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吡唑萘菌胺的复配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9378发布日期:2019-11-26 00:59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杀菌农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吡唑萘菌胺的复配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制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单一用药和不科学用药,已经导致许多病害对当前使用的农药产生了抗性,如霜霉病、白粉病、稻瘟病等,成为化学防治的一大难题。同时,频繁施药又造成农民负担加重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急需高效、低度、环保、低残留的杀菌剂新品种。吡唑萘菌胺类广谱杀菌剂是从天然产物strobilurins作为杀菌剂先导化合物成功地开发的一类新的含氟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胺类和苯并咪酰胺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与目前已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除对白粉病、叶斑病有特效外,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黑星病有良好的活性。对作物安全,因其在土壤,水中可快速降解,故对环境安全。吡唑萘菌胺单剂长期使用,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的问题,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而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延缓病害产生抗药性常用的方法,并根据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效果,来判断此复配是增效作用还是拮抗作用。复配作用较明显的配方,可以明显提高防效,大大降低农药的用药量,还可扩大杀菌谱,提高杀菌效率。上述单剂长期使用后,植物病害容易产生抗药性,导致施药量不断增加,大幅度增加了农民的施药成本,也增加了环保负担。为解决单剂使用后容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申请公布号为cn102239855a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含有吡唑萘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吡唑萘菌胺以及三唑类化合物亚胺唑、氟环唑、种菌唑、三环唑或腈菌唑中的一种,农药组合物中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60:1-1:60。上述农药组合物兼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可用于多种作物例如小麦、水稻、蔬菜、果树等,防治霜霉病、锈病、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稻瘟病等多种病害。但是由于三唑类有效组分成本高,导致最终制备成本较高。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吡唑萘菌胺的复配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制剂,以吡唑萘菌胺与烯肟菌胺、双炔酰菌胺、嘧菌胺、氟吡菌胺、肟醚菌胺中的一种以一定比例复配,该农药杀菌组合物能有效防止病害抗药性的产生或延缓抗性速度,对抗药性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的防治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且使用成本低、防效好,在农业上使用时具有较强的推广性。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发现吡唑萘菌胺与烯肟菌胺、双炔酰菌胺、嘧菌胺、氟吡菌胺、肟醚菌胺中的一种以一定比例复配,对抗药性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的防治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经过对组合物进行联合作用的定量分析,形成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即:一种含吡唑萘菌胺的复配农药杀菌组合物,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所述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70:1-1:70;所述组分a为吡唑萘菌胺;所述组分b为烯肟菌胺、双炔酰菌胺、嘧菌胺、氟吡菌胺、肟醚菌胺中的一种。为进一步提高上述组合物的增效作用,两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分别为:第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组分b为烯肟菌胺,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30:1-1:30,选用该组成的组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用于对霜霉病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时,共毒系数基本均在180以上,增效作用尤其明显;第二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组分b为双炔酰菌胺,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10:1-1:10,选用该组成的组合物作为活性组分用于对霜霉病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时,共毒系数均在185以上,增效作用也非常明显。本发明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制剂,比较好的制剂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或拌种剂等,制剂中有效成分(含吡唑萘菌胺的复配农药杀菌组合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95%。