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42358发布日期:2020-04-10 22:2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动物捕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小型生物进行研究时,通常需要对小型动物进行活体捕捉一作为样本供研究人员进行研究,以便于对小型生物的生活习性进行研究。因小型生物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土生与水生的小型生物种类较多,研究人员进行捕捉时,需要经常携带土生生物捕捉装置与水生生物捕捉装置,才能对两种生活环境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

然而,捕捉小型生物时,大都在野外环境下,这样不变与研究人员携带大量的捕捉装置,且在野外进行工作时,压力大,需要携带大量的工具,研究人员的体力难免会下降,在对土生生物进行捕捉时,常需要挖掘基坑,然后将土生生物捕捉装置掩埋,不便于将装置取出,且对水生生物进行捕捉时,需要悬挂重块保证装置在水中的稳定性,从而增大了研究人员的工作量,且不便于对多种不同类型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内筒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利用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能够对不同土层的小型生物进行隔离捕捉,且利用伸缩杆连接有充气气囊使得内筒体与基坑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便于通过提手将整体拉出,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利用弧形挡板可对三个捕捉盒中加入土壤,提高多个捕捉盒中环境与土壤环境的相似度,有效提高小型动物的捕捉效率,同时,利用伸缩杆与充气气囊便于捕捉模块放置于水中,便于对不同水深度小型生物进行捕捉,从而增大了该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对不同小型生物的适用范围,便于工作人员同时对土生与水生生物均进行捕捉,提高动物捕捉的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包括底盖和与底盖螺旋连接的封闭模块;所述封闭模块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所述内筒体的壁厚上开设有多个筛孔二;所述底盖的底部旋合连接有内筒体,且内筒体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外筒体,底盖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固连有中心管,底盖顶部的中心位置处铰接有提手,底盖的外侧以其竖直中线为基准等角度铰接有多个伸缩杆,且多个伸缩杆的端部均转动连接有充气气囊;所述内筒体的内部位于中心管的外侧设置有捕捉模块;其中,

所述捕捉模块均包括多个第一捕捉盒、多个第二捕捉盒和多个第三捕捉盒;多个所述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和第三捕捉盒均呈环形等角度布置于中心管的外侧,且多个第二捕捉盒位于第一捕捉盒与第二捕捉盒之间;多个所述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和第三捕捉盒的敞口位置处均活动卡接有弧形挡板,且多个弧形挡板的顶部均开设有弧形通槽;多个所述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的两侧均对称开设有两个贯穿孔;多个所述第一捕捉盒的顶部与多个第三捕捉盒的底部均固连有密封板,多个第一捕捉盒的底部与多个第二捕捉盒的底部均间隔固连有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多个所述第二捕捉盒的顶部与多个所述第三捕捉盒的顶部均间隔固连有连接板二与连接板一;多个所述连接板一上均开设有通孔一;多个所述连接板二上均开设有通孔二;使用时,在需要对土壤生物进行捕捉时,可在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内侧的中部设置隔网,且在隔网的中心部位开设有圆孔,便于小型生物进入,向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中加入不同土层中的土壤,使得内筒体上的筛孔与弧形通槽连通,并将封闭机构与底盖螺旋连接,然后将其整体放置在已经挖掘好的基坑中,此时,对伸缩杆的长度进行调整,使得伸缩杆的端部位于外筒体的顶部,然后通过气嘴向充气气囊的内部冲入适量的空气,使得膨胀后的充气气囊与外筒体的三分之二高度处对应,然后将气嘴封闭,最后使用土壤对外筒体进行覆盖,能够对土壤中不同土层中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捕捉完毕后,将表层土壤挖除,然后将充气气囊中的空气排出,使得外筒体与基坑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便于通过提手将整体拉出,提高工作效率;

在需要对水深小的水中小型生物进行捕捉时,通过气嘴向充气气囊中补充空气,然后将外筒体和内筒体与底盖分离,将底盖与捕捉模块放置于水中,调整伸缩杆的长度至适当,使得捕捉模块处于适当位置,能够对水深小的水中生物进行捕捉,贯穿孔之间相互连接,在需要对水深较大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时,可通过对充气气囊中的空气量进行调整,从而能够使得捕捉模块的深度增大,便于对不同水深度小型生物进行捕捉,从而增大了该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对不同小型生物的适用范围,便于工作人员同时对土生与水生生物均进行捕捉,提高动物捕捉的效率。

