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1866发布日期:2019-10-28 21:3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捕蚊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捕蚊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捕蚊灭蚊方法一般包括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常见的化学方法使用蚊香片或蚊香液进行灭蚊,灭蚊范围有限,一般仅适用于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进行灭蚊,而且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常见的物理方法则是使用电蚊拍进行灭蚊,使用不便,且灭蚊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大范围灭蚊且效率高的捕蚊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捕蚊器,包括箱体、风扇和网格笼,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出风口,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进风口,所述风扇安装于出风口内,所述网格笼安装于进风口的正下方,所述网格笼内具有诱蚊剂。

进一步的,还包括二氧化碳发生器,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设于箱体的内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诱蚊灯,所述诱蚊灯设于箱体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的尺寸大于进风口的尺寸,且所述进风口内设有沿进风口的径向可移动的推拉门。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设有纱网,所述纱网的网孔直径为0.05mm~0.2mm。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包括骨架和骨架包覆层,所述骨架由钢管焊接而成,所述骨架包覆层包覆于骨架,且骨架包覆层的材质为铝薄板。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设有竖向隔板,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位于竖向隔板的同一侧,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位于竖向隔板的另一侧,且所述电池通过导线与风扇连接,所述导线穿过竖向隔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支架、支架包覆层和底板,所述支架的顶部与箱体的底部连接,所述底板水平设置,且底板与支架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架包覆层包覆于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各自设有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所述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上分别各自设有玻璃门和广告牌隔板,所述玻璃门和广告牌隔板分别通过胶条与第一窗口的边缘和第二窗口的边缘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风扇的正上方,且导流板的一端与出风口的一端边缘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箱体的底部设有进风口,网格笼安装于进风口的正下方,且网格笼内具有诱蚊剂,诱蚊剂向空气中扩散吸引蚊虫靠近进风口,箱体的顶部设有出风口,风扇安装于出风口内,开启风扇,风扇将箱体内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使箱体的内部形成负压,将进风口附近的空气从进风口吸入箱体内,当蚊虫靠近进风口后将被吸入箱体内而无法逃脱,进而在箱体内风干死亡。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捕蚊器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架、支架和底板的装配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箱体;11、骨架;2、风扇;3、网格笼;4、出风口;5、进风口;6、二氧化碳发生器;7、竖向隔板;8、底座;81、底板;82、支架;9、导流板;10、第一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

箱体1的顶部设有出风口4,箱体1的底部设有进风口5,风扇2安装于出风口4内,网格笼3安装于进风口5的正下方,且网格笼3内具有诱蚊剂。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捕蚊器,包括箱体1、风扇2和网格笼3,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有出风口4,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有进风口5,所述风扇2安装于出风口4内,所述网格笼3安装于进风口5的正下方,所述网格笼3内具有诱蚊剂。

从上述描述可知,箱体1的底部设有进风口5,网格笼3安装于进风口5的正下方,且网格笼3内具有诱蚊剂,诱蚊剂向空气中扩散吸引蚊虫靠近进风口5,箱体1的顶部设有出风口4,风扇2安装于出风口4内,开启风扇2,风扇2将箱体1内的空气从出风口4排出,使箱体1的内部形成负压,将进风口5附近的空气从进风口5吸入箱体1内,当蚊虫靠近进风口5后将被吸入箱体1内而无法逃脱,进而在箱体1内风干死亡。

进一步的,还包括二氧化碳发生器6,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6设于箱体1的内部。

从上述描述可知,二氧化碳能够吸引蚊虫,二氧化碳发生器6设于箱体1的内部,生成的二氧化碳随风扇2产生的气流从出风口4排出,由于二氧化碳的分子质量较大,排出箱体1后将向下沉降,积聚在箱体1的底部周围,结合诱蚊剂发出的气味,能够吸引更大范围内的蚊虫靠近进风口5,扩大捕蚊范围。

进一步的,还包括诱蚊灯,所述诱蚊灯设于箱体1的底部。

从上述描述可知,箱体1的底部设置诱蚊灯,对蚊虫具有更加的引诱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4的尺寸大于进风口5的尺寸,且所述进风口5内设有沿进风口5的径向可移动的推拉门。

从上述描述可知,出风口4的尺寸大于进风口5的尺寸,能够保证进风口5的气流流速,进风口5内设有沿进风口5的径向可移动的推拉门,通过移动推拉门,改变进风口5的进风面积,能够对进风口5的气流流速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4与进风口5之间设有纱网,所述纱网的网孔直径为0.05mm~0.2mm。

