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的大棚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40478发布日期:2019-11-27 19:06阅读:20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羊肚菌的大棚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羊肚菌的大棚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蘑;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痰壅气逆喘咳,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其子实体富含蛋白质、多糖、核酸、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抗诱变、降血脂等多种功效,深受人们喜爱且在国际市场十分走俏。

目前市场上对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方法一般是将羊肚菌原种进行培养后直接播种,这样不仅会减少出菇率,还会降低芽菇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产量。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大棚多采用拱棚或者平棚,但拱式遮阳棚的热传递集中,容易会造成积温高和缺氧的情况,导致羊肚菌出菇品质差异大,而平棚相对保温效果差。由于对温度、含氧量、通风条件等控制不利,没有注意对出菇品质的控制,不但造成其营养成分合成效率低,导致其产量和品质低,而且甚至导致绝产,大大降低种植户的经济收益和其种植积极性。

如专利文献cn107311719b公布了一种羊肚菌的大棚种植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菌料的培养;2)种植地的选择、处理及大棚的搭建;3)播种及播种后的田间管理;本发明不但能够有效避免羊肚菌生长受外界风雪雨水的影响,使其出菇小芽被损坏,而且棚膜使用绿白膜,具有遮阳和降温的作用,明显提高透过光线的均匀程度,明显羊肚菌的品质和外观;培养后的菌料生长旺盛,抗病能力强,诱导早出菇,多出菇,播种后控温控湿,出菇期开始进行光照处理,有效促进羊肚菌对养分的吸收转化能力,提高其营养物质的合成,并喷施出菇液,促进子实体原基的分化,提高其产量和生长发育质量,使得出菇整齐,菌柄粗壮,菌盖大而有光泽。但该方法直接将原种进行培养后播种,使得出菇率和抗病能力都比较低。

专利文献cn105724053b公开了一种羊肚菌的大田栽培方法,包括搭建平棚、开厢播种、间种植物、灌溉渗透和田间管理;在田间管理包括在第二年春季厢面长出羊肚菌原基,且厢面土壤温度达到10℃时将第二层遮阳网拉高至厢面上方45cm~55cm;当温度上升到15℃~20℃时逐渐把第二层遮阳网拉高至厢面上方195cm~205cm;在此过程中第二层遮阳网和设置在顶端的黑色遮阳网之间保持间距;收菌:当羊肚菌子实体生长完毕后按照规格采收。本栽培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羊肚菌的产品质量,提高羊肚菌的产量。但该方法采用平棚,其保温效果差,难以很好的满足羊肚菌在出菇期的生长条件要求,使得生长迟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将菌种进行种植性再培养后进行播种,且采用拱棚和平棚相结合的方式大棚,以提高菌种的品质并对热量、含氧量和通风条件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羊肚菌的品质和产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羊肚菌的大棚种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⑴建棚:选择适宜地点,搭建种植大棚;具体为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源方便,排水方便,电源方便;远离住宅区,工业园区和养殖区域,且水源无污染,土质肥沃的地方作为大棚栽培基地;建造保温均热型羊肚菌种植大棚,该种大棚主体结构与现有大棚差不多,其有意义的创新特点在于棚顶和换气系统,其棚顶包括外顶梁、内顶梁和若干个拱棚顶,若干个拱棚顶固定装设在内顶梁上方,且固定装设在外顶梁下方,共同构成结构牢固的拱棚与平棚相结合的棚顶,这样既可以有效吸收阳光热量,多个顶棚又可以防止热量集中,还可以延迟热量在夜晚向外散发,保持温湿度稳定且大棚内各处的温湿度均衡;所述换气系统设置在棚壁上,所述棚壁为长方形棚壁,所述棚壁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换气扇,换气扇安装在棚壁高度的50%-75%的范围内,换气扇的后方棚壁上挖设有进气孔,换气扇在四个角部均呈45°向内安装,同时呈10°-45°水平向上安装;同时在换气扇下方棚壁高度的10%-40%处挖设有排气孔;这样可以确保从外部换入的空气向斜上方吹入,接触棚顶后在大棚内部循环,最后从排气孔排出,使大棚内每个角度均可接触新鲜空气。