进一步在于:所述外筒体的壁厚上分别对应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均开设有多个筛孔一,且外筒体上的多个筛孔一与内筒体上的多个筛孔二一一对应;利用外筒体上的筛孔一与内筒体上的筛孔二正对时,可便于小型生物进入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的内部,在捕捉完毕后,通过转动外筒体与内筒体,能够对内筒体进行封闭,从而避免内筒体开启导致小型生物逃脱,需要进行二次捕捉,增加了工作量。

进一步在于:所述内筒体一端的中心位置处连通有补水管,且补水管的一端贯穿外筒体的壁厚延伸至外筒体的外侧;所述外筒体的内侧壁上位于多个筛孔的边缘位置处均固连有密封垫圈;在需要对水深较大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时,将封闭模块与底盖远离捕捉模块的一侧螺旋连接,然后使得外筒体与内筒体相互交错,利用密封垫圈使得封闭模块的外侧封闭,然后通过补水管向封闭模块的内侧加入适量的水,从而能够使得捕捉模块在水中的深度增大,且利用加入适量水的封闭模块能够降低该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在水中的重心,提高该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在水中的稳定性,使用便捷。

进一步在于:所述中心管的外柱面上对应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位置处均活动套接有转动环;三个所述转动环的外侧壁上均固连有环形磁铁;多个所述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背离敞口的一侧均固连有橡胶磁片,且橡胶磁片与环形磁铁磁性相吸;通过对多个第一捕捉盒进行同步转动,便于对多个第一捕捉盒与多个第二捕捉盒之间相对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多个第一捕捉盒与多个第二捕捉盒连接成整体,便于对需要捕捉大量同一土层中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将二者进行隔离时,便于对相邻土层中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从而能够提高对小型生物捕捉的效率,且通过橡胶磁片与环形磁铁磁性连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需要对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进行取放,提高便捷程度。

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板一、连接板二与密封板均为扇形板状结构,且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捕捉盒上底部的连接板一与第二捕捉盒顶部的连接板二相邻,第二捕捉盒底部的连接板一与第三捕捉盒顶部的连接板二相邻;在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处于初始位置时,多个第一捕捉盒之间连接一个整体,多个第二捕捉盒与多个第三捕捉盒分别组成其余两个整体,从而能够对不同土层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

进一步在于:所述密封板的小端开设有方孔;所述中心管的底部螺旋连接有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包括轴杆和连接杆;所述轴杆的两端分别固连有螺纹头和螺纹套,轴杆顶部的两侧对称固连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方孔;在需要对水中水深跨度大水位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时,通过连接杆将一个第一捕捉盒、一个第二捕捉盒与一个第三捕捉盒连接成整体,且通过通孔一与通孔二正对将三者连通,然后将轴杆上的螺纹头与中心管的底部螺旋连接,且能够通过螺纹套512与螺纹头511螺旋连接使得多个连接模块组成整体,从而能够对水深跨度大水位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有效提高了该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的适用范围。

一种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集土壤生物,将捕捉容器中的内筒体放置在基坑中,用土覆盖;能够对不同土层的土壤生物进行捕捉;

s2:采集水生生物,将捕捉容器中的向充气气囊中充入空气,将内筒体放置在水中;能够对不同深度的水生生物进行捕捉;

进一步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s11:挖掘基坑,将捕捉容器中的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取出,向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中加入不同土层的土壤,通过弧形挡板进行封闭;通过弧形挡板便于将土壤放置于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的内侧,能够模拟土壤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捕捉的效率;

s12:将s11捕捉容器中加入不同土层的土壤的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复位,拉动提手将底盖与内筒体放置于基坑中;便于对捕捉容器进行取放,使用便捷;

s13:向s12中捕捉容器中的充气气囊中充入空气,调整伸缩杆的长度至位于内筒体的外侧壁处;通过气嘴向充气气囊的内部冲入适量的空气,使得膨胀后的充气气囊与外筒体的三分之二高度处对应,然后将气嘴封闭,最后使用土壤对外筒体进行覆盖,能够对土壤中不同土层中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捕捉完毕后,将表层土壤挖除,然后将充气气囊中的空气排出,使得外筒体与基坑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便于通过提手将整体拉出,提高工作效率;

s14:用土s13中的捕捉容器覆盖,一段时间后通过提手将底盖与内筒体均取出。

进一步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s21:向捕捉容器中的充气气囊中充入空气,将外筒体与内筒体分离后调整伸缩杆的长度;保证捕捉容器的稳定性;

s22:将s21中捕捉容器中的内筒体放置于水面上,充气气囊与水面接触,捕捉模块与底盖位于水面以下;便于对靠近水面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

