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袋法种植猴头菇采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90332发布日期:2019-12-24 13:41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袋法种植猴头菇采摘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猴头菇种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吊袋法种植猴头菇采摘机。



背景技术:

猴头菇属齿菌科的菌类,菌伞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长约1~3厘米,它的子实体圆而厚,新鲜时白色,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径3.5~10厘米,并且生长具有向地性,在实际采摘过程中,采用人工采摘,效率低下,同时由于人工同时对不同高度的猴头菇菌体采摘,极易导致腰肌劳损,同时由于人工操作不当,容易导致猴头菇吊袋破损,无法第二次培养猴头菇菌体,以及采摘猴头菇因效率低下,长时间堆积,导致菌体腐败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在实际采摘过程中,采用人工采摘,效率低下,同时由于人工同时对不同高度的猴头菇菌体采摘,极易导致腰肌劳损,同时由于人工操作不当,容易导致猴头菇吊袋破损,无法第二次培养猴头菇菌体,以及采摘猴头菇因效率低下,长时间堆积,导致菌体腐败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吊袋法种植猴头菇采摘机。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吊袋法种植猴头菇采摘机,包括反应舱、进料口、培养基吞吐机构、切割脱离机构、成品出口、高压喷雾、培养基暂存口、第一液压气缸、第二液压气缸、动力选择机构、支撑移动平台、步进电机、控制终端和万向脚轮,所述反应舱顶端中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反应舱内顶端与内底端设置有培养基吞吐机构,所述反应舱内中部设置有切割脱离机构,所述反应舱右端中部设置有成品出口,所述反应舱底端中部设置有培养基暂存口,所述反应舱底端右侧与第一液压气缸进行焊接,所述反应舱底端左侧与第二液压气缸进行焊接,所述反应舱所述底端左侧设置有动力选择机构,并且动力选择机构右端中部通过安装座与第二液压气缸相连接,所述切割脱离机构底端右中部设置有高压喷雾,所述第一液压气缸底端与支撑移动平台进行焊接,并且支撑移动平台顶端左部与第二液压气缸相连接,所述动力选择机构底端后部与步进电机进行啮合,并且步进电机底端与支撑移动平台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撑移动平台顶端右侧与控制终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撑移动平台底端与万向脚轮进行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培养基吞吐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一摇柄、第一c形抓柄、第一限位滑槽、第一圆柱齿轮、第二圆柱齿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二摇柄、第二c形抓柄、第二限位滑槽、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三摇柄、第三c形抓柄、第三限位滑槽、第三圆柱齿轮、第四圆柱齿轮、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四摇柄、第四c形抓柄和第四限位滑槽,所述第一锥齿轮顶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后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进行插接,所述第一传动轮右方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上方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一摇柄进行插接,所述第一摇柄前端右底部与第一c形抓柄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一c形抓柄前端中部与第一限位滑槽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一圆柱齿轮进行插接,所述第一圆柱齿轮右端与第二圆柱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二圆柱齿轮前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进行插接,所述第四传动轮右上方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五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二摇柄进行插接,所述第二摇柄前端左底部与第二c形抓柄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c形抓柄前端中部与第二限位滑槽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顶端通过圆杆与第三锥齿轮进行插接,所述第三锥齿轮顶端后部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四锥齿轮后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进行插接,所述第六传动轮右方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七传动轮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八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三摇柄进行插接,所述第三摇柄前端右顶部与第三c形抓柄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三c形抓柄前端中部与第三限位滑槽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七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三圆柱齿轮进行插接,所述第三圆柱齿轮右端与第四圆柱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四圆柱齿轮前端中部与第九传动轮,所述第九传动轮右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十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四摇柄进行插接,所述第四摇柄前端左顶部与第四c形抓柄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四c形抓柄前端中部与第四限位滑槽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底端通过圆杆与动力选择机构进行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滑槽底端与反应舱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滑槽底端与反应舱相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滑槽顶端与反应舱相连接,所述第四限位滑槽与反应舱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切割脱离机构包括第十一传动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五圆柱齿轮、第六圆柱齿轮、第七圆柱齿轮、外齿圈、第一梯形导板、第一粗孔筛网、第二粗孔筛网、行星轮、螺旋刀片、太阳齿圈、第一限位挡板和第二限位挡板,所述第十一传动轮顶端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插接,第一电动推杆外表面顶部与第五圆柱齿轮进行插接,所述第五圆柱齿轮右端与第六圆柱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六圆柱齿轮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七圆柱齿轮进行插接,所述第七圆柱齿左端与外齿圈进行啮合,所述外齿圈顶端四角通过支撑杆与第一梯形导板进行焊接,所述第一梯形导板左端底部与第一粗孔筛网进行焊接,所述第一梯形导板右端底部与第二粗孔筛网进行焊接,所述外齿圈内表面左底部与行星轮,所述行星轮顶端与螺旋刀片进行焊接,所述行星轮右端顶部与太阳齿圈进行啮合,所述太阳齿圈底端左侧与第一限位挡板进行焊接,所述太阳齿圈底端右侧与第二限位挡板焊接,所述第十一传动轮底端通过圆杆与反应舱进行焊接,所述第一限位挡板底端与反应舱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挡板底端与反应舱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动力选择机构包括第五锥齿轮、第二电动推杆、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八圆柱齿轮、第十二传动轮、第九圆柱齿轮、第十三传动轮、第八锥齿轮、第十圆柱齿轮、第九锥齿轮、第十四传动轮和第十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顶端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插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顶端与第六锥齿轮进行插接,所述第六锥齿轮顶端前部与第七锥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七锥齿轮前端中部与第八圆柱齿轮进行插接,所述第八圆柱齿轮前端中部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插接,所述第八圆柱齿轮左端与第九圆柱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十二传动轮左上方与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十三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八锥齿轮进行插接,所述第八锥齿轮后端中部与第十圆柱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八锥齿轮前端顶部与第九锥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九锥齿轮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插接,所述第五锥齿轮底端后部与步进电机相连接,所述第六锥齿轮后端通过安装板与第二液压气缸相连接,所述第十四传动轮顶端与培养基吞吐机构相连接,所述第十四传动轮右方通过皮带与切割脱离机构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移动平台包括支撑底板、第一转动座、第一伸缩推杆、握持手柄、防滑硅胶垫、第二转动座和第二伸缩推杆,所述支撑底板订单左中部与第一转动座进行焊接,所述支撑底板顶端右中部与第二转动座进行焊接,所述第一转动座顶端与第一伸缩推杆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推杆顶端与握持手柄进行焊接,所述握持手柄外表面与防滑硅胶垫进行套接,所述第二转动座顶端与第二伸缩推杆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伸缩推杆顶端与握持手柄相连接,所述支撑底板顶端右侧与第一液压气缸相连接,所述支撑底板顶端左侧与第二液压气缸相连接,所述支撑底板底端与万向脚轮相连接,所述握持手柄顶端右侧与控制终端进行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行星轮共设置有三个,并且在外齿圈与太阳齿圈之间等距分布,并且行星轮顶端均设置有螺旋刀片。

