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蠋蝽生物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15303发布日期:2019-11-13 00:58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利用天敌昆虫蠋蝽生物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smith),又称秋黏虫,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是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广泛危害玉米、烟草、马铃薯、水稻、棉花、高粱、苜蓿、大麦、荞麦、燕麦、粟、花生、黑麦草、甜菜、苏丹草、大豆、番茄、洋葱、小麦等80余种植物。2016年,草地贪夜蛾在非洲尼日利亚首次被发现,两年内入侵非洲44个国家。2018年5月至12月中旬,草地贪夜蛾先后入侵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等国。2018年12月26日经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证实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玉米田发现了草地贪夜蛾幼虫;截至2019年7月25日,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21个省(区、市)1246个县(区、市)发生。

草地贪夜蛾可长距离迁飞,随气流一天可超100km,繁殖力极强,一头雌蛾平均可产1000~2000粒卵,低龄幼虫通常取食玉米叶片叶肉组织,取食后形成半透明薄膜;高龄幼虫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此外,高龄幼虫还会取食玉米雄穗和果穗。其可造成玉米减产20%~70%。

鉴于其具有巨大的繁殖力、暴发为害及迁飞能力,已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有机结合,既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要求,也是研究的新方向。根据全球范围内草地贪夜蛾的治理经验,生物防治是草地贪夜蛾有效的控制手段之一,因此,也将成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综合治理战略的必要支柱。

蠋蝽armachinensis(fallou)为捕食性昆虫之一,属于半翅目,蝽科,益蝽亚科,在我国广泛分布,其成虫和若虫均能捕食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的成虫和幼虫。研究表明,蠋蝽对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棉铃虫、小菜蛾、二化螟、甜菜夜蛾、米蛾、马铃薯甲虫、黄粉虫等均具捕食能力。

目前为止,国内对草地贪夜蛾的采食习性、发育生长的营养需求、幼虫人工饲料的研究较多,在捕食性天敌应用研究尚未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蠋蝽生物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蠋蝽在防治草地贪夜蛾中的应用。

一种利用蠋蝽生物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散放区监测;(2)散放区普查;(3)散放蠋蝽;(4)虫情跟踪;(5)配套预案。

优选地,所述的散放区监测为全年监测散放区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

优选地,所述的散放区普查为蠋蝽散放前,对散放区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进行普查,了解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分布情况,标注草地贪夜蛾种群分布位置。

优选地,所述的蠋蝽散放指散放3龄以上若虫或成虫。

优选地,所述的蠋蝽散放分为预防性散放和治疗性散放。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防性散放指在未监测到草地贪夜蛾时即进行蠋蝽的散放。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防性散放,其散放数量为20-30头/亩。

进一步的,所述的预防性散放其散放点在田间呈随机分布。

优选地,所述的治疗性散放指在草地贪夜蛾虫口基数≤0.1头/株时进行蠋蝽的散放。

进一步的,所述的治疗性散放,其散放量为40-50头/亩。

进一步的,所述的治疗性散放其散放点紧邻草地贪夜蛾种群分布位置。

优选地,所述的虫情跟踪,指在散放蠋蝽之后,进行草地贪夜蛾危害的监测。

优选地,所述的配套预案,指根据虫情跟踪的数据情况,确定是否采取化学防治手段。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首次使用天敌昆虫蠋蝽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生物防治,全年仅需散放1-2次,防治效果达80%以上,避免了农户盲目使用农药的情况,保障了作物安全,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增加了经济收益,符合国家农药减量使用政策,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一种释放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法,具体涉及到一种利用蠋蝽生物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利用蠋蝽生物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在散放区全年监测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未监测到草地贪夜蛾;

(2)蠋蝽散放前,对散放区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进行普查,未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

(3)进行预防性散放,按20头/亩进行蠋蝽的散放,各散放点呈随机分布;

(4)散放蠋蝽之后,依然未监测到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5)根据虫情跟踪的数据情况,无需化学防治手段。

实施例2

一种利用蠋蝽生物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在散放区全年监测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监测到草地贪夜蛾;

(2)蠋蝽散放前,对散放区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进行普查,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为0.1头/株;

(3)进行治疗性散放,按50头/亩进行蠋蝽的散放,各散放点靠近草地贪夜蛾危害区域;

(4)散放蠋蝽之后,继续监测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5)根据虫情跟踪的数据情况,防治效果达80%以上,无需化学防治手段。

实施例3

一种利用蠋蝽生物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在散放区全年监测散放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监测到草地贪夜蛾;

(2)蠋蝽散放前,对散放区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进行普查,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为0.15头/株;

(3)进行治疗性散放,按50头/亩进行蠋蝽的散放,各散放点靠近草地贪夜蛾危害区域;

(4)散放蠋蝽之后,继续监测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5)根据虫情跟踪的数据情况,防治效果未达80%以上,采取化学防治手段。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蠋蝽作为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对很多鳞翅目及鞘翅膜害虫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蠋蝽生物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散放区监测;(2)散放区普查;(3)散放蠋蝽;(4)虫情跟踪;(5)配套预案。本发明方法通过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手段能够使草地贪夜蛾得以控制,控制效果达80%以上,减少了农药用量,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杨进波;杜广祖;高熹;杨航;易小光;张庭发;李艳萍;李小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格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0
技术公布日:2019.1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