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压式绕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50202发布日期:2020-03-24 19:5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旋压式绕线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钓鱼用绕线轮,特别地涉及能够将钓线向前方放出的旋压式绕线轮。



背景技术:

能够将钓线向前方放出的旋压式绕线轮为,转子与手柄的旋转对应地旋转,钓线被缠绕于卷筒。卷筒被能够一体移动地装配于卷筒轴,与手柄的旋转对应地与卷筒轴一同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卷筒具有卷线体部、设置于卷线体部的后部的裙部。转子具有卷筒轴贯通的壁部、在裙部的内侧至少一部分与裙部在径向上重叠的圆筒部。通过在径向上使圆筒部与裙部重叠,能够防止钓线向裙部内侵入及由钓线的侵入引起的钓线向卷筒轴的纠缠(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24462号公报。

为了使转子的圆筒部与卷筒的裙部的一部分在径向上重叠来防止钓线向卷筒的裙部内的侵入,在卷筒向最前方移动时也需要使圆筒部的一部分与裙部在径向上重叠。因此,例如,在卷筒的前后方向的移动量被较大地设定的旋压式绕线轮中,圆筒部被沿轴向较长地形成。

将圆筒部沿轴向较长地形成时,若将壁部设置于圆筒部的前端,则圆筒部的内部空间变大,能够侵入圆筒部内的水量也变多。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圆筒部形成为与壁部相比向前方突出。该情况下,若水侵入圆筒部内而水滞留于圆筒部内,则有水从圆筒部内侵入绕线轮主体的内部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钓线向卷筒的裙部内的侵入,并且抑制水从转子的圆筒部向绕线轮主体的内部侵入。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旋压式绕线轮能够将钓线向前方放出。旋压式绕线轮具备绕线轮主体、手柄、卷筒轴、卷筒、转子、排水孔。手柄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卷筒轴与手柄的旋转对应地将绕线轮主体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卷筒与卷筒轴一体地移动。卷筒具有卷线体部、及设置于卷线体部的后部而直径比卷线体部的外径大的裙部。转子能够相对于绕线轮主体旋转。转子具有壁部、第1圆筒部和第2圆筒部,前述壁部与裙部的外径相比直径小,供卷筒轴沿轴向贯通,前述第1圆筒部从壁部向前方突出,至少一部分与卷筒的裙部沿径向重叠,前述第2圆筒部从壁部向后方突出。排水孔从转子的第1圆筒部的内侧向外侧贯通。

在该旋压式绕线轮中,转子的第1圆筒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卷筒的裙部的一部分在径向上重叠,所以能够防止钓线向卷筒的裙部内的侵入。此外,水从前方侵入转子的第1圆筒部内的情况下,侵入第1圆筒部内的水被从排水孔向第1圆筒部的外侧排出。由此,能够抑制水滞留于第1圆筒部内,所以能够抑制水从第1圆筒部向绕线轮主体的内部侵入。

优选地,排水孔沿第1圆筒部的周向延伸。该情况下,能够将侵入第1圆筒部内的水有效且迅速地向外部排出。

优选地,排水孔形成于壁部和第1圆筒部的边界部分。该情况下,能够抑制在第1圆筒部内水滞留于壁部的前表面部,所以能够抑制水从第1圆筒部进而向绕线轮主体的内部侵入。

优选地,排水孔具有向后方向从卷筒轴离开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该情况下,被从排水孔排出的水容易被向外部引导,所以水难以滞留于卷筒的裙部内。

优选地,排水孔的倾斜部的后端部与第2圆筒部的外周部连接。该情况下,被从排水孔排出的水容易被进一步向外部引导。

优选地,转子还具有在第1圆筒部及第2圆筒部的径向外侧互相相向的一对转子臂。排水孔形成于与一对转子臂在径向上不重叠的位置。该情况下,能够将被从排水孔排出的水不妨碍转子臂地顺畅地向外部排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钓线向卷筒的裙部内的侵入,并且能够抑制水从转子的圆筒部向绕线轮主体的内部侵入。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压式绕线轮的侧视图。