优选地,所述成品出口设置为向下开口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梯形导板顶端设置为圆环状,并且圆环内直径与螺旋刀片相切圆的直径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猴头菇在实际采摘过程中,采用人工采摘,效率低下,同时由于人工同时对不同高度的猴头菇菌体采摘,极易导致腰肌劳损,同时由于人工操作不当,容易导致猴头菇吊袋破损,无法第二次培养猴头菇菌体,以及采摘猴头菇因效率低下,长时间堆积,导致菌体腐败的问题,设计了培养基吞吐机构、切割脱离机构、动力选择机构和支撑移动平台,动力选择机构选择联动培养基吞吐机构和切割脱离机构配合实现对猴头菇吊袋上猴头菇采摘的自动化,完成猴头菇吊袋进入反应舱后的切割分离猴头菇,同时清洗、旋转、风干送出成品,最后将处理过得猴头菇吊袋完整的吐出采摘机,进行二次培育,达到了提高了采摘效率,同时将清洗干燥一体化,改变了因人工采摘收集对猴头菇处理不及时,造成具体表面腐败,提高了采摘成品率,保持切下的猴头菇的完整性,不会损伤吊袋,便于培养基用于二次培育,提高了设备的可移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培养基吞吐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切割脱离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七圆柱齿轮、外齿圈、行星轮和太阳齿圈组合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动力选择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的支撑移动平台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反应舱,2-进料口,3-培养基吞吐机构,4-切割脱离机构,5-成品出口,6-高压喷雾,7-培养基暂存口,8-第一液压气缸,9-第二液压气缸,10-动力选择机构,11-支撑移动平台,12-步进电机,13-控制终端,14-万向脚轮,301-第一锥齿轮,302-第二锥齿轮,303-第一传动轮,304-第二传动轮,305-第三传动轮,306-第一摇柄,307-第一c形抓柄,308-第一限位滑槽,309-第一圆柱齿轮,3010-第二圆柱齿轮,3011-第四传动轮,3012-第五传动轮,3013-第二摇柄,3014-第二c形抓柄,3015-第二限位滑槽,3016-第三锥齿轮,3017-第四锥齿轮,3018-第六传动轮,3019-第七传动轮,3020-第八传动轮,3021-第三摇柄,3022-第三c形抓柄,3023-第三限位滑槽,3024-第三圆柱齿轮,3025-第四圆柱齿轮,3026-第九传动轮,3027-第十传动轮,3028-第四摇柄,3029-第四c形抓柄,3030-第四限位滑槽,401-第十一传动轮,402-第一电动推杆,403-第五圆柱齿轮,404-第六圆柱齿轮,405-第七圆柱齿轮,406-外齿圈,407-第一梯形导板,408-第一粗孔筛网,409-第二粗孔筛网,4010-行星轮,4011-螺旋刀片,4012-太阳齿圈,4013-第一限位挡板,4014-第二限位挡板,1001-第五锥齿轮,1002-第二电动推杆,1003-第六锥齿轮,1004-第七锥齿轮,1005-第八圆柱齿轮,1006-第十二传动轮,1007-第九圆柱齿轮,1008-第十三传动轮,1009-第八锥齿轮,10010-第十圆柱齿轮,10011-第九锥齿轮,10012-第十四传动轮,1101-支撑底板,1102-第一转动座,1103-第一伸缩推杆,1104-握持手柄,1105-防滑硅胶垫,1106-第二转动座,1107-第二伸缩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吊袋法种植猴头菇采摘机,如图1-6所示,包括反应舱1、进料口2、培养基吞吐机构3、切割脱离机构4、成品出口5、高压喷雾6、培养基暂存口7、第一液压气缸8、第二液压气缸9、动力选择机构10、支撑移动平台11、步进电机12、控制终端13和万向脚轮14,所述反应舱1顶端中部设置有进料口2,所述反应舱1内顶端与内底端设置有培养基吞吐机构3,所述反应舱1内中部设置有切割脱离机构4,所述反应舱1右端中部设置有成品出口5,所述反应舱1底端中部设置有培养基暂存口7,所述反应舱1底端右侧与第一液压气缸8进行焊接,所述反应舱1底端左侧与第二液压气缸9进行焊接,所述反应舱1所述底端左侧设置有动力选择机构10,并且动力选择机构10右端中部通过安装座与第二液压气缸9相连接,所述切割脱离机构4底端右中部设置有高压喷雾6,所述第一液压气缸8底端与支撑移动平台11进行焊接,并且支撑移动平台11顶端左部与第二液压气缸9相连接,所述动力选择机构10底端后部与步进电机12进行啮合,并且步进电机12底端与支撑移动平台11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撑移动平台11顶端右侧与控制终端13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撑移动平台11底端与万向脚轮14进行螺栓连接。