⑵制种:为了提高菌种的适应性和出菇率,分为三个级别培养制作菌种,即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具体如下。

①母种的制作。

a.配备母种培养基:按照重量份配备马铃薯200份、琼脂20份、葡萄糖20份、磷酸二氢钾0.5份、纯化水1000份。

b.把配备好的母种培养基分装至试管,然后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升温至121°高温灭菌30分钟,待压力回零时,打开灭菌锅门摆斜面冷却,得到母种试管。

c.选择新鲜无霉变的羊肚菌子实体,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组织分离获得母种,迅速放入到母种试管内的母种培养基上,塞上棉塞,转移至培养室,在16-18°的恒温环境下避光培养6-8天,菌丝即可长满试管,得到母种。

②原种的制作。

a.配备原种培养基:按照重量份配备小麦65份、木屑20份、麸皮12份、石灰3份、磷酸二氢钾0.5份,纯化水60份。

b.将小麦放入纯化水中提前浸泡24小时,然后放入上述其它配料,混合均匀,分装至750毫升规格的培养瓶里面,塞好瓶口,放进高压灭菌锅内,121°高温灭菌2小时,待压力回零时打开灭菌锅门,冷却后即得到原种培养瓶。

c.在无菌操作下把母种转接到原种瓶里面,转移至培养室,在16-18°的恒温环境下避光培养9-11天,菌丝即可长满菌种瓶,得到原种。

d.培养期间要观察菌种是否有感染,及时排查,如有污染即刻清理出培养室,并对培养室进行消毒处理。

③栽培种的制作。

a.配备栽培种培养基:按照重量份配备小麦40份、木屑30份、谷壳10份、麸皮15份、石灰3份、土壤2份、纯化水65份。

b.将小麦和谷壳放入纯化水中提前浸泡24小时,然后连同其它配料一起放入到拌料机里面,混合均匀,然后再用装袋机分装至培养袋里面,得到菌包,最好采用规格为17×35cm的聚丙烯培养袋,平均每袋放入2-3斤培养基即可;把装好的菌包整齐的码在灭菌架上面,推入高压灭菌锅里面,关闭锅门,最好不要提前关闭锅门,在锅内温度达到80-90°时关闭锅门,这样可以保证排空锅炉里的冷空气后关闭排气阀,然后检查锅炉是否有漏气的地方,一切正常后继续加温灭菌,当温度升至121°时保持灭菌20小时,待压力回零时打开灭菌锅门,把菌包推入冷却室冷却至菌包温度在18-22°,得到栽培种培养袋。

c.在无菌室里迅速把原种转接到菌包里,封好菌包口,然后移至培养室培养,保持培养室在16-18°的恒温环境下避光培养19-21天,菌丝即可长满菌包,得到栽培种。最好采用流水生产线进行菌包接种,两人合作的形式,一人把打开袋口,一人迅速的把原种转接到菌包里,迅速封好菌包口。

d.培养期间观察菌包是否有感染,及时排查,如有污染即刻清理出培养室,并对培养室进行消毒处理。

⑶制备营养袋:按照重量份配备小麦20份、木屑40份、谷壳22份、麸皮15份、石灰3份、纯化水65份;将小麦和谷壳放入纯化水中提前浸泡24小时,然后连同其它配料一起放入到拌料机里面,混合均匀,然后再用装袋机装入基料袋,优选基料袋采用规格为12×28cm的聚丙烯材料袋,平均每袋放入0.55-0.65斤基质料;把装好的基料袋扎口并放入编织袋内,然后推入高压灭菌锅里面,当温度升至121°时保持灭菌20小时,待压力回零时打开灭菌锅门,把编织袋推入冷却室冷却至温度在18-22°,得到营养袋。

