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拖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9444发布日期:2021-05-14 13:23阅读:82来源:国知局
围拖网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捕鱼用的渔网,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围拖网。


背景技术:

2.传统渔网主要由网丝编成多个网目所构成,且网目的尺寸小于需捕获鱼类的尺寸,所以渔船拉着渔网进行捕鱼时,需捕获鱼类进入渔网就不容易自网目中逃脱,最后借由收网而将渔网及捕获的鱼群收回到船上,再自捕获的鱼群寻找需捕获鱼类。
3.然而,上述渔网具有以下缺点,因渔网本身体积大及重量重,所以收网的过程中,若多个网目无法收合、并拢在一起,会导致渔网产生有无法折收、收纳空间过大等问题,而不利后续渔获或渔网之整理,为人所诟病已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围拖网,其利用渔网本体被收拉时,多个第一菱形网目与多个第二菱形网目会自行收合、并拢,以达到缩减渔网收拢体积及提升收网顺畅性的功效。
5.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围拖网,包括:一渔网本体,包含一编织网与依序围设在该编织网上、下、左、右侧的一上围绳、一下围绳、一左拱手网及一右拱手网,该编织网具有一中间网段、设置在该上围绳与该下围绳中间的一分界绳、编织在该上围绳与该分界绳之间且相互横向并列的多个上网目区及编织在该下围绳与该分界绳之间且相互横向并列的多个下网目区;其中,每一该上网目区具有多个第一菱形网目,每一该下网目区具有多个第二菱形网目,该多个第一菱形网目与该多个第二菱形网目以该分界绳为基准彼此反向排列,且该多个上网目区的该第一菱形网目的尺寸由该左拱手网与该右拱手网朝该中间网段方向逐渐递减,该多个下网目区的该第二菱形网目的尺寸由该左拱手网与该右拱手网朝该中间网段方向逐渐递减。
6.基于上述,多个第一菱形网目与多个第二菱形网目以分界绳为基准彼此反向排列,所以收拉渔网本体时,多个第一菱形网目与多个第二菱形网目会往编织网的中间靠拢,更加强围拖网的收网顺畅性。
7.基于上述,每一第一分隔绳为自分界绳始至上围绳逐渐接近中间网段的倾斜线,每一第二分隔绳为自分界绳始至下围绳逐渐接近中间网段的倾斜线,以导引多个上网目区与多个下网目区顺着收拉方向往中间网段位置叠收,使围拖网收网时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发明围拖网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9.图2为本发明围拖网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0.图3为本发明围拖网的另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11.图4为本发明围拖网另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2.其中,附图标记:
13.10

围拖网
[0014]1…
渔网本体
[0015]2…
编织网
[0016]
21

分界绳
[0017]
22

上网目区
[0018]
221

第一菱形网目
[0019]
23

下网目区
[0020]
231

第二菱形网目
[0021]
24

第一分隔绳
[0022]
25

第二分隔绳
[0023]3…
上围绳
[0024]4…
下围绳
[0025]5…
左拱手网
[0026]6…
右拱手网
[0027]7…
中间网段
[0028]
100

