咽喉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乃至抑制肿瘤都具有显著效果,是驰名中外的保健佳品。医学研究证明,石斛中的多糖能显著提高人体sod水平,降低lpo水平,能促进t细胞生长,从而起到增强免疫和抗衰老的作用。

在石斛的栽培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种苗的移栽,并且移栽时的操作和使用的栽培基质将直接影响移栽后种苗的成活率以及石斛的品质。目前,关于石斛种苗的移栽多依靠经验,成活率极不稳定,并且采收所得石斛的品质也不稳定,从而严重影响销售。针对这一问题,本公司开发出一种石斛种苗的移栽方法,操作明确且简单易行,使种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9%以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石斛种苗的移栽方法,使种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9%以上,并且采收所得石斛的品质较好,从而大大增加市场竞争力。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石斛种苗的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炼苗:将石斛种苗移至炼苗房进行炼苗,炼苗时间在7-10天,然后将瓶盖打开,种苗在外界空气中继续炼苗7-10天;

(2)洗苗:将种苗从瓶中取出,用清水洗去根部的培养基,避免在洗苗过程中损坏根部;

(3)消毒:将洗净后的种苗置于消毒液中浸泡1-2min;

(4)晾苗:经消毒后的种苗于棚内阴干苗株上的水分,直至根部完全变白;

(5)栽培基质准备:向混合物料中加入复合菌剂,并加水调节含水量至50-60%,再转入发酵池中,发酵池上预留通气孔,在自然条件下发酵30-60天,即得栽培基质;

(6)移栽:将栽培基质铺在苗床上,按照行距10-15cm、株距10-15cm移栽种苗,采用栽培基质埋根,穴深以没过根部即可;

(7)移栽后管理:棚内温度控制在18-30℃,苗床湿度控制在50-55%,空气湿度维持在60-65%,棚顶覆盖遮阳网以避免光照直射;日常病害喷施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液即可,来年撒施栽培基质两次,每次每亩20-25kg。

所述步骤(3)中消毒液为50%多菌灵粉剂500倍液。

所述步骤(5)中复合菌剂由质量百分比50%枯草芽孢杆菌、30%木霉菌、10%植物乳杆菌、10%酵母菌组成。

所述步骤(5)中复合菌剂的用量为混合物料总重的0.1-0.5%。

所述步骤(5)中混合物料包含质量比7:2:1:0.5的马尾松树皮、菜籽粕、茶籽粕、甘蔗渣。

所述甘蔗渣使用前经过预处理,其预处理方法为:将甘蔗渣加入滚筒干燥机中,升温至100-110℃干燥,并加入魔芋葡甘聚糖水溶液,继续于100-110℃干燥至含水率低于0.5%,最后经粉碎机制成粗粉。

所述甘蔗渣与魔芋葡甘聚糖的质量比为10:0.5-1,以干重计。

所述步骤(5)中混合物料还包括聚谷氨酸-聚乙烯醇,茶籽粕与聚谷氨酸-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1:0.1-0.5。

所述聚谷氨酸-聚乙烯醇由土壤级聚谷氨酸与聚乙烯醇经酯化反应制成,其制备方法为:将土壤级聚谷氨酸与聚乙烯醇加入水中,并加热至回流状态搅拌溶解完全,再滴加浓硫酸,在回流状态下进行酯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浓缩制成固含量60%以上的膏体,膏体自然冷却至30℃以下时送入冷冻干燥机中,最后经粉碎机制成微粉。

所述土壤级聚谷氨酸、聚乙烯醇、浓硫酸的摩尔比为1-1.2:1:0.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所述移栽方法大大提高石斛种苗的移栽成活率,使成活率达到99%以上;并且通过所述栽培基质的使用缩短了石斛种苗的缓苗时间,同时减少了追肥工作量;

(2)本发明以菜籽粕和茶籽粕作为石斛栽培基质成分,利用菜籽粕和茶籽粕油脂含量高的特性,在实现菜籽粕和茶籽粕合理再利用的同时增加石斛中多糖成分的含量;