⑷播种:播种前先要把大棚里面均匀的撒一层石灰,最好每亩铺撒100斤石灰,然后用旋耕机把土地旋耕一次,把里面的碎石杂草处理干净,用石灰粉标出厢面宽0.6米,厢面间距0.3米的畦和走道;然后查看土壤湿度,保持空气湿度为87%-93%,气温为10-16°,如果湿度够就可以直接播种,如果湿度不够就把大棚喷淋打开提前预湿直到空气湿度符合要求才可以开始播种,播种时首先把菌包拉倒大棚里面,用菌种粉碎机把菌包打碎,菌种碎块即栽培种,然后把栽培种均匀的撒播在厢面上面,每个平方面积撒播一斤栽培种,播种后覆土,覆土厚度为2-3厘米,2天后菌种开始萌发,然后浇一次水,每平方米面积喷水1.5kg,然后覆盖一层黑薄膜于厢面上面。

⑸管理:田间管理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菌丝管理阶段,羊肚菌进入菌丝管理阶段要严格的注意通风,并保持空气湿度为87%-93%,待菌丝生长至6-8天菌丝即可爬满厢面,然后可打开薄膜摆放营养袋,优选每亩用量1800袋,把营养袋运至大棚,在袋面打两排小孔或者袋面划一刀5厘米左右的口子,然后均匀的覆在厢面上即可,划口一面必须和地面接触,最后盖好薄膜。

第二阶段为出菇管理阶段,营养袋摆放6-8天就会有大量菌丝开始在营养袋里面生长,同时厢面会有大量白色的分生孢子即菌霜产生,持续30-45天时观察到袋内培养料绝大部分长满由白色变褐黄色,厢面上的分生孢子已开始消退时,要及时将营养袋袋子全部拣出,接着分生孢子还在继续消退时,羊肚菌菌丝发育成熟,即进入出菇阶段。

第三阶段为原基管理阶段,羊肚菌菌丝生长发育45-60天的时候,保持大棚内温度在13-18°之间,在此期间喷水一天进行催菇,每隔一小时每平方米面积间断进行雾化喷水0.1kg;催菇结束就慢慢会有小原基出现,有了原基后土壤湿度要保持在43%-47%,空气湿度83%-87%,保持土壤温度在12-18°之间,空气温度在16-25°之间,如果温度偏高,则采用通风结合雾化喷淋降温。

⑹采收:28-32天后,原基生长成为羊肚菌,羊肚菌成熟后要及时采摘,即羊肚菌由黑边褐色或者由黄变黑后,菌帽上的棱纹路打开后,菌柄白色,就可采收;采收的时候一只手轻轻捏住羊肚菌菌根部,然后用锋利的小刀从基部割断即可,把菇脚上面的泥巴清理干净,然后装袋冷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大棚采用了特制的棚顶和换气系统,可以保持大棚内温湿度稳定且各个位置的温湿度均衡;分三级制种可以有效防止菌种退化,并增加抗病力,提高出菇率,采用营养袋结合三级田间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生产进程,提高产量和出菇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采用的保温均热型羊肚菌种植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保温均热型羊肚菌种植大棚在仰视状态下换气扇的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棚体、2.棚壁、3.棚顶、4.外顶梁、5.内顶梁、6.拱棚顶、7.换气扇、8.进气孔、9.排气孔、10.外遮阳网、11.内遮阳网、12.主水管、13.雾化喷水管、14.温度检测器、15.湿度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实施一种羊肚菌的大棚种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⑴建棚:2018年11月,公司在重庆市彭水县三义乡莲花村一组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源方便,排水方便,电源方便;远离住宅区,没有工业园区和养殖区域,且水源无污染,土质肥沃的地方作为大棚栽培基地。

如图所示,建造保温均热型羊肚菌种植大棚,包括棚体1和棚顶3;所述棚顶3由外顶梁4、内顶梁5和4个拱棚顶6构成,所述棚顶的长为50米,宽为8米,每个拱棚顶6的宽为2米,实际需要时可以将拱棚顶宽度做成1米,甚至0.1米;其中4个拱棚顶6固定螺接在内顶梁5上方,且固定螺接在外顶梁4下方,共同构成结构牢固的拱棚与平棚相结合的棚顶3。

将所述棚体1的棚壁2做成为长方形棚壁,所述棚壁的高度为2米,在所述棚体1的前后两侧棚壁2上安装卷帘机开关门;在所述棚壁2的四个角部各安装一个换气扇7,并将换气扇7安装在棚壁2的内侧1.5米高的位置,换气扇7在四个角部均呈45°面向内安装,同时呈15°水平面向上安装,在换气扇7的后方棚壁2上挖设进气孔8,即斜后方两侧的棚壁上各挖设一个进气孔;同时在换气扇7下方棚壁2的内侧0.3米高的位置挖设排气孔9。

