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生桉和大头典竹的间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23928发布日期:2020-01-18 03:11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林木种植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速生桉和大头典竹的间种方法。



背景技术:

速生桉,学名:桉树(eucalyptusrobustasmith),别名:白柴油树(潮汕)、莽树(南澳)、尤加利、大叶桉树(普宁)、大叶桉、加里树、大叶桉树(惠阳)。

速生桉是指巨叶桉×尾叶桉、巨叶桉×赤桉、柳叶桉×隆缘桉,和尾叶桉×细叶桉等的杂交种,品系较多,以系列代号命名。各品系特点不同:长得快的一年高达十米,抗寒的比原种多抗二度低温,还有抗病的。种苗繁殖主要有组织培养和插条二种方式,需要定期选优株做种源。立地条件好的,种五年可采伐,亩产量有八个立方米木,经济回报(经济成熟)率超过20%/年。木材主要做胶合板材,次级木材用于造高级铜板纸或复印纸。

按每亩平均年蓄积量3立方米以上,普通林粗放一点,每亩年蓄积量也达到2立方米。种4年速生桉采伐亩产6-8立方米,效益相当可观。而广西东门林场上世纪六十年代种的细叶桉、大叶桉20-25年后采伐,平均亩产量也是6-8立方米而已。由此可见,种速生桉的效益是种本地细叶桉效益的5-6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发展速生桉对于缓解我国木材紧缺的局面,促进林农致富,保护天然林和公益生态林,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桉树种植业正在发展的同时,遇到了一些阻碍,在学术界部分学者及一些地方认为:种植桉树土地利用率低下,土壤水分消耗过量,凡是种植过桉树的地方,土质变差,桉树林下寸草不生等等,制约着桉树产业的发展。

大头典竹(d.beecheyanavar.pubescens(p.f.li)kengf.)属禾本科,绿竹属,别名新竹、大头竹、大头甜竹,是我国南方笋竹两用的优良丛生竹种之一,秆高8-12米,径6-10厘米,节间长30-35厘米,笋期6-10月,原产于广东、广西,我市大湖竹种园、市林业局苗圃99年以来有引种和少量苗木供应。其笋大多肉,笋味鲜美、营养丰富,可供夏秋上佳蔬菜、又可制作笋干、罐头等;栽培成活率高、成林快、投资省、产量高、收益大。据闽西北一带引种的情况,如经营好,春季栽种,夏季即可出笋,次年可以投产,第三年后进入盛产期,平均每亩可产鲜笋1500多公斤,其竹竿可供建筑和造纸之用,竹叶可用于编织凉笠和裹粽,也是美化环境、蓄水保土的优良竹种。

经研究发现,根据大头典竹的生长的特性,将速生桉和大头典竹间种,能减少林地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可持续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速生桉和大头典竹的间种方法,有效解决种植速生桉造成的水土流失的问题,还能减少除草的人工投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速生桉和大头典竹的间种方法,种植步骤为:

(1)选地:选择土层较深厚、不积水的地块作为种植区,清除其上的杂草、杂木,耕松土层。

(2)移植:在2-5月份时,按株行距(2-3)m×(12-20)m挖穴种植速生桉,在速生桉的行距中间按株距4-5m挖穴种植一行大头典竹的母竹;种植后浇足定植水,再在速生桉和大头典竹植株周围施腐熟肥和磷肥的混合物15-20公斤,再用杂草或植物秸秆覆盖,以保持土壤湿润,腐熟肥和磷肥的重量比为(15-20):1公斤。

(3)种植管理:种植后定期检查,发现缺苗、死株要及时补植,种植3个月后铲除根部附近的杂草,行间杂草不用理会,待速生桉和大头典竹长高后,随着树叶及竹叶掉落的增加行间及根部的杂草会逐渐败掉,即免掉除草;种植第二年开始,每年2-4月进行追肥,每株速生桉根部附近挖穴施桉树专用肥0.5-1kg,将肥料施放在穴内并回盖土;速生桉生长至2米高后,对1米以下部分进行整枝修剪,修剪时刀口顺树干从上往下砍,留茬2-4厘米,避免伤害树干。