s23:将s22中内筒体与底盖分离,将外筒体与内筒体连接,将内筒体与底盖的顶部螺旋连接,通过补水管向内筒体中加入适量的水后将补水管封闭;利用加入适量水的封闭模块能够降低该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在水中的重心,提高该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在水中的稳定性,使用便捷;

s24:将内筒体与底盖的顶部分离后放入水面以下,在水中将内筒体与底盖的底部螺旋连接固定,转动外筒体对内筒体进行密封后取出外筒体;能够利用封闭的外筒体与内筒体将捕捉的水生生物在水中进行封闭,避免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出水时三者内侧的水流出,从而能够延长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内部水生生物的存活率,提高活体样本的捕捉效率。

进一步在于:所述步骤s23与步骤s24之间还包括:

通过连接杆将一个第一捕捉盒、一个第二捕捉盒与一个第三捕捉盒连接成整体并固定,通过螺纹头与中心管的底部连接,捕捉完毕后,将一个第一捕捉盒、一个第二捕捉盒与一个第三捕捉盒复位,并将轴杆取出;能够对水深较大的部位进行捕捉,并使得同一连接杆上的一个第一捕捉盒、一个第二捕捉盒与一个第三捕捉盒相互连通,增大了捕捉容器对不同伸缩水深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内筒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利用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能够对不同土层的小型生物进行隔离捕捉,且利用伸缩杆连接有充气气囊使得内筒体与基坑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便于通过提手将整体拉出,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利用弧形挡板可对三个捕捉盒中加入土壤,提高多个捕捉盒中环境与土壤环境的相似度,有效提高小型动物的捕捉效率,同时,利用伸缩杆与充气气囊便于捕捉模块放置于水中,便于对不同水深度小型生物进行捕捉,从而增大了该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对不同小型生物的适用范围,便于工作人员同时对土生与水生生物均进行捕捉,提高动物捕捉的效率。

2、通过外筒体与内筒体相互交错,利用密封垫圈使得封闭模块的外侧封闭,通过补水管向封闭模块的内侧加入适量的水,从而能够使得捕捉模块在水中的深度增大,且利用加入适量水的封闭模块能够降低该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在水中的重心,提高该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在水中的稳定性;通过对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和第三捕捉盒分别进行转动,便于对相邻第一捕捉盒与第二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之间的位置进行调整,便于对不同土层中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从而能够提高对小型生物捕捉的效率,且通过橡胶磁片与环形磁铁磁性连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需要对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进行取放,提高便捷程度。

3、通过轴杆的一端通过螺纹头与中心管的底部螺旋连接,利用连接杆将一个第一捕捉盒、一个第二捕捉盒与一个第三捕捉盒连接成整体,且通过通孔一与通孔二正对将三者连通,且能够通过螺纹套512与螺纹头511螺旋连接使得多个连接模块组成整体,从而能够对水深跨度大水位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有效提高了该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对不同水深度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封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捕捉模块在土壤中工作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捕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第一捕捉盒、第二捕捉盒与第三捕捉盒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第二捕捉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第三捕捉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捕捉模块在水中工作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连接模块工作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00、底盖;110、提手;120、中心管;121、环形磁铁;200、封闭模块;210、外筒体;211、筛孔一;220、内筒体;221、筛孔二;230、补水管;310、伸缩杆;320、充气气囊;400、捕捉模块;410、第一捕捉盒;420、第二捕捉盒;430、第三捕捉盒;440、弧形挡板;441、弧形通槽;450、贯穿孔;460、连接板一;461、通孔一;470、密封板;480、连接板二;481、通孔二;500、连接模块;510、轴杆;511、螺纹头;512、螺纹套;52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2所示,一种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包括底盖100和与底盖100螺旋连接的封闭模块200;封闭模块200包括内筒体220和外筒体210;内筒体220的壁厚上开设有多个筛孔二221;底盖100的底部旋合连接有内筒体220,且内筒体220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外筒体210,底盖100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固连有中心管120,底盖100顶部的中心位置处铰接有提手110,底盖100的外侧以其竖直中线为基准等角度铰接有多个伸缩杆310,且多个伸缩杆310的端部均转动连接有充气气囊320;内筒体220的内部位于中心管120的外侧设置有捕捉模块400;其中,