在所述外顶梁4上方还安装外遮阳网10,所述内顶梁5的下方安装内遮阳网11。

然后在所述内顶梁5下方安装一个横向主水管12,在横向主水管12上设置4条纵向的雾化喷水管13,并使雾化喷水管13上的喷头的喷射范围控制在2米之内。

所述棚体1的中心位置设有温度检测器14和湿度检测器15;将所述雾化喷水管13的位置高度做成为1.9米,所述温度检测器的位置高度做成为0.3米,将湿度检测器的位置高度做成为0.5米。

⑵制种:分为三个级别培养制作菌种,即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具体如下。

①母种的制作。

a.配备母种培养基:配备马铃薯200克、琼脂2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0.5克、纯化水1000克。

b.把配备好的母种培养基分装至试管内容量的20%,然后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升温至121°高温灭菌30分钟,待压力回零时,打开灭菌锅门摆斜面冷却,得到母种试管。

c.选择新鲜无霉变的羊肚菌子实体,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组织分离获得母种,迅速放入到母种试管内的母种培养基上,塞上棉塞,转移至培养室,在16°的恒温环境下避光培养8天,菌丝即可长满试管,得到母种。

②原种的制作。

a.配备原种培养基:配备小麦65kg、木屑20kg、麸皮12kg、石灰3kg、磷酸二氢钾0.5kg,纯化水60kg。

b.将小麦放入纯化水中提前浸泡24小时,然后放入上述其它配料,混合均匀,分装至750毫升规格的培养瓶里面,装至瓶肩,塞好瓶口,放进高压灭菌锅内,121°高温灭菌2小时,待压力回零时打开灭菌锅门,冷却后即得到原种培养瓶。

c.在无菌操作下把母种转接到原种瓶里面,转移至培养室,在16°的恒温环境下避光培养11天,菌丝即可长满菌种瓶,得到原种。

d.培养期间要观察菌种是否有感染,及时排查,如有污染即刻清理出培养室,并对培养室进行消毒处理。

③栽培种的制作。

a.配备栽培种培养基:配备小麦400kg、木屑300kg、谷壳100kg、麸皮150kg、石灰30kg、土壤20kg、纯化水650kg。

b.将小麦和谷壳放入纯化水中提前浸泡24小时,然后连同其它配料一起放入到拌料机里面,混合均匀,然后再用装袋机分装至培养袋里面,得到菌包,本实施例采用规格为17×35cm的聚丙烯培养袋,平均每袋放入2斤培养基;把装好的菌包整齐的码在灭菌架上面,推入高压灭菌锅里面,关闭锅门,最好不要提前关闭锅门,在锅内温度达到80°时关闭锅门,然后检查锅炉是否有漏气的地方,一切正常后继续加温灭菌,当温度升至121°时保持灭菌20小时,待压力回零时打开灭菌锅门,把菌包推入冷却室冷却至菌包温度在18°,得到栽培种培养袋。

c.在无菌室里迅速把原种转接到菌包里,封好菌包口,然后移至培养室培养,保持培养室在16°的恒温环境下避光培养21天,菌丝即可长满菌包,得到栽培种。本实施例采用流水生产线进行菌包接种,两人合作的形式,一人把打开袋口,一人迅速的把原种转接到菌包里,迅速封好菌包口。

d.培养期间观察菌包是否有感染,及时排查,如有污染即刻清理出培养室,并对培养室进行消毒处理。

⑶制备营养袋:配备小麦2000kg、木屑4000kg、谷壳2200kg、麸皮1500kg、石灰300kg、纯化水6500kg;将小麦和谷壳放入纯化水中提前浸泡24小时,然后连同其它配料一起放入到拌料机里面,混合均匀,然后再用装袋机装入基料袋,本实施例的基料袋采用规格为12×28cm的聚丙烯材料袋,平均每袋放入0.55斤基质料;把装好的基料袋扎口并放入编织袋内,然后推入高压灭菌锅里面,当温度升至121°时保持灭菌20小时,待压力回零时打开灭菌锅门,把编织袋推入冷却室冷却至温度在18°,得到营养袋。