其中,所述培养基吞吐机构3包括第一锥齿轮301、第二锥齿轮302、第一传动轮303、第二传动轮304、第三传动轮305、第一摇柄306、第一c形抓柄307、第一限位滑槽308、第一圆柱齿轮309、第二圆柱齿轮3010、第四传动轮3011、第五传动轮3012、第二摇柄3013、第二c形抓柄3014、第二限位滑槽3015、第三锥齿轮3016、第四锥齿轮3017、第六传动轮3018、第七传动轮3019、第八传动轮3020、第三摇柄3021、第三c形抓柄3022、第三限位滑槽3023、第三圆柱齿轮3024、第四圆柱齿轮3025、第九传动轮3026、第十传动轮3027、第四摇柄3028、第四c形抓柄3029和第四限位滑槽3030,所述第一锥齿轮301顶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302进行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302后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303进行插接,所述第一传动轮303右方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304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304上方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305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305前端中部与第一摇柄306进行插接,所述第一摇柄306前端右底部与第一c形抓柄307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一c形抓柄307前端中部与第一限位滑槽308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304后端中部与第一圆柱齿轮309进行插接,所述第一圆柱齿轮309右端与第二圆柱齿轮3010进行啮合,所述第二圆柱齿轮3010前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3011进行插接,所述第四传动轮3011右上方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3012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五传动轮3012前端中部与第二摇柄3013进行插接,所述第二摇柄3013前端左底部与第二c形抓柄3014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c形抓柄3014前端中部与第二限位滑槽3015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301顶端通过圆杆与第三锥齿轮3016进行插接,所述第三锥齿轮3016顶端后部与第四锥齿轮3017进行啮合,所述第四锥齿轮3017后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3018进行插接,所述第六传动轮3018右方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3019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七传动轮3019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3020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八传动轮3020前端中部与第三摇柄3021进行插接,所述第三摇柄3021前端右顶部与第三c形抓柄3022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三c形抓柄3022前端中部与第三限位滑槽3023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七传动轮3019后端中部与第三圆柱齿轮3024进行插接,所述第三圆柱齿轮3024右端与第四圆柱齿轮3025进行啮合,所述第四圆柱齿轮3025前端中部与第九传动轮3026,所述第九传动轮3026右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3027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十传动轮3027前端中部与第四摇柄3028进行插接,所述第四摇柄3028前端左顶部与第四c形抓柄3029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四c形抓柄3029前端中部与第四限位滑槽3030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301底端通过圆杆与动力选择机构10进行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滑槽308底端与反应舱1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滑槽3015底端与反应舱1相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滑槽3023顶端与反应舱1相连接,所述第四限位滑槽3030与反应舱1相连接。