捕捉模块400均包括多个第一捕捉盒410、多个第二捕捉盒420和多个第三捕捉盒430;多个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和第三捕捉盒430均呈环形等角度布置于中心管120的外侧,且多个第二捕捉盒420位于第一捕捉盒410与第二捕捉盒420之间;多个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和第三捕捉盒430的敞口位置处均活动卡接有弧形挡板440,且多个弧形挡板440的顶部均开设有弧形通槽441;多个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与第三捕捉盒430的两侧均对称开设有两个贯穿孔450;多个第一捕捉盒410的顶部与多个第三捕捉盒430的底部均固连有密封板470,多个第一捕捉盒410的底部与多个第二捕捉盒420的底部均间隔固连有连接板一460与连接板二480;多个第二捕捉盒420的顶部与多个第三捕捉盒430的顶部均间隔固连有连接板二480与连接板一460;多个连接板一460上均开设有通孔一461;多个连接板二480上均开设有通孔二481;使用时,在需要对土壤生物进行捕捉时,可在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与第三捕捉盒430内侧的中部设置隔网,且在隔网的中心部位开设有圆孔,便于小型生物进入,向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与第三捕捉盒430中加入不同土层中的土壤,然后使用弧形挡板440将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与第三捕捉盒430的敞口均封闭,使得内筒体220上的筛孔二221与弧形通槽241连通,并将封闭机构200与底盖100螺旋连接,然后将其整体放置在已经挖掘好的基坑中,此时,对伸缩杆310的长度进行调整,使得伸缩杆310的端部位于外筒体210的顶部,然后通过气嘴向充气气囊320的内部冲入适量的空气,使得膨胀后的充气气囊320与外筒体210的三分之二高度处对应,然后将气嘴封闭,最后使用土壤对外筒体210进行覆盖,能够对土壤中不同土层中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捕捉完毕后,将表层土壤挖除,然后将充气气囊320中的空气排出,使得外筒体210与基坑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便于通过提手110将整体拉出,提高工作效率;

在需要对水深小的水中小型生物进行捕捉时,通过气嘴向充气气囊320中补充空气,然后将外筒体210和内筒体220与底盖100分离,将底盖100与捕捉模块400放置于水中,调整伸缩杆310的长度至适当,使得捕捉模块400处于适当位置,能够对水深小的水中生物进行捕捉,贯穿孔450之间相互连接,在需要对水深较大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时,可通过对充气气囊320中的空气量进行调整,从而能够使得捕捉模块400的深度增大,便于对不同水深度小型生物进行捕捉,从而增大了该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对不同小型生物的适用范围,便于工作人员同时对土生与水生生物均进行捕捉,提高动物捕捉的效率。

外筒体210的壁厚上分别对应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与第三捕捉盒430均开设有多个筛孔一211,且外筒体210上的多个筛孔一211与内筒体220上的多个筛孔二221一一对应;利用外筒体210上的筛孔一211与内筒体220上的筛孔二221正对时,可便于小型生物进入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与第三捕捉盒430的内部,在捕捉完毕后,通过转动外筒体210与内筒体220,能够对内筒体220进行封闭,从而避免内筒体220开启导致小型生物逃脱,需要进行二次捕捉;内筒体220一端的中心位置处连通有补水管230,且补水管230的一端贯穿外筒体210的壁厚延伸至外筒体210的外侧;外筒体210的内侧壁上位于多个筛孔的边缘位置处均固连有密封垫圈;在需要对水深较大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时,将封闭模块200与底盖100远离捕捉模块400的一侧螺旋连接,然后使得外筒体210与内筒体220相互交错,利用密封垫圈使得封闭模块200的外侧封闭,然后通过补水管230向封闭模块200的内侧加入适量的水,从而能够使得捕捉模块400在水中的深度增大,且利用加入适量水的封闭模块200能够降低该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在水中的重心,提高该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在水中的稳定性,使用便捷。

中心管120的外柱面上对应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与第三捕捉盒430位置处均活动套接有转动环;三个转动环的外侧壁上均固连有环形磁铁121;多个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与第三捕捉盒430背离敞口的一侧均固连有橡胶磁片,且橡胶磁片与环形磁铁121磁性相吸;通过对多个第一捕捉盒410进行同步转动,便于对多个第一捕捉盒410与多个第二捕捉盒420之间相对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多个第一捕捉盒410与多个第二捕捉盒420连接成整体,便于对需要捕捉大量同一土层中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将二者进行隔离时,便于对相邻土层中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从而能够提高对小型生物捕捉的效率,且通过橡胶磁片与环形磁铁121磁性连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需要对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与第三捕捉盒430进行取放;连接板一460、连接板二480与密封板470均为扇形板状结构,且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与第三捕捉盒430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捕捉盒410上底部的连接板一460与第二捕捉盒420顶部的连接板二480相邻,第二捕捉盒420底部的连接板一460与第三捕捉盒430顶部的连接板二480相邻;在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与第三捕捉盒430处于初始位置时,多个第一捕捉盒410之间连接一个整体,多个第二捕捉盒420与多个第三捕捉盒430分别组成其余两个整体,从而能够对不同土层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

