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淫羊藿的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40970发布日期:2020-04-10 22:15阅读:29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作物育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淫羊藿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淫羊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60cm,根状茎粗短,暗棕褐色,二回三出复叶基生和茎生,具长柄,小叶纸质或厚纸质,叶缘具刺齿,花白色或淡黄色,花期5-6月,果期6-8月。淫羊藿全草供药用。主治阳萎早泄,腰酸腿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神经衰弱,健忘,耳鸣,目眩等症。淫羊藿果实属于蒴果,蒴果边成熟边开裂,种子随即散落,因此淫羊藿不能集中采收种子。淫羊藿每千粒成熟种子的质量仅2.3-2.4g,种子细小,随风飘落后很难采收。另外,淫羊藿蒴果未开裂时通过采集果实获得的种子为未成熟种子,未成熟种子不能萌发。

经现有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770099a,公开日2018年10月12日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巫山淫羊藿的育苗方法,该专利公开的巫山淫羊藿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巫山淫羊藿种子并进行预处理;步骤(2):对巫山淫羊藿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步骤(3):利用含有氟啶酮的浸种液对经过变温层积处理的巫山淫羊藿种子进行浸种。该方法通过赤霉素与氟啶酮水溶液浸种,并结合低温层积技术,使得巫山淫羊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有显著提高,平均发芽时间显著降低。但该方法中使用了氟啶酮,其性质不稳定,且对水体污染很大,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该现有育苗方法所存在的污染大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发芽率高、且无污染的淫羊藿种子育苗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淫羊藿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浸种及烘干:将淫羊藿种子浸入18-22℃无菌水中,恒温浸泡12-18h,取出后沥干水分,然后在30-35℃下烘干至含水量12-15%,备用;

s2、种子变温层积处理:将干燥、灭菌的草炭土和蛭石按质量比为1:5-9混合制得混合基质,所述混合基质加其质量18-20%无菌水,充分混合均匀,即得含水基质;将备用的种子与含水基质按质量比为1:5混合拌种,然后在8℃下放置12h,在20℃下放置12h,交替上述过程进行变温层积90-120天,且变温层积过程中每15天捣种一次,并保持基质含水量维持在18-20%;

s3、浸种剂处理: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抗坏血酸和赤霉素组合液浸种变温层积处理的淫羊藿种子1.5-2h;浸种后的种子在10℃下恒温层积15-30天;

s4、播种:基质浇水使其含水量在20-30%,将浸种剂处理的种子播于所述基质中并覆盖地膜,待种子发芽长到8-10cm时,适时移栽。

优选地,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质量浓度为200-300g/l;所述抗坏血酸质量浓度为30-50mg/l;所述赤霉素质量浓度为200-300mg/l。

优选地,所述基质包括质量比计:竹笋加工废弃物5%、珍珠岩25%、骨粉10%、腐熟猪粪12%、草炭土10%和蛭石38%。

优选地,所述淫羊藿种子的播种量为1.0-1.2g/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采用低温水浸种、变温层积及恒温层积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其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是纤维素衍生物,具有保水、稳定等作用,可作乳化稳定剂、成膜剂以及载体;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能够提高相关酶的活性,促进干扰素的产生,抑制病毒的增生;赤霉素是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促进种子休眠解除的调节剂,其能够解除淫羊藿种子的休眠期,但作用效果不明显。而本发明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抗坏血酸和赤霉素组合后浸种淫羊藿种子,三者产生了交互作用,明显增强了对淫羊藿种子休眠期解除作用。并且采用本发明方法,淫羊藿种子发芽率有显著提高,平均发芽时间显著降低。

2)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淫羊藿育苗,其发芽率高达89.5-92.8%,并且种苗病害发生率大幅度降低,尤其本发明中不使用污染性试剂,具有安全环保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淫羊藿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浸种及烘干:将淫羊藿种子浸入20℃无菌水中,恒温浸泡18h,取出后沥干水分,然后在30℃下烘干至含水量12%,备用;

s2、种子变温层积处理:将干燥、灭菌的草炭土和蛭石按质量比为1:5混合制得混合基质,所述混合基质加其质量18%无菌水,充分混合均匀,即得含水基质;将备用的种子与含水基质按质量比为1:5混合拌种,然后在8℃下放置12h,在20℃下放置12h,交替上述过程进行变温层积90天,且变温层积过程中每15天捣种一次,并保持基质含水量维持在18%;