⑷播种:播种前先要把大棚里面均匀的撒一层石灰,本实施例每亩铺撒100斤石灰,然后用旋耕机把土地旋耕一次,把里面的碎石杂草处理干净,用石灰粉标出厢面宽0.6米,厢面间距0.3米的畦和走道;然后查看土壤湿度,保持空气湿度为87%,气温为10°,播种时首先把菌包拉倒大棚里面,用菌种粉碎机把菌包打碎,菌种碎块即栽培种,然后把栽培种均匀的撒播在厢面上面,每个平方面积撒播一斤栽培种,播种后覆土,覆土厚度为3厘米左右,2天后菌种开始萌发,然后浇一次水,每平方米面积喷水1.5kg,然后覆盖一层黑薄膜于厢面上面。

⑸管理:田间管理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菌丝管理阶段,羊肚菌进入菌丝管理阶段要严格的注意通风,并保持空气湿度为87%,待菌丝生长至6天菌丝即可爬满厢面,然后可打开薄膜摆放营养袋,优选每亩用量1800袋,把营养袋运至大棚,在袋面打两排小孔或者袋面划一刀5厘米的口子,然后均匀的覆在厢面上即可,划口一面必须和地面接触,最后盖好薄膜。

第二阶段为出菇管理阶段,营养袋摆放6天就会有大量菌丝开始在营养袋里面生长,同时厢面会有大量白色的分生孢子即菌霜产生,持续30天时观察到袋内培养料绝大部分长满由白色变褐黄色,厢面上的分生孢子已开始消退时,要及时将营养袋袋子全部拣出,接着分生孢子还在继续消退时,羊肚菌菌丝发育成熟,即进入出菇阶段。

第三阶段为原基管理阶段,羊肚菌菌丝生长发育45天的时候,保持大棚内温度在13°,在此期间喷水一天进行催菇,每隔一小时每平方米面积间断进行雾化喷水0.1kg;催菇结束就慢慢会有小原基出现,有了原基后土壤湿度要保持在43%,空气湿度83%,保持土壤温度在12°,空气温度在16°。

⑹采收:28天后,原基生长成为羊肚菌,羊肚菌由黑边褐色或者由黄变黑后,菌帽上的棱纹路打开后,菌柄白色时采收;采收的时候一只手轻轻捏住羊肚菌菌根部,然后用锋利的小刀从基部割断,把菇脚上面的泥巴清理干净,然后装袋冷藏。

采收完毕后发现,本棚内整个采收期短,出菇整齐,菌柄粗壮,菌盖粗大,共采收新鲜羊肚菌291.8kg,折算亩产486.6kg。

实施例2。

实施一种羊肚菌的大棚种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⑴建棚:与实施例1相同。

⑵制种:分为三个级别培养制作菌种,即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具体如下。

①母种的制作。

a.配备母种培养基:配备马铃薯200克、琼脂2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0.5克、纯化水1000克。

b.把配备好的母种培养基分装至试管内容量的20%,然后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升温至121°高温灭菌30分钟,待压力回零时,打开灭菌锅门摆斜面冷却,得到母种试管。

c.选择新鲜无霉变的羊肚菌子实体,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组织分离获得母种,迅速放入到母种试管内的母种培养基上,塞上棉塞,转移至培养室,在17°的恒温环境下避光培养7天,菌丝即可长满试管,得到母种。

②原种的制作。

a.配备原种培养基:配备小麦65kg、木屑20kg、麸皮12kg、石灰3kg、磷酸二氢钾0.5kg,纯化水60kg。

b.将小麦放入纯化水中提前浸泡24小时,然后放入上述其它配料,混合均匀,分装至750毫升规格的培养瓶里面,装至瓶肩,塞好瓶口,放进高压灭菌锅内,121°高温灭菌2小时,待压力回零时打开灭菌锅门,冷却后即得到原种培养瓶。

c.在无菌操作下把母种转接到原种瓶里面,转移至培养室,在17°的恒温环境下避光培养1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种瓶,得到原种。