其中,所述切割脱离机构4包括第十一传动轮401、第一电动推杆402、第五圆柱齿轮403、第六圆柱齿轮404、第七圆柱齿轮405、外齿圈406、第一梯形导板407、第一粗孔筛网408、第二粗孔筛网409、行星轮4010、螺旋刀片4011、太阳齿圈4012、第一限位挡板4013和第二限位挡板4014,所述第十一传动轮401顶端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402进行插接,第一电动推杆402外表面顶部与第五圆柱齿轮403进行插接,所述第五圆柱齿轮403右端与第六圆柱齿轮404进行啮合,所述第六圆柱齿轮404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七圆柱齿轮405进行插接,所述第七圆柱齿左端与外齿圈406进行啮合,所述外齿圈406顶端四角通过支撑杆与第一梯形导板407进行焊接,所述第一梯形导板407左端底部与第一粗孔筛网408进行焊接,所述第一梯形导板407右端底部与第二粗孔筛网409进行焊接,所述外齿圈406内表面左底部与行星轮4010,所述行星轮4010顶端与螺旋刀片4011进行焊接,所述行星轮4010右端顶部与太阳齿圈4012进行啮合,所述太阳齿圈4012底端左侧与第一限位挡板4013进行焊接,所述太阳齿圈4012底端右侧与第二限位挡板4014焊接,所述第十一传动轮401底端通过圆杆与反应舱1进行焊接,所述第一限位挡板4013底端与反应舱1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挡板4014底端与反应舱1相连接。