密封板470的小端开设有方孔;中心管120的底部螺旋连接有连接模块500;连接模块500包括轴杆510和连接杆520;轴杆510的两端分别固连有螺纹头511和螺纹套512,轴杆510顶部的两侧对称固连有两个连接杆520;连接杆520的一端贯穿方孔;在需要对水中水深跨度大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时,通过连接杆520将一个第一捕捉盒410、一个第二捕捉盒420与一个第三捕捉盒430连接成整体,且通过通孔一461与通孔二481正对,将三者连通,然后将轴杆510上的螺纹头511与中心管120的底部螺旋连接,且能够通过螺纹套512与螺纹头511螺旋连接使得多个连接模块500组成整体,从而能够对水深跨度大水位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有效提高了该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的适用范围。

一种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集土壤生物,将捕捉容器中的内筒体220放置在基坑中,用土覆盖;能够对不同土层的土壤生物进行捕捉;

s2:采集水生生物,将捕捉容器中的向充气气囊320中充入空气,将内筒体220放置在水中;能够对不同深度的水生生物进行捕捉;

步骤s1具体包括:

s11:挖掘基坑,将捕捉容器中的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与第三捕捉盒430取出,向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与第三捕捉盒430中加入不同土层的土壤,通过弧形挡板440进行封闭;通过弧形挡板440便于将土壤放置于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与第三捕捉盒430的内侧,能够模拟土壤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捕捉的效率;

s12:将s11捕捉容器中加入不同土层的土壤的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与第三捕捉盒430复位,拉动提手110将底盖100与内筒体220放置于基坑中;便于对捕捉容器进行取放,使用便捷;

s13:向s12中捕捉容器中的充气气囊320中充入空气,调整伸缩杆310的长度至位于内筒体220的外侧壁处;通过气嘴向充气气囊320的内部冲入适量的空气,使得膨胀后的充气气囊320与外筒体210的三分之二高度处对应,然后将气嘴封闭,最后使用土壤对外筒体210进行覆盖,能够对土壤中不同土层中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捕捉完毕后,将表层土壤挖除,然后将充气气囊320中的空气排出,使得外筒体210与基坑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便于通过提手110将整体拉出,提高工作效率;

s14:用土s13中的捕捉容器覆盖,一段时间后通过提手110将底盖100与内筒体220均取出。

步骤s2具体包括:

s21:向捕捉容器中的充气气囊320中充入空气,将外筒体210与内筒体220分离后调整伸缩杆310的长度;保证捕捉容器的稳定性;

s22:将s21中捕捉容器中的内筒体220放置于水面上,充气气囊320与水面接触,捕捉模块400与底盖100位于水面以下;便于对靠近水面的小型生物进行捕捉;

s23:将s22中内筒体220与底盖100分离,将外筒体210与内筒体220连接,将内筒体220与底盖100的顶部螺旋连接,通过补水管230向内筒体220中加入适量的水后将补水管230封闭;利用加入适量水的封闭模块200能够降低该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在水中的重心,提高该小型生物活体样本捕捉容器在水中的稳定性,使用便捷;

s24:将内筒体220与底盖100的顶部分离后放入水面以下,在水中将内筒体220与底盖100的底部螺旋连接固定,转动外筒体210对内筒体220进行密封后取出外筒体210;能够利用封闭的外筒体210与内筒体220将捕捉的水生生物在水中进行封闭,避免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与第三捕捉盒430出水时三者内侧的水流出,从而能够延长第一捕捉盒410、第二捕捉盒420与第三捕捉盒430内部水生生物的存活率,提高活体样本的捕捉效率。

步骤s23与步骤s24之间还包括:

通过连接杆520将一个第一捕捉盒410、一个第二捕捉盒420与一个第三捕捉盒430连接成整体并固定,通过螺纹头511与中心管120的底部连接,捕捉完毕后,将一个第一捕捉盒410、一个第二捕捉盒420与一个第三捕捉盒430复位,并将轴杆510取出;能够对水深较大的部位进行捕捉,并使得同一连接杆520上的一个第一捕捉盒410、一个第二捕捉盒420与一个第三捕捉盒430相互连通,增大了捕捉容器对不同水深的适用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