图2是旋压式绕线轮的剖视图。

图3是转子的立体图。

图4是转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压式绕线轮100能够将钓线向前方放出。图1是旋压式绕线轮100的侧视图。旋压式绕线轮100如图1所示,具备绕线轮主体2、手柄3、卷筒轴4(参照图2)、卷筒5、转子6、排水孔7(参照图3)。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进行钓鱼时,将钓线被放出的方向称作前,将其相反方向称作后。此外,左右是指从后方观察旋压式绕线轮100时的左右。此外,将卷筒轴4延伸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卷筒轴4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将绕卷筒轴4的轴的方向称作周向。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轴向与前后方向一致。

图2是旋压式绕线轮100的剖视图。绕线轮主体2具有绕线轮主体部2a、圆筒部2b。绕线轮主体部2a具有内部空间,在内部空间容纳有周知的振荡机构12、驱动转子6的未图示的周知的转子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圆筒部2b从绕线轮主体部2a的前部沿轴向延伸。在圆筒部2b的内部配置有单向离合器14。

手柄3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2。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柄3被装配于绕线轮主体2的左侧。另外,手柄3也能够装配于绕线轮主体2的右侧。

卷筒轴4沿前后方向延伸,被支承于绕线轮主体2。卷筒轴4与手柄3的旋转对应地,借助振荡机构12将绕线轮主体2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卷筒5借助与卷筒轴4的末端螺纹接合的未图示的螺母部件装配于卷筒轴4,与卷筒轴4一体地移动。即,卷筒5与卷筒轴4一同相对于绕线轮主体2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另外,图1及图2所示的卷筒5的位置表示卷筒5相对于绕线轮主体2向最后方移动时的位置。

卷筒5具有卷线体部5a、裙部5b。卷线体部5a将钓线缠绕于外周。裙部5b在卷线体部5a的后部与卷线体部5a一体地形成。裙部5b是圆筒状的,沿轴向延伸。裙部5b的外径比卷线体部5a的外径大。

转子6相对于绕线轮主体2能够旋转,与手柄3的旋转对应地将钓线缠绕于卷筒5的卷线体部5a。转子6被与手柄3的旋转被传递的小齿轮16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手柄3的旋转被经由转子驱动机构向小齿轮16传递。

图3是转子6的立体图。图4是转子6的剖视图。如图2至图4所示,转子6具有壁部61、第1圆筒部62、第2圆筒部63、一对转子臂64。壁部61是圆板状的,沿径向延伸。壁部61与卷筒5的裙部5b的外径相比直径小,被比裙部5b靠径向内侧地配置。壁部61在其中心具有卷筒轴4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61a。壁部61借助与小齿轮16的末端螺纹接合的螺母部件18被与小齿轮16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

第1圆筒部62是圆筒状的,从壁部61的外端部向前方突出。因此,第1圆筒部62向前方开口,后方被壁部61覆盖。第1圆筒部62的至少一部分与卷筒5的裙部5b在径向上重叠。详细地说,第1圆筒部62在卷筒5相对于绕线轮主体2向最前方移动时及卷筒5相对于绕线轮主体2向最后方移动时,均为至少一部分与卷筒5的裙部5b在径向上重叠。即,第1圆筒部62被比卷筒5的裙部5b靠径向内侧地配置,至少一部分被与卷筒5的裙部5b的内周部相向地配置。由此,能够借助第1圆筒部62防止钓线向卷筒5的裙部5b内侵入。

第1圆筒部62在本实施方式中,被与壁部61分体地构成。详细地说,第1圆筒部62如图2及图3所示,具有从第1圆筒部62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固定部62a。固定部62a借助螺纹部件20固定于壁部61。由此,第1圆筒部62被固定于壁部61。