d.培养期间要观察菌种是否有感染,及时排查,如有污染即刻清理出培养室,并对培养室进行消毒处理。

③栽培种的制作。

a.配备栽培种培养基:配备小麦400kg、木屑300kg、谷壳100kg、麸皮150kg、石灰30kg、土壤20kg、纯化水650kg。

b.将小麦和谷壳放入纯化水中提前浸泡24小时,然后连同其它配料一起放入到拌料机里面,混合均匀,然后再用装袋机分装至培养袋里面,得到菌包,本实施例采用规格为17×35cm的聚丙烯培养袋,平均每袋放入2.5斤培养基即可;把装好的菌包整齐的码在灭菌架上面,推入高压灭菌锅里面,关闭锅门,最好不要提前关闭锅门,在锅内温度达到85°时关闭锅门,然后检查锅炉是否有漏气的地方,一切正常后继续加温灭菌,当温度升至121°时保持灭菌20小时,待压力回零时打开灭菌锅门,把菌包推入冷却室冷却至菌包温度在20°,得到栽培种培养袋。

c.在无菌室里迅速把原种转接到菌包里,封好菌包口,然后移至培养室培养,保持培养室在17°的恒温环境下避光培养2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包,得到栽培种。本实施例采用流水生产线进行菌包接种,两人合作的形式,一人把打开袋口,一人迅速的把原种转接到菌包里,迅速封好菌包口。

d.培养期间观察菌包是否有感染,及时排查,如有污染即刻清理出培养室,并对培养室进行消毒处理。

⑶制备营养袋:配备小麦2000kg、木屑4000kg、谷壳2200kg、麸皮1500kg、石灰300kg、纯化水6500kg;将小麦和谷壳放入纯化水中提前浸泡24小时,然后连同其它配料一起放入到拌料机里面,混合均匀,然后再用装袋机装入基料袋,本实施例的基料袋采用规格为12×28cm的聚丙烯材料袋,平均每袋放入0.6斤基质料;把装好的基料袋扎口并放入编织袋内,然后推入高压灭菌锅里面,当温度升至121°时保持灭菌20小时,待压力回零时打开灭菌锅门,把编织袋推入冷却室冷却至温度在20°,得到营养袋。

⑷播种:播种前先要把大棚里面均匀的撒一层石灰,本实施例每亩铺撒100斤石灰,然后用旋耕机把土地旋耕一次,把里面的碎石杂草处理干净,用石灰粉标出厢面宽0.6米,厢面间距0.3米的畦和走道;然后查看土壤湿度,保持空气湿度为90%,气温为13°,播种时首先把菌包拉倒大棚里面,用菌种粉碎机把菌包打碎,菌种碎块即栽培种,然后把栽培种均匀的撒播在厢面上面,每个平方面积撒播一斤栽培种,播种后覆土,覆土厚度为2.5厘米左右,2天后菌种开始萌发,然后浇一次水,每平方米面积喷水1.5kg,然后覆盖一层黑薄膜于厢面上面。

⑸管理:田间管理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菌丝管理阶段,羊肚菌进入菌丝管理阶段要严格的注意通风,并保持空气湿度为90%,待菌丝生长至7天菌丝即可爬满厢面,然后可打开薄膜摆放营养袋,优选每亩用量1800袋,把营养袋运至大棚,在袋面打两排小孔或者袋面划一刀5厘米的口子,然后均匀的覆在厢面上即可,划口一面必须和地面接触,最后盖好薄膜。

第二阶段为出菇管理阶段,营养袋摆放7天就会有大量菌丝开始在营养袋里面生长,同时厢面会有大量白色的分生孢子即菌霜产生,持续38天时观察到袋内培养料绝大部分长满由白色变褐黄色,厢面上的分生孢子已开始消退时,要及时将营养袋袋子全部拣出,接着分生孢子还在继续消退时,羊肚菌菌丝发育成熟,即进入出菇阶段。

第三阶段为原基管理阶段,羊肚菌菌丝生长发育53天的时候,保持大棚内温度在16°,在此期间喷水一天进行催菇,每隔一小时每平方米面积间断进行雾化喷水0.1kg;催菇结束就慢慢会有小原基出现,有了原基后土壤湿度要保持在45%,空气湿度85%,保持土壤温度在15°之间,空气温度在20°之间。

