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叶型工业大麻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79413发布日期:2019-07-17 05:07阅读:1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叶型工业大麻栽培方法技术领域,属于特殊农作物生产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大麻的应用涉及医药、美容、保健、食品、纺织、生物工程材料、造纸、军需及其它轻工业领域,近年来尤其是以提取大麻二酚(cbd)为目的的花叶型工业大麻发展非常迅猛。大麻二酚具有抗炎、镇痛、抗忧虑、抗痉挛、抗肿瘤等多种功能,在医药、美容、保健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花叶型工业大麻是大麻二酚提取的原料作物,它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是荒坡地开发利用的优选作物,尤其在我国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精准扶贫等方面体现出独特优势。为适应cbd开发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尤其是以云南为代表的一些省区,花叶型工业大麻(cbd原料)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发展时间短、技术积累不足,大多沿用传统的大麻栽培方法,致使花叶产量、质量不高而且不稳定,生产成本高,严重影响种植者效益和积极性,原料供应不足也间接影响大麻二酚加工企业效益,不利产业发展。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高产优质、高效可行的花叶型工业大麻栽培方法对于突破产业的原料生产瓶颈、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本发明基于多年的反复试验和示范应用结果,提供的花叶型工业大麻栽培方法,引入全新理念改变了传统种植技术模式,能有效解决目前花叶型工业大麻种植技术难题,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发明相同的公开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花叶型工业大麻种植技术难题,提供一种可操作性强、效果好、适应性广、成本低的花叶型工业大麻栽培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花叶型工业大麻的栽培方法,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1)深施穴施基肥、2)小群体大个体栽种。该两部分内容应当同时满足,以保证后期工业大麻的高产高效种植的技术目的。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步骤1)深施穴施基肥,具体为,在垄墒过程完成后,按照塘距0.8~1m的距离打塘,塘深10~15cm,在塘内施以基肥,将基肥与土混匀后再盖3cm厚的土。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步骤2)小群体大个体栽种,具体为,在塘距0.8~1m的基础上,设置1.2~1.8m的行距,每667m2栽400~800株工业大麻。

进一步为,本发明该栽培方法还包括地膜覆盖步骤,具体为,选用1.2m宽的黑色地膜铺设,边缘处压紧压实。

进一步为,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还包括育苗移栽步骤,具体为,在移栽期前20-25天,使用200孔育苗盘或上口直径5~7cm的迷你营养袋加烟草育苗基质或蔬菜育苗基质育苗;待麻苗长至15cm高度时,选择大田土壤湿润时,带土/基质取苗,撕掉营养袋,移栽如塘,浇透定根水。

进一步为,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还包括砍雄麻步骤,具体为,雄麻为工业大麻的雄性植株;8月中旬开始,雄麻陆续现蕾,在能够辨认雄麻时立即将雄麻砍掉,应砍干净。雄麻花叶可以收集晒干保存;砍雄麻务必做到及时(一定要在雄麻开花前)、彻底、干净,因此需要多次田间检视,及时发现,及时砍雄麻;

进一步为,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还包括追肥步骤,该追肥次数设置有3次,第1次在工业大麻苗高50~60cm时;第2次在工业大麻苗高100~150cm时;第3次在砍雄麻后进行;追肥方式为,以尿素为主,第1次每塘10g,第2次和第3次每塘15g,绕麻苗环状施肥,与土混匀并盖土。

进一步为,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还包括雌麻的收获时期,雌麻为工业大麻的雌性植株;具体为,雌麻必须在麻籽灌浆充实前收获,即雌麻的麻籽变硬前;若雄麻砍收干净,则让雌麻继续生长6~8周后再收获。

本发明的栽培方法的详细步骤包括以下内容:(1)整地:深耕30cm,做到土壤松、碎、平,无杂草、石块等;

(2)垄墒:垄距1.2~1.8m,垄高10~15cm,垄面宽60cm,垄面平整;

(3)深施穴施基肥:使用高氮低磷中低钾如n:p2o5:k2o=20:6:10的长效复合肥做基肥,按塘距0.8~1m打塘,塘深10~15cm,在塘底部施基肥,每塘30~40g,与土混匀后再盖3cm厚的土;

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

(4)盖膜:选用1.2m宽的黑色地膜,铺平压实,防止大风吹开地膜;

(5)育苗:在移栽期前20-25天,使用200孔育苗盘或上口直径5~7cm的迷你营养袋加烟草育苗基质或蔬菜育苗基质育苗,每孔播种2粒,保持基质湿润,在保护地育苗可消除灾害天气的影响;如发现麻苗叶色偏黄,叶面喷施尿素,浓度为重量比0.4%;