(3)本发明通过甘蔗渣的添加一方面起到疏松所制种植基质土壤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甘蔗渣预处理时魔芋葡甘聚糖的加入来促进甘蔗渣所含糖分的利用率,进而增加石斛中多糖成分的含量;并且所用魔芋葡甘聚糖能够被生物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本发明通过聚谷氨酸-聚乙烯醇的添加来赋予所制栽培基质肥力控释能力,延长肥效时间,大大提高菜籽粕和茶籽粕的油脂利用率,进而增加石斛中多糖成分的含量;并且所用聚谷氨酸和聚乙烯醇能够被生物降解,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1)炼苗:将石斛种苗移至炼苗房进行炼苗,炼苗时间在10天,然后将瓶盖打开,种苗在外界空气中继续炼苗7天;

(2)洗苗:将种苗从瓶中取出,用清水洗去根部的培养基,避免在洗苗过程中损坏根部;

(3)消毒:将洗净后的种苗置于消毒液中浸泡2min,消毒液为50%多菌灵粉剂500倍液;

(4)晾苗:经消毒后的种苗于棚内阴干苗株上的水分,直至根部完全变白;

(5)栽培基质准备:向混合物料中加入复合菌剂,复合菌剂由质量百分比50%枯草芽孢杆菌、30%木霉菌、10%植物乳杆菌、10%酵母菌组成,复合菌剂的用量为混合物料总重的0.5%,并加水调节含水量至50-60%,再转入发酵池中,发酵池上预留通气孔,在自然条件下发酵30天,即得栽培基质;

(6)移栽:将栽培基质铺在苗床上,按照行距15cm、株距15cm移栽种苗,采用栽培基质埋根,穴深以没过根部即可;

(7)移栽后管理:棚内温度控制在25℃,苗床湿度控制在50-55%,空气湿度维持在60-65%,棚顶覆盖遮阳网以避免光照直射;日常病害喷施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液即可,来年撒施栽培基质两次,每次每亩25kg。

步骤(5)中混合物料由质量比7:2:1:0.5的马尾松树皮、菜籽粕、茶籽粕、甘蔗渣组成。

实施例2

以实施例1为对照,设置对甘蔗渣进行预处理的实施例2,其余操作均完全相同。

(1)炼苗:将石斛种苗移至炼苗房进行炼苗,炼苗时间在10天,然后将瓶盖打开,种苗在外界空气中继续炼苗7天;

(2)洗苗:将种苗从瓶中取出,用清水洗去根部的培养基,避免在洗苗过程中损坏根部;

(3)消毒:将洗净后的种苗置于消毒液中浸泡2min,消毒液为50%多菌灵粉剂500倍液;

(4)晾苗:经消毒后的种苗于棚内阴干苗株上的水分,直至根部完全变白;

(5)栽培基质准备:向混合物料中加入复合菌剂,复合菌剂由质量百分比50%枯草芽孢杆菌、30%木霉菌、10%植物乳杆菌、10%酵母菌组成,复合菌剂的用量为混合物料总重的0.5%,并加水调节含水量至50-60%,再转入发酵池中,发酵池上预留通气孔,在自然条件下发酵30天,即得栽培基质;

(6)移栽:将栽培基质铺在苗床上,按照行距15cm、株距15cm移栽种苗,采用栽培基质埋根,穴深以没过根部即可;

(7)移栽后管理:棚内温度控制在25℃,苗床湿度控制在50-55%,空气湿度维持在60-65%,棚顶覆盖遮阳网以避免光照直射;日常病害喷施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液即可,来年撒施栽培基质两次,每次每亩25kg。

步骤(5)中混合物料由质量比7:2:1:0.5的马尾松树皮、菜籽粕、茶籽粕、甘蔗渣组成。

甘蔗渣的预处理:将甘蔗渣(10kg,以干重计)加入滚筒干燥机中,升温至110℃干燥,并加入魔芋葡甘聚糖水溶液(0.8kg,以魔芋葡甘聚糖质量计),继续于110℃干燥至含水率低于0.5%,最后经粉碎机制成粗粉。

实施例3

以实施例1为对照,设置混合物料还包括聚谷氨酸-聚乙烯醇的实施例3,其余操作均完全相同。

(1)炼苗:将石斛种苗移至炼苗房进行炼苗,炼苗时间在10天,然后将瓶盖打开,种苗在外界空气中继续炼苗7天;