⑹采收:30天后,原基生长成为羊肚菌,羊肚菌由黑边褐色或者由黄变黑后,菌帽上的棱纹路打开后,菌柄白色时采收;采收的时候一只手轻轻捏住羊肚菌菌根部,然后用锋利的小刀从基部割断,把菇脚上面的泥巴清理干净,然后装袋冷藏。

采收完毕后发现,本棚内整个采收期短,出菇整齐,菌柄粗壮,菌盖粗大,共采收新鲜羊肚菌297.5kg,折算亩产496.1kg。

实施例3。

实施一种羊肚菌的大棚种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⑴建棚:与实施例1相同。

⑵制种:分为三个级别培养制作菌种,即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具体如下。

①母种的制作。

a.配备母种培养基:配备马铃薯200克、琼脂2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0.5克、纯化水1000克。

b.把配备好的母种培养基分装至试管内容量的20%,然后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升温至121°高温灭菌30分钟,待压力回零时,打开灭菌锅门摆斜面冷却,得到母种试管。

c.选择新鲜无霉变的羊肚菌子实体,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组织分离获得母种,迅速放入到母种试管内的母种培养基上,塞上棉塞,转移至培养室,在18°的恒温环境下避光培养6天,菌丝即可长满试管,得到母种。

②原种的制作。

a.配备原种培养基:配备小麦65kg、木屑20kg、麸皮12kg、石灰3kg、磷酸二氢钾0.5kg,纯化水60kg。

b.将小麦放入纯化水中提前浸泡24小时,然后放入上述其它配料,混合均匀,分装至750毫升规格的培养瓶里面,装至瓶肩,塞好瓶口,放进高压灭菌锅内,121°高温灭菌2小时,待压力回零时打开灭菌锅门,冷却后即得到原种培养瓶。

c.在无菌操作下把母种转接到原种瓶里面,转移至培养室,在18°的恒温环境下避光培养9天,菌丝即可长满菌种瓶,得到原种。

d.培养期间要观察菌种是否有感染,及时排查,如有污染即刻清理出培养室,并对培养室进行消毒处理。

③栽培种的制作。

a.配备栽培种培养基:配备小麦400kg、木屑300kg、谷壳100kg、麸皮150kg、石灰30kg、土壤20kg、纯化水650kg。

b.将小麦和谷壳放入纯化水中提前浸泡24小时,然后连同其它配料一起放入到拌料机里面,混合均匀,然后再用装袋机分装至培养袋里面,得到菌包,本实施例采用规格为17×35cm的聚丙烯培养袋,平均每袋放入3斤培养基;把装好的菌包整齐的码在灭菌架上面,推入高压灭菌锅里面,关闭锅门,最好不要提前关闭锅门,在锅内温度达到90°时关闭锅门,然后检查锅炉是否有漏气的地方,一切正常后继续加温灭菌,当温度升至121°时保持灭菌20小时,待压力回零时打开灭菌锅门,把菌包推入冷却室冷却至菌包温度在22°,得到栽培种培养袋。

c.在无菌室里迅速把原种转接到菌包里,封好菌包口,然后移至培养室培养,保持培养室在18°的恒温环境下避光培养19天,菌丝即可长满菌包,得到栽培种。本实施例采用流水生产线进行菌包接种,两人合作的形式,一人把打开袋口,一人迅速的把原种转接到菌包里,迅速封好菌包口。

d.培养期间观察菌包是否有感染,及时排查,如有污染即刻清理出培养室,并对培养室进行消毒处理。

⑶制备营养袋:配备小麦2000kg、木屑4000kg、谷壳2200kg、麸皮1500kg、石灰300kg、纯化水6500kg;将小麦和谷壳放入纯化水中提前浸泡24小时,然后连同其它配料一起放入到拌料机里面,混合均匀,然后再用装袋机装入基料袋,本实施例的基料袋采用规格为12×28cm的聚丙烯材料袋,平均每袋放入0.65斤基质料;把装好的基料袋扎口并放入编织袋内,然后推入高压灭菌锅里面,当温度升至121°时保持灭菌20小时,待压力回零时打开灭菌锅门,把编织袋推入冷却室冷却至温度在22°,得到营养袋。