(6)移栽:4月下旬至5月,麻苗长至15cm高度时,选择大田土壤湿润时,取苗带土(基质),撕掉营养袋后移栽,若能看准天气,在下透雨前移栽效果更好,移栽时尽量少破地膜,移栽后浇足定根水;

(7)小群体大个体栽种:移栽密度:行距(墒距)1.2~1.8m,塘距0.8~1m,每667m2栽400~800株;

(8)查苗补缺:移栽后10天,检查移栽苗成活率,发现死苗、病苗应及时使用备用苗重新移栽,浇足定根水;

(9)追肥:生长期追肥3次,以尿素为主,第1次每塘10g,第2次和第3次每塘15g,绕麻苗环状施肥与土混匀并盖土;第1次在苗高50~60cm时进行,第2次在苗高100~150cm时进行,第3次在砍雄麻后进行;

(10)病虫防治:育苗圃和移栽初期应注意地下害虫:地蚕(地老虎)等危害幼苗,可清晨人工捕捉或药剂毒杀;生长期注意跳甲、螟虫等危害;雨季要注意检视田间,及时清沟排水,防止渍水涝害,并可减少病害发生;

(11)砍雄麻:8月中旬开始,雄麻陆续现蕾,在能够辨认雄麻时及时砍掉雄麻,花叶可以收集晒干保存;砍雄麻务必做到及时(一定要在雄麻开花前)、彻底、干净,因此需要多次田间检视,及时发现,及时砍雄麻;

(12)花叶收获时期:雄麻在现蕾后开花前砍收;雌麻必须在麻籽灌浆充实(麻籽变硬)前收获;如果雄麻砍收彻底(干净),雌麻没有授粉(种子不会发育),则让雌麻继续生长6~8周后再收获;

(13)花叶收获方法:将主花序及分枝砍下,扎把晾晒,及时收集花叶,防止雨淋,防止霉变;

(14)花叶标准:无杂质,即无花叶以外的异物,如麻枝梗、麻籽、薄膜、泥土、树叶、杂草、石子等,含水量10%以下,气味颜色正常,无霉变、腐烂、异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经生产上反复试用的结果表明:引入全新理念,突破工业大麻的传统栽培方法模式,适应花叶型工业大麻生产的特殊需要,创立花叶型工业大麻的“四改”栽培方法,即改全层施基肥、撒施追肥为深施穴施肥料;改常规露地条播为地膜覆盖穴播;改种子直播为迷你营养袋育苗移栽;改亩栽3000-5000株(大群体小个体)为400-800株(小群体大个体),能很好地解决大面积花叶型工业大麻的高产高效种植难题。应用本发明方法栽培花叶型工业大麻,还能提高肥料效率、减少施肥、避免或减少播种期干旱影响、无需使用人工或化学除草,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产品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

经本发明“四改”栽培技术使用后的突出技术效果:

(1)因深施穴施肥料结合盖膜减少雨水冲刷造成的肥水流失和提高肥效,用肥量比传统做法至少减少20%;

(2)因盖膜抑制杂草滋生,每亩地减少中耕除草用工至少4个工日,折合人民币400元(100元/工日);

(3)由直播改为迷你营养袋育苗移栽,加上高密度改低密度,每亩的用种量由500g减少到50g,种子费用减少到原来的1/10(花叶用种子最少200元/kg,高的到达1000元/kg);

(4)密度降低,砍雄株用工每亩减少1-2个工日,这个100-200元;

(5)盖膜栽培加上减施肥料,肥水流失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态效益显著。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仅一步解释与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花叶型工业大麻的栽培方法,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1)深施穴施基肥、2)小群体大个体栽种。该两部分内容应当同时满足,以保证后期工业大麻的高产高效种植的技术目的。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步骤1)深施穴施基肥,具体为,在垄墒过程完成后,按照塘距0.8~1m的距离打塘,塘深10~15cm,在塘内施以基肥,将基肥与土混匀后再盖3cm厚的土。

进一步为,本发明所述的步骤2)小群体大个体栽种,具体为,在塘距0.8~1m的基础上,设置1.2~1.8m的行距,每667m2栽400~800株工业大麻。

进一步为,本发明该栽培方法还包括地膜覆盖步骤,具体为,选用1.2m宽的黑色地膜铺设,边缘处压紧压实。

进一步为,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还包括育苗移栽步骤,具体为,在移栽期前20-25天,使用200孔育苗盘或上口直径5~7cm的迷你营养袋加烟草育苗基质或蔬菜育苗基质育苗;待麻苗长至15cm高度时,选择大田土壤湿润时,带土/基质取苗,撕掉营养袋,移栽如塘,浇透定根水。

