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凝土框架护坡植物的截水微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485668发布日期:2020-04-21 21:39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混凝土框架护坡植物的截水微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水土保持领域,涉及护坡的坡面植物截水微灌方法。特别的涉混凝土框架护坡植物的截水微灌方法。水土流失少,简单实用,植物成活时间长,效果好,环保影响小,投资省,无动力设备,免维护,工人劳动强度低,工期短。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利水电、公路、铁路、港航交通、矿山等行业对边坡的防护大量使用混凝土框架,框架内种植植物进行绿化生态治理。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各地的气候不一,降雨量有的充沛,有的偏少,雨量偏少时混凝土框架护坡植物容易由于缺水和干旱导致不能存活,雨量充沛的地区容易造成坡面径流或强雨水及高压射流养护水对框架内植土的冲刷。雨量偏少的地区由于框架一般都处于陡坡的情况易造成水分从坡表溜走,而不能进入植土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深度,故工程上一般采用框架上设置混凝土框楣的方法及带有电动设备的微灌系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但设置的混凝土框楣一般高度不大,在方形的框架时坡面径流不能有效向两边分流且易形成向下的抛流,加剧了水流对植土的冲刷作用。另外在雨量或养护水量较小时,框架横梁上的水分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和进入到植土最适宜的深度,特别是后期采用洒水车喷洒施肥时浪费和污染,且电动微灌系统需要动力,投资大,维护麻烦。所以在目前大力提倡生态发展的政策导向下,如何克服上述缺陷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技术不足,综合利用上述方法的优势和长处,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凝土框架护坡植物的截水微灌方法。水土流失少,简单实用,植物成活时间长,效果好,环保影响小,投资省,无动力设备,免维护,工人劳动强度低,工期短。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混凝土框架护坡植物的截水微灌方法,其步骤为:

步骤s101,清理混凝土横梁下立面的浮渣、浮浆,并对混凝土框架横梁下立面的缺陷蜂窝、麻面、疏松进行封闭修补处理,防止从缺陷部位渗漏;

步骤s102,对混凝土框架横梁下立面与截水池止水接合面部位打磨平整或采用抹面砂浆抹平;

步骤s103,在横梁下立面钻取锚杆安植孔,锚杆安植孔与顶挡板预留孔相对应;

步骤s104,对锚杆安植孔进行清孔后用锚固砂浆或锚固剂安植锚杆;

步骤s105,止水与截水池接合面涂刷皮带胶,在截水池里侧安装两侧橡胶止水和底止水,对于侧止水与底止水重叠部位,采取侧止水与底止水均各去除一半厚度然后胶结处理,组成截水池的截水板与横梁表面垂直且高出横梁表面不少于20cm,在截水板底部通过滤芯固定座安装滤芯;

步骤s106,待锚固砂浆达到《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强度后,在止水与混凝土框架下立面结合部位涂刷密封胶,安装带有止水的截水池并保持滤芯位于植土的20cm-30cm深度;

步骤s107,用锚杆上的螺母压紧截水池并保持密封部位不漏水,然后用锁紧螺母锁紧。

所述的锚杆采用露出端带有螺纹的带肋螺纹钢筋制成,或者采用膨胀螺栓类紧固件。

所述的截水池为塑料制成,所述的止水为橡胶制成。

所述的截水池可采用平板替换。

所述的截水池在一个框格中可设置为两个截水池,且在靠地梁侧的垂直于横梁的截水池侧面围板高度低于位于中间的截水池侧面围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缺陷,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框架护坡植物的截水微灌方法,达到了下述效果:

1、采用截水池上的截水板拦截径流效果好,挡板高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从而能有效让径流向两边分流,有效的避免陡坡面径流对植土的冲刷。

2、当雨水和养护水量较小时,可以最大限度收集横梁上的雨水和养护水,这对于干旱地区尤其有利。

3、通过滤芯的渗流能进入土壤最适宜植物生长的20cm-30cm深度,从而形成自流式微灌系统,解决了陡坡面的水分不能依靠重力进入土壤内的问题,延长了水分补充时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4、不定时的坡面雨水径流对滤芯有冲刷清洗作用,从而可防止渗流通道的淤结,同时可随水流带走部分杂物,防止了淤积。