第2圆筒部63是圆筒状的,从壁部61的外端部向后方突出。因此,第2圆筒部63向后方开口,前方被壁部61覆盖。第1圆筒部62被比卷筒5的裙部5b靠径向内侧地配置。第2圆筒部63如图2所示,在卷筒5相对于绕线轮主体2向最后方移动时,一部分被与卷筒5的裙部5b的内周部相向地配置。另外,第2圆筒部6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卷筒5相对于绕线轮主体2向最前方移动时,与卷筒5的裙部5b在径向上不重叠。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卷筒5相对于绕线轮主体2向最前方移动时,第2圆筒部63的一部分与卷筒5的裙部5b在径向上重叠。

第2圆筒部63被与壁部61一体地形成。第2圆筒部63的外径与第1圆筒部62的外径为相同程度。在第2圆筒部63的内部空间容纳有绕线轮主体2的圆筒部2b。

一对转子臂64如图1至图3所示,在第1圆筒部62及第2圆筒部63的径向外侧被设置于互相相向的位置。一对转子臂64被与第2圆筒部63一体地形成。一对转子臂64以与第1圆筒部62及第2圆筒部63在径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从第2圆筒部63的后端部向前方弯曲来被形成。

排水孔7如图3及图4所示,形成为从转子6的第1圆筒部62的内侧向外侧贯通。排水孔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壁部61和第1圆筒部62的边界部分将第1圆筒部62沿径向贯通地形成。排水孔7形成于两个部位,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于互相相向的位置。排水孔7沿第1圆筒部62的周向延伸,形成于与一对转子臂64在径向上不重叠的位置。

排水孔7具有倾斜部7a。倾斜部7a沿第1圆筒部62的周向延伸,朝向后方向从卷筒轴4离开的方向倾斜。倾斜部7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圆筒部62的后端部与第1圆筒部62一体地形成。倾斜部7a在轴向上形成于与第1圆筒部62重叠的位置。倾斜部7a被装配于在壁部61和第2圆筒部63的边界部分形成的装配部61b。装配部61b具有与倾斜部7a对应的形状,朝向后方向从卷筒轴4离开的方向倾斜。倾斜部7a为,后端部与第2圆筒部63的外周部无台阶地连接。即,倾斜部7a构成为后端部的外周面与第2圆筒部63的外周面共面。

在上述结构的旋压式绕线轮100中,在水(包括海水)从前方向转子6的第1圆筒部62内侵入的情况下,如图4中箭头所示,侵入第1圆筒部62内的水被排水孔7向第1圆筒部62的外侧排出。由此,能够抑制水滞留于第1圆筒部62内,所以能够抑制水从第1圆筒部62侵入绕线轮主体2的内部。此外,排水孔7形成于壁部61和第1圆筒部62的边界部分,所以在第1圆筒部62内能够抑制水滞留于壁部61的前表面部。由此,还能够抑制水从第1圆筒部62向绕线轮主体2的内部的侵入。此外,通过在排水孔7设置倾斜部7a,被从排水孔7排出的水容易沿第2圆筒部63的外周部被向外部引导,水难以滞留于卷筒5的裙部5b内。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就能够进行各种改变。特别地,记载于本说明书的多个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能够根据需要任意地组合。

(a)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将排水孔7设置于壁部61和第1圆筒部62的边界部分,但排水孔7的位置、形状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排水孔7从第1圆筒部62的内侧向外侧贯通即可。例如,排水孔7可以将第1圆筒部62的中间部沿径向贯通地形成,也可以形成为从壁部61的前表面部向第1圆筒部62的外侧连接。此外,排水孔7至少有一个即可。此外,无需一定要在排水孔7处设置倾斜部7a。

(b)在前述实施方式中,第1圆筒部62和壁部61被分体地构成,但也可以将第1圆筒部62和壁部61由单一的部件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2绕线轮主体

3手柄

4卷筒轴

5卷筒

5a卷线体部

5b裙部

6转子

7排水孔

7a倾斜部

61壁部

62第1圆筒部

63第2圆筒部

64转子臂

100旋压式绕线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