其中,所述动力选择机构10包括第五锥齿轮1001、第二电动推杆1002、第六锥齿轮1003、第七锥齿轮1004、第八圆柱齿轮1005、第十二传动轮1006、第九圆柱齿轮1007、第十三传动轮1008、第八锥齿轮1009、第十圆柱齿轮10010、第九锥齿轮10011、第十四传动轮10012和第十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1001顶端与第二电动推杆1002进行插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002顶端与第六锥齿轮1003进行插接,所述第六锥齿轮1003顶端前部与第七锥齿轮1004进行啮合,所述第七锥齿轮1004前端中部与第八圆柱齿轮1005进行插接,所述第八圆柱齿轮1005前端中部与第十二传动轮1006进行插接,所述第八圆柱齿轮1005左端与第九圆柱齿轮1007进行啮合,所述第十二传动轮1006左上方与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1008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十三传动轮1008后端中部与第八锥齿轮1009进行插接,所述第八锥齿轮1009后端中部与第十圆柱齿轮10010进行啮合,所述第八锥齿轮1009前端顶部与第九锥齿轮10011进行啮合,所述第九锥齿轮10011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十四传动轮10012进行插接,所述第五锥齿轮1001底端后部与步进电机12相连接,所述第六锥齿轮1003后端通过安装板与第二液压气缸9相连接,所述第十四传动轮10012顶端与培养基吞吐机构3相连接,所述第十四传动轮10012右方通过皮带与切割脱离机构4相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移动平台11包括支撑底板1101、第一转动座1102、第一伸缩推杆1103、握持手柄1104、防滑硅胶垫1105、第二转动座1106和第二伸缩推杆1107,所述支撑底板1101订单左中部与第一转动座1102进行焊接,所述支撑底板1101顶端右中部与第二转动座1106进行焊接,所述第一转动座1102顶端与第一伸缩推杆1103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推杆1103顶端与握持手柄1104进行焊接,所述握持手柄1104外表面与防滑硅胶垫1105进行套接,所述第二转动座1106顶端与第二伸缩推杆1107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伸缩推杆1107顶端与握持手柄1104相连接,所述支撑底板1101顶端右侧与第一液压气缸8相连接,所述支撑底板1101顶端左侧与第二液压气缸9相连接,所述支撑底板1101底端与万向脚轮14相连接,所述握持手柄1104顶端右侧与控制终端13进行螺栓连接。

其中,所述行星轮4010共设置有三个,并且在外齿圈406与太阳齿圈4012之间等距分布,并且行星轮4010顶端均设置有螺旋刀片4011。

其中,所述成品出口5设置为向下开口状。

其中,所述第一梯形导板407顶端设置为圆环状,并且圆环内直径与螺旋刀片4011相切圆的直径相等。

工作原理:将猴头菇采摘机推至猴头菇吊袋培养基的底端,通过控制终端13操控第一液压气缸8和第二液压气缸9上升,同时使反应舱1将顶端的吊袋顶起,然后使得培养在进料口2处进行堆积,使用培养基吞吐机构3夹持推动培养基吊袋顺序缓慢进入切割脱离机构4进行切割,被切下的猴头菇经过高压喷雾6的洗涤后通过成品出口5进行及时收集,被收割过的猴头菇吊袋,通过培养基暂存口7离开反应舱1,当该柱上所有吊袋处理完成后,收缩第一液压气缸8和第二液压气缸9,将反应舱1下降,使用动力选择机构10再通过培养基吞吐机构3将培养基吊袋逐步吐出,推出猴头菇采摘机实现完整采摘流程,本装置使用时通过培养基吞吐机构3、切割脱离机构4与动力选择机构10的联动,使切割脱离机构4的旋转切割改变了原有人工采摘的繁琐,同时培养基吞吐机构3保存了培养基的完整性,使其不影响再次种植培养。