渔船
[0029]
200

鱼群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发明。
[0031]
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围拖网,适用于围网和拖网且主要以渔船100拉着渔网10来围捕鱼群200,此围拖网10主要包括一渔网本体1。
[0032]
如图1至图3所示,渔网本体1为由多数编织绳(未标示元件符号)编织而成,渔网本体1包含一编织网2与依序围设在编织网2上、下、左、右侧的一上围绳3、一下围绳4、一左拱手网5及一右拱手网6,编织网2的中间具有一中间网段7,编织网2更具有设置在上围绳3与下围绳4中间的一分界绳21、编织在上围绳3与分界绳21之间且相互横向并列的多个上网目区22及编织在下围绳4与分界绳21之间且相互横向并列的多个下网目区23。
[0033]
其中,每一上网目区22具有多个第一菱形网目221,每一下网目区23具有多个第二菱形网目231,多个第一菱形网目221与多个第二菱形网目231以分界绳21为基准彼此反向排列,且多个上网目区22的第一菱形网目221的尺寸由左拱手网5与右拱手网6朝中间网段7方向逐渐递减,多个下网目区23的第二菱形网目231的尺寸由左拱手网5与右拱手网6朝中间网段7方向逐渐递减。
[0034]
详细说明如下,如图3所示,多个第一菱形网目221的编织方向与多个第二菱形网目231的编织方向呈反向,且多个上网目区22与多个下网目区23分段的数量与位置相同,所以多个第一菱形网目221与多个第二菱形网目231以分界绳21为基准彼此反向及对称排列。
[0035]
另外,本实施例相邻的二上网目区22的第一菱形网目221、相邻的二下网目区23的第二菱形网目231的尺寸变化如下,相邻的二上网目区22之间具有一第一分隔绳24,位在第一分隔绳24一侧的第一菱形网目221之边由另一侧相邻的二第一菱形网目221之边所构成,
相邻的二下网目区23之间具有一第二分隔绳25,位在第二分隔绳25一侧的第二菱形网目231之边由另一侧相邻的二第二菱形网目231之边所构成。
[0036]
再者,每一第一分隔绳24为自分界绳21始至上围绳3逐渐接近中间网段7的一倾斜线,每一第二分隔绳25为自分界绳21始至下围绳4逐渐接近中间网段7的一倾斜线。
[0037]
又,各第一菱形网目221的尺寸与各第二菱形网目231的尺寸介在0.9公尺至30公尺之间,中间网段7的网目尺寸小于各第一菱形网目221的尺寸与各第二菱形网目231的尺寸,因围捕时鱼群200主要集中在中间网段7,所以中间网段7的网目尺寸小可避免鱼群200从网目溜走。
[0038]
如图1所示,上围绳3为可漂浮于海面的绳体,本实施例以塑料绳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以此为限制。其中,上围绳3连接于渔网本体1的上边,以利于让上围绳3漂浮于海面。
[0039]
如图1所示,下围绳4为可沉入海里的绳体,本实施例以尼龙绳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以此为限制。其中,下围绳4连接于渔网本体1的下边,以利于让下围绳4沉入海里,并能相对于上围绳3而相对地将渔网本体1拉撑开来,而利于围捕鱼群的进行。其中,上围绳3和下围绳4可采用延展低的绳体,如此以限制渔网本体1不致于变形。
[0040]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围拖网10的使用状态,其利用多个第一菱形网目221与多个第二菱形网目231因本身菱形形状受拉力即能收合、并拢在一起,所以收拉渔网本体1时,多个第一菱形网目221与多个第二菱形网目231会自行收合、并拢,以达到缩减渔网收拢体积及提升收网顺畅性的功效。
[0041]
另外,多个第一菱形网目221与多个第二菱形网目231以分界绳21为基准彼此反向排列,且分界绳21位在上围绳3与下围绳4中间,所以收拉渔网本体1时,多个第一菱形网目221与多个第二菱形网目231会往编织网2的中间(分界绳21)靠拢,避免受力不均而往向一边偏移的情形发生,更加强围拖网10的收网顺畅性。
[0042]
再者,每一第一分隔绳24为自分界绳21始至上围绳3逐渐接近中间网段7的倾斜线,每一第二分隔绳25为自分界绳21始至下围绳4逐渐接近中间网段7的倾斜线,以导引多个上网目区22与多个下网目区23顺着收拉方向(由左拱手网5与右拱手网6开始收拉至中间网段7)往中间网段7位置叠收,使围拖网10收网时更加顺畅。
[0043]
又,收拉渔网本体1时,鱼群200会先往编织网2中间位置聚集,直到编织网2中间的空间不足才会从网目溜走,所以多个上网目区22的第一菱形网目221的尺寸由左拱手网5与右拱手网6朝中间网段7方向逐渐递减,多个下网目区23的第二菱形网目231的尺寸由左拱手网5与右拱手网6朝中间网段7方向逐渐递减,使编织网2的网目呈现两侧大、中间小,相较全部都是小网目的渔网,本发明围拖网10具有低成本、重量轻及体积小的优点。
[0044]
请参考图4所示,本发明围拖网10的另一实施例,图4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3实施例大致相同,图4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3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中间网段7的结构不同。
[0045]
如图1至图3所示,中间网段7为一平面网,但不以此为限制,如图4所示,中间网段7也可为一网袋。
[0046]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