作为制剂时,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5-75%,其中组分b为烯肟菌胺,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70:1-1:50;选用该组成的农药制剂时,组分a与组分b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植物霜霉病及稻瘟病的仿效、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作为制剂时,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30-55%,其中组分b为氟吡菌胺,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1:1-1:10;选用该组成的农药制剂时,组分a与组分b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植物白粉病及黑星病的仿效、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作为制剂时,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0-65%,其中组分b为嘧菌胺,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12:1-1:1;选用该组成的农药制剂时,组分a与组分b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植物锈病及花斑病的仿效、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作为制剂时,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5-50%,其中组分b为氟吡菌胺或双炔酰菌胺,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1:1-1:8;选用该组成的农药制剂时,组分a与组分b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蔬菜或水果的白粉病的仿效、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本发明的组合物在制备成上述制剂时需要添加辅助剂,其中使用的辅助剂包括溶剂、助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消泡剂、增稠剂、ph调节剂、填料、水、崩解剂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上述辅助剂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实验确定。上述辅助剂中,所述溶剂、助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环己酮、二甲亚砜、乙酸仲丁酯、芳烃溶剂油、油酸甲酯、植物油等一种或几种;所述乳化剂包括: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或其磷酸盐、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或其磷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其盐、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钙、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聚羧酸盐分散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润湿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乙氧基化物、烷基酚乙氧基化物、萘磺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防冻剂包括: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消泡剂包括:有机硅氧烷、聚醚等中的一种;所述增稠剂包括: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ph调节剂包括:盐酸、磷酸、醋酸、氢氧化钠、氨水、三乙醇胺、苯甲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填料包括:轻质碳酸钙、高岭土、白炭黑、凹凸棒土、硅藻土、膨润土、水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崩解剂包括:硫酸铵、氯化钠、尿素、硫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完成,使用时直接稀释至所需的浓度即可;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即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将单剂按计量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主要用于果树、小麦、水稻、蔬菜等作物的病害,尤其是霜霉病、锈病、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稻瘟病等多种病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与吡唑萘菌胺单剂相比,本发明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对霜霉病、锈病、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稻瘟病等多种病害有明显的增效、提高了防治效果;(2)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互不相同,有利于克服病害抗性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可以大幅减少田间用药量,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以及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3)本发明扩大了杀菌谱,有利于作物病害综合防治。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作用很好的配方,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地延缓了病害抗药性的产生,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本发明组合物以吡唑萘菌胺和烯肟菌胺、双炔酰菌胺、嘧菌胺、氟吡菌胺、肟醚菌胺中的一种为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组合对霜霉病、锈病、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稻瘟病等多种病害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且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相加,具体用以下生物测定实例加以说明。