(2)洗苗:将种苗从瓶中取出,用清水洗去根部的培养基,避免在洗苗过程中损坏根部;

(3)消毒:将洗净后的种苗置于消毒液中浸泡2min,消毒液为50%多菌灵粉剂500倍液;

(4)晾苗:经消毒后的种苗于棚内阴干苗株上的水分,直至根部完全变白;

(5)栽培基质准备:向混合物料中加入复合菌剂,复合菌剂由质量百分比50%枯草芽孢杆菌、30%木霉菌、10%植物乳杆菌、10%酵母菌组成,复合菌剂的用量为混合物料总重的0.5%,并加水调节含水量至50-60%,再转入发酵池中,发酵池上预留通气孔,在自然条件下发酵30天,即得栽培基质;

(6)移栽:将栽培基质铺在苗床上,按照行距15cm、株距15cm移栽种苗,采用栽培基质埋根,穴深以没过根部即可;

(7)移栽后管理:棚内温度控制在25℃,苗床湿度控制在50-55%,空气湿度维持在60-65%,棚顶覆盖遮阳网以避免光照直射;日常病害喷施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液即可,来年撒施栽培基质两次,每次每亩25kg。

步骤(5)中混合物料由质量比7:2:1:0.5:0.2的马尾松树皮、菜籽粕、茶籽粕、甘蔗渣、聚谷氨酸-聚乙烯醇组成。

聚谷氨酸-聚乙烯醇的制备:将1.05mol土壤级聚谷氨酸与1mol聚乙烯醇加入水中,并加热至回流状态搅拌溶解完全,再滴加0.05mol浓硫酸,在回流状态下进行酯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浓缩制成固含量60%以上的膏体,膏体自然冷却至30℃以下时送入冷冻干燥机中,最后经粉碎机制成微粉。

对照例1

以实施例2为对照,设置在甘蔗渣预处理时不添加魔芋葡甘聚糖的对照例1,其余操作均完全相同。

(1)炼苗:将石斛种苗移至炼苗房进行炼苗,炼苗时间在10天,然后将瓶盖打开,种苗在外界空气中继续炼苗7天;

(2)洗苗:将种苗从瓶中取出,用清水洗去根部的培养基,避免在洗苗过程中损坏根部;

(3)消毒:将洗净后的种苗置于消毒液中浸泡2min,消毒液为50%多菌灵粉剂500倍液;

(4)晾苗:经消毒后的种苗于棚内阴干苗株上的水分,直至根部完全变白;

(5)栽培基质准备:向混合物料中加入复合菌剂,复合菌剂由质量百分比50%枯草芽孢杆菌、30%木霉菌、10%植物乳杆菌、10%酵母菌组成,复合菌剂的用量为混合物料总重的0.5%,并加水调节含水量至50-60%,再转入发酵池中,发酵池上预留通气孔,在自然条件下发酵30天,即得栽培基质;

(6)移栽:将栽培基质铺在苗床上,按照行距15cm、株距15cm移栽种苗,采用栽培基质埋根,穴深以没过根部即可;

(7)移栽后管理:棚内温度控制在25℃,苗床湿度控制在50-55%,空气湿度维持在60-65%,棚顶覆盖遮阳网以避免光照直射;日常病害喷施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液即可,来年撒施栽培基质两次,每次每亩25kg。

步骤(5)中混合物料由质量比7:2:1:0.5的马尾松树皮、菜籽粕、茶籽粕、甘蔗渣组成。

甘蔗渣的预处理:将甘蔗渣(10kg,以干重计)加入滚筒干燥机中,升温至110℃干燥至含水率低于0.5%,最后经粉碎机制成粗粉。

对照例2

以实施例3为对照,设置以聚谷氨酸、聚乙烯醇的混合物替代聚谷氨酸-聚乙烯醇的对照例2,其余操作均完全相同。

(1)炼苗:将石斛种苗移至炼苗房进行炼苗,炼苗时间在10天,然后将瓶盖打开,种苗在外界空气中继续炼苗7天;

(2)洗苗:将种苗从瓶中取出,用清水洗去根部的培养基,避免在洗苗过程中损坏根部;