其中,所述培养基吞吐机构3包括第一锥齿轮301、第二锥齿轮302、第一传动轮303、第二传动轮304、第三传动轮305、第一摇柄306、第一c形抓柄307、第一限位滑槽308、第一圆柱齿轮309、第二圆柱齿轮3010、第四传动轮3011、第五传动轮3012、第二摇柄3013、第二c形抓柄3014、第二限位滑槽3015、第三锥齿轮3016、第四锥齿轮3017、第六传动轮3018、第七传动轮3019、第八传动轮3020、第三摇柄3021、第三c形抓柄3022、第三限位滑槽3023、第三圆柱齿轮3024、第四圆柱齿轮3025、第九传动轮3026、第十传动轮3027、第四摇柄3028、第四c形抓柄3029和第四限位滑槽3030,所述第一锥齿轮301顶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302进行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302后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303进行插接,所述第一传动轮303右方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304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304上方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305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305前端中部与第一摇柄306进行插接,所述第一摇柄306前端右底部与第一c形抓柄307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一c形抓柄307前端中部与第一限位滑槽308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304后端中部与第一圆柱齿轮309进行插接,所述第一圆柱齿轮309右端与第二圆柱齿轮3010进行啮合,所述第二圆柱齿轮3010前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3011进行插接,所述第四传动轮3011右上方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3012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五传动轮3012前端中部与第二摇柄3013进行插接,所述第二摇柄3013前端左底部与第二c形抓柄3014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c形抓柄3014前端中部与第二限位滑槽3015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301顶端通过圆杆与第三锥齿轮3016进行插接,所述第三锥齿轮3016顶端后部与第四锥齿轮3017进行啮合,所述第四锥齿轮3017后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3018进行插接,所述第六传动轮3018右方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3019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七传动轮3019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3020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八传动轮3020前端中部与第三摇柄3021进行插接,所述第三摇柄3021前端右顶部与第三c形抓柄3022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三c形抓柄3022前端中部与第三限位滑槽3023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七传动轮3019后端中部与第三圆柱齿轮3024进行插接,所述第三圆柱齿轮3024右端与第四圆柱齿轮3025进行啮合,所述第四圆柱齿轮3025前端中部与第九传动轮3026,所述第九传动轮3026右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3027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十传动轮3027前端中部与第四摇柄3028进行插接,所述第四摇柄3028前端左顶部与第四c形抓柄3029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四c形抓柄3029前端中部与第四限位滑槽3030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301底端通过圆杆与动力选择机构10进行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滑槽308底端与反应舱1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滑槽3015底端与反应舱1相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滑槽3023顶端与反应舱1相连接,所述第四限位滑槽3030与反应舱1相连接。

当培养基吊袋进入反应舱1后,通过第一锥齿轮301的转动,使第三锥齿轮3016啮合第四锥齿轮3017进行转动,使第六传动轮3018转动,同时通过皮带传动,使第七传动轮3019传动第八传动轮3020进行转动,使第三摇柄3021进行转动,使得传动第三c形抓柄3022进行摆动,由于第三限位滑槽3023的限位作用,使第三c形抓柄3022形成规律运动,同时第七传动轮3019与第三圆柱齿轮3024进行同步转动,通过第三圆柱齿轮3024与第四圆柱齿轮3025的啮合传动,使得第四圆柱齿轮3025与第九传动轮3026同步转动,进而第九传动轮3026通过皮带传动第十传动轮3027进行转动,使第四摇柄3028进行转动,带动第四c形抓柄3029进行摆动,由于第四限位滑槽3030的限位作用,使第四c形抓柄3029形成规律运动,此时第三c形抓柄3022与第四c形抓柄3029的运动状态相同,将培养基吊袋下拉,联动切割脱离机构4对培养基吊袋表面的猴头菇进行切割分离,然后通过第一锥齿轮301啮合传动第二锥齿轮302,使第一传动轮303转动,再通过皮带传动第二传动轮304和第三传动轮305转动,第一摇柄306的转动,传动第一c形抓柄307进行摆动,由于第一c形抓柄307的限制使第一c形抓柄307形成规律的摆动,同时第二传动轮304与第一圆柱齿轮309进行规律摆动,使得第一圆柱齿轮309啮合传动第二圆柱齿轮3010与第四传动轮3011进行同步转动,第四传动轮3011通过皮带传动,使第五传动轮3012带动第二摇柄3013转动,第二摇柄3013传动第二c形抓柄3014进行摆动,由于第二限位滑槽3015的限位作用,使第二c形抓柄3014形成规律运动,并且第一c形抓柄307与第二c形抓柄3014的运动趋势相同,若要将培养基吊袋吐出时,停止切割脱离机构4的转动,通过第一c形抓柄307与第三c形抓柄3022的相反运动趋势,将培养基吊袋缓慢吐出,培养基吞吐机构3联动切割脱离机构4实现了下料时同步对吊袋表面的猴头菇分离,同时减少人工操作,防止旋转的刀片对人造成伤害,保证了培养基吊袋的完整性,实现了自动化采摘。

