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田旋耕平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8392发布日期:2019-11-20 00:44阅读:9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田旋耕平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田旋耕平地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稻生产的最先环节是耕整作业,水田的耕整作业质量意义重大。据调查有至少20%的灌溉用水是因为农田表面不平整而被浪费掉。另外,农田表面平整度对水稻产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较高的平整度有助于播种作业更加顺利的开展,并且对水稻的后期生长和田间的维护作业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据统计较高的平整度可以使作物产量增产10%以上。

现在的水田耕整平地作业多采用仿形的整地机械,拖拉机拖动旋耕机和平地机在水田里作业。当农田不平整时,拖拉机会随着农田的地势而倾斜,导致农具随之倾斜,使其作业面处于非水平状态,因此平整效果不理想,较难达到农艺要求。

虽然激光平地机平地效果好,但由于功能较为单一、成本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大,使用推广受到一定制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平地托板作业面姿态调整,而且作业效果理想的水田旋耕平地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田旋耕平地机,包括悬挂架、设置于悬挂架上的旋耕机框架和设置于旋耕机框架上的平地托板,该旋耕平地机还包括悬挂拉簧、第一凹槽管、第二凹槽管、矩形板、水平调节油缸、高度调节油缸和连杆;所述旋耕机框架可转动的连接在悬挂架上,若干所述悬挂拉簧对称分布在悬挂架两侧,且一端固定在悬挂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旋耕机框架上;第一、第二凹槽管下端分别固定在旋耕机框架上,第二凹槽管上设有弧形孔,所述矩形板一端铰接在第一凹槽管上,另一端与水平调节油缸输出端铰接,水平调节油缸固定端与第二凹槽管上端铰接,输出端通过连接轴与第二凹槽管连接,所述连接轴滑动连接在弧形孔内;所述平地托板上设有两连接板,两所述高度调节油缸固定端分别铰接在矩形板两端的上部,输出端分别铰接在两连接板的上部,两所述连杆一端分别铰接在矩形板两端的下部,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连接板的中部。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悬挂架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上分别设有第一销孔,两第一销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旋耕机框架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所述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分别在与第一销孔相对应处设有第二销孔,所述旋耕机框架通过销轴依次穿过第一、第二销孔,铰接在悬挂架上。

所述悬挂架两侧设有第一吊耳,所述第一吊耳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旋耕机框架上部在与第一吊耳相对应处设有第二吊耳,所述第二吊耳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悬挂拉簧一端挂设在第一通孔上,另一端挂设在第二通孔上。

所述第一凹槽管上设有第三销孔,所述矩形板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四销孔和第五销孔,所述矩形板一侧通过销轴依次穿过第三、第四销孔铰接在第一凹槽管上,另一端通过连接轴穿过第五销孔铰接在水平调节油缸输出端。

所述矩形板后侧两端分别设有一连接耳,所述高度调节油缸固定端铰接在连接耳的上部,所述连杆一端铰接在连接耳的下部。

所述矩形板后侧两端分别固定有侧耳,所述侧耳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连接耳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连接耳通过螺栓依次穿过第三、第四通孔后螺接螺帽固定在侧耳上。

所述侧耳上设有两第三通孔,两第三通孔上下设置,相对应的连接耳上设有两第四通孔。

所述连接耳上分别设有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所述高度调节油缸固定端通过销轴铰接在上连接孔上,连杆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下连接孔上。

所述连接板下部连接在平地托板顶部,两连接板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

所述旋耕机框架后侧设有两后方板,两后方板上均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方管,所述第一、第二凹槽管下端分别固定在两固定方管远离旋耕机框架一端上,所述第一、第二凹槽管竖直设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水田旋耕平地机将旋耕机框架铰接在悬挂架上,悬挂架固定在拖拉机上,当农田的地势倾斜时,旋耕机框架可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发生倾斜,此时再通过水平调节油缸的伸缩使矩形板进行旋转,来调节平地托板的水平度;通过高度调节油缸的伸缩来调节平地托板的高度,从而实现对平地托板的姿态调节,使其处于理想的作业位置。

