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山楂树休眠期劈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50945发布日期:2019-08-17 01:15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地山楂树休眠期劈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山楂树劈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山地山楂树休眠期劈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山地山楂大树改劣换优,多在3月中旬树液流动后进行嫁接,嫁接后成活率低,枝条生长量小,树冠形成慢,改接后3年才有产量,是造成品种退化、加工品种多,鲜食品种少的主要原因。我们通过几年反复试验,总结出山地山楂大树在休眠期进行劈接的关键技术,嫁接后愈伤组织形成快,有效提高嫁接成活率,枝条生长量大,树冠形成快,可在2年内迅速恢复产量,操作简单实用,果树休眠期嫁接劳务费用低,嫁接回报周期短,实现了早果丰产增收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山地山楂树休眠期劈接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接穗蜡封,将接穗剪成15cm~20cm的段,用蜡液全封;

(2)接穗冷藏,封蜡处理后的接穗降至室温,以50根为一捆,系标签,在1℃~5℃下进行冷藏处理;

(3)劈接前接穗处理,取出冷藏后的接穗,将其下面削成两面等长的平滑楔形斜面,削面长8cm~10cm;

(4)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平地或25°以下坡地,土壤ph值在5.5~8.0之间,年平均气温7℃以上,无霜期140d以上,树体衰弱、品种老化的山楂园进行高接换优、品种改良,在山楂树休眠期将砧木截去上部,长度在20cm~30cm(优选为25cm),正中劈开,劈口深6cm~8cm,用劈接刀背尖端或竹木签子插入砧木劈口作支撑物;

(5)将削好的接穗1-2条插入劈口缝内,使砧木形成层和接穗形成层对准,拔掉支撑物;(6)用黑塑料条把接口绑紧绑严;

(7)嫁接后及时除萌,待新梢长到30cm时,绑缚防风支柱,适时松开包扎薄膜。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接穗为落叶后至萌芽前采集的发育充实,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粗度0.8cm以上的发育枝、生长充实的徒长枝。

优选的,所述步骤(1)进行蜡封时蜡液温度为90℃-95℃。

优选的,步骤(3)削切处理后的接穗上至少有5个健壮饱满的芽。

优选的,步骤(4)所述的休眠期为雨水-惊蛰期间。

优选的,步骤(4)所选择的砧木生长健壮、无枝干病害的低质低产山楂大树,且砧木直径在2cm~8cm。

优选的,步骤(5)将接穗插接到劈口缝内,接穗的削面在接口上方留白1~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本发明在休眠期对山地山楂树进行劈接处理,提高了山楂的嫁接成活率,并在接后第2年恢复产量,第3年丰产,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同时本发明的劈接方法操作简单,极易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将接穗插接在砧木劈口后的图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劈接处理后的砧木图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劈接处理60天后接口愈伤组织恢复情况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劈接处理后当年冬季接口愈伤组织愈合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发明在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平地或25°以下坡地,土壤ph值在5.5~8.0之间,年平均气温7℃以上,无霜期140d以上,树体衰弱、品种老化的山楂园进行高接换优、品种改良,具体步骤如下:

(1)接穗蜡封,将接穗剪成15cm~20cm的段,用蜡液全封,蜡液温度90℃~95℃,所选用的接穗为落叶后至萌芽前采集的发育充实,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粗度0.8cm以上的发育枝、生长充实的徒长枝;

(2)接穗冷藏,封蜡处理后的接穗降至室温,以50根为一捆,系标签,在1℃~5℃下进行冷藏处理;

(3)劈接前接穗处理,取出经冷藏后的接穗,将其下面削成两面等长的平滑楔形斜面,削面长8cm~10cm,削切处理后的接穗上至少有5个健壮饱满的芽;

(4)在山楂树休眠期将砧木截去上部,长度在20cm~30cm(优选25cm),正中劈开,劈口深6cm~8cm,用劈接刀背尖端或竹木签子插入砧木劈口作支撑物,休眠期为雨水-惊蛰期间,所选择的砧木生长健壮、无枝干病害的低质低产山楂大树,且砧木直径在2cm~8cm;

(5)将削好的1-2条接穗插入劈口缝内,使砧木形成层和接穗形成层对准,拔掉支撑物,且将接穗插接到劈口缝内,接穗的削面在接口上方留白1~2cm,如图1所示;

(6)用黑塑料条把接口绑紧绑严,如图2所示;

(7)嫁接后及时除萌,待新梢长到30cm时,绑缚防风支柱,适时松开包扎薄膜。

采用本发明劈接处理后的山楂树采取合理的土肥水管理和花果管理措施,处理60天后观察其接口处的愈伤组织恢复情况,如图3所示,发现其恢复状态良好,成功存活。劈接处理后的当年冬天,观察其接口处的愈伤组织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完全愈合。

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对相同树龄、树势的山楂大树,嫁接相同品种规格的接穗,采用不同的嫁接技术,30天后检查嫁接成活率得知,本新型嫁接技术成活率达96%,且在60天后查验愈伤组织形成良好;采用山楂大树休眠期多头劈接技术树冠形成快,实现嫁接2年内迅速恢复产量,第3年丰产,实现早果丰产。具体调查数据见如下表1所示。

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劈接技术在休眠期进行,可以提高成活率,且嫁接后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嫁接处理方法。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地山楂树休眠期劈接方法,通过在休眠期对山地山楂树进行劈接处理,提高山楂的嫁接成活率,并在接后第2年恢复产量,第3年丰产,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同时本发明的劈接方法操作简单,极易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耿金川;赵玉亮;高剑利;金铁娟;陆凤勤;于长国;张春博;耿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承德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技术研发日:2019.06.05
技术公布日:2019.08.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