其中,所述切割脱离机构4包括第十一传动轮401、第一电动推杆402、第五圆柱齿轮403、第六圆柱齿轮404、第七圆柱齿轮405、外齿圈406、第一梯形导板407、第一粗孔筛网408、第二粗孔筛网409、行星轮4010、螺旋刀片4011、太阳齿圈4012、第一限位挡板4013和第二限位挡板4014,所述第十一传动轮401顶端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402进行插接,第一电动推杆402外表面顶部与第五圆柱齿轮403进行插接,所述第五圆柱齿轮403右端与第六圆柱齿轮404进行啮合,所述第六圆柱齿轮404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七圆柱齿轮405进行插接,所述第七圆柱齿左端与外齿圈406进行啮合,所述外齿圈406顶端四角通过支撑杆与第一梯形导板407进行焊接,所述第一梯形导板407左端底部与第一粗孔筛网408进行焊接,所述第一梯形导板407右端底部与第二粗孔筛网409进行焊接,所述外齿圈406内表面左底部与行星轮4010,所述行星轮4010顶端与螺旋刀片4011进行焊接,所述行星轮4010右端顶部与太阳齿圈4012进行啮合,所述太阳齿圈4012底端左侧与第一限位挡板4013进行焊接,所述太阳齿圈4012底端右侧与第二限位挡板4014焊接,所述第十一传动轮401底端通过圆杆与反应舱1进行焊接,所述第一限位挡板4013底端与反应舱1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挡板4014底端与反应舱1相连接。

当配合培养基吞吐机构3逐渐下料时,第十一传动轮401转动,通过第一电动推杆402,使第五圆柱齿轮403啮合第六圆柱齿轮404进行转动,使得第六圆柱齿轮404带动第七圆柱齿轮405进行转动,使第七圆柱齿轮405外啮合外齿圈406,再通过外齿圈406内啮合三个行星轮4010进行转动,使得螺旋刀片4011进行转动,太阳齿圈4012辅助行星轮4010转动,同时外齿圈406顶端带动第一梯形导板407进行旋转,通过高压喷雾6的间歇运作,达到对猴头菇的清洗,同时第一梯形导板407带动第一粗孔筛网408和第二粗孔筛网409进行旋转将猴头菇表面的水甩干,当到达成品出口5处,猴头菇离开反应舱1并及时进行收集,通过机械采摘,提高了采摘效率,同时将清洗干燥一体化,改变了因人工采摘收集对猴头菇处理不及时,造成具体表面腐败,提高了采摘成品率。