大头典竹每年施一次腐熟肥,每丛20-50公斤,施用时先在距竹丛茎部0.3-0.5m处开好沟,将肥料施入沟内,施后盖土;施时要注意避免肥料直接接触笋芽,以免造成幼芽萎缩死亡;对当年留养的新竹进行钩梢,每株保留10-12盘枝叶,每丛年保留1-2根盛期笋作为以后的营养竹外,其余长出的竹笋全部割掉;早晨割笋,在竹笋露出两节青筒时,扒开其周围泥土,用割笋刀从笋兜上部切下取出;得到的笋用于加工笋干、酸笋;在为大头典竹施肥前,对竹丛的泥土进行松土,松土后再挖穴施肥,增加根部泥土的溶氧量,利于竹株的营养吸收。在为速生桉追肥前,对根部附近的泥土进行松土,松土后再挖穴施肥,增加根部泥土的溶氧量,更利于速生桉生长。

(4)砍伐:为防止竹林老化和提高产笋量,每年秋后至翌年春砍伐更新,砍掉2年以上的竹子,挖去老竹兜,每丛保持2-3株1-2年生母竹,坚持年年这样留养新竹,则能年年割笋,连续丰产;速生桉根据需求种植第四年后即可砍伐,连续砍伐两年后根据萌芽情况,挖掉萌芽差的树根,植入新树苗。

所述的大头典竹的母竹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须根发达的1-2年生的竹株,挖母竹时不能伤笋芽,不能切破或撕裂竹兜,否则影响母竹的成活和发笋;母竹挖起后,先在离竹兜0.5-1米处用刀截去竹秆上段。

本发明的速生桉和大头典竹的间种方法的优点;

1、速生桉按株行距(2-3)m×(12-20)m挖穴种植,在速生桉的行距中间按株距4-5m挖穴种植一行大头典竹的母竹;能有效解决种植速生桉造成的水土流失的问题,能保证桉树产业的持续发展,种植第二年后不需人工除草,行间及根部的杂草会逐渐败掉,免除人工除草的投入。

2、在速生桉行间间种大头典竹,竹笋虫害少,得到的竹笋质量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采用以下步骤即可完成速生桉和大头典竹的间种:

(1)选地:选择土层较深厚、不积水的地块作为种植区,清除其上的杂草、杂木,耕松土层。

(2)移植:在2-5月份时,按株行距(2-3)m×(12-20)m挖穴种植速生桉,在速生桉的行距中间按株距4-5m挖穴种植一行大头典竹的母竹;种植后浇足定植水,再在速生桉和大头典竹植株周围施腐熟肥和磷肥的混合物15-20公斤,再用杂草或植物秸秆覆盖,以保持土壤湿润,腐熟肥和磷肥的重量比为(15-20):1公斤。所述的大头典竹的母竹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须根发达的1-2年生的竹株,挖母竹时不能伤笋芽,不能切破或撕裂竹兜,否则影响母竹的成活和发笋;母竹挖起后,先在离竹兜0.5-1米处用刀截去竹秆上段。

(3)种植管理:种植后定期检查,发现缺苗、死株要及时补植,种植3个月后铲除根部附近的杂草,行间杂草不用理会,待速生桉和大头典竹长高后,随着树叶及竹叶掉落的增加行间及根部的杂草会逐渐败掉,即免掉除草;种植第二年开始,每年2-4月进行追肥,每株速生桉根部附近挖穴施桉树专用肥0.5-1kg,将肥料施放在穴内并回盖土;速生桉生长至2米高后,对1米以下部分进行整枝修剪,修剪时刀口顺树干从上往下砍,留茬2-4厘米,避免伤害树干;

大头典竹每年施一次腐熟肥,每丛20-50公斤,施用时先在距竹丛茎部0.3-0.5m处开好沟,将肥料施入沟内,施后盖土;施时要注意避免肥料直接接触笋芽,以免造成幼芽萎缩死亡;对当年留养的新竹进行钩梢,每株保留10-12盘枝叶,每丛年保留1-2根盛期笋作为以后的营养竹外,其余长出的竹笋全部割掉;早晨割笋,在竹笋露出两节青筒时,扒开其周围泥土,用割笋刀从笋兜上部切下取出;得到的笋用于加工笋干、酸笋;在为大头典竹施肥前,对竹丛的泥土进行松土,松土后再挖穴施肥,增加根部泥土的溶氧量,利于竹株的营养吸收。在为速生桉追肥前,对根部附近的泥土进行松土,松土后再挖穴施肥,增加根部泥土的溶氧量,更利于速生桉生长。

(4)砍伐:为防止竹林老化和提高产笋量,每年秋后至翌年春砍伐更新,砍掉2年以上的竹子,挖去老竹兜,每丛保持2-3株1-2年生母竹,坚持年年这样留养新竹,则能年年割笋,连续丰产;速生桉根据需求种植第四年后即可砍伐,连续砍伐两年后根据萌芽情况,挖掉萌芽差的树根植入树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