(3)消毒:将洗净后的种苗置于消毒液中浸泡2min,消毒液为50%多菌灵粉剂500倍液;

(4)晾苗:经消毒后的种苗于棚内阴干苗株上的水分,直至根部完全变白;

(5)栽培基质准备:向混合物料中加入复合菌剂,复合菌剂由质量百分比50%枯草芽孢杆菌、30%木霉菌、10%植物乳杆菌、10%酵母菌组成,复合菌剂的用量为混合物料总重的0.5%,并加水调节含水量至50-60%,再转入发酵池中,发酵池上预留通气孔,在自然条件下发酵30天,即得栽培基质;

(6)移栽:将栽培基质铺在苗床上,按照行距15cm、株距15cm移栽种苗,采用栽培基质埋根,穴深以没过根部即可;

(7)移栽后管理:棚内温度控制在25℃,苗床湿度控制在50-55%,空气湿度维持在60-65%,棚顶覆盖遮阳网以避免光照直射;日常病害喷施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液即可,来年撒施栽培基质两次,每次每亩25kg。

步骤(5)中混合物料由质量比7:2:1:0.5:0.2的马尾松树皮、菜籽粕、茶籽粕、甘蔗渣、聚谷氨酸与聚乙烯醇的混合物组成。

聚谷氨酸与聚乙烯醇的混合物由1.05mol土壤级聚谷氨酸与1mol聚乙烯醇混合而成。

实施例1-3、对照例1-2中的马尾松树皮、菜籽粕、茶籽粕、甘蔗渣来源于同批的马尾松树皮、菜籽粕、茶籽粕、甘蔗渣。

实施例4

选取同批培育的1000株石斛种苗分别按照实施例1-3、对照例1-2进行移栽,并且移栽后的管理完全相同。

跟踪记录移栽一个月后石斛种苗的成活率,平行试验三次,计算平均值,如表1所示。

表1石斛种苗成活率

同一时间采摘石斛,测定一年生和二年生石斛的多糖含量,如表2所示。

石斛多糖含量的测定

(1)石斛多糖的提取:称取石斛样品0.25g,加入石油醚100ml,回流提取1h,趁热过滤,减压浓缩回收石油醚,再加入80%乙醇100ml,回流提取1h,趁热过滤,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加入蒸馏水100ml,回流提取1h,趁热过滤,滤液定容至150ml,以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含量,平行试验3次。

(2)线性关系的考察:称取无水葡萄糖对照品100mg,加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分别吸取0.1、0.2、0.4、0.8、1ml置于试管中,并各加蒸馏水至2ml,摇匀,同时设置蒸馏水2ml的空白,迅速加入浓硫酸5ml,摇匀后放置5min,沸水浴加热15min,取出快速冷却至室温,于490nm处测定吸光度,得到吸光度与浓度的回归方程,c=6.69853a+0.00527,r=0.99971。

(3)显色稳定性试验:取步骤(1)中定容后的溶液0.2ml,加蒸馏水稀释至2ml,同时设置蒸馏水2ml的空白,加入苯酚试液1ml,摇匀,迅速加入浓硫酸5ml,摇匀后放置5min,沸水浴加热15min,取出快速冷却至室温,分别在0、10、20、40、60、80、100、120min于490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显示,在2h内显色稳定。

(4)精密度试验:称取0.1g/l的葡萄糖溶液0.2ml,加蒸馏水稀释至2ml,同时设置蒸馏水2ml的空白,加入苯酚试液1ml,摇匀,迅速加入浓硫酸5ml,摇匀后放置5min,沸水浴加热15min,取出快速冷却至室温于490nm处测定吸光度,平行测定5次。结果显示,rsd1.5%。

(5)重复性试验:取步骤(1)中定容后的溶液0.2ml,加蒸馏水稀释至2ml,加入苯酚试液1ml,摇匀,迅速加入浓硫酸5ml,摇匀后放置5min,沸水浴加热15min,取出快速冷却至室温于490nm处测定吸光度,平行测定5次。结果显示,rsd1.6%。

表2石斛多糖含量测定结果

由表2可知,本发明通过对甘蔗渣的所述预处理以及聚谷氨酸-聚乙烯醇的添加均能取得显著增加石斛多糖含量的技术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