其中,所述动力选择机构10包括第五锥齿轮1001、第二电动推杆1002、第六锥齿轮1003、第七锥齿轮1004、第八圆柱齿轮1005、第十二传动轮1006、第九圆柱齿轮1007、第十三传动轮1008、第八锥齿轮1009、第十圆柱齿轮10010、第九锥齿轮10011、第十四传动轮10012和第十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1001顶端与第二电动推杆1002进行插接,所述第五锥齿轮1001底端后部与第十锥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002顶端与第六锥齿轮1003进行插接,所述第六锥齿轮1003顶端前部与第七锥齿轮1004进行啮合,所述第七锥齿轮1004前端中部与第八圆柱齿轮1005进行插接,所述第八圆柱齿轮1005前端中部与第十二传动轮1006进行插接,所述第八圆柱齿轮1005左端与第九圆柱齿轮1007进行啮合,所述第十二传动轮1006左上方与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1008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十三传动轮1008后端中部与第八锥齿轮1009进行插接,所述第八锥齿轮1009后端中部与第十圆柱齿轮10010进行啮合,所述第八锥齿轮1009前端顶部与第九锥齿轮10011进行啮合,所述第九锥齿轮10011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十四传动轮10012进行插接,所述第五锥齿轮1001底端后部与步进电机12相连接,所述第六锥齿轮1003后端通过安装板与第二液压气缸9相连接,所述第十四传动轮10012顶端与培养基吞吐机构3相连接,所述第十四传动轮10012右方通过皮带与切割脱离机构4相连接。

步进电机12驱动第五锥齿轮1001,通过与第二电动推杆1002啮合转动,带动第六锥齿轮1003进行转动,通过第六锥齿轮1003啮合转动第七锥齿轮1004,当第一液压气缸8和第二液压气缸9升起时,第十二传动轮1006通过皮带传动第十三传动轮1008进行转动,通过第八锥齿轮1009啮合第九锥齿轮10011进行转动,然后带动第十四传动轮10012转动,当第一液压气缸8和第二液压气缸9下降后,第八圆柱齿轮1005通过啮合传动第九圆柱齿轮1007进行转动,第九圆柱齿轮1007再啮合第十圆柱齿轮10010进行转动,第十圆柱齿轮10010传动第八锥齿轮1009通过啮合第九锥齿轮10011带动第十四传动轮10012进行转动,升降后均可进行运作,同时动力传输方式改变,适应将培养基吐出所需应力增大的要求。

其中,所述支撑移动平台11包括支撑底板1101、第一转动座1102、第一伸缩推杆1103、握持手柄1104、防滑硅胶垫1105、第二转动座1106和第二伸缩推杆1107,所述支撑底板1101订单左中部与第一转动座1102进行焊接,所述支撑底板1101顶端右中部与第二转动座1106进行焊接,所述第一转动座1102顶端与第一伸缩推杆1103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推杆1103顶端与握持手柄1104进行焊接,所述握持手柄1104外表面与防滑硅胶垫1105进行套接,所述第二转动座1106顶端与第二伸缩推杆1107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伸缩推杆1107顶端与握持手柄1104相连接,所述支撑底板1101顶端右侧与第一液压气缸8相连接,所述支撑底板1101顶端左侧与第二液压气缸9相连接,所述支撑底板1101底端与万向脚轮14相连接,所述握持手柄1104顶端右侧与控制终端13进行螺栓连接。

当移动是,通过握持套在握持手柄1104外的防滑硅胶垫1105将第一伸缩推杆1103和第二伸缩推杆1107升起,然后调整第一转动座1102和第一伸缩推杆1103的角度,以及第二转动座1106和第二伸缩推杆1107的角度,在不使用时可及时进行收纳,同时节约空间,减少了设备在移动过程中人工操作不便。

其中,所述行星轮4010共设置有三个,并且在外齿圈406与太阳齿圈4012之间等距分布,并且行星轮4010顶端均设置有弧形刀片,贴近培养基吊袋进行切割,同时弧形结构保持切下的猴头菇的完整性,不会损伤吊袋。

其中,所述成品出口5设置为向下开口状,防止猴头菇因飞出导致破损,成品品相不完整。

其中,所述第一梯形导板407顶端设置为圆环状,并且圆环内直径与螺旋刀片4011相切圆的直径相等,切割分离猴头菇的培养基,在重力作用和培养基吞吐机构3运作下,通过孔径,在反应舱1内上下运动。

提供以上描述仅是为了例示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改变本发明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仅出于例示性目的提供,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限于此。因此,应该理解,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该基于权利要求书来解释,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应该被解释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