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08699发布日期:2019-10-08 22:50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现代农业中化学农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同时太过于依赖农药的投入来保证产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且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即稻田养殖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ikia)的模式,改模式独有生产特点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为防止化学农药对小龙虾产生毒害,迫使农户不施用化学农药或减量施用低毒、高效、安全的化学农药,限制了水稻生产中农药的使用。目前现有的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核心是限制化学农药使用的种类、剂量、时间和残留量。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是在现有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基础之上,有所取舍,并不是全部照搬。首先,稻虾种养模式中因稻田中放养小龙虾,对水稻化学农药使用的种类、剂量、休药期等要求更为严格,而且该模式对水稻病虫草害具有防控作用,可以进一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由于目前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还不成熟,如何解决大量减少施用化学农药条件下水稻如何防病、治虫、除草、保产等问题,是稻虾综合种养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稻虾综合种养的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绝大部分仍停留在生产经验的水平上,缺少规律性的认识,缺乏种养一体化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支撑,往往导致种、养一方或全部失败的事件发生,种养生产技术的稳定性有待提高,生产产量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均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方法,该方法能够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对小龙虾生长无危害,能有效防控水稻的病虫草害,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品质,实现稻虾综合种养的绿色生产。

本发明在现有的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基础上,根据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生产特点,创造性地改变了水稻种植管理,限定了对小龙虾生长无危害、能有效防控水稻病虫草害的农药使用种类、剂量以及使用时期,形成了适用于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优质抗逆水稻品种。水稻品种宜选择植株高、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淹水、抗倒伏、生育期短的杂交籼稻品种。

(2)培育无病秧苗。在播种前,水稻种子用25%氰烯菌酯和18%咪鲜·杀螟丹稀释2000~4000倍药液浸种,浸泡24~48h,浸泡过程中适时搅动,防治水稻线虫病和恶苗病;秧苗移栽前2~5d,喷施“送嫁药”,用5%氟虫氰50~60ml、75%三环唑50~60g、吡虫啉40~50g兑水30kg喷雾,防治螟虫、稻蓟马和稻瘟病等。

(3)晒地耙田。在水稻移栽前10~30d,小龙虾赶入稻田环沟中,将稻田田面水落干,晒田;水稻插秧前3~5d,田面加水3~5cm后,带水耙田整平。

(4)秧苗大苗移栽、宽行稀植。秧苗移栽秧龄30~50日龄,水稻移栽后10~20d,提高稻田水位,使小龙虾早进稻田,防治田间草害;水稻栽插密度为12~16万穴/hm2,每穴1~2株基本苗。

(5)减量施肥。不施用基肥和穗肥,只在水稻插秧后5~10d,施用尿素60~90kg/hm2作为返青分蘖肥。

(6)水位管理。在水稻当水稻最高茎蘖数达80%时开始撤水搁田10~20d,搁田之后将田面水位加至20~30cm,小龙虾进入稻田觅食活动,可以有效减少杂草发生危害。水稻收割后至翌年4~5月,田间灌水30~60cm,小龙虾进入稻田,取食秸秆等有机质,有效破坏螟虫越冬虫蛹,达到杀蛹灭螟、降低害虫发生基数的目的。

(7)使用封闭除草剂。稻田水耙整平后,用10%苄嘧磺隆300~600g/hm2和50%丙草胺900~1200g/hm2拌土撒施或兑水喷雾,待1~3d后,田面水层自然落干后移栽水稻,或者水稻移栽后5~10d,用10%吡嘧磺隆150~300g、2%双唑草腈8250~10500g/hm2与尿素混合均匀后撒施,田面控制3~5cm水层,保持5~10d,或者以上两种封闭除草方法均采用。

(8)使用生物农药防治病害。在水稻分蘖期,用5%井岗霉素3000~3750g/hm2或2%春雷霉素1500~1800g/hm2,防控纹枯病;用1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90~180g/hm2或8%茶黄素1200~1800ml/hm2,防控稻瘟病。在水稻破口抽穗前5~7d,用60亿/ml解淀粉杆菌(lx-11)7500~9750ml/hm2,防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用2%井冈霉素·800000iu/mg蜡质芽孢杆菌600~900g/hm2,防控稻曲病、纹枯病。如遇适宜发病天气,7d后需第2次施药。

(9)使用生物农药防治虫害。在水稻分蘖期和破口抽穗前5~7d,用16000iu/mg苏云金杆菌1000~1500g/hm2,防控稻纵卷叶螟;在水稻分蘖期,用80亿/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1200~1500ml/hm2,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了绿色环保的防控方法,重视种养模式中水稻的绿色生产,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90%以上,病虫草害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达到稻虾种养模式的稳产、增效的目的

(2)本发明能够避免农药施用对小龙虾产生危害,以及降低稻谷和小龙虾等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达到水稻和小龙虾绿色生产的目的,推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这些描述并不是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对本发明内容所作的等同替换,或相应的改进,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1)水稻插秧前

a.选择优质抗逆水稻品种:丰优香占籼稻品种。

b.培育无病秧苗。在播种前,水稻种子用25%氰烯菌酯和18%咪鲜•杀螟丹稀释2000倍药液浸种,浸泡24h,浸泡过程中适时搅动,防治水稻线虫病和恶苗病;秧苗移栽前5d,喷施“送嫁药”,用5%氟虫氰60ml、75%三环唑60g、吡虫啉40g兑水30kg喷雾,防治螟虫、稻蓟马和稻瘟病等。

c.晒地耙田。在水稻移栽前20d,小龙虾赶入稻田环沟中,将稻田田面水落干,晒田;水稻插秧前5d,田面加水5cm后,带水耙田整平。

(2)水稻返青期

a.封闭除草和施用返青分蘖肥。水稻移栽后5d,用10%吡嘧磺隆300g和2%双唑草腈10500g/hm2,拌入尿素75kg/hm2,混合均匀后撒施;封闭除草剂施用后,田面控制3~5cm浅水层,保持10d。

b.水稻移栽后15d,提高稻田水位,使小龙虾进入稻田,防治田间草害。

(3)水稻分蘖期

a.病害防治。用5%井岗霉素3000g/hm2和1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100g/hm2兑水喷雾,防控纹枯病、稻瘟病;

b.虫害防治。用16000iu/mg苏云金杆菌1000g/hm2和80亿/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1200ml/hm2,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

c.水位管理。在水稻当水稻最高茎蘖数达80%时开始撤水搁田15d,搁田之后将田面水位加至20cm,小龙虾进入稻田觅食活动,可以有效减少杂草发生危害。

(4)水稻破口抽穗期

a.病害防治。水稻破口抽穗前5~7d,用60亿/ml解淀粉杆菌(lx-11)7500ml/hm2和2%井冈霉素•800000iu/mg蜡质芽孢杆菌600~900g/hm2,防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纹枯病。

b.虫害防治。水稻破口抽穗前5~7d,用16000iu/mg苏云金杆菌1500g/hm2,防控稻纵卷叶螟。

(5)稻田越冬期

水稻收割后,田间灌水50cm,小龙虾进入稻田,取食秸秆等有机质,有效破坏螟虫越冬虫蛹,达到杀蛹灭螟、降低害虫发生基数的目的。

本发明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实施。实施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常规水稻病虫草害防控方法相比,其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控效果相近,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92.1%,病虫草害防治效果达到90~93%,水稻产量达到7600~8200kg/hm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