进一步为,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还包括砍雄麻步骤,具体为,雄麻为工业大麻的雄性植株;8月中旬开始,雄麻陆续现蕾,在能够辨认雄麻时立即将雄麻砍掉,应砍干净。雄麻花叶可以收集晒干保存;砍雄麻务必做到及时(一定要在雄麻开花前)、彻底、干净,因此需要多次田间检视,及时发现,及时砍雄麻;

进一步为,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还包括追肥步骤,该追肥次数设置有3次,第1次在工业大麻苗高50~60cm时;第2次在工业大麻苗高100~150cm时;第3次在砍雄麻后进行;追肥方式为,以尿素为主,第1次每塘10g,第2次和第3次每塘15g,绕麻苗环状施肥,与土混匀并盖土。

进一步为,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还包括雌麻的收获时期,雌麻为工业大麻的雌性植株;具体为,雌麻必须在麻籽灌浆充实前收获,即雌麻的麻籽变硬前;若雄麻砍收干净,则让雌麻继续生长6~8周后再收获。

本发明的栽培方法的详细步骤包括以下内容:(1)整地:深耕30cm,做到土壤松、碎、平,无杂草、石块等;

(2)垄墒:垄距1.2~1.8m,垄高10~15cm,垄面宽60cm,垄面平整;

(3)深施穴施基肥:使用高氮低磷中低钾如n:p2o5:k2o=20:6:10的长效复合肥做基肥,按塘距0.8~1m打塘,塘深10~15cm,在塘底部施基肥,每塘30~40g,与土混匀后再盖3cm厚的土;

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

(4)盖膜:选用1.2m宽的黑色地膜,铺平压实,防止大风吹开地膜;

(5)育苗:在移栽期前20-25天,使用200孔育苗盘或上口直径5~7cm的迷你营养袋加烟草育苗基质或蔬菜育苗基质育苗,每孔播种2粒,保持基质湿润,在保护地育苗可消除灾害天气的影响;如发现麻苗叶色偏黄,叶面喷施尿素,浓度为重量比0.4%;

(6)移栽:4月下旬至5月,麻苗长至15cm高度时,选择大田土壤湿润时,取苗带土(基质),撕掉营养袋后移栽,若能看准天气,在下透雨前移栽效果更好,移栽时尽量少破地膜,移栽后浇足定根水;

(7)小群体大个体栽种:移栽密度:行距(墒距)1.2~1.8m,塘距0.8~1m,每667m2栽400~800株;

(8)查苗补缺:移栽后10天,检查移栽苗成活率,发现死苗、病苗应及时使用备用苗重新移栽,浇足定根水;

(9)追肥:生长期追肥3次,以尿素为主,第1次每塘10g,第2次和第3次每塘15g,绕麻苗环状施肥与土混匀并盖土;第1次在苗高50~60cm时进行,第2次在苗高100~150cm时进行,第3次在砍雄麻后进行;

(10)病虫防治:育苗圃和移栽初期应注意地下害虫:地蚕(地老虎)等危害幼苗,可清晨人工捕捉或药剂毒杀;生长期注意跳甲、螟虫等危害;雨季要注意检视田间,及时清沟排水,防止渍水涝害,并可减少病害发生;

(11)砍雄麻:8月中旬开始,雄麻陆续现蕾,在能够辨认雄麻时及时砍掉雄麻,花叶可以收集晒干保存;砍雄麻务必做到及时(一定要在雄麻开花前)、彻底、干净,因此需要多次田间检视,及时发现,及时砍雄麻;

(12)花叶收获时期:雄麻在现蕾后开花前砍收;雌麻必须在麻籽灌浆充实(麻籽变硬)前收获;如果雄麻砍收彻底(干净),雌麻没有授粉(种子不会发育),则让雌麻继续生长6~8周后再收获;

(13)花叶收获方法:将主花序及分枝砍下,扎把晾晒,及时收集花叶,防止雨淋,防止霉变;

(14)花叶标准:无杂质,即无花叶以外的异物,如麻枝梗、麻籽、薄膜、泥土、树叶、杂草、石子等,含水量10%以下,气味颜色正常,无霉变、腐烂、异味。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解释本发明技术方案使用。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此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步骤内容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但这些修改不能超出本发明的技术保护限定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