本发明的水田旋耕平地机结构简单、成本低,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旋耕机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悬挂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凹槽管与矩形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凹槽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矩形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悬挂架,11-前侧板,12-后侧板,13-第一销孔,14-第一吊耳,2-旋耕机框架,21-前固定板,22-后固定板,23-第二销孔,24-第二吊耳,25-后方板,26-固定方管,3-平地托板,31-连接板,4-悬挂拉簧,5-第一凹槽管,51-第三销孔,6-第二凹槽管,61-弧形孔,62-水平调节油缸,7-矩形板,71-连接耳,72-高度调节油缸,73-连杆,74-第四销孔,75-第五销孔,76-侧耳,77-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水田旋耕平地机,包括悬挂架1、设置于悬挂架1上的旋耕机框架2和设置于旋耕机框架2上的平地托板3,本实施例中旋耕机框架2通过销轴铰接在悬挂架1底部,悬挂架1两侧挂设有悬挂拉簧4,悬挂拉簧4下端挂设在旋耕机框架2顶部,用于对悬挂架1上与旋耕机框架2之间的相对转动进行缓冲。

旋耕机框架2后侧固定有第一凹槽管5和第二凹槽管6,第一、第二凹槽管上设有矩形板7,平地托板3设置于矩形板7上;第一、第二凹槽管的下端固定在旋耕机框架2上,结合图5所示,第一凹槽管5上设有第三销孔51,第二凹槽管6中部设有弧形孔61,顶部铰接有水平调节油缸62,水平调节油缸62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轴,矩形板7一端铰接在第三销孔51上,另一端通过连接轴铰接在水平调节油缸62的输出端上,连接轴穿过弧形孔61并滑动连接在弧形孔61内,水平调节油缸62伸缩可带动连接轴在弧形孔61内上下滑动,从而带动矩形板7沿第三销孔51转动,从而带动平地托板7进行水平角度调节。

矩形板7后侧两端分别设有一连接耳71,平地托板3顶部固定有两连接板31,两连接耳71上部分别铰接有高度调节油缸72,两高度调节油缸72输出端分别铰接在两连接板31上部,两连接耳71下部分别铰接有一连杆73,两连杆73远离连接耳71一端分别铰接在两连接板31中部,两连接板31下部固定在平地托板3上,并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连接耳71、高度调节油缸72、连杆73与连接板31之间形成矩形框,两高度调节油缸72同步伸缩,当高度调节油缸72长度变化时,连接耳71与连杆73长度不变,可带动连接板31转动,连接板31的设置角度发生变化,连接板下部位置升高,从而带动平地托板3的进行高度调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水田旋耕平地机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水田旋耕平地机,如图3所示,悬挂架1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所述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上分别设有第一销孔13,结合图2所示,旋耕机框架2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前固定板21和后固定板22,前固定板21和后固定板22分别在与第一销孔13相对应处设有第二销孔23,两第一销孔13与两第二销孔23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旋耕机框架2通过一销轴依次穿过前侧板11上的第一销孔13和前固定板21上的第二销孔23,通过另一销轴依次穿过后侧板12上的第一销孔13和后固定板22上的第二销孔23,旋耕机框架2通过上述两个销轴铰接在悬挂架1上。

本实施例中,悬挂拉簧3设有四个,分别设置于悬挂架1的四角,悬挂架1的四个角上均设有第一吊耳14,第一吊耳14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旋耕机框架2上部在与第一吊耳14相对应处设有第二吊耳24,第二吊耳24上设有第二通孔,悬挂拉簧3一端挂设在第一通孔上,另一端挂设在第二通孔上,四个悬挂拉簧3呈中心对称状分布,保证旋耕机框架2前后左右受力均衡。

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旋耕机框架2后侧设有两后方板25,后方板25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方管26,第一、第二凹槽管底部分别固定在两固定方管26远离旋耕机框架2的一端上且竖直设置;本实施例由于悬挂架1宽度大于旋耕机框架2宽度,水平设置的固定方管26可使第一、第二凹槽管竖直设置于悬挂架1后方,使二者位置错开。

结合图6所示,矩形板7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四销孔74和第五销孔75,所述矩形板7一侧通过销轴依次穿过第三、第四销孔铰接在第一凹槽管5上,另一端通过连接轴穿过第五销孔75铰接在水平调节油缸输出端。

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矩形板7后侧两端分别固定有侧耳76,侧耳76上设有两上下设置的第三通孔77,所述连接耳71上在与第三通孔77对应处设有第四通孔,所述连接耳71通过螺栓依次穿过第三、第四通孔后螺接螺帽固定在侧耳上;上下设置的两第三通孔77可保证侧耳76与连接耳71连接的稳定性,连接耳71不会相对侧耳76转动。

连接耳71上分别设有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所述高度调节油缸72固定端通过销轴铰接在上连接孔上,连杆73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下连接孔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方式得到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