从上述描述可知,虽然转动的风扇2能够有效防止蚊虫从出风口4逃离,但大量的蚊虫容易对风扇2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出风口4与进风口5之间设有纱网,且纱网的网孔直径为0.05mm~0.2mm,能够有效地将蚊虫隔离在纱网的下方,防止蚊虫影响风扇2的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包括骨架11和骨架11包覆层,所述骨架11由钢管焊接而成,所述骨架11包覆层包覆于骨架11,且骨架11包覆层的材质为铝薄板。

从上述描述可知,箱体1包括骨架11和骨架11包覆层,结构稳定且质量较轻。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内设有竖向隔板7,所述进风口5和出风口4均位于竖向隔板7的同一侧,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位于竖向隔板7的另一侧,且所述电池通过导线与风扇2连接,所述导线穿过竖向隔板7。

从上述描述可知,隔板将电池与捕蚊空间分离,结构紧凑。

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8,所述底座8包括支架82、支架82包覆层和底板81,所述支架82的顶部与箱体1的底部连接,所述底板81水平设置,且底板81与支架82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架82包覆层包覆于支架82。

从上述描述可知,底座8能够增加捕蚊器的摆放稳定性,而且能够将进风口5升高至高于底面一定的距离,而不是靠近底面,使得进风口5的高度更为接近蚊虫的飞行高度,具有更佳的捕蚊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各自设有第一窗口10和第二窗口,所述第一窗口10和第二窗口上分别各自设有玻璃门和广告牌隔板,所述玻璃门和广告牌隔板分别通过胶条与第一窗口10的边缘和第二窗口的边缘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玻璃门便于对箱体1内的蚊虫进行观察。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流板9,所述导流板9位于风扇2的正上方,且导流板9的一端与出风口4的一端边缘铰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导流板9能够出风口4的气流流向进行调整。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捕蚊器,包括箱体1、风扇2、网格笼3、二氧化碳发生器6和诱蚊灯,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有出风口4,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有进风口5,所述风扇2安装于出风口4内,所述网格笼3安装于进风口5的正下方,所述网格笼3内具有诱蚊剂,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6设于箱体1的内部,所述诱蚊灯设于箱体1的底部,所述箱体1包括骨架11和骨架11包覆层,所述骨架11由钢管焊接而成,所述骨架11包覆层包覆于骨架11,且骨架11包覆层的材质为铝薄板,所述骨架11包覆层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各自设有第一窗口10和第二窗口,所述第一窗口10和第二窗口上分别各自设有玻璃门和广告牌隔板,所述玻璃门和广告牌隔板分别通过胶条与第一窗口10的边缘和第二窗口的边缘连接,所述出风口4与进风口5之间设有纱网,所述纱网的网孔直径为0.05mm~0.2mm,优选地,所述网格笼3的网孔孔径为2cm~5cm。

优选地,还包括导流板9,所述导流板9位于风扇2的正上方,能够起到遮雨水的作用,且导流板9的一端与出风口4的一端边缘铰接,导流板9能够调整二氧化碳的排出方向,进而对二氧化碳的排出距离进行调整,排出距离越远,则二氧化碳的分布范围越广,二氧化碳的浓度也就越低,也就是通过调整二氧化碳的排出方向,能够对二氧化碳的分布范围和浓度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捕蚊器,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出风口4的尺寸大于进风口5的尺寸,且所述进风口5内设有沿进风口5的径向可移动的推拉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一种捕蚊器,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箱体1内设有竖向隔板7,所述进风口5和出风口4均位于竖向隔板7的同一侧,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位于竖向隔板7的另一侧,且所述电池通过导线分别与风扇2、二氧化碳发生器6和诱蚊灯连接,所述导线穿过竖向隔板7。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为:

一种捕蚊器,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特征:还包括底座8,所述底座8包括支架82、支架82包覆层和底板81,所述支架82的顶部与箱体1的底部连接,所述底板81水平设置,且底板81与支架82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架82包覆层包覆于支架82。

优选地,所述支架82的高度为0.5m~1.2m,使进风口5距离地面约0.5m~1.2m,与蚊虫的习惯飞行高度相接近,具有更佳的捕蚊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捕蚊器,箱体1的底部设有进风口5,网格笼3安装于进风口5的正下方,且网格笼3内具有诱蚊剂,诱蚊剂向空气中扩散吸引蚊虫靠近进风口5,箱体1的顶部设有出风口4,风扇2安装于出风口4内,开启风扇2,风扇2将箱体1内的空气从出风口4排出,使箱体1的内部形成负压,将进风口5附近的空气从进风口5吸入箱体1内,当蚊虫靠近进风口5后将被吸入箱体1内而无法逃脱,进而在箱体1内风干死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