s3、浸种剂处理: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抗坏血酸和赤霉素组合液浸种变温层积处理的淫羊藿种子1.5h;浸种后的种子在10℃下恒温层积30天,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质量浓度为200g/l;所述抗坏血酸质量浓度为30mg/l;所述赤霉素质量浓度为200mg/l;

s4、播种:基质浇水使其含水量在25%,将浸种剂处理的种子按播种量为1.0g/m2播于所述基质中并覆盖地膜,待种子发芽长到10cm时,适时移栽,其中,所述基质包括质量比计:竹笋加工废弃物5%、珍珠岩25%、骨粉10%、腐熟猪粪12%、草炭土10%和蛭石38%。

实施例2

一种淫羊藿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浸种及烘干:将淫羊藿种子浸入25℃无菌水中,恒温浸泡12h,取出后沥干水分,然后在35℃下烘干至含水量15%,备用;

s2、种子变温层积处理:将干燥、灭菌的草炭土和蛭石按质量比为1:9混合制得混合基质,所述混合基质加其质量20%无菌水,充分混合均匀,即得含水基质;将备用的种子与含水基质按质量比为1:5混合拌种,然后在8℃下放置12h,在20℃下放置12h,交替上述过程进行变温层积120天,且变温层积过程中每15天捣种一次,并保持基质含水量维持在20%;

s3、浸种剂处理: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抗坏血酸和赤霉素组合液浸种变温层积处理的淫羊藿种子1.5h;浸种后的种子在10℃下恒温层积22天,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质量浓度为300g/l;所述抗坏血酸质量浓度为50mg/l;所述赤霉素质量浓度为300mg/l;

s4、播种:基质浇水使其含水量在30%,将浸种剂处理的种子按播种量为1.0g/m2播于所述基质中并覆盖地膜,待种子发芽长到10cm时,适时移栽,其中,所述基质包括质量比计:竹笋加工废弃物5%、珍珠岩25%、骨粉10%、腐熟猪粪12%、草炭土10%和蛭石38%。

实施例3

一种淫羊藿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浸种及烘干:将淫羊藿种子浸入22℃无菌水中,恒温浸泡15h,取出后沥干水分,然后在32℃下烘干至含水量12%,备用;

s2、种子变温层积处理:将干燥、灭菌的草炭土和蛭石按质量比为1:7混合制得混合基质,所述混合基质加其质量20%无菌水,充分混合均匀,即得含水基质;将备用的种子与含水基质按质量比为1:5混合拌种,然后在8℃下放置12h,在20℃下放置12h,交替上述过程进行变温层积90天,且变温层积过程中每15天捣种一次,并保持基质含水量维持在20%;

s3、浸种剂处理: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抗坏血酸和赤霉素组合液浸种变温层积处理的淫羊藿种子1.5h;浸种后的种子在10℃下恒温层积15天,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质量浓度为240g/l;所述抗坏血酸质量浓度为40mg/l;所述赤霉素质量浓度为280mg/l;

s4、播种:基质浇水使其含水量在20%,将浸种剂处理的种子按播种量为1.2g/m2播于所述基质中并覆盖地膜,待种子发芽长到10cm时,适时移栽,其中,所述基质包括质量比计:竹笋加工废弃物5%、珍珠岩25%、骨粉10%、腐熟猪粪12%、草炭土10%和蛭石38%。

本发明研究了浸种剂对淫羊藿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在其它影响和步骤相同的条件下,观察浸种剂的组分变化对发芽率(90天)的影响,为方便记录,将羧甲基纤维素钠记为a;抗坏血酸记为b;赤霉素记为c,其结果如下表1。

表1-浸种剂不同组分对发芽率的影响

通过上表1可知,本发明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抗坏血酸和赤霉素组合液浸种时,淫羊藿种子的发芽率较高,达到90%左右。同时,通过对比可知,甲基纤维素钠、抗坏血酸和赤霉素三种混合时,较任意两种混合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由此可知,该三种组分混合时可能产生了某种交互作用,从而有效解除了淫羊藿种子的休眠期。

本发明还研究了通过本发明方法所获得的淫羊藿在生长期间病害的发生率,其结果见表2。

表2-淫羊藿在生长期间病害的发生率

由表2可知,本发明方法获得多大淫羊藿在生长期间病害发生率较低,具有显著的抗病害效果。

本发明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案都只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能限制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指出了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