实施例1:吡唑萘菌胺和烯肟菌胺复配对霜霉病的毒力测定试验对象:番茄霜霉病试验方法:参照杀菌剂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6-2006》和创制农药生物活性评价sop(杀菌剂卷),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选择1叶1心期(摘去生长点)长势一致的盆栽番茄苗,药剂喷雾处理后自然晾干,24h后用毛笔蘸取蒸馏水洗去病叶背面孢子囊,配成孢子囊悬浮液(2-3×105个/ml),用接种喷雾器(压力0.1mpa)将孢子囊悬浮液均匀喷洒于番茄叶片上,然后将接种后番茄苗移至人工气候室内(相对湿度100%,温度为20℃,光暗周期为14h/10h)培养。24h后维持相对湿度90%左右保湿诱发,5d后视空白对照发病情况进行分级调查,按病指计算防效%。防效结果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对霜霉病的生物活性(ec50),然后按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理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测定结果表明,吡唑萘菌胺与烯肟菌胺的质量配比在70:1-1:70之间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两者在30:1-1:30之间时,增效作用较为理想,在10:1-1:10范围内混配增效作用尤为突出。实验数据请参见表1,其中表1中有效成分之间的比例为质量比。表1不同处理对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有效成分ec50(mg/l)atitti共毒系数ctc吡唑萘菌胺3.98125.8//烯肟菌胺2.14151.3//吡唑萘菌胺70:烯肟菌胺13.95156.4121.5128.7吡唑萘菌胺30:烯肟菌胺13.11273.7152.4179.6吡唑萘菌胺10:烯肟菌胺12.52336.1169.5198.3吡唑萘菌胺1:烯肟菌胺12.88325.0148.9218.3吡唑萘菌胺1:烯肟菌胺102.31358.7172.2208.3吡唑萘菌胺1:烯肟菌胺302.97294.4156.2188.5吡唑萘菌胺1:烯肟菌胺703.66186.5128.9144.7上述测定中的烯肟菌胺用双炔酰菌胺代替,共毒系数也在120以上,同样表现为增效作用,特别是吡唑萘菌胺与双炔酰菌胺的质量配比为10:1-1:10之间时,增效作用尤其明显,实验数据参见表2。表2不同处理对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和拌种剂等。以下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所有配方中的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制剂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实施例2:71%吡唑萘菌胺·烯肟菌胺可湿性粉剂制备方法:将吡唑萘菌胺、烯肟菌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白炭黑、膨润土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过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71%的吡唑萘菌胺·烯肟菌胺可湿性粉剂。本实施例中的烯肟菌胺可替换为双炔酰菌胺、嘧菌胺、氟吡菌胺、肟醚菌胺,形成新的可湿性粉剂。该实施例中的可湿性粉剂应用于防治番茄霜霉病。将71%的吡唑萘菌胺·烯肟菌胺可湿性粉剂按40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天、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2%,93.7%,90.3%。25%吡唑萘菌胺悬浮剂按3500倍和5%烯肟菌胺乳油剂按2000倍,用同样的方法使用,药后1天仿效分别为65.6%、78.9%,药后7天和15天的仿效分别为73.6%、89.5%和71.2%和81.4%。吡唑萘菌胺与烯肟菌胺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霜霉病的防治、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实施例3:50%吡唑萘菌胺·嘧菌胺悬浮剂制备方法:将吡唑萘菌胺、嘧菌胺、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聚羧酸盐分散剂、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凹凸棒土、有机硅氧烷、苯甲酸钠、黄原胶、丙二醇、水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机研磨得到50%的吡唑萘菌胺·嘧菌胺悬浮剂。本实施例中的嘧菌胺可替换为烯肟菌胺、双炔酰菌胺、肟醚菌胺、氟吡菌胺,形成新的悬浮剂。该悬浮剂应用于防治小麦锈病。将50%的吡唑萘菌胺·嘧菌胺悬浮剂按50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防治效果分别为97.8%、94.6%。25%吡唑萘菌胺悬浮剂按3500倍和25%嘧菌胺乳油剂按3000倍,用同样的方法使用,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0.3%、76.8%和91.7%、83.2%。吡唑萘菌胺与嘧菌胺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小麦锈病的防效、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实施例4:27%吡唑萘菌胺·双炔酰菌胺水乳剂制备方法:将吡唑萘菌胺、双炔酰菌胺、乙酸仲丁酯、n-甲基吡咯烷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黄原胶加在一起搅拌成均匀油相;将丙二醇、苯甲酸钠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剪切机剪切下将油相跟水相混合,制成27%的吡唑萘菌胺·双炔酰菌胺水乳剂。本实施例中的双炔酰菌胺可替代为烯肟菌胺、嘧菌胺、氟吡菌胺、肟醚菌胺,形成新的水乳剂。该实施例水乳剂应用于防治草莓白粉病。将27%吡唑萘菌胺·双炔酰菌胺水乳剂按35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天、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9%、93.7%、91.8%。25%吡唑萘菌胺悬浮剂按3500倍和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按2000倍,用同样的方法使用,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天的防效分别为78.5%、62.9%,药后7天和15天防效分别为88.7%、82.1%和73.4%、74.5%。吡唑萘菌胺与双炔酰菌胺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实施例5:50%吡唑萘菌胺·氟吡菌胺水分散粒剂制备方法:将吡唑萘菌胺、氟吡菌胺、十二烷基硫酸钠、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聚羧酸盐分散剂、硫酸铵、白炭黑、高岭土混合均匀,经过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而后在加入适量的水在造粒机上造粒,干燥箱中干燥而成50%的吡唑萘菌胺·双氟吡菌胺水分散粒剂。