5、小于滤芯等效孔径(通常在0.02mm左右)的粉粒、粘粒等含有较多养分的物质可通过滤芯的渗流通道进入植土,有利于植物的长期存活,也节省了肥料。

6、由于混凝土框架梁中地梁起到护坡的主要作用,横梁只是起连系和分格的作用,在横梁上安植锚杆,对横梁结构的功能无影响,且可以加快施工进度。

7、截水池同等角度倾斜安装于横梁上,且在靠地梁侧的垂直于横梁的围板高度低于位于中间的围板,有利于杂物顺利从靠地梁的围板低位排出,不易堵塞,简单实用。

8、水分从内部往外渗透使得土壤不容易板结。

9、利用其施肥时养分流失少,化肥污染小。

10、无动力,免维护,施工简单,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混凝土框架护坡植物的截水微灌方法安装图

图2为用于混凝土框架护坡植物的截水微灌方法安装侧视图。

其中:1-锚杆,2-底止水,3-左侧止水,4-底止水压板,5-左侧止水压板,6-右侧止水,7-截水池,8-地梁,9-锚台,10-横梁,11-滤芯固定座,12-滤芯,13-螺母,14-右侧止水压板,15-截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混凝土框架护坡植物的截水微灌方法,其步骤为:

a、清理混凝土横梁下立面的浮渣、浮浆,并处理混凝土框架横梁下立面的蜂窝、麻面、疏松等缺陷。封闭修补缺陷,防止从缺陷部位渗漏。

b、对混凝土框架横梁下立面与截水池止水接合面部位打磨平整或采用抹面砂浆抹平。

c、在横梁下立面钻取锚杆安植孔。锚杆安植孔与顶挡板预留孔相对应。

d、清孔后用锚固砂浆或锚固剂安植锚杆。

e、止水与截水池接合面涂刷皮带胶,在截水池里侧安装两侧橡胶止水和底止水(侧止水与底止水重叠部位各去掉一半厚度然后胶结),组成截水池的截水板与横梁表面垂直且高出横梁表面不少于20cm,在截水板底部通过滤芯固定座安装滤芯。

f、待锚固砂浆达到《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强度后,在止水与混凝土框架下立面结合部位涂刷密封胶,安装带有止水的截水池并保持滤芯位于植土的20cm-30cm深度。

g、用锚杆上的螺母压紧截水池并保持密封部位不漏水,然后用锁紧螺母锁紧。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混凝土框架护坡植物的截水微灌方法,其步骤为:

步骤s101,清理混凝土横梁下立面的浮渣、浮浆,并对混凝土框架横梁下立面的缺陷蜂窝、麻面、疏松进行封闭修补处理,防止从缺陷部位渗漏;

步骤s102,对混凝土框架横梁下立面与截水池止水接合面部位打磨平整或采用抹面砂浆抹平;

步骤s103,在横梁下立面钻取锚杆安植孔,锚杆安植孔与顶挡板预留孔相对应;

步骤s104,对锚杆安植孔进行清孔后用锚固砂浆或锚固剂安植锚杆;

步骤s105,止水与截水池接合面涂刷皮带胶,在截水池里侧安装两侧橡胶止水和底止水,对于侧止水与底止水重叠部位,采取侧止水与底止水均各去除一半厚度然后胶结处理,组成截水池的截水板与横梁表面垂直且高出横梁表面不少于20cm,在截水板底部通过滤芯固定座安装滤芯;

步骤s106,待锚固砂浆达到《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强度后,在止水与混凝土框架下立面结合部位涂刷密封胶,安装带有止水的截水池并保持滤芯位于植土的20cm-30cm深度;

步骤s107,用锚杆上的螺母压紧截水池并保持密封部位不漏水,然后用锁紧螺母锁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锚杆采用露出端带有螺纹的带肋螺纹钢筋制成,或者采用膨胀螺栓类紧固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截水池为塑料制成,所述的止水为橡胶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截水池可采用平板替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截水池在一个框格中可设置为两个截水池,且在靠地梁侧的垂直于横梁的截水池侧面围板高度低于位于中间的截水池侧面围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框架护坡植物的截水微灌方法,该方法采用在混凝土框架横梁下立面设置截水池,并在截水池上安装滤芯形成微灌系统。即利用截水池上的截水板阻拦径流对框架内植土的冲刷,同时在截水池与框架的接合面配置橡胶密封区形成蓄水池,并在截水池上安装滤芯形成渗流通道,解决陡坡面承雨面积小导致的水分不足和水分容易向下滑走的问题,延长干旱期间的微灌时间,达到植物长期存活的目的。通过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对混凝土框架护坡的植土进行防冲刷保护和对植物进行微灌,水土流失少,简单实用,植物成活时间长,效果好,环保影响小,投资省,无动力设备,免维护,工人劳动强度低,工期短。

技术研发人员:郑楚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楚英
技术研发日:2019.12.19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