⑷播种:播种前先要把大棚里面均匀的撒一层石灰,本实施例每亩铺撒100斤石灰,然后用旋耕机把土地旋耕一次,把里面的碎石杂草处理干净,用石灰粉标出厢面宽0.6米,厢面间距0.3米的畦和走道;然后查看土壤湿度,保持空气湿度为93%,气温为16°,播种时首先把菌包拉倒大棚里面,用菌种粉碎机把菌包打碎,菌种碎块即栽培种,然后把栽培种均匀的撒播在厢面上面,每个平方面积撒播一斤栽培种,播种后覆土,覆土厚度为3厘米,2天后菌种开始萌发,然后浇一次水,每平方米面积喷水1.5kg,然后覆盖一层黑薄膜于厢面上面。

⑸管理:田间管理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菌丝管理阶段,羊肚菌进入菌丝管理阶段要严格的注意通风,并保持空气湿度为93%,待菌丝生长至8天菌丝即可爬满厢面,然后可打开薄膜摆放营养袋,优选每亩用量1800袋,把营养袋运至大棚,在袋面打两排小孔或者袋面划一刀5厘米左右的口子,然后均匀的覆在厢面上即可,划口一面必须和地面接触,最后盖好薄膜。

第二阶段为出菇管理阶段,营养袋摆放8天就会有大量菌丝开始在营养袋里面生长,同时厢面会有大量白色的分生孢子即菌霜产生,持续45天时观察到袋内培养料绝大部分长满由白色变褐黄色,厢面上的分生孢子已开始消退时,要及时将营养袋袋子全部拣出,接着分生孢子还在继续消退时,羊肚菌菌丝发育成熟,即进入出菇阶段。

第三阶段为原基管理阶段,羊肚菌菌丝生长发育60天的时候,保持大棚内温度在18°,在此期间喷水一天进行催菇,每隔一小时每平方米面积间断进行雾化喷水0.1kg;催菇结束就慢慢会有小原基出现,有了原基后土壤湿度要保持在47%,空气湿度87%,保持土壤温度在18°,空气温度在25°。

⑹采收:32天后,原基生长成为羊肚菌,羊肚菌由黑边褐色或者由黄变黑后,菌帽上的棱纹路打开后,菌柄白色时采收;采收的时候一只手轻轻捏住羊肚菌菌根部,然后用锋利的小刀从基部割断,把菇脚上面的泥巴清理干净,然后装袋冷藏。

采收完毕后发现,本棚内整个采收期短,出菇整齐,菌柄粗壮,菌盖粗大,共采收新鲜羊肚菌293.7kg,折算亩产489.7kg。

对比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各个大棚旁边,有本公司以前种植羊肚菌的单个拱平顶大棚,2019年2月,公司在大棚内按照常规方法种植羊肚菌,进行对比试验。

1.选择常用的拱顶大棚。

2.菌料的培养。

将原种接入培养袋的培养基质内,封口,置于温度为18-19℃、相对湿度为58%-60%的培养室进行培养。

3.播种。

选用菌丝旺盛、长势良好、无霉变、无损害的培养袋,拆开捏碎里面的培养菌料,均匀撒于畦面,覆盖厚度为2.6-2.8cm的细土。

4.田间管理。

控制大棚内的温度为13-15℃、相对湿度为48%-50%,直至出菇期调整大棚内温度为17-19℃、相对湿度为55%-57%。

5.收菌。

当羊肚菌子实体生长完毕后按照规格采收。

采收完毕后发现,本棚内整个采收期长,出菇不齐,采收时间不一,中部的先出菇,两侧的慢出菇,菌柄略小,菌盖略瘦,共采收新鲜羊肚菌231.6kg,折算亩产386.2kg。

表1:各个实施例与对比实施例的对比结果表。

可见,按照本方法种植的羊肚菌采收期短,出菇整齐,菌柄粗壮,菌盖粗大,平均亩产可增加26.0%-28.46%,有效提高了产量和出菇质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