本实施例中的氟吡菌胺可替代为烯肟菌胺、双炔酰菌胺、嘧菌胺、肟醚菌胺,形成新的水分散粒剂。该实施例水分散粒剂应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将50%的吡唑萘菌胺·氟吡菌胺水分散粒剂40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天、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5%、96.8%、92.7%。25%吡唑萘菌胺悬浮剂按3500倍和30%氟吡菌胺悬浮剂按3000倍,用同样的方法使用,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天的防效分别为83.8%、70.5%,药后7天和15天防效分别为91.9%、86.1%和83.6%、82.1%。吡唑萘菌胺与氟吡菌胺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实施例6:33%吡唑萘菌胺·氟吡菌胺悬浮剂制备方法:将吡唑萘菌胺、氟吡菌胺、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高岭土、有机硅氧烷消泡剂、苯甲酸钠、黄原胶、丙三醇、水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机研磨得到33%的吡唑萘菌胺·氟吡菌胺悬浮剂。本实施例中的氟吡菌胺可替代为烯肟菌胺、双炔酰菌胺、嘧菌胺、肟醚菌胺,形成新的悬浮剂。该实施例中的悬浮剂应用于防治苹果黑星病。33%的吡唑萘菌胺·氟吡菌胺悬浮剂35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天、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6%、95.2%、92.4%。25%吡唑萘菌胺悬浮剂按3500倍和30%氟吡菌胺悬浮剂按3000倍,用同样的方法使用,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天的防效分别为80.2%、78.4%,药后7天和15天防效分别为89.2%、91.5%和82.7%、88.5%。吡唑萘菌胺与氟吡菌胺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苹果黑星病的防效、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实施例7:21%吡唑萘菌胺·肟醚菌胺可湿性粉剂制备方法:将吡唑萘菌胺、肟醚菌胺、木质素磺酸钙、十二烷基硫酸钠、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白炭黑、高岭土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过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21%的吡唑萘菌胺·肟醚菌胺可湿性粉剂。本实施例中的肟醚菌胺可替换为烯肟菌胺、双炔酰菌胺、嘧菌胺、氟吡菌胺,形成新的可湿性粉剂。该实施例中的可湿性粉剂应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将21%的吡唑萘菌胺·肟醚菌胺可湿性粉剂按20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天、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4%,94.1%,91.8%。25%吡唑萘菌胺悬浮剂按3500倍和20%肟醚菌胺水乳剂按2000倍,用同样的方法使用,药后1天仿效分别为79.1%、77.2%,药后7天和15天的仿效分别为91.4%、87.5%和88.7%、83.2%。吡唑萘菌胺与肟醚菌胺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实施例8:51%吡唑萘菌胺·烯肟菌胺乳油制备方法:将吡唑萘菌胺、烯肟菌胺、n-甲基吡咯烷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乙酸仲丁酯按配方的比例在搅拌釜中搅拌均匀,即得51%的吡唑萘菌胺·烯肟菌胺乳油。本实施例中的烯肟菌胺可替代为双炔酰菌胺、嘧菌胺、氟吡菌胺、肟醚菌胺,形成新的乳油。该实施例中的乳油应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将51%吡唑萘菌胺·烯肟菌胺乳油50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天、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6%、94.2%、90.4%。25%吡唑萘菌胺悬浮剂按3500倍和5%烯肟菌胺乳油剂按2000倍,用同样的方法使用,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天的防效分别为77.6%、75.9%,药后7天和15天防效分别为89.3%、87.6%和85.3%、82.1%。吡唑萘菌胺与嘧菌胺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实施例9:65%吡唑萘菌胺·嘧菌胺悬浮剂制备方法:将吡唑萘菌胺、嘧菌胺、聚羧酸盐分散剂、蓖麻油氧乙烯醚、膨润土、有机硅氧烷消泡剂、苯甲酸钠、黄原胶、丙二醇和水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机研磨得到65%吡唑萘菌胺·嘧菌胺悬浮剂。本实施例中的嘧菌胺可替换为烯肟菌胺、双炔酰菌胺、氟吡菌胺、肟醚菌胺,形成新的悬浮剂。该实施例中的悬浮剂应用于防治香蕉叶斑病。将65%吡唑萘菌胺·嘧菌胺悬浮剂按50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防治效果分别为96.8%、95.8%。25%吡唑萘菌胺悬浮剂按3500倍和25%嘧菌胺乳油剂按3000倍,用同样的方法使用,药后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0.3%、76.8%和91.7%、83.2%。吡唑萘菌胺与嘧菌胺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以上实施例中我们使用的辅助剂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均选用下列市售产品: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农乳602)或其磷酸盐(农乳602p)、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np-10)或其磷酸盐(农乳np-10p)、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或其盐(aes)、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农乳34)、蓖麻油聚氧乙烯醚(by-1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分散剂nno)、聚羧酸盐分散剂(分散剂2700、t36)、十二烷基硫酸钠(k12)、脂肪醇乙氧基化物(aeo-40)、烷基酚乙氧基化物(tx-10)、萘磺酸盐(拉开粉bx),聚醚(l61)。以上产品市场均大量有售。以上产品市场均大量有售。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