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养殖的纯氧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6722发布日期:2020-01-31 17:40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养殖的纯氧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水养殖的纯氧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水产养殖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其中优势之一是在有限的水体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然而,纯氧添加技术是实现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研究及应用表明,还未形成真正经济、高效适用型的纯氧添加系统或设备。专利名称为一种水产养殖溶氧器,专利公告号为cn201690904u,其结构过于简单,溶氧效果较差,无法满足高密度循环水养殖要求;专利名称为一种新型溶氧锥装置,专利公告号为cn206126983u,其利用文丘里射流器添加纯氧,添加效果差,尤其是应用在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难以满足循环水高密度养殖要求;专利名称为养殖池循环水高效溶氧器,专利公告号为cn101224926b,氧气利用率较高,但其结构复杂,局部设计不合理,不便于生产管理和维护,难以规模化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纯氧利用率高,解决了高密度循环水养殖中的水体溶氧问题的水养殖的纯氧增氧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水养殖的纯氧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管道式纳米增氧器、气水混合器,所述水泵的出水道通过出水口管路与管道式纳米增氧器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管道式纳米增氧器的出水端通过进水管路与气水混合器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气水混合器的底部侧面设有出水口和排污口;所述气水混合器的内中部设有圆形纳米增氧盘,所述圆形纳米增氧盘的进气口与管道式纳米增氧器上的进气口通过高压软管相连接;所述高压软管与纯氧氧气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水混合器为多级阶梯锥体状。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纳米增氧盘的喷射方向与气水混合器的进水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管路上设有球阀。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压力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路与气水混合器的连接处通过法兰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纳米增氧盘的进气口固定于气水混合器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式纳米增氧器与进水管路的连接处通过法兰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2、管道式纳米增氧器代替了现有的文丘里射流器添加纯氧,可短时间内将氧气细化成气体压力及径围极小的气泡,氧气溶解率高;同时在多级阶梯锥体气水混合器内部设有圆形纳米增氧盘,其喷射方向与混合器的进水方向相反,大大提高了氧气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实施例:

一种水养殖的纯氧增氧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水泵1、管道式纳米增氧器3、气水混合器6,水泵1的出水道通过出水口管路8与管道式纳米增氧器3的进水端相连接;管道式纳米增氧器3的出水端通过进水管路9与气水混合器6的进水端相连接;气水混合器6为多级阶梯锥体状,其底部侧面设有出水口61和排污口62;气水混合器6的内中部设有圆形纳米增氧盘63,圆形纳米增氧盘63的进气口64固定于气水混合器6的外部;进气口64与管道式纳米增氧器3上的进气口31通过高压软管7相连接;高压软管7与纯氧氧气源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圆形纳米增氧盘63的喷射方向与气水混合器6的进水方向相反,大大提高了氧气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出水口管路8上设有球阀2,用于控制进水量的大小。

本实施例中,进水管路9上设有压力表4,用于测量水压的大小。

本实施例中,进水管路9与气水混合器6的连接处通过法兰5相连接,方便连接。

本实施例中,管道式纳米增氧器3与进水管路8的连接处通过法兰相连接,方便连接。

实施时,本系统安装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支路上,水泵1的进入口可连接净水池中,气水混合器6的出水口61连接于循环水主回水管路上;工作时,水泵1开启,水体通过水泵1出水端经过管道式纳米增氧器3进入多级阶梯锥体的气水混合器6,水体流速由出水口管路8上的球阀2可以控制;纯氧利用高压软管7通过管道式纳米增氧器3的进气口31与气水混合器6内的圆形纳米增氧盘63的进气口64输入,与水泵1出水水体进行混合,并由气水混合器6底部侧面的出水口61流出,最终含高氧气浓度的水体注入养殖池中;这样,溶解在养殖池中的溶氧浓度高,且稳定,可以满足工厂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要求;纯氧的添加量可参考压力表4进行调节控制;当养殖池水体较大,溶氧量不足是,可串联一个或多个管道式纳米增氧器3在本